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组织下,学生间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成果的过程。合作学习的目标指向全体,特别是对中后进学生最为有效。它是实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的有效途径,并且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研究将会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又为培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共处、通力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训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我们也经常看到课堂内出现小组讨论、组间竞赛等形式。但由于学生合作意识薄弱、合作技能较低,往往导致合作活动的形式主义。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要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指导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共同讨论;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笔者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安排了一次合作学习。教师在参与某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时,发现学生理解“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有困难,便提供给学生一份资料,让学生借助资料共同探讨;教师参与另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时,发现学生对“伯父叹气”那句话理解有困难,便进行了适当的点拨:人的行动往往与他的内心活动有关,伯父这一叹气,你们能揣摩一下他的想法吗?教师这样指导,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应当循序渐进,专门训练。教师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活动时,也应当相机指导些技能和品质,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训练也是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二、把握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不可滥用。开展合作学习,不能单凭教师的意愿,想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愿望的时候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有一名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我觉得课题中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因为‘借’要征得别人的同意,用后要归还,可课文中的箭既未征得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归还,所以课题中不能用‘借箭’而应当用‘骗箭’。”这名学生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教师感到这名学生提出的观点很有价值,同时觉察到同学们有合作学习的愿望,立刻抓住时机,安排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讨论,相互辩论。
2.当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
例如,我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弄清狼是怎样找碴的,狼为什么要找碴。当学生通过自读,明白了狼找碴是为了吃掉小羊时,我及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狼不找碴也能把小羊吃掉,但它为什么还要找碴儿呢?这种问题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就事质疑,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
例如,我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是写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的事,为什么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课题?请了两个学生回答,但思路都不开阔。针对这种情况,我安排了一次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4.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
例如,我在教学《白杨》一课时,有的学生认为应该这样分段,有的学生认为应该那样分段,意见很不一致。教师没有简单地下结论,而是安排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里共同探讨,相互交流,弄清课文的结构,感悟分段的方法。
5.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
例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对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你们认为这样好吗?结果一部分学生认为好,一部分学生认为不好。我抓住这一时机,把认为好的学生作为正方,把认为不好的学生作为反方,在课堂上展开辩论。为了在辩论中取胜,正方和反方分别组成了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并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从不同的途径去搜集证明自己小组观点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证明自己小组的观点。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像内容简单一目了然的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作一般性了解;像知识密集的内容,更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首先每一个合作内容的确定都是一个问题情境的选择,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必须是一个新情境,他们不能立即解决,但他们可以凭借以前的知识经验起步;其次,这个内容的表达易于学生通过言语来交流;还可以对一些值得争辩的问题通过合作竞赛的形式去解决。总之,合作学习必须根据需要进行。
为了不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合作时间可长可短,我们可以把一课甚至几课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索,互助式的学习;也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短时的讨论、争辩。但是,每次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充分表达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深入其中, 三、在课堂内进行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1.创设情景、呈现问题
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教师首先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一起来呈现问题。教师加以具体化、系统化,明确学习目标。
2.组内合作、解决问题
根据所呈现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师生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读书找疑互相质疑 合作解疑”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组长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鼓励各成员积极参与。梳理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重点讨论,达成共识。
3.组间交流、教师调控
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派代表向全班作交流,组间再质疑。教师善于调控,对一些普遍问题可适当提供变式(或材料、或观点)帮助学生解疑。
4.引进竞争、巩固合作
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或解决的方法,或学习效果在组内进行交流时,可通过组间竞赛展开。巩固了合作学习,增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学生寻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研讨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因此第二步和第三步是最关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要根据实际需要将模式灵活变通和优化组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组内、组际间展开讨论、交流,使人人都能贡献思维成果。
四、合作学习的评价
当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应当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强化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行为,促进学生今后更加有效地合作学习。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以小组评价为主,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小组成员同合作学习小组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评价方法首先从是否真正合作来判断,使小组成员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或学习的具体任务均有认同感;成员之间能够积极、相互依靠;小组中的个体责任能够明确并能得到落实;小组合作中成员能够运用一些基本合作技能,如听取别人的发言,能够向别人求助,能够向别人建议,能够和别人协调活动等。其次从合作学习具体操作上判断看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正常确定,是否很有必要;小组的划分是否是以合作而分组,为合作本身而培育小组;小组合作中是否有纠正“合作的问题者”,合作的“小权威”是否被遏制;对学习滞后者是否有具体的帮助;在合作中合作意识,交往技能是否得到培育。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只有不断地探究学习,发掘潜力,调动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境界。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实验小学)
一、培训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我们也经常看到课堂内出现小组讨论、组间竞赛等形式。但由于学生合作意识薄弱、合作技能较低,往往导致合作活动的形式主义。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要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指导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共同讨论;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笔者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安排了一次合作学习。教师在参与某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时,发现学生理解“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有困难,便提供给学生一份资料,让学生借助资料共同探讨;教师参与另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时,发现学生对“伯父叹气”那句话理解有困难,便进行了适当的点拨:人的行动往往与他的内心活动有关,伯父这一叹气,你们能揣摩一下他的想法吗?教师这样指导,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应当循序渐进,专门训练。教师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活动时,也应当相机指导些技能和品质,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训练也是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二、把握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不可滥用。开展合作学习,不能单凭教师的意愿,想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愿望的时候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有一名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我觉得课题中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因为‘借’要征得别人的同意,用后要归还,可课文中的箭既未征得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归还,所以课题中不能用‘借箭’而应当用‘骗箭’。”这名学生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教师感到这名学生提出的观点很有价值,同时觉察到同学们有合作学习的愿望,立刻抓住时机,安排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讨论,相互辩论。
2.当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
例如,我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弄清狼是怎样找碴的,狼为什么要找碴。当学生通过自读,明白了狼找碴是为了吃掉小羊时,我及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狼不找碴也能把小羊吃掉,但它为什么还要找碴儿呢?这种问题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就事质疑,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
例如,我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是写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的事,为什么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课题?请了两个学生回答,但思路都不开阔。针对这种情况,我安排了一次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4.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
例如,我在教学《白杨》一课时,有的学生认为应该这样分段,有的学生认为应该那样分段,意见很不一致。教师没有简单地下结论,而是安排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里共同探讨,相互交流,弄清课文的结构,感悟分段的方法。
5.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
例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对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你们认为这样好吗?结果一部分学生认为好,一部分学生认为不好。我抓住这一时机,把认为好的学生作为正方,把认为不好的学生作为反方,在课堂上展开辩论。为了在辩论中取胜,正方和反方分别组成了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并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从不同的途径去搜集证明自己小组观点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证明自己小组的观点。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像内容简单一目了然的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作一般性了解;像知识密集的内容,更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首先每一个合作内容的确定都是一个问题情境的选择,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必须是一个新情境,他们不能立即解决,但他们可以凭借以前的知识经验起步;其次,这个内容的表达易于学生通过言语来交流;还可以对一些值得争辩的问题通过合作竞赛的形式去解决。总之,合作学习必须根据需要进行。
为了不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合作时间可长可短,我们可以把一课甚至几课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索,互助式的学习;也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短时的讨论、争辩。但是,每次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充分表达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深入其中, 三、在课堂内进行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1.创设情景、呈现问题
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教师首先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一起来呈现问题。教师加以具体化、系统化,明确学习目标。
2.组内合作、解决问题
根据所呈现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师生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读书找疑互相质疑 合作解疑”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组长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鼓励各成员积极参与。梳理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重点讨论,达成共识。
3.组间交流、教师调控
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派代表向全班作交流,组间再质疑。教师善于调控,对一些普遍问题可适当提供变式(或材料、或观点)帮助学生解疑。
4.引进竞争、巩固合作
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或解决的方法,或学习效果在组内进行交流时,可通过组间竞赛展开。巩固了合作学习,增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学生寻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研讨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因此第二步和第三步是最关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要根据实际需要将模式灵活变通和优化组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组内、组际间展开讨论、交流,使人人都能贡献思维成果。
四、合作学习的评价
当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应当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强化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行为,促进学生今后更加有效地合作学习。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以小组评价为主,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小组成员同合作学习小组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评价方法首先从是否真正合作来判断,使小组成员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或学习的具体任务均有认同感;成员之间能够积极、相互依靠;小组中的个体责任能够明确并能得到落实;小组合作中成员能够运用一些基本合作技能,如听取别人的发言,能够向别人求助,能够向别人建议,能够和别人协调活动等。其次从合作学习具体操作上判断看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正常确定,是否很有必要;小组的划分是否是以合作而分组,为合作本身而培育小组;小组合作中是否有纠正“合作的问题者”,合作的“小权威”是否被遏制;对学习滞后者是否有具体的帮助;在合作中合作意识,交往技能是否得到培育。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只有不断地探究学习,发掘潜力,调动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境界。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