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生活化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青睐。在初中化学教材中,绝大多数的学科知识源自于生活而又能应用于生活,具有独特而深厚的学科价值。基于此,本文将以九年级化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复习为例,阐述如何从单元整体角度看待生活与化学的密切联系,加强学生对于化学与生活关系的理性认识。
关键词:生活;化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备受关注。而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源自于生活知识的化学知识更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产生探索欲。因此,在单元复习环节,化学教师与其要求学生按教材目录细数知识点 不如站在全局角度回顾但换的价值体系和根本观念,将生活现象和化学理论联系起来,在渗透学科观念的同时,使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由化学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一、综合分析学情
通过对《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展开系统性学习,班级内的学生大体上对于有机物、蛋白质、油脂、淀粉等概念有一定认识,初步接触到了生活中常见食品的有机物构成和性质,甚至可以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检验食品中的化学成分。
为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引导学生回顾化学知识时,化学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经验,而非复杂的反应原理,将食品中定位有机物作为线索,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认识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用途,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
二、明确教学目标定位
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制定教学目标。首先,对于知识和技能,通过复习,学生应了解乙醇、乙酸、油脂、糖类、蛋白等物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彼此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转化等。
对于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是借助课堂分组实验以及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带领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促进学习模式转变。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在学习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过程中,感受微观之美,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关注与化学知识较为密切的热点话题,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内在动力。
三、预设教学和教学方法
在化学单元复习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立足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为学生设计实验,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和谐融洽的民主实验氛围。除此以外,由于初中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在初始阶段,他们可能不是很了解化学学科的思维。因此,初中化学教师不妨尝试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验探究等途径来诱导学生展开复习,放手由学生思考、归纳、总结,主动尝试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以及物质性质,从而从生活和化学之间来去自如。
四、精心开展教学设计
针对《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单元模块复习,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引用一个半开放性问题,故作神秘地向学生介绍现在一共有三种大家很熟悉的有机物。其中,A经过化学反应可以转化为B,B经过化学反应又可以转化为C,那么,同学们可以想到几种可能呢?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想出的组合方式更多。经由这一问题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目标得以达成。
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例生活中“柴米油鹽酱醋奶”等常见的物品,鼓励学生思考上述物质的成分是有机物吗?厨房里有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 大家猜测可能是什么?当提出这两个问题之后,学生可能会跃跃欲试,与其他同学共同争论探讨相关问题在教学时间以及实验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化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准备上述材料,对其进行实验检测,并与同学交换验证,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在培养学生质疑意识的同时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经历思维由教材跨越到生活的过程。
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蕴含化学知识原理但时常被忽视的问题。如“陈酒更香“浓盐水可止血”“煮熟的鸡蛋不能再孵出小鸡”“热碱液可以洗去身上的油污”等,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问答。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抢答问题,逐一解释生活现象和化学原理的对应联系,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学科本就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因此,在结合《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主题回顾单元知识时,教师应注意持续优化教学设计和实践,大量为学生例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化案例,架构起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张潇逸.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J].当代家庭教育,2018(07):94-95.
[2]苏兴卫.基于“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理念下的化学教学——以《二氧化硫》教学设计为例[J].广西教育,2017(26):106-107+116.
[3]陈孝锋.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生活——以“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复习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5(05):85-86+70.
[4]侍效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J].新课程(中学),2012(10):77.
关键词:生活;化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备受关注。而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源自于生活知识的化学知识更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产生探索欲。因此,在单元复习环节,化学教师与其要求学生按教材目录细数知识点 不如站在全局角度回顾但换的价值体系和根本观念,将生活现象和化学理论联系起来,在渗透学科观念的同时,使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由化学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一、综合分析学情
通过对《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展开系统性学习,班级内的学生大体上对于有机物、蛋白质、油脂、淀粉等概念有一定认识,初步接触到了生活中常见食品的有机物构成和性质,甚至可以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检验食品中的化学成分。
为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引导学生回顾化学知识时,化学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经验,而非复杂的反应原理,将食品中定位有机物作为线索,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认识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用途,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
二、明确教学目标定位
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制定教学目标。首先,对于知识和技能,通过复习,学生应了解乙醇、乙酸、油脂、糖类、蛋白等物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彼此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转化等。
对于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是借助课堂分组实验以及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带领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促进学习模式转变。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在学习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过程中,感受微观之美,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关注与化学知识较为密切的热点话题,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内在动力。
三、预设教学和教学方法
在化学单元复习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立足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为学生设计实验,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和谐融洽的民主实验氛围。除此以外,由于初中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在初始阶段,他们可能不是很了解化学学科的思维。因此,初中化学教师不妨尝试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验探究等途径来诱导学生展开复习,放手由学生思考、归纳、总结,主动尝试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以及物质性质,从而从生活和化学之间来去自如。
四、精心开展教学设计
针对《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单元模块复习,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引用一个半开放性问题,故作神秘地向学生介绍现在一共有三种大家很熟悉的有机物。其中,A经过化学反应可以转化为B,B经过化学反应又可以转化为C,那么,同学们可以想到几种可能呢?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想出的组合方式更多。经由这一问题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目标得以达成。
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例生活中“柴米油鹽酱醋奶”等常见的物品,鼓励学生思考上述物质的成分是有机物吗?厨房里有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 大家猜测可能是什么?当提出这两个问题之后,学生可能会跃跃欲试,与其他同学共同争论探讨相关问题在教学时间以及实验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化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准备上述材料,对其进行实验检测,并与同学交换验证,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在培养学生质疑意识的同时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经历思维由教材跨越到生活的过程。
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蕴含化学知识原理但时常被忽视的问题。如“陈酒更香“浓盐水可止血”“煮熟的鸡蛋不能再孵出小鸡”“热碱液可以洗去身上的油污”等,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问答。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抢答问题,逐一解释生活现象和化学原理的对应联系,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学科本就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因此,在结合《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主题回顾单元知识时,教师应注意持续优化教学设计和实践,大量为学生例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化案例,架构起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张潇逸.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J].当代家庭教育,2018(07):94-95.
[2]苏兴卫.基于“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理念下的化学教学——以《二氧化硫》教学设计为例[J].广西教育,2017(26):106-107+116.
[3]陈孝锋.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生活——以“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复习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5(05):85-86+70.
[4]侍效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J].新课程(中学),2012(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