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块牛皮的千变万化
2015年青岛的老城区尚未拥有一家皮革DIY的店铺,于是坐落于一间20平方米带小院的房子里的苏三皮具工作室,成为了青岛皮具手作的开拓者。进入店内就能闻到皮革的味道,店里使用进口于意大利或法国的皮料,这些皮料本身就是用于意大利原始的手工制革厂进行皮具制作的,高质量的原材料漂洋过海,让顾客DIY出的皮具也拥有了最原汁原味的质感,使用越久光泽和颜色就会越有韵味。
店主苏三从小学习画画,抱着更“实际稳妥”的想法,她放弃了自己的特长,选择出国学经济。学成回国就投身上海的快节奏生活中,在金融领域摸爬滚打。为了加持职业技能,她做过繁忙的外贸工作、做过精细的银行工作。可是忙碌的生活节奏没有带来她期望中的幸福,内心的焦躁愈演愈烈。终于有一天,她翻找到曾经买过的手工皮艺工具,当沉浸于皮艺制作,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一针一线的缝合中,往日的焦躁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安然和快活。
想要制作一只皮质的卡包,需要用模子卡出3张形状合适的皮料,然后打磨、上胶、打孔、缝制、钉扣、印字。每个步骤都需要极强的耐心,苏三经常对客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着急,慢慢来。”今天做不完就明天,缝的手酸了就休息,胶水涂出来了就等它干透之后再拿砂纸磨掉,制作的过程里可以不停地犯错,也可以不停地推翻重来。毕竟比起流水线上准确无误的成品,那些歪歪斜斜的针脚,或者是大小不一的孔洞,都是亲手制作的佐证。
每座城市都有喜欢手作的人,工作室还在筹备时就已经有客人迫不及待地联系上苏三,这批客人当中的许多人也成为苏三的朋友。店里来过一位加拿大客人,他执着于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东西,他有200条同款牛仔裤、 400件同款T恤和几十个同款背包,对钱包也有特别的执念,连续3年在苏三的店里定制20个钱包,只选一个给自己。还有骑哈雷的上海帅哥来定过10只钱夹,他说“每年用一只,用完这些,我就退休了。”希望慢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去自己创作一件可以长久使用的皮制品的人越来越多,帮助他们实现这种愿望,也是让苏三坚持下去的源动力。
苏三的皮具工作室不愁客源,难的是人员的缺失。把爱好当工作很难长期坚持下去,许多人对手工行业很感兴趣,但是作为职业会对耐心和毅力有着很大的考验,仅凭兴趣来工作室应聘的很多,很快也纷纷放弃,对于这种情况苏三也没有非常担心:“随着青岛人对手工皮具感兴趣的越来越多,工作室体验课程和订单也越来越多,势必还是对制作师傅有需求的,再就是疫情期间进口皮料周期太长,经常会断货也是暂时面临的问题,但肯定都会解决的。”
点开今日循环的歌单,系上围裙坐回桌前,拿起自己还没有完成的作品,苏三像自己店里的客人一样,再次沉浸到制作中,一张皮料的形态,正在她的手中千变万化。
创造一个小世界
“微景观的最下面是渗水层,保证植物的根部不会被沤烂,铺好营养土或者专用的配方土就可以种植微景观的植物了,种好之后铺上一层苔藓,还可以搭配不同的卡通小摆件。”微景观的流程略微有些复杂,不像是一盆观赏用的花只需要培土,它模擬还原了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将勃勃生机纳入方寸之间。
作为青岛惟一一家微景观DIY,鲸蓝花植美学在开店初期就有着不俗的人气。许多客人早在网上浏览过有关微景观的视频,对制作微景观有浓厚兴趣,奈何翻遍青岛的DIY工作坊,也没有制作微景观的。得知鲸蓝花植美学之后,有客人冒雨开车1小时来店里,就为体验一下微景观的乐趣。开店到现在,许多客人已经把做一个微景观当作一种消遣,让时间被一层层的营养土和细嫩的苔藓填满,用双手去创造一个小世界。
店主宋鹏敏大学专业是园艺专业,合伙人也是她的大学同学,起初两人主营大型花园、花坛、商场布置等花艺装置。相比搭档,宋鹏敏并不是动手能力特别强的人,当第一次尝试微景观之后,她发现微景观不仅把景观缩小了,也把花艺装置对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要求大大降低了,变得更有可玩性,让人“上瘾”。店刚开起来时,大多是情侣或者闺蜜相约来体验,最近有许多家长带孩子来店里,景观设计能让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力,比起去上一些传统的美术班,制作一个可以养护成长的微景观算得上一堂更为生动的美学课程。
宋鹏敏的店里也见证过很多故事,“当时有一对异地的小情侣,我记得特别清楚,女孩赌气回青岛,男孩一路从成都追来这里,因为两人刚相识时就曾经一起做过微景观,于是这次又找来,想要再做一次。”爱情路途上的波折让他们回想起从前的炙热,于是微景观再次“不辱使命”,成为了他们爱情的调和剂。这已经不是一次单纯的DIY手工,更是一种仪式感,小小的玻璃罩里,埋着更多关于爱与未来的诺言。
许多来做微景观的人都能从其中获得一种“治愈”,因为制作的过程里,外部的世界就会暂时离你远去,自己变成了这个微景观的“造物者”。这种“治愈”其实更像是一种创造的快乐,宋鹏敏在这一年的经营当中也时常会有这样的体验,比如新进到店里来的相框画,中间水墨质感的梅花鹿正好可以搭配干花加工成永生花的工艺品,鹿角处延伸出锦簇的繁花,树叶摇身变成梅花鹿藏身的密林,鲜花的美丽被长久保存下来,变成了画中的一部分。随时随地,想到就做,这也正是DIY的精髓所在。
奶油胶的甜蜜烦恼
如何让奶油永远不融化?用建筑装修材料做一个可爱软萌的手机壳需要几个步骤?看起来完全不相关的两个问题拥有着相同的答案:你只需要1个透明手机壳,将仿真奶油胶装进专用的裱花嘴,配上树脂的配饰材料,外加一个吹风机,就可以大功告成。 奶油膠是一种水性环保型特种白胶,无毒无味,干固后透明洁净有弹性,有极强的附着力。当奶油胶被装进食品用的裱花袋中,就可以挤出星星曲奇、巴洛克花边、玫瑰、海浪等纹样,最后点缀上小手办或者各类小配件,胶质与食物外形碰撞,让手机壳也变得秀色可餐。无论用哪款APP搜索“奶油胶”,你都会得到成千上万的结果:各种颜色的奶油胶、各种系列的配饰,甚至各种制作教程都不一而足,让人眼花缭乱,DIY一个奶油胶手机壳,仿佛变成了一件风靡网络的时髦事。
在青岛,奶油胶DIY也以一种无法抵挡的势头冲进了年轻人的视野。于此同时,“解压”成为了奶油胶的另一个代名词。挤压奶油胶的手感、不需要长时间重复一项工作的手工体验、风格多变的成品,奶油胶DIY俨然成为了年轻人眼中DIY的佼佼者。于是奶油胶也被开发出了更多的可能性,挤在发夹上做成发饰、做成挂饰挂在车里、装饰透明的首饰盒子、奶油胶花边的随身镜、铅笔盒、停车牌、手机支架……低门槛的制作工艺和极高的自由度让奶油胶DIY的灵感不会轻易枯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现在困扰大家的问题只有一个:“这个配饰也很喜欢,什么时候再做一个别的主题的吧。”
在DIY越来越受到欢迎的同时,城市特色也成为了DIY元素并大受欢迎。在青岛,DIY元素自然少不了海洋的印记。贝壳对于青岛人来说再熟悉不过,去海边散步时随手就能捡几块合眼缘的贝壳,这些贝壳颜色各异,质感也不尽相同,是天然的创作材料。青岛人对海洋的亲近,让大家在贝壳作品的开发上不遗余力且当仁不让,比如久负盛名的青岛贝雕就以珍稀螺壳为原料,利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雕琢而成。除了这种中国传统工艺的表现手法,贝壳DIY在普通人的手中也不可小觑,大到像“青岛迎宾馆”模型这种使用30多万片贝壳需要花费整整2年时间制作的作品,小到用鱼线将贝壳串联做风铃或小手钏,或者将贝壳作为家具或日用品的装饰为家居生活增加一抹海洋风情……DIY的乐趣就是自己动手,将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加以改造,使一片小小的贝壳变得时尚且富有新意。
如果从效率的角度出发,DIY显然属于“低性价比”的行列,花费一天半天做出来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结实耐用。可是DIY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装饰或使用,它让你从日常生活中短暂脱身,去体验制作的乐趣,去拥有创造美的能力。
从一块原材料开始的DIY,正是回归生活的好方式。
DIY is the abbreviation of"Do It Yourself", meaning making something by yourself. There is no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for this kind of creation, and as long as you wish, e v e r y o n e c a n m a k e p r i v a t e , customized "products", expressing himself/herself by DIY. In Qingdao, DIY has penetrated into daily life, representing not only good will, but also unique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fficiency, obviously, DIY is not "cost-effective", but its value cannot be only limited to decoration or usage. It allows you to get away from your daily life for a moment, experience the fun of making,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create beauty. DIY, starting from a piece of raw material, is a good way to return to normal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