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开始形成阅读能力的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应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必须结合各项训练活动。
一、兴趣是使学生积极阅读的前提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真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
(一)兴趣来源于对成功的体验
适时的鼓励、表扬、赞许以及体验成功的喜悦,可以使人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产生兴趣的源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借助拼音进行阅读,速度慢,无法让学生及时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喜悦。这造成他们只愿听、不愿读的心态,影响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苏教版语文低年级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大识字量,多认少写,同时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发展、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阅读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这个有利的因素,加上适时的鼓励评价,让学生及时体验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喜悦感,从而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使学生充分展现内心世界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是产生兴趣的根本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能尽情抒发内心的感触,能够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宣泄。特别是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语言浅显、内容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展现学生情感世界的诗歌、故事、童话,他们都显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想学生所想、乐学生所乐,利用教材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感染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如《雨后》一课,它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兄妹二人在夏天雨后玩耍的情景,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读读有趣的语句,体验语言文字的幽默与俏皮,说一说夏天雨后孩子们愉悦的心情,使学生感同身受,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去阅读,去体验。
二、结合各项训练活动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利保障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了多读的好处。但一味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结合以下训练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
(一)在读中结合看图训练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进行教学。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由于学生在以前早就听到过这个故事,且课文的插图就是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我让学生先说故事,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学生的知识接受就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在读中结合思维训练
读书不思考,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教学《有趣的发现》一课,我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谁发现了什么?这个发现有趣在哪儿?然后让学生讨论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的原因。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课文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如“考察”“要么……要么……”“顶”“逐渐”等。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认识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科学的世界观才会逐渐形成。
(三)在读中结合说话训练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是对信息的输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中,我利用课件在声、形、光、色的共同配合下,请同学来当小导游,引导学生向游客介绍台湾的蝴蝶谷,从而把文本语言内化成生活中的语言和学生自己的语言。
再如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的结尾部分时,我就组织学生模仿课文形式续编诗歌,说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
(四)在读中结合表演训练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富有童趣,用表演的形式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教学《三个小伙伴》一课,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结果学生们把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的动作和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懂得了遇到困难,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們只要把提高兴趣和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法有机结合,那么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修养就不会是件难事。
一、兴趣是使学生积极阅读的前提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真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
(一)兴趣来源于对成功的体验
适时的鼓励、表扬、赞许以及体验成功的喜悦,可以使人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产生兴趣的源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借助拼音进行阅读,速度慢,无法让学生及时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喜悦。这造成他们只愿听、不愿读的心态,影响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苏教版语文低年级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大识字量,多认少写,同时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发展、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阅读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这个有利的因素,加上适时的鼓励评价,让学生及时体验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喜悦感,从而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使学生充分展现内心世界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是产生兴趣的根本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能尽情抒发内心的感触,能够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宣泄。特别是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语言浅显、内容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展现学生情感世界的诗歌、故事、童话,他们都显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想学生所想、乐学生所乐,利用教材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感染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如《雨后》一课,它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兄妹二人在夏天雨后玩耍的情景,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读读有趣的语句,体验语言文字的幽默与俏皮,说一说夏天雨后孩子们愉悦的心情,使学生感同身受,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去阅读,去体验。
二、结合各项训练活动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利保障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了多读的好处。但一味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结合以下训练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
(一)在读中结合看图训练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进行教学。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由于学生在以前早就听到过这个故事,且课文的插图就是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我让学生先说故事,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学生的知识接受就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在读中结合思维训练
读书不思考,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教学《有趣的发现》一课,我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谁发现了什么?这个发现有趣在哪儿?然后让学生讨论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的原因。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课文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如“考察”“要么……要么……”“顶”“逐渐”等。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认识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科学的世界观才会逐渐形成。
(三)在读中结合说话训练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是对信息的输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中,我利用课件在声、形、光、色的共同配合下,请同学来当小导游,引导学生向游客介绍台湾的蝴蝶谷,从而把文本语言内化成生活中的语言和学生自己的语言。
再如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的结尾部分时,我就组织学生模仿课文形式续编诗歌,说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
(四)在读中结合表演训练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富有童趣,用表演的形式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教学《三个小伙伴》一课,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结果学生们把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的动作和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懂得了遇到困难,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們只要把提高兴趣和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法有机结合,那么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修养就不会是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