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音乐剧近几年在国内发展非常迅速,也逐步走向成熟。音乐剧的演唱方法及形式也是极其丰富,有把美声融入音乐剧演唱的,有把民族声乐演唱融入音乐剧中的,有把流行演唱融入音乐剧中的。在高校的声乐演唱教学中 ,如何把民族声乐教学嗓音训练运用到音乐剧演唱中是一个长期探索研究的课题,也能为我国音乐剧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民族声乐 音乐剧演唱 音色 作品与唱法
一、民族声乐嗓音训练
1.民族声乐的背景
民族声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之前。中国各个民族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以及不同的劳动环境。民族声乐是古代人们在生活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文化,是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基础,是根据不同的地域与不同的信仰在劳动中体现他们丰富的文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民族声乐嗓音训练准确地说是音乐学院设立的一个艺术学科。早在1927年,著名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就共同创建了“国立音乐学院”。随后中国成立了多个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各个学院相继成立了声乐系,也就出现了民族声乐专业。
2.民族声乐教学嗓音训练的手段
我们的京剧、豫剧、川剧中,戏曲演员需要每天早上练嗓练功。一是可以达到发声技术与机能提升,二是在演唱作品之前的热身,让声带和身体活动开来,就像运动员剧烈运动之前的热身运动,这样可以充分保护声带和歌唱的相关肌肉群。
民族声乐嗓音训练大致也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是练声中的嗓音训练,可以通过从简单的旋律加上字母、数字或者文字进行声音从低到高的声音统一的嗓音训练;与此同时也能增强嗓音机能训练;二是通过简单的民族声乐作品循序渐进进行演唱训练;三是通过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加强演唱者对作品风格的把握。
二、音乐剧《张飞的女人》
1.音乐剧《张飞的女人》
《张飞的女人》讲述的是三国时期蜀国将军张飞与魏营大将夏侯渊之女夏侯娟因战乱相识、相知,进而共结连理的故事。
2.音乐剧《张飞的女人》情节
建安五年正月,张飞跟刘备、关羽因战败,杀出重围逃进大山,张飞与夏侯渊之女夏侯娟邂逅陈留,后于汝南安家,并承担起抚养战乱遗孤的义务。但美好的田园生活没过上两年,张飞又踏上了征途。此去经年,夏侯娟与孤儿相依为命,生活的苦难、离愁的折磨让她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期待。心上人终于凯旋归来,携手天涯、进驻阆州。夏侯娟与张飞的这一段情缘凄婉而美丽。
三、民族声乐教学在音乐剧《张飞的女人》中的运用
1.民族声乐教学在音乐剧《张飞的女人》中张飞唱段的具体运用
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平话》中对张飞的描述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肤色黑黝,武艺高强,大嗓门,是身高八尺一壮汉。
建安五年正月,张飞跟刘备、关羽因战败,杀出重围逃进大山。第一幕“邂逅陈留”正是写的这一段情节,音乐的创作上是一个三拍子和四拍子的交替。三拍子一般加快时给人的音乐形象是欢快跳跃动态的,然而在此处作曲者创作时放慢到每分钟94拍后显得格外沉重、悲壮,但内心又有一股不服输的劲,通过这种三拍子的力度表达方式刚好体现外伤内勇的情绪。
三拍子唱段在演唱时一定要结合身体整体歌唱,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常常会运用打开喉咙的共性训练手法,打开喉咙的前提是放下喉头、打开口咽腔,再结合我们的丹田之力,用上了丹田之力就用上了丹田之气,这样一来,在演唱的音色上就会变得浑厚、雄壮、有力、有共鸣和有情绪,这是通过技术解决情绪问题。(见谱例1)四三拍放慢速度会很沉重,把第一拍唱成强拍也显得很有力度。接下来又是两个弱拍,这样的创作再结合打开喉咙的演唱方式刚好能体现张飞战败以后的落魄情绪,打开喉咙声音的浑厚感觉也是发自身体的声音,符合张飞勇猛、粗犷的形象。
谱例1
中段“啊 、哈、 啊 、啊、 哈”这段歌词采用了将士合唱的形式,不分声部齐声演唱。(见谱例2)在演唱上要求声音和情绪上的统一,要求一个“高、竖、直”的声音审美标准。
“高”是指声音在一个高位置来演唱,要获得声音的高位置,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声音支点,就像我们拍篮球一样,如果需要篮球获得一个反弹后的至高点,向下的力量就必须足够大,那么篮球与地面的着力就要足够的好,也就是在音乐剧演唱中一定要用上丹田之力,这跟民族声乐演唱也是相通的。
谱例2
“竖”是指声音的一个状态和一种演唱方法。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常常会捏着嘴巴进行练声和演唱,通过捏嘴巴把口腔变成一个相对竖的状态来带动咽腔变竖,咽腔变竖还需要会厌抬起和喉头自然下放,通过这样的腔体做到了竖的状态,那么声音才能竖得起来。在民族男高音的关闭训练中“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谱例3
“直”是指聲音在同一个音上保持时的一种形态,声音平稳、没有颤音、抖音等现象,它需要稳定的呼吸与高位置的演唱才能做到。如果喉头紧张、舌根紧等不科学发声都难以达到我们所要求的“高、竖、直”。
在开场三拍子的节奏型结束后变化成四二拍,(见谱例3)强弱强弱的节奏型让悲壮后的情绪显得稍微平和,体现了张飞与众将士战败后非常忧愁的一面,在演唱中哼唱的感觉尤为重要。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哼鸣训练也是一种手段,很多声乐教授都说“能哼多高就能唱多高”。哼鸣可以主动地打开鼻咽腔,可以使喉咙放松,打开了鼻咽腔声音的位置自然也就高了。用“哼鸣”的演唱方式可以使声音更加松弛有弹性,本唱段哼着唱可以使声音有从亮到暗、大到小、虚与实的变化。当然无论是在流行、民族还是美声唱法中,“哼鸣”都是必须掌握的一种演唱方式。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是三国时蜀汉名将,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在本音乐剧中,作者对张飞见到喜欢的人夏侯娟时的性格刻画完全相反,并不是那么粗暴。
从音乐剧创作来讲,(见谱例4)作者用了四四拍,非常抒情,用了弱起拍是跟张飞本来的勇猛粗犷形成对比,典型的四句起承转合。在演唱时控制好音色,不需要像民族声乐中的那么集中、明亮,用适当接近说话的声音演唱,这样的演唱方式适合中国字的语言特点。
作品的副歌部分运用了七和弦中的各个音旋构成的旋律,这样的旋律走向符合张飞勇猛粗犷的形象。演唱时要把这种粗犷勇猛变化成一种内心情绪的张力,这种张力必须来自民族声乐教学中借助身体的力量放下喉头、竖着腔体哼着演唱,在音色的控制上适当用一点咽壁的力量,这样演唱本作品就会轻松许多,声音也会集中有“芯”。因为,在创作上本作品的音域相对较宽,如果能做到高、中、低音音色的相对统一,作品的情绪才能贯通一致。
谱例4
在音乐剧中,音乐是贯穿整个故事情节发展之中的,音乐的情绪张力是必须要有的。除了剧中串场音乐和歌舞音乐之外,大部分都是唱段,要表现出剧目的戏剧性就必须在音乐上下功夫。而唱段的音域、速度、力度、对比都需要在演唱上来具体体现,在演唱上不是一个单一的流行歌手或者演员能完成的,他必须是一个具有扎实的民族声乐演唱能力而且还会调节自己音色具有综合能力的歌唱演员才行。
在民族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咽壁训练至关重要。著名歌唱家郁钧剑曾经说过“民族唱法的口应该开在咽口”。这一观点特别好!目前大部分都是在追求歌唱中的极度打开和不断地找高位置泛音歌唱,这样一来,跟美声唱法的方法也就混淆不清,也失去了我们本民族的语言特点。如果提出贴着咽壁往咽口唱,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不会撑喉咙,声音容易找到集中点。在音乐剧演唱中也可以用此方法根据情绪的起伏、音色的变化来调整咽壁的力量大小及咽口大与小。
2.民族声乐教学在音乐剧《张飞的女人》中歹徒唱段的具体运用
在音乐剧中,具体人物的刻画是通过人物的外形形象、声音形象、旋律形象来具体体现人物的个性及特征。
歹徒演唱前就出现了升fa、升so,(见谱例5)这些变音的出现预示着特殊人物的出现。音乐剧中用了男中、男高不同厚度的嗓音来表现多个歹徒的人物特点。在演唱时运用好了音色和把很多变音唱准了就很好。
对于歹徒演唱的语气和情绪处理,如果加上表演和表情演唱就更为准确。
谱例5
3.民族声乐教学在音乐剧《张飞的女人》中夏侯娟唱段的具体运用
夏侯娟,东汉末年名将夏侯渊的侄女,在音乐剧中夏侯娟出城拾柴遇到歹徒被张飞所救。夏侯娟知书达理,被救后与张飞的有个对唱的唱段,(见谱例6)唱段是从夏侯娟的D调转到张飞的G调,转调是为了达到男女声区的平衡。演唱时女生用混声哼唱即可,用接近说话的语气演唱更能体现一种对话式的交流。
谱例6
在音乐剧演唱中,女声的演唱方法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真声与假声的交替演唱,也可以是混声演唱。在演唱音乐剧中的一些独立的唱段时主张用混声演唱,这与民族声乐演唱是相通的。混声有个好处就是可以使高、中、低声区音色统一。一些现代作曲家创作的民族声乐艺术歌曲音域很宽,如果用真声演唱是无法完整地演唱整首作品,就会出现不统一的现象。从艺术张力的角度上说,用混声演唱大大地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训练学生的“u”通道。“u”母音很容易抹掉真声,容易掺入假声,像戏曲专业女生每天用“衣、呀”练嗓一样,用假嗓练声及演唱可以拓展音域。
谱例7
夏侯娟唱段《生生世世爱你》,(见谱例7)音域从小字组的降b到小字二组的f,一般的流行歌手用真声和假声交替演唱的话才可以做到。此唱段算是夏侯娟的一个主要唱段,在表演中一定要体现她娇滴柔情的一面。然而作品本身的音域很宽,如何能控制好声音音色就能控制好情绪,那么采用民族声乐嗓音训练中的混声演唱就更容易做到。混声演唱从低声区到高声区的贯通统一,不需要那么明亮、集中和挂位置,声音可以适当口语化地演唱,这样一来,可以更真切地表达内心的情绪。副歌部分的八度跨越更是对气息的稳定和高声区的把握极为重要,建议咽壁的力量少一些,尽可能往鼻腔的根部唱高音会更轻松。
“对唱”是音乐剧中必不可少的演唱形式。《情无限 、爱无言》是音乐剧《张飞的女人》两人在恋爱中很幸福的一个唱段,是张飞战败后与夏侯娟邂逅陈留,在汝南安家一起幸福生活的写照,这种幸福感必须从情绪和声音上包裹起来,也就是两个声音的融合。男声需要有厚度、宽度与润度,女声可以适当集中有一定的亮度,可以用被包裹的感觉去演唱。
谱例8
四、作品与唱法
“作品决定唱法,唱法塑造声音”。什么样的作品决定用什么样的唱法。唱法根据作品的旋律风格、歌词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歌词内容来决定的。唱法决定音色。音色的合理运用和变化是演唱作品的关键。那么,如何做到可以变化、运用自己的音色,就需要扎实的演唱技术做支撑。在音乐剧的演唱中,声音的可变性很大,这需要借鉴民族声乐嗓音训练的方法。高位置、深呼吸、音色的圆润饱满等审美也是音乐剧演唱中所需要的审美。
结语
民族声乐教学嗓音训练在音乐剧《张飞的女人》演唱中,在不同唱段中得以具体的体现。而所有聲音的训练手法最终都是为作品服务,为歌唱情感服务。真正做到演唱中忘记方法,通过声音唱出内心真正想抒发的准确情绪才是歌唱的本质!这也正是创作、研究、训练、结合、演唱、表达的根本出发点。
作 者 简介
谭学胜教授,转业军人。四川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族男高音声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市音协副主席,入选四川省文化艺术旅游专家库(国家文化艺术科研项目专家库),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委库。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四川音乐学院“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四川音乐学院优秀教师,四川省第十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两次荣立个人二等功,曾获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表彰。
雍建军四川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教师、讲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曾获四川省首届民歌大赛金奖;成都市“五个一工程奖”;四川音乐学院优秀教师称号;四川音乐学院优秀社会实践教师称号;第五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声乐展演(西南赛区)专业类教师组三等奖等。
关键词:民族声乐 音乐剧演唱 音色 作品与唱法
一、民族声乐嗓音训练
1.民族声乐的背景
民族声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之前。中国各个民族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以及不同的劳动环境。民族声乐是古代人们在生活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文化,是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基础,是根据不同的地域与不同的信仰在劳动中体现他们丰富的文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民族声乐嗓音训练准确地说是音乐学院设立的一个艺术学科。早在1927年,著名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就共同创建了“国立音乐学院”。随后中国成立了多个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各个学院相继成立了声乐系,也就出现了民族声乐专业。
2.民族声乐教学嗓音训练的手段
我们的京剧、豫剧、川剧中,戏曲演员需要每天早上练嗓练功。一是可以达到发声技术与机能提升,二是在演唱作品之前的热身,让声带和身体活动开来,就像运动员剧烈运动之前的热身运动,这样可以充分保护声带和歌唱的相关肌肉群。
民族声乐嗓音训练大致也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是练声中的嗓音训练,可以通过从简单的旋律加上字母、数字或者文字进行声音从低到高的声音统一的嗓音训练;与此同时也能增强嗓音机能训练;二是通过简单的民族声乐作品循序渐进进行演唱训练;三是通过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加强演唱者对作品风格的把握。
二、音乐剧《张飞的女人》
1.音乐剧《张飞的女人》
《张飞的女人》讲述的是三国时期蜀国将军张飞与魏营大将夏侯渊之女夏侯娟因战乱相识、相知,进而共结连理的故事。
2.音乐剧《张飞的女人》情节
建安五年正月,张飞跟刘备、关羽因战败,杀出重围逃进大山,张飞与夏侯渊之女夏侯娟邂逅陈留,后于汝南安家,并承担起抚养战乱遗孤的义务。但美好的田园生活没过上两年,张飞又踏上了征途。此去经年,夏侯娟与孤儿相依为命,生活的苦难、离愁的折磨让她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期待。心上人终于凯旋归来,携手天涯、进驻阆州。夏侯娟与张飞的这一段情缘凄婉而美丽。
三、民族声乐教学在音乐剧《张飞的女人》中的运用
1.民族声乐教学在音乐剧《张飞的女人》中张飞唱段的具体运用
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平话》中对张飞的描述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肤色黑黝,武艺高强,大嗓门,是身高八尺一壮汉。
建安五年正月,张飞跟刘备、关羽因战败,杀出重围逃进大山。第一幕“邂逅陈留”正是写的这一段情节,音乐的创作上是一个三拍子和四拍子的交替。三拍子一般加快时给人的音乐形象是欢快跳跃动态的,然而在此处作曲者创作时放慢到每分钟94拍后显得格外沉重、悲壮,但内心又有一股不服输的劲,通过这种三拍子的力度表达方式刚好体现外伤内勇的情绪。
三拍子唱段在演唱时一定要结合身体整体歌唱,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常常会运用打开喉咙的共性训练手法,打开喉咙的前提是放下喉头、打开口咽腔,再结合我们的丹田之力,用上了丹田之力就用上了丹田之气,这样一来,在演唱的音色上就会变得浑厚、雄壮、有力、有共鸣和有情绪,这是通过技术解决情绪问题。(见谱例1)四三拍放慢速度会很沉重,把第一拍唱成强拍也显得很有力度。接下来又是两个弱拍,这样的创作再结合打开喉咙的演唱方式刚好能体现张飞战败以后的落魄情绪,打开喉咙声音的浑厚感觉也是发自身体的声音,符合张飞勇猛、粗犷的形象。
谱例1
中段“啊 、哈、 啊 、啊、 哈”这段歌词采用了将士合唱的形式,不分声部齐声演唱。(见谱例2)在演唱上要求声音和情绪上的统一,要求一个“高、竖、直”的声音审美标准。
“高”是指声音在一个高位置来演唱,要获得声音的高位置,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声音支点,就像我们拍篮球一样,如果需要篮球获得一个反弹后的至高点,向下的力量就必须足够大,那么篮球与地面的着力就要足够的好,也就是在音乐剧演唱中一定要用上丹田之力,这跟民族声乐演唱也是相通的。
谱例2
“竖”是指声音的一个状态和一种演唱方法。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常常会捏着嘴巴进行练声和演唱,通过捏嘴巴把口腔变成一个相对竖的状态来带动咽腔变竖,咽腔变竖还需要会厌抬起和喉头自然下放,通过这样的腔体做到了竖的状态,那么声音才能竖得起来。在民族男高音的关闭训练中“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谱例3
“直”是指聲音在同一个音上保持时的一种形态,声音平稳、没有颤音、抖音等现象,它需要稳定的呼吸与高位置的演唱才能做到。如果喉头紧张、舌根紧等不科学发声都难以达到我们所要求的“高、竖、直”。
在开场三拍子的节奏型结束后变化成四二拍,(见谱例3)强弱强弱的节奏型让悲壮后的情绪显得稍微平和,体现了张飞与众将士战败后非常忧愁的一面,在演唱中哼唱的感觉尤为重要。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哼鸣训练也是一种手段,很多声乐教授都说“能哼多高就能唱多高”。哼鸣可以主动地打开鼻咽腔,可以使喉咙放松,打开了鼻咽腔声音的位置自然也就高了。用“哼鸣”的演唱方式可以使声音更加松弛有弹性,本唱段哼着唱可以使声音有从亮到暗、大到小、虚与实的变化。当然无论是在流行、民族还是美声唱法中,“哼鸣”都是必须掌握的一种演唱方式。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是三国时蜀汉名将,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在本音乐剧中,作者对张飞见到喜欢的人夏侯娟时的性格刻画完全相反,并不是那么粗暴。
从音乐剧创作来讲,(见谱例4)作者用了四四拍,非常抒情,用了弱起拍是跟张飞本来的勇猛粗犷形成对比,典型的四句起承转合。在演唱时控制好音色,不需要像民族声乐中的那么集中、明亮,用适当接近说话的声音演唱,这样的演唱方式适合中国字的语言特点。
作品的副歌部分运用了七和弦中的各个音旋构成的旋律,这样的旋律走向符合张飞勇猛粗犷的形象。演唱时要把这种粗犷勇猛变化成一种内心情绪的张力,这种张力必须来自民族声乐教学中借助身体的力量放下喉头、竖着腔体哼着演唱,在音色的控制上适当用一点咽壁的力量,这样演唱本作品就会轻松许多,声音也会集中有“芯”。因为,在创作上本作品的音域相对较宽,如果能做到高、中、低音音色的相对统一,作品的情绪才能贯通一致。
谱例4
在音乐剧中,音乐是贯穿整个故事情节发展之中的,音乐的情绪张力是必须要有的。除了剧中串场音乐和歌舞音乐之外,大部分都是唱段,要表现出剧目的戏剧性就必须在音乐上下功夫。而唱段的音域、速度、力度、对比都需要在演唱上来具体体现,在演唱上不是一个单一的流行歌手或者演员能完成的,他必须是一个具有扎实的民族声乐演唱能力而且还会调节自己音色具有综合能力的歌唱演员才行。
在民族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咽壁训练至关重要。著名歌唱家郁钧剑曾经说过“民族唱法的口应该开在咽口”。这一观点特别好!目前大部分都是在追求歌唱中的极度打开和不断地找高位置泛音歌唱,这样一来,跟美声唱法的方法也就混淆不清,也失去了我们本民族的语言特点。如果提出贴着咽壁往咽口唱,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不会撑喉咙,声音容易找到集中点。在音乐剧演唱中也可以用此方法根据情绪的起伏、音色的变化来调整咽壁的力量大小及咽口大与小。
2.民族声乐教学在音乐剧《张飞的女人》中歹徒唱段的具体运用
在音乐剧中,具体人物的刻画是通过人物的外形形象、声音形象、旋律形象来具体体现人物的个性及特征。
歹徒演唱前就出现了升fa、升so,(见谱例5)这些变音的出现预示着特殊人物的出现。音乐剧中用了男中、男高不同厚度的嗓音来表现多个歹徒的人物特点。在演唱时运用好了音色和把很多变音唱准了就很好。
对于歹徒演唱的语气和情绪处理,如果加上表演和表情演唱就更为准确。
谱例5
3.民族声乐教学在音乐剧《张飞的女人》中夏侯娟唱段的具体运用
夏侯娟,东汉末年名将夏侯渊的侄女,在音乐剧中夏侯娟出城拾柴遇到歹徒被张飞所救。夏侯娟知书达理,被救后与张飞的有个对唱的唱段,(见谱例6)唱段是从夏侯娟的D调转到张飞的G调,转调是为了达到男女声区的平衡。演唱时女生用混声哼唱即可,用接近说话的语气演唱更能体现一种对话式的交流。
谱例6
在音乐剧演唱中,女声的演唱方法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真声与假声的交替演唱,也可以是混声演唱。在演唱音乐剧中的一些独立的唱段时主张用混声演唱,这与民族声乐演唱是相通的。混声有个好处就是可以使高、中、低声区音色统一。一些现代作曲家创作的民族声乐艺术歌曲音域很宽,如果用真声演唱是无法完整地演唱整首作品,就会出现不统一的现象。从艺术张力的角度上说,用混声演唱大大地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训练学生的“u”通道。“u”母音很容易抹掉真声,容易掺入假声,像戏曲专业女生每天用“衣、呀”练嗓一样,用假嗓练声及演唱可以拓展音域。
谱例7
夏侯娟唱段《生生世世爱你》,(见谱例7)音域从小字组的降b到小字二组的f,一般的流行歌手用真声和假声交替演唱的话才可以做到。此唱段算是夏侯娟的一个主要唱段,在表演中一定要体现她娇滴柔情的一面。然而作品本身的音域很宽,如何能控制好声音音色就能控制好情绪,那么采用民族声乐嗓音训练中的混声演唱就更容易做到。混声演唱从低声区到高声区的贯通统一,不需要那么明亮、集中和挂位置,声音可以适当口语化地演唱,这样一来,可以更真切地表达内心的情绪。副歌部分的八度跨越更是对气息的稳定和高声区的把握极为重要,建议咽壁的力量少一些,尽可能往鼻腔的根部唱高音会更轻松。
“对唱”是音乐剧中必不可少的演唱形式。《情无限 、爱无言》是音乐剧《张飞的女人》两人在恋爱中很幸福的一个唱段,是张飞战败后与夏侯娟邂逅陈留,在汝南安家一起幸福生活的写照,这种幸福感必须从情绪和声音上包裹起来,也就是两个声音的融合。男声需要有厚度、宽度与润度,女声可以适当集中有一定的亮度,可以用被包裹的感觉去演唱。
谱例8
四、作品与唱法
“作品决定唱法,唱法塑造声音”。什么样的作品决定用什么样的唱法。唱法根据作品的旋律风格、歌词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歌词内容来决定的。唱法决定音色。音色的合理运用和变化是演唱作品的关键。那么,如何做到可以变化、运用自己的音色,就需要扎实的演唱技术做支撑。在音乐剧的演唱中,声音的可变性很大,这需要借鉴民族声乐嗓音训练的方法。高位置、深呼吸、音色的圆润饱满等审美也是音乐剧演唱中所需要的审美。
结语
民族声乐教学嗓音训练在音乐剧《张飞的女人》演唱中,在不同唱段中得以具体的体现。而所有聲音的训练手法最终都是为作品服务,为歌唱情感服务。真正做到演唱中忘记方法,通过声音唱出内心真正想抒发的准确情绪才是歌唱的本质!这也正是创作、研究、训练、结合、演唱、表达的根本出发点。
作 者 简介
谭学胜教授,转业军人。四川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族男高音声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市音协副主席,入选四川省文化艺术旅游专家库(国家文化艺术科研项目专家库),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委库。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四川音乐学院“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四川音乐学院优秀教师,四川省第十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两次荣立个人二等功,曾获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表彰。
雍建军四川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教师、讲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曾获四川省首届民歌大赛金奖;成都市“五个一工程奖”;四川音乐学院优秀教师称号;四川音乐学院优秀社会实践教师称号;第五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声乐展演(西南赛区)专业类教师组三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