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导入语,让语言课堂引人入胜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ng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往往会用优美的语言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段精彩的导入语不仅可以在教学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语,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活动,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例,谈一谈设计导入语的方法,希望能给其他教师带来帮助。
  一、以“旧”联“新”,设计导入语
  在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白新知识与旧知识是有联系的。我们可以采用以“旧”联“新”的方法来设计导入语,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又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知识,并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由于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入语之前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充分考虑他们的认知水平,设计出合适的导入语。
  比如,在讲解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之前学习过的《沁园春·长沙》来设计导入语。在课堂的一开始,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下“沁园春”三个字,问学生联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毛泽东同志曾写过《沁园春·长沙》。”接着,教师开始导入新课:“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省长沙市写下《沁园春·长沙》。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军来到西北高原。望着北国的千里雪原,他写下了壮丽的《沁园春·雪》。在这短短的十年间,社会环境、词人的心境等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十年前,一个在湘江边望着橘子洲、叩问天地的年轻人,十年后问鼎中国,发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感叹。这两首词同以‘沁园春’为词牌名,向我们展现了毛泽东同志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沁园春·雪》,一览北国的壮丽山河!”如此一来,就能顺利带领学生学习新课。
  二、紧扣题眼,设计导入语
  题眼是题目中的关键词,是统领全文的中心词,可以反映全文的主旨。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可以抓住题眼,带领学生迅速进入文本。
  比如,在讲解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课时,教师可以紧扣题眼设计导入语。先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示“祝福”二字,字体颜色为红色,问学生由这两个字联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想到了节日的问候,有的学生想到了美好的愿望。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导入:“‘祝福’本应该是美好的词,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虽然以‘祝福’为题,却是一个令人惋惜又惆怅的悲剧,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阅读课文,理解本篇小说中‘祝福’的含义。”这样,学生就能获知“祝福”除了代表美好的愿望之外,还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旧俗。除夕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有好运气。紧扣题眼,我们不仅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让他们明白作者的用意,探究文本的主旨。
  三、借助诗文,设计导入语
  诗词是一种艺术。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巧借诗文设计导入语,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在设计导入语之前,我们需要广泛搜集相关资料,精心准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讲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围绕着题目中的“别”字,让学生回忆与离别相关的古诗词。于是学生纷纷想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等。一时间,课堂氛围十分活跃。这时,教师再引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导入新課:“说起写离别的诗歌,不得不提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在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游学。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此诗便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徐志摩先生再别康桥时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从诗中寻找答案。”
  总而言之,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很多设计导入语的方法,如故事导入、悬念导入、音乐导入等。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法,教师都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出合适的导入语,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诗词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艺术,是情感和智慧的结合体。在高中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紧扣诗词的美学特征,用诗意的形式来引领学生感受“诗味”,体会“诗情”,踏访“诗路”。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带领学生感受“诗味”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出自清代书法家何绍基的《山雨》一诗,可生动地譬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味”,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积累古诗词。  我们
期刊
都说“试卷如山,题如海”,但是,同学们每次从考试中收获的知识却比较有限。有些同学做了许多题目,能力依然没有得到提升。这是因为大家没有充分利用试题中的资源,往往只会就“题” 论“题”。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利用高考模拟试题中的资源呢?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  诊断问题,精准发力  到了高三,高考前的每一次模拟考试都相当于一次“练兵”。其实,做模拟试题的目的不在得多少分,而在于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
期刊
如今,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实现全面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在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接下来,笔者就简要谈谈。  一、利用网络多媒体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  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可以有效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改变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局面,激发学生的
期刊
一   日子流逝的好快,转眼间铁生哥离开我们都八年了。作为当代最具思想深度和人性审美高度的文学大师,史铁生在中国文坛是一个跨时空意味的存在。这么一个以得病治病为生的“业余作家”不算高产,但并没妨碍他的文字有直追诸子百家的智慧,有《圣经》般纯净安然的美好。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他很早说过的话。一般而言,“死”无论如何不是一个愉悦的字眼,人们憎恶死亡是天性使然。可铁生哥不是一般人
期刊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作很多准备,如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练习、撰写教案等,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课《将进酒》,执教者展示了很多PPT,漫谈中国酒文化,足足用了六分钟,有喧宾夺主之嫌。美国教育家鲁姆说:“好的教学始于重点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止于紧凑有效的教学过程。”一节课必须是有目标、有重点的,必须用科学理性的设计来管理课堂。对此,笔者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期刊
平移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运动.学好有关平移的知识对于帮助同学们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作用.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按要求画出简单图形在平面上平移后的图形,是学习图形平移知识需掌握的三大要点,也是破解与平移相关问题的重要利器.同学们要注意夯实基础、强化练习,提升解题能力。  知识点一:图形平移的基本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
期刊
在解答文言文阅读理解题时,同学们要学会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其中的要点,分析和概括作者的观点等。近年来,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的命题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只要同学们掌握以下方法,就能轻松应对。  一、使用排除法,快速筛选信息  有些选择题会提供一些信息,要求考生来筛选。通常来说,不同的选项会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目的是降低同学们整理文内信息的难度。要解答这类题目,我们可以使用排除法,逐个分析各个选项,排除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效的问题既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又可以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文水平。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提问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例作简要介绍。  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预习课文  想要顺利开展语文教学,教师就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课文,并在预习的过程中解决一系列的
期刊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一味地为学生灌输教材中的知识,让课堂提问流于形式,而应该科学地、有效地提问,让教学活动可以顺利开展。对此,本文就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劝学》为例,介绍有效提问的方法。  一、把握时机,适时提问  问题只有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提出,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拿到同一首诗词,有的学生能够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解读和鉴赏,有的学生则无法感受到作品的美,甚至读不懂。对此,教师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努力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下开展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方法,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提供帮助。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  诗人在创作诗词时大都脱离不了一个“情”字。在教学的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