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不能选择自己的处境,至少可以选择自己的对策;如果你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至少可以选择自己的目标……但对于主人公张铭来说,他从制造冰毒那天起,人生的道路就走岔了……
盲目信任酿苦果
留学归来的张铭,在一家外企做技术总监,虽说待遇不错,但他总觉得在人家手下干活,看人家脸色行事极不自在,工作没几个月,就炒了老板的鱿鱼。在妻子和岳父母的支持下,他用全家人所有的积蓄,成立了一家生产化妆品和灯具的公司,专做出口订单。
由于他的设计样式较为新颖,再加上对产品质量把关较为严格,产品在国外客户中的信誉越来越好,订单就像雪片一样从大洋彼岸飞来,张铭的个人财富也越积越多,有了厂房,有了大笔存款,又买房买车,全家人也跟着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妻子和岳父母为他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有次岳父母还开玩笑地对张铭说,我们当初没有看走眼,你不是一只垃圾股,而是一只绩优股。张铭笑了,现在他的事业正飞速发展,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再干几年,他还想扩大生产规模,把“蛋糕”做大做好。
或许是冥冥中注定的命运,张铭生命中出现的另一个女人改变了他的人生轨道。她是个东北女人,是公司销售部新招聘来的,三十来岁,脑子活络,能说会道,性格也大大咧咧的,酒量特别好,白酒喝个半斤八两就跟喝凉水似的,啥事都没有。她在公司的这几年里,勤勤恳恳工作,销售业绩一直名列前茅,为公司业务迅速拓展立了汗马功劳,张铭也给了她不菲的回报。正是出于对她人品的信任,也是从工作需要出发,张铭把公司公章和空白合同书全部交给了她保管,事后证明这一决策是非常错误也是非常愚蠢的,没过多久,她向张铭提交辞呈,当时张铭也没有多想,只是简单地认为她要另谋高就,君子成人之美嘛,也就同意了她辞职。
就在她离职后不久,公司一个美国客户开始不再向张铭的公司订货了,要知道这个客户每年订单量足有好几千万元人民币,流失这么大一个客户等于是断了张铭的手脚,让他元气大伤呀。
张铭连忙派人去调查情况,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了张铭一大跳,这个东北女人居然挖他的墙脚,自己注册成立了一家和张铭大致相同的公司。她和美国客户说,公司由于业务发展需要已经更名了,新公司名就是她所成立的那家公司,并以稍低于张铭公司产品的价格将该美国客户拉走了。张铭胸闷得快要吐血了,竟然有这号恩将仇报的人。唉,怨谁呢,只能怨自己太过于信任她了,把公章和空白合同书都交给了她。
虚荣之心走岔道
屋漏偏逢连阴雨,船破又遭顶头风,国际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在全世界蔓延,其他国外客户纷纷缩减订单,公司业务日益萎缩,一度到了入不敷出的程度。没办法张铭只能卖了厂房又卖了自己的房子,将所有的钱都投到厂子里去,想极力挽救辛辛苦苦创办的事业,但这一切都不能扭转公司最终面临倒闭的局面。张铭急得团团转,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即使吃了安眠药也不管用。
张铭整天就在考虑厂子里那么多的人要吃饭,怎么办,他实在是没招了,就瞒着老婆借高利贷,企图能尽快地实现咸鱼翻身,重铸昔日的辉煌。
但这场金融危机来得实在太猛太烈了,投进去的钱就像打水漂一样,连泡都没有冒一个就没有了,没有了订单,价值不菲的生产设备就像一堆废铜烂铁似的矗在那里。在万般无奈之下,张铭只能关闭企业,卖掉设备,遣散了员工。
张铭一下子从身价千万的公司老板变成了一文不值的穷光蛋,而且放高利贷的人天天上门逼债,扰得一家人鸡犬不宁。这种生活上的落差、心理上的失衡让张铭难以面对。我该怎么办,怎么办,张铭在夜里不断地拷问着自己。
张铭明白,自己有千万条道路可以选择,比如说可以去其他公司应聘一般职员,或者干脆像个农民工一样到建筑工地搬砖头、拌泥浆,这些他都考虑过,但是张铭实在放不下这个架子。过惯了发号施令一切由我做主的风光日子,再让他夹着尾巴过看人家脸色的苦日子,无论如何他也做不到。
在生意红火的时候,张铭曾接触过一些有钱的朋友,这些人有了钱心里就闹得慌,追求那种所谓刺激的生活方式——吸食毒品,据他们讲,这个东西吸了之后,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种快感真像活在天堂里,感觉特别爽。当然,张铭是没有尝试过,也不明白他们所说的那种“境界”,但他感兴趣的是毒品背后的暴利。
制毒是条回报丰厚、来钱最快的路子,张铭在大学时曾选修过法律课,知道制造毒品是犯罪的事儿,弄不好还要掉脑袋,可他想如果不冒这个风险,永远不会有改变生活的希望。他心里盘算着等自己狠狠地赚上一把,就金盆洗手不干了。张铭还想,等自己赚上一大笔后,就去山西投资煤矿,这个东西也是很来钱的。
毒品就像恶魔一样牵着张铭不由自主地向前走,鬼使神差地上网搜索了制造毒品的方法。
在网上张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了“人定胜天、化学合成研究”QQ群,在这里他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这些人就像亲人一样有着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但话和事的主旨都离不开毒品这个话题,在“前辈”的悉心指导下,张铭掌握了冰毒的生产配方。冰毒是一种合成化学品,需要特定的生产设备和化工原料,当然这些东西也不难搞定。张铭在网上联系到叫“小伟”的上家,向他支付了购买化工原料和设备的货款,很快货就送到了指定地点。
货未出手就栽了
虽然张铭有生产化妆品的经验,但这与制造冰毒毕竟是两码事,网上所学到的配方到底管用不管用,只有试了才知道,但试需要地方。为此张铭先后去过青浦、松江、嘉定等郊区一些偏僻的农村,专门找废弃不用的厂房,这样做也是为了掩人耳目,不容易被人发现。左挑右选,还是觉得离原先厂子不远处的一家厂房最安全,厂房共有三层,第一层是仓库,第二层是家生产包装袋的小作坊,第三层原先是一个浙江老板承包下来做化妆品的,后来他不干了现在空着。
由于冰毒是化学合成的,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化学味道,而且味道很重很臭。他之所以看中这个地方,是想之前这里曾经做过化妆品,肯定也有一定的化学味道,现在用来制造冰毒,即使产生了味道,周围村民也不会太注意,不大可能会露馅的。
与老板谈好厂房租金后,张铭连夜将设备运到这里,便开始了紧张的试制工作。刚开始试制过程并不顺利,他按照网上冰毒的配方,一步一步地操作,试制了三四次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张铭一边总结失败经验,一边上网继续向“前辈”们请教,在“前辈”们的在线指导下,他终于试制成功了。
其实张铭并不知道,就在制“冰”成功前,警方早已盯上了他。正当张铭对试制好的成品进行过秤的时候,几十个全副武装的警察突然“从天而降”,把他死死地堵在屋内,张铭吓得两腿直哆嗦,呆若木鸡地傻立在那里不知所措,直到警察过来给他戴上冰凉的手铐才反应过来。
张铭的发财美梦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他现在很后悔当初的选择,为什么会鬼迷心窍、铤而走险搞这个东西,自认完全被金钱冲昏了头脑,他不怨天不怨地,更不恨政府,恨只恨两个字,那就是“贪婪”。
“6·26”国际禁毒日前夕,张铭已被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制造毒品罪起诉,作为主犯他曾成功加工固体冰毒约6公斤、液态冰毒36公斤,此案也成为解放以来上海公安机关侦破的首起地下制毒案。他的故事再次提醒世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本文主人公为化名)
编辑:黄灵[email protected]
盲目信任酿苦果
留学归来的张铭,在一家外企做技术总监,虽说待遇不错,但他总觉得在人家手下干活,看人家脸色行事极不自在,工作没几个月,就炒了老板的鱿鱼。在妻子和岳父母的支持下,他用全家人所有的积蓄,成立了一家生产化妆品和灯具的公司,专做出口订单。
由于他的设计样式较为新颖,再加上对产品质量把关较为严格,产品在国外客户中的信誉越来越好,订单就像雪片一样从大洋彼岸飞来,张铭的个人财富也越积越多,有了厂房,有了大笔存款,又买房买车,全家人也跟着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妻子和岳父母为他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有次岳父母还开玩笑地对张铭说,我们当初没有看走眼,你不是一只垃圾股,而是一只绩优股。张铭笑了,现在他的事业正飞速发展,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再干几年,他还想扩大生产规模,把“蛋糕”做大做好。
或许是冥冥中注定的命运,张铭生命中出现的另一个女人改变了他的人生轨道。她是个东北女人,是公司销售部新招聘来的,三十来岁,脑子活络,能说会道,性格也大大咧咧的,酒量特别好,白酒喝个半斤八两就跟喝凉水似的,啥事都没有。她在公司的这几年里,勤勤恳恳工作,销售业绩一直名列前茅,为公司业务迅速拓展立了汗马功劳,张铭也给了她不菲的回报。正是出于对她人品的信任,也是从工作需要出发,张铭把公司公章和空白合同书全部交给了她保管,事后证明这一决策是非常错误也是非常愚蠢的,没过多久,她向张铭提交辞呈,当时张铭也没有多想,只是简单地认为她要另谋高就,君子成人之美嘛,也就同意了她辞职。
就在她离职后不久,公司一个美国客户开始不再向张铭的公司订货了,要知道这个客户每年订单量足有好几千万元人民币,流失这么大一个客户等于是断了张铭的手脚,让他元气大伤呀。
张铭连忙派人去调查情况,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了张铭一大跳,这个东北女人居然挖他的墙脚,自己注册成立了一家和张铭大致相同的公司。她和美国客户说,公司由于业务发展需要已经更名了,新公司名就是她所成立的那家公司,并以稍低于张铭公司产品的价格将该美国客户拉走了。张铭胸闷得快要吐血了,竟然有这号恩将仇报的人。唉,怨谁呢,只能怨自己太过于信任她了,把公章和空白合同书都交给了她。
虚荣之心走岔道
屋漏偏逢连阴雨,船破又遭顶头风,国际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在全世界蔓延,其他国外客户纷纷缩减订单,公司业务日益萎缩,一度到了入不敷出的程度。没办法张铭只能卖了厂房又卖了自己的房子,将所有的钱都投到厂子里去,想极力挽救辛辛苦苦创办的事业,但这一切都不能扭转公司最终面临倒闭的局面。张铭急得团团转,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即使吃了安眠药也不管用。
张铭整天就在考虑厂子里那么多的人要吃饭,怎么办,他实在是没招了,就瞒着老婆借高利贷,企图能尽快地实现咸鱼翻身,重铸昔日的辉煌。
但这场金融危机来得实在太猛太烈了,投进去的钱就像打水漂一样,连泡都没有冒一个就没有了,没有了订单,价值不菲的生产设备就像一堆废铜烂铁似的矗在那里。在万般无奈之下,张铭只能关闭企业,卖掉设备,遣散了员工。
张铭一下子从身价千万的公司老板变成了一文不值的穷光蛋,而且放高利贷的人天天上门逼债,扰得一家人鸡犬不宁。这种生活上的落差、心理上的失衡让张铭难以面对。我该怎么办,怎么办,张铭在夜里不断地拷问着自己。
张铭明白,自己有千万条道路可以选择,比如说可以去其他公司应聘一般职员,或者干脆像个农民工一样到建筑工地搬砖头、拌泥浆,这些他都考虑过,但是张铭实在放不下这个架子。过惯了发号施令一切由我做主的风光日子,再让他夹着尾巴过看人家脸色的苦日子,无论如何他也做不到。
在生意红火的时候,张铭曾接触过一些有钱的朋友,这些人有了钱心里就闹得慌,追求那种所谓刺激的生活方式——吸食毒品,据他们讲,这个东西吸了之后,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种快感真像活在天堂里,感觉特别爽。当然,张铭是没有尝试过,也不明白他们所说的那种“境界”,但他感兴趣的是毒品背后的暴利。
制毒是条回报丰厚、来钱最快的路子,张铭在大学时曾选修过法律课,知道制造毒品是犯罪的事儿,弄不好还要掉脑袋,可他想如果不冒这个风险,永远不会有改变生活的希望。他心里盘算着等自己狠狠地赚上一把,就金盆洗手不干了。张铭还想,等自己赚上一大笔后,就去山西投资煤矿,这个东西也是很来钱的。
毒品就像恶魔一样牵着张铭不由自主地向前走,鬼使神差地上网搜索了制造毒品的方法。
在网上张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了“人定胜天、化学合成研究”QQ群,在这里他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这些人就像亲人一样有着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但话和事的主旨都离不开毒品这个话题,在“前辈”的悉心指导下,张铭掌握了冰毒的生产配方。冰毒是一种合成化学品,需要特定的生产设备和化工原料,当然这些东西也不难搞定。张铭在网上联系到叫“小伟”的上家,向他支付了购买化工原料和设备的货款,很快货就送到了指定地点。
货未出手就栽了
虽然张铭有生产化妆品的经验,但这与制造冰毒毕竟是两码事,网上所学到的配方到底管用不管用,只有试了才知道,但试需要地方。为此张铭先后去过青浦、松江、嘉定等郊区一些偏僻的农村,专门找废弃不用的厂房,这样做也是为了掩人耳目,不容易被人发现。左挑右选,还是觉得离原先厂子不远处的一家厂房最安全,厂房共有三层,第一层是仓库,第二层是家生产包装袋的小作坊,第三层原先是一个浙江老板承包下来做化妆品的,后来他不干了现在空着。
由于冰毒是化学合成的,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化学味道,而且味道很重很臭。他之所以看中这个地方,是想之前这里曾经做过化妆品,肯定也有一定的化学味道,现在用来制造冰毒,即使产生了味道,周围村民也不会太注意,不大可能会露馅的。
与老板谈好厂房租金后,张铭连夜将设备运到这里,便开始了紧张的试制工作。刚开始试制过程并不顺利,他按照网上冰毒的配方,一步一步地操作,试制了三四次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张铭一边总结失败经验,一边上网继续向“前辈”们请教,在“前辈”们的在线指导下,他终于试制成功了。
其实张铭并不知道,就在制“冰”成功前,警方早已盯上了他。正当张铭对试制好的成品进行过秤的时候,几十个全副武装的警察突然“从天而降”,把他死死地堵在屋内,张铭吓得两腿直哆嗦,呆若木鸡地傻立在那里不知所措,直到警察过来给他戴上冰凉的手铐才反应过来。
张铭的发财美梦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他现在很后悔当初的选择,为什么会鬼迷心窍、铤而走险搞这个东西,自认完全被金钱冲昏了头脑,他不怨天不怨地,更不恨政府,恨只恨两个字,那就是“贪婪”。
“6·26”国际禁毒日前夕,张铭已被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制造毒品罪起诉,作为主犯他曾成功加工固体冰毒约6公斤、液态冰毒36公斤,此案也成为解放以来上海公安机关侦破的首起地下制毒案。他的故事再次提醒世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本文主人公为化名)
编辑:黄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