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性成为小学教师研究的重点。提高小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进而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文章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有效性的作用,并探讨提高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
通过加强学生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1]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效性的作用
1.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模式层面,对于大多数具有抽象性特点的数学知识理解较为困难,尤其是以数学专业术语描述的数学概念。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动手操作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数学概念,针对性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度,完成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知识认知过程,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激发学生数学探究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动手实践操作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了解相关数学知识,从实践的角度自主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探究,逐渐分析出相应的数学结论,激发学生数学探究思维,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数学模型的创造,让学生结合相应知识创新动手操作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创新意识[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效性的措施
1.开展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操作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融入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数学理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合理实际实践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到操作活动中,感知所学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
2.根据实物发挥具象思维
小学生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形象思维,在動手实践操作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形象思维优势,根据实物具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例如,在“正方形的特征”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含有正方形的实物,如魔方、正方形饼干、骰子、方格纸等,然后让学生运用直尺测量正方形的四条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验证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根据实物发挥具象思想,动手过程中强化记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3.创设动态情景,提高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复杂课程,传统的理论教学只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实践操作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实践操作内容,创设动态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各感官,给予学生更生动的学习体验。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等强化动手实践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参与度。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猴王分桃”的动态情景,先在课件中以大量猴子为背景制作40个桃子,请学生来当猴王及猴子,让学生通过电脑操作取走二分之一的桃子,之后再取走二分之一的桃子,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前后两只猴子分的桃子数量不同,这与分母变化有关。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动手实践操作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数学探究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发展,教师应积极创设动态情景、开展探究性和创造性动手操作活动,提高动手实践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余 江.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版),2016(32):170-171.
[2]胡小容.初论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版),2016(2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
通过加强学生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1]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效性的作用
1.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模式层面,对于大多数具有抽象性特点的数学知识理解较为困难,尤其是以数学专业术语描述的数学概念。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动手操作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数学概念,针对性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度,完成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知识认知过程,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激发学生数学探究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动手实践操作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了解相关数学知识,从实践的角度自主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探究,逐渐分析出相应的数学结论,激发学生数学探究思维,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数学模型的创造,让学生结合相应知识创新动手操作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创新意识[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效性的措施
1.开展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操作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融入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数学理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合理实际实践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到操作活动中,感知所学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
2.根据实物发挥具象思维
小学生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形象思维,在動手实践操作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形象思维优势,根据实物具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例如,在“正方形的特征”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含有正方形的实物,如魔方、正方形饼干、骰子、方格纸等,然后让学生运用直尺测量正方形的四条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验证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根据实物发挥具象思想,动手过程中强化记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3.创设动态情景,提高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复杂课程,传统的理论教学只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实践操作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实践操作内容,创设动态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各感官,给予学生更生动的学习体验。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等强化动手实践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参与度。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猴王分桃”的动态情景,先在课件中以大量猴子为背景制作40个桃子,请学生来当猴王及猴子,让学生通过电脑操作取走二分之一的桃子,之后再取走二分之一的桃子,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前后两只猴子分的桃子数量不同,这与分母变化有关。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动手实践操作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数学探究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发展,教师应积极创设动态情景、开展探究性和创造性动手操作活动,提高动手实践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余 江.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版),2016(32):170-171.
[2]胡小容.初论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版),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