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意义,以生为本,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大力提高学生素养是当前国家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素养教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因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们都必须要有创新、创造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发展和建设出力。假如学生没有这些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就会被淘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将会深受影响。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适应将来的发展形势,高中数学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一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
一、认识什么是数学素养
关于数学素养的定义说法各不相同,一般认为,在人的先天因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后天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其具有的一种数学方面的观念和认识、能力的总称,它是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教育不是几个人的教育,而是要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和提高,并且要让他们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指的是教师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人掉队,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最基本的要求。根据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因材施教”,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无论从学识还是从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力等,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他们都能学有所成,达到全面、和谐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养,教师要利用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以及學习意识,使他们提高自信,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观。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
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还要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也就是认识数学的学习过程和推理过程,即数学能力。数学能力是根据思维发展的规律和数学研究对象的属性进行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它是高中数学素养的核心部分,也是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
数学是一门演绎性很强的学科,它是数学由低到高逐步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在数学课程的编排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遵循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原则。高中数学教材中很多定义、概念、定理都没有给出推理过程,只是一个可以套用的公式,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设计,安排教学内容,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思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式,努力给学生创造各种问题情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注重方法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内容和初中数学内容相比更加复杂,学习难度更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惑,单靠个人的能力难于解决。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解决这些困难。在过去,学生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请教老师,请老师进行解答,这就使得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只要遇到难题就去找老师,不会主动思考,也不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难题,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创新能力是通过开动大脑,激发思维,从而产生独特的具有较高社会和个人价值的智力品质。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连接知识与能力的桥梁,学生一旦具有该能力就会更好、更快地获取数学知识,更透彻地理解各种知识间的相互关系。
(四)加强训练,促进交流,提高能力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学科之间都具有内在的联系,数学学科也不例外。数学知识中不仅包含代数、几何等内容,还融合了政治、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等知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数学的基础学科学习,查找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挖掘相互交汇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评价一个人的数学素养,不是看他掌握了多少数学理论知识,也不是看他能够解决多少数学问题,而是看他是否可以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否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相关问题。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就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结合社会中的现象来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能够更好地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学生创设学习环境
学习习惯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使学生具有一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也就是学生具有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社会和家庭也是“养成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外部环境;社会在选拔和用人方面要严格把关,不能徇私舞弊,给人才竞争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成才要做到严格要求,不能溺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七)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办好教育,提高学生素养,教师是关键。构建和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中坚力量和关键因素,而加强数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就成为更好实施数学素养教育的重要保证。一方面,教师要明确培养目标,造就一批具有高数学素养的新型高中教师;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从教的数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提倡自我教育,立志岗位人才,从而使教师有能力进行素养教育。
总之,加强高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大力提高学生素养是当前国家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素养教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因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们都必须要有创新、创造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发展和建设出力。假如学生没有这些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就会被淘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将会深受影响。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适应将来的发展形势,高中数学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一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
一、认识什么是数学素养
关于数学素养的定义说法各不相同,一般认为,在人的先天因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后天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其具有的一种数学方面的观念和认识、能力的总称,它是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教育不是几个人的教育,而是要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和提高,并且要让他们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指的是教师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人掉队,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最基本的要求。根据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因材施教”,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无论从学识还是从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力等,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他们都能学有所成,达到全面、和谐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养,教师要利用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以及學习意识,使他们提高自信,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观。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
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还要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也就是认识数学的学习过程和推理过程,即数学能力。数学能力是根据思维发展的规律和数学研究对象的属性进行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它是高中数学素养的核心部分,也是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
数学是一门演绎性很强的学科,它是数学由低到高逐步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在数学课程的编排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遵循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原则。高中数学教材中很多定义、概念、定理都没有给出推理过程,只是一个可以套用的公式,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设计,安排教学内容,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思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式,努力给学生创造各种问题情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注重方法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内容和初中数学内容相比更加复杂,学习难度更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惑,单靠个人的能力难于解决。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解决这些困难。在过去,学生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请教老师,请老师进行解答,这就使得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只要遇到难题就去找老师,不会主动思考,也不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难题,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创新能力是通过开动大脑,激发思维,从而产生独特的具有较高社会和个人价值的智力品质。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连接知识与能力的桥梁,学生一旦具有该能力就会更好、更快地获取数学知识,更透彻地理解各种知识间的相互关系。
(四)加强训练,促进交流,提高能力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学科之间都具有内在的联系,数学学科也不例外。数学知识中不仅包含代数、几何等内容,还融合了政治、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等知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数学的基础学科学习,查找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挖掘相互交汇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评价一个人的数学素养,不是看他掌握了多少数学理论知识,也不是看他能够解决多少数学问题,而是看他是否可以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否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相关问题。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就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结合社会中的现象来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能够更好地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学生创设学习环境
学习习惯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使学生具有一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也就是学生具有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社会和家庭也是“养成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外部环境;社会在选拔和用人方面要严格把关,不能徇私舞弊,给人才竞争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成才要做到严格要求,不能溺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七)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办好教育,提高学生素养,教师是关键。构建和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中坚力量和关键因素,而加强数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就成为更好实施数学素养教育的重要保证。一方面,教师要明确培养目标,造就一批具有高数学素养的新型高中教师;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从教的数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提倡自我教育,立志岗位人才,从而使教师有能力进行素养教育。
总之,加强高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