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复习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其秘诀已经荡然不存。本文只想根据对高考数学复习工作的耳闻目睹和自己的亲身体验,从复习工作不足和遗憾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反思和体会。
一、“三基”落实不到位
三基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它既是高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也是高考战场的“弹药和攻克难题的利器”。在实际复习中,带着这样的指导思想老师们在辛苦的“批、做、考”中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可进入第二轮复习,本希望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可却发现大量的基础知识学生严重“缺位”,于是只好放下第二轮的复习计划,急着为学生“补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认为,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1.基础知识网络构建尚未成功。为了完成指定的数学资料每天一节的复习任务,讲完当天的题目才是硬道理。这样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是孤立的、凌乱无序的,难以长时间“储存”,更难以及时“提取和应用”。
由于需要复习的数学基础知识太多,要做到有条不紊地把握知识点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实属不易,也许从一些成功做法上我们会获得一些帮助和启发:
①借助传统的构图记忆法让学生做到可以熟练的再现基础知识,即用画图表的方式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适用条件、特征等标注出来。从课本中的一章一节,层层细分,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直到最终脱离书本也能回忆出其中的知识链结。这样做确实辛苦、枯燥,但学生获得的是牢固的基础。
②复习基础知识要重视知识的“过程”,即要突出重要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相互联系和应用范围,使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更为学生使用知识提供“预警和安全保障”。
③多角度串联基础知识,使其更具有综合性,如sin2θ+cos2θ=1,可与圆标准方程、圆和椭圆的参数方程、三角换元等联系,二次函数可与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等差数列、解几中的抛物线等联系,使学生跳出书本单一背景的限制,从而走向知识交汇和综合。
④以问题为纽带,以思想方法为线索来沟通基础知识间的联系,如斜率公式中蕴涵的共线思想和方程思想,我们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领略和体验用斜率公式去求解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解几中最值问题、向量共线问题和等差数列计算问题等。用思想方法串联数学基础知识,能使学生跨越知识的“门槛”走向思维的“多极化”。在这样动态的联系中梳理、加工知识,能激活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再认识和不断生成新的认知,也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可以随时提取的知识网络。
2.基本技能尚待加强。基本技能笼统地讲就是基本问题解决能力,由于是基本问题,是学生会的问题,于是常常演变成数学复习的盲区。可在作业和考试中的诸多错误恰恰是由基本技能不到位而造成的。如分类丢三落四表述不规范,解方程、不等式不能正确地等价变换等。所以对基本技能要进行专门性的复习和强化,注意引导学生熟悉和总结每一种基本技能的适用范围、主要特征及常见错误等,经常性进行算法算理的比较性复习与总结,力争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毛病。
3.思想方法缺乏系统性,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高考考察的重点。也许正因此使高中数学复习课被误化为题目的讲堂,诸多老师下意识地认为,通过按部就班地做题和讲题,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就会“自然长成”;还有的老师通过补全各种题型,希望能够囊括所有的思想方法,但往往缺少必要的总结和概括,即使总结反思大多也仅仅局限于就题论题,思想方法依然零散不成系统。高中数学的思想方法大多来源于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和重要结论的推导过程,所以复习过程首先应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去提炼总结蕴涵在它们背后的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梳理好思想方法脉络。
在解题教学中,要注意解题后的反思,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提炼通法,揭示规律(如寻求最佳解法、对问题进行引伸、转换、概括、抽象、发现新结论等)。然而这样的思想方法的复习方法难免因复习进程而显得孤立、零散,对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我们可以以小专题的形式根据需要随时插入正常复习进程,以强化、巩固形成思想方法的“线性结构”,如分类讨论问题、数形结合问题、恒成立问题等。
二、纠错成效尚需提高
纠错是复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纠错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解题的“免疫”力。可在实际的复习中我们大多直接告知正确答案,进行简单订正(学生任务式的改在试卷上或改在纠错本上),但不久就发现,学生的错误又来了,有的甚至屡次犯下同样的错误。究其原因是没有把纠错纳入日常的教学程序,纠错没有引起老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从而不可避免地误失了了解学生犯错的真实情境和失误的过程的机会。
其实一个正确的认识、念头和做法,无不经历多次与错误的周旋和由错误到成功的尝试与体验的过程。所以在复习中要为学生开辟好纠错的各种途径。⑴在教学中要宽容学生的错误,重视错解中合理成分的提取和激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和接受“纠错 ”,并自觉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作出修正和调整。⑵在课堂上要主动暴露错误过程,通过模拟错误的思维和心理过程,再现学生各种可能的解题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解决学生的解题困惑,从而从根本上清楚学生头脑中的错误信息。⑶课后建立个人错题档案,定期开展纠错交流和再考查,以引导学生经常性反思错误的成因,以提高自我诊断能力,优化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湟里高级中学)
一、“三基”落实不到位
三基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它既是高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也是高考战场的“弹药和攻克难题的利器”。在实际复习中,带着这样的指导思想老师们在辛苦的“批、做、考”中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可进入第二轮复习,本希望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可却发现大量的基础知识学生严重“缺位”,于是只好放下第二轮的复习计划,急着为学生“补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认为,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1.基础知识网络构建尚未成功。为了完成指定的数学资料每天一节的复习任务,讲完当天的题目才是硬道理。这样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是孤立的、凌乱无序的,难以长时间“储存”,更难以及时“提取和应用”。
由于需要复习的数学基础知识太多,要做到有条不紊地把握知识点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实属不易,也许从一些成功做法上我们会获得一些帮助和启发:
①借助传统的构图记忆法让学生做到可以熟练的再现基础知识,即用画图表的方式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适用条件、特征等标注出来。从课本中的一章一节,层层细分,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直到最终脱离书本也能回忆出其中的知识链结。这样做确实辛苦、枯燥,但学生获得的是牢固的基础。
②复习基础知识要重视知识的“过程”,即要突出重要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相互联系和应用范围,使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更为学生使用知识提供“预警和安全保障”。
③多角度串联基础知识,使其更具有综合性,如sin2θ+cos2θ=1,可与圆标准方程、圆和椭圆的参数方程、三角换元等联系,二次函数可与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等差数列、解几中的抛物线等联系,使学生跳出书本单一背景的限制,从而走向知识交汇和综合。
④以问题为纽带,以思想方法为线索来沟通基础知识间的联系,如斜率公式中蕴涵的共线思想和方程思想,我们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领略和体验用斜率公式去求解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解几中最值问题、向量共线问题和等差数列计算问题等。用思想方法串联数学基础知识,能使学生跨越知识的“门槛”走向思维的“多极化”。在这样动态的联系中梳理、加工知识,能激活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再认识和不断生成新的认知,也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可以随时提取的知识网络。
2.基本技能尚待加强。基本技能笼统地讲就是基本问题解决能力,由于是基本问题,是学生会的问题,于是常常演变成数学复习的盲区。可在作业和考试中的诸多错误恰恰是由基本技能不到位而造成的。如分类丢三落四表述不规范,解方程、不等式不能正确地等价变换等。所以对基本技能要进行专门性的复习和强化,注意引导学生熟悉和总结每一种基本技能的适用范围、主要特征及常见错误等,经常性进行算法算理的比较性复习与总结,力争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毛病。
3.思想方法缺乏系统性,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高考考察的重点。也许正因此使高中数学复习课被误化为题目的讲堂,诸多老师下意识地认为,通过按部就班地做题和讲题,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就会“自然长成”;还有的老师通过补全各种题型,希望能够囊括所有的思想方法,但往往缺少必要的总结和概括,即使总结反思大多也仅仅局限于就题论题,思想方法依然零散不成系统。高中数学的思想方法大多来源于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和重要结论的推导过程,所以复习过程首先应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去提炼总结蕴涵在它们背后的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梳理好思想方法脉络。
在解题教学中,要注意解题后的反思,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提炼通法,揭示规律(如寻求最佳解法、对问题进行引伸、转换、概括、抽象、发现新结论等)。然而这样的思想方法的复习方法难免因复习进程而显得孤立、零散,对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我们可以以小专题的形式根据需要随时插入正常复习进程,以强化、巩固形成思想方法的“线性结构”,如分类讨论问题、数形结合问题、恒成立问题等。
二、纠错成效尚需提高
纠错是复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纠错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解题的“免疫”力。可在实际的复习中我们大多直接告知正确答案,进行简单订正(学生任务式的改在试卷上或改在纠错本上),但不久就发现,学生的错误又来了,有的甚至屡次犯下同样的错误。究其原因是没有把纠错纳入日常的教学程序,纠错没有引起老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从而不可避免地误失了了解学生犯错的真实情境和失误的过程的机会。
其实一个正确的认识、念头和做法,无不经历多次与错误的周旋和由错误到成功的尝试与体验的过程。所以在复习中要为学生开辟好纠错的各种途径。⑴在教学中要宽容学生的错误,重视错解中合理成分的提取和激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和接受“纠错 ”,并自觉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作出修正和调整。⑵在课堂上要主动暴露错误过程,通过模拟错误的思维和心理过程,再现学生各种可能的解题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解决学生的解题困惑,从而从根本上清楚学生头脑中的错误信息。⑶课后建立个人错题档案,定期开展纠错交流和再考查,以引导学生经常性反思错误的成因,以提高自我诊断能力,优化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湟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