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发生在青海的康州新城保障房工程,被检出其中21栋楼质量低劣引起市场震动。而这还是由6家特级施工资质的企业所共同承建。于是不免令人心生疑虑:唯青海有此状况?其他等而下之的营造单位又会盖出什么样品质的保障房?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保障房吗
保障房自去年开始发力,由于数量高达3600万套(十二五期间),这还不包括2010年的580万套,因此,不少人以“时间紧、任务重、利润薄、监管松、质量差”名之,明显对保障房的前景并不看好。
然而我却想问一个更加本质、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保障房吗 ?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吗?事实上,1978~2009年的32年间,中国总计盖了11.5亿平方米的住宅,这些房子都到哪里去了?是相对平均的分散?还是绝对过度的集中?有待认真探究。
中国地少人稠为何容许“一家庭多套房”
显而易见的是,保障房遍地开花只解决“寡”(数量)的问题,但现在的病症是“不均”,纯粹增加供给非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还衍生出许多新的困扰如:国企趁机盖员工宿舍、地方政府为增加保障房数量加速动迁……,甚至可能为腐败创造了条件。凡此种种,均非中央大力建设保障房之初衷。
曾有官员与学者言之凿凿的指出:中国地少人稠,不可能满足“一家庭一套房”,为“居者有其屋”、“购房难”的政策进度缓慢打圆场。乍听似也成理,但却经不起推敲,因为果然如此,则更不该容许“一家庭多套房”!而这却是中国的现况,使贫富差距的解决形成困局。
“五不”困境值得忧心
此外,在我看来保障房政策再不加以调整,势必陷入:盖不了(数量)、买不动(支付能力)、住不安(质量)、养不起(太偏)、卖不掉(需求不匹配)之“五不”窘境。
首先是数量问题,4000万套以上的保障住房将在未来5年内完成,就算市场胃纳可以接受,但兴建的经费缺口超过两万亿元,却苦无着落。以2010年为例,中央辅助每套保障房仅2.37万元,不及所需开支的30%。况且保障房大多数盖在郊区,房子盖好只是第一步,周边道路、交通、生活与商业配套必须紧跟其上,否则购买者的养房成本将高不可攀,问题是这些“造镇级”的花销,钱又从哪来?退一万步说,就算一切搞定、就绪,按各地经济适用房对需求者之财产与收入规定来看,无异“另类限购”——买得起的不符资格,符合资格的,以其支付能力还是买不起,更别提还存在房屋质量的信任危机,住得提心吊胆!
勿使保障房问题变成“问题保障房”
尤其透过目前一线城市所公布的今年保障房兴建量,及其去年商品住宅成交情况的比较,足可窥见其中隐忧:北京去年售出商品住宅11万套,今年保障房建设20万套;上海去年售出15万套,今年保障房建设22万套;广州去年成交9万套,今年保障房筹措8.5万套;重庆更夸张,去年成交24万套,今年保障房建设50万套。换言之,在需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即使所有房产消费全部指向保障房,仍存在明显的供过于求。
基于上述考虑,完全不能排除等楼市买气衰退,大量地段、环境、产品均存在一定瑕疵的保障房,势将面临“卖不掉”的滞销命运,进而使保障房问题变成“问题保障房”!
其实要解决“住房难”问题,真的并不难,关键是中央与地方的决心,既要有节有度地推进保障房建设,也必须严打“两囤”——以重税逼出多占资源(囤房三套以上者。目前全国房屋闲置号称达一亿套),以重罚打击囤地(仅仅是上市房企囤地即达8亿平方米),如此方能从根子上调整供需结构及市场预期,否则保障房的“毒副作用”一旦发作,将更加难以收拾。
至于有人认为保障房能压低房价则尤属无稽,留待下周分解。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保障房吗
保障房自去年开始发力,由于数量高达3600万套(十二五期间),这还不包括2010年的580万套,因此,不少人以“时间紧、任务重、利润薄、监管松、质量差”名之,明显对保障房的前景并不看好。
然而我却想问一个更加本质、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保障房吗 ?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吗?事实上,1978~2009年的32年间,中国总计盖了11.5亿平方米的住宅,这些房子都到哪里去了?是相对平均的分散?还是绝对过度的集中?有待认真探究。
中国地少人稠为何容许“一家庭多套房”
显而易见的是,保障房遍地开花只解决“寡”(数量)的问题,但现在的病症是“不均”,纯粹增加供给非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还衍生出许多新的困扰如:国企趁机盖员工宿舍、地方政府为增加保障房数量加速动迁……,甚至可能为腐败创造了条件。凡此种种,均非中央大力建设保障房之初衷。
曾有官员与学者言之凿凿的指出:中国地少人稠,不可能满足“一家庭一套房”,为“居者有其屋”、“购房难”的政策进度缓慢打圆场。乍听似也成理,但却经不起推敲,因为果然如此,则更不该容许“一家庭多套房”!而这却是中国的现况,使贫富差距的解决形成困局。
“五不”困境值得忧心
此外,在我看来保障房政策再不加以调整,势必陷入:盖不了(数量)、买不动(支付能力)、住不安(质量)、养不起(太偏)、卖不掉(需求不匹配)之“五不”窘境。
首先是数量问题,4000万套以上的保障住房将在未来5年内完成,就算市场胃纳可以接受,但兴建的经费缺口超过两万亿元,却苦无着落。以2010年为例,中央辅助每套保障房仅2.37万元,不及所需开支的30%。况且保障房大多数盖在郊区,房子盖好只是第一步,周边道路、交通、生活与商业配套必须紧跟其上,否则购买者的养房成本将高不可攀,问题是这些“造镇级”的花销,钱又从哪来?退一万步说,就算一切搞定、就绪,按各地经济适用房对需求者之财产与收入规定来看,无异“另类限购”——买得起的不符资格,符合资格的,以其支付能力还是买不起,更别提还存在房屋质量的信任危机,住得提心吊胆!
勿使保障房问题变成“问题保障房”
尤其透过目前一线城市所公布的今年保障房兴建量,及其去年商品住宅成交情况的比较,足可窥见其中隐忧:北京去年售出商品住宅11万套,今年保障房建设20万套;上海去年售出15万套,今年保障房建设22万套;广州去年成交9万套,今年保障房筹措8.5万套;重庆更夸张,去年成交24万套,今年保障房建设50万套。换言之,在需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即使所有房产消费全部指向保障房,仍存在明显的供过于求。
基于上述考虑,完全不能排除等楼市买气衰退,大量地段、环境、产品均存在一定瑕疵的保障房,势将面临“卖不掉”的滞销命运,进而使保障房问题变成“问题保障房”!
其实要解决“住房难”问题,真的并不难,关键是中央与地方的决心,既要有节有度地推进保障房建设,也必须严打“两囤”——以重税逼出多占资源(囤房三套以上者。目前全国房屋闲置号称达一亿套),以重罚打击囤地(仅仅是上市房企囤地即达8亿平方米),如此方能从根子上调整供需结构及市场预期,否则保障房的“毒副作用”一旦发作,将更加难以收拾。
至于有人认为保障房能压低房价则尤属无稽,留待下周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