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物复杂细胞所共有的线粒体有着自身的DNA和遗传体系。远古时代,线粒体很可能是独立存在的生物个体,因互利共存缘故,并经漫长演化,它才逐渐成为了其他生物体的细胞组成部分。受此推论和有关游戏启发,提出人类本源与存在形态的猜想:人类是一种高智商微生物,在远古时期进入后人所谓“类人猿”体内,控制了它的神经系统,并借助其躯体展开生命活动,实现生命意图,推动社会发展。同时,人类也帮助自己寄居和掌控的“类人猿”生存,并推动它们发展演化至今。现有科技条件下,人类无法目睹自身真面目,以至于把所谓“类人猿”的进化物视作了人类自身。
关键词 人类本源;存在形态;线粒体;猜想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3)35-0076-02
作者简介 任品旭(1997-),男,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15级19班学生。本文写作得到了作者就读学校生物学科史良老师和物理学科邓革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在生物所有复杂细胞里都有线粒体,它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细胞器,也是活细胞里最善于提供生命能量的“微型发电机”,平均每一个复杂细胞里就有300-400个线粒体,而在我们当下认为的一个普通成年人的肉体有1亿个线粒体 1],这真令人吃惊。不过,更令人吃惊的是,线粒体看上去像细菌,它们的前身也很可能是自由的微生物个体,大约在20亿年前,它们开始寄生在大细胞里,如今它们还保留着自身的DNA和遗传体系,作为其曾经独立存在的印记。
以上有可能是客观事实的推论来自重庆市巴蜀中学生物教师史良先生。他在2012年11月给该校2015级高中学生授课时,讲述了这么一个观点:“线粒体在远古时代很可能是作为独立生物个体而存在的”。作为史良老师的学生,笔者听到这个观点后非常疑惑,并立即提问:“为什么一个独立存在的生物小个体会成为一个较大生物个体的细胞组成部分呢?”史良老师解释道:“这很可能是生物互利共存规律的表现。线粒体的体型很小,不易获取营养,经常不能满足自身正常的能量需求,相对大型的生物摄取营养则比较容易。不过,线粒体的优势是可以把营养极好地转化为生命能量,其转化效率是较大生物体的若干倍。在上述情况下,线粒体因为种种意外进入了某些相对大型的生物个体,发现里面环境不错,营养富足,可以随便汲取,便安营扎寨了。当然,它不能毫无贡献地寄居,它要把自己转化出来,便把自己生命活动并不需要的绝大部分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自己寄居的大型生物。相对大型生物的免疫系统则因为线粒体在能量供给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而默许了它作为‘入侵者’的存在。在这种互利共存的状态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漫长演化,线粒体就逐渐成为了其他生物体细胞的一部分。”
笔者认为,史良老师的解释很符合生物进化的某些逻辑。受此启发,笔者猜想:人类的祖先其实是远古时期“鸠占鹊巢”的一种高智商微小生物。目前的人类则是这种微生物的高度进化物,如人类所言“精灵”一般,在现有科技条件下,无法被人类自身目睹。起初,这种叫“人类”的高智商微生物占据了一种被后人称为“类人猿”的物种的神经系统,控制了它的躯体,并通过类人猿的躯体获取营养,展开自己的生命活动,实现自己的生命意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如今,通过不断演化发展,人类已经高度进化,但仍然无法目睹自身的真面目。
基于上述猜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大胆问一问:“我真的是现在这堆有机物的结合体吗?”我们都可以说:“不,我不是这个躯体,我是这个躯体的寄居者、合作者、掌控者,但我看不到自己。”的确,很有可能的事实是:我们人类通过寄生体的活动获取自我生命的存在与延续,以及人类群体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人类也为自己寄居的物种谋求其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并推动其个体与群体发展演化至今。但是,因为人类当前仍然无法目睹自己的真身,只能把自己寄居和掌控的所谓类人猿的进化物视作人类本身。上述猜想也受到了Activision公司出品的一款游戏《Prototype》(虐杀原形,又译作“原型体”,意指游戏中的病毒原体)的启发。游戏主人翁的外形是“人”,实际上却是一款病毒。它感染了一个“人”的尸体而成为了强大的怪物,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它一觉醒来时完全失忆了,完全没有了病毒的自觉,并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人类。游戏虽然是幻想,但并非毫无现实依据。
笔者认为,人类从来就没有完全,或者真正了解大自然的终极原理与全部真相,人类真正的“自知之明”还遥遥无期。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现有研究成果还不能完全回答以下问题:当前人们确认的人类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发达的大脑?这仅仅是因为人类聪明吗?这大脑一定就是当前人们确认的人类的大脑?那约2300平方厘米的大脑皮层有众多的沟、裂、回,与其他有脑动物相比,它为什么如此之特别?人类神经系统中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部位——脊髓,为什么既能将躯体各部分组织器官与大脑链接起来,又可以完成某些躯体活动的基本反射任务?一般哺乳动物幼体(譬如小鹿),在脐带与母体分离几十分钟后,就可以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身体,而人类为什么一定需要几年时间?这仅仅是人类幼体的安全有保障吗? 2]当然,关于人类的谜团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人类对精神与物质、意识与存在、灵魂与肉身彼此之间关系的认识,还极其肤浅和有待进一步确认。游戏Prototype主人公说不定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物,而真正的“人”,极有可能就是笔者所猜想的实实在在的“高智商微生物”。
进行上述猜想,笔者并不想否定人类既有的“高大形象”。人类真正的“高大”,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如果仅仅因为不舍人类体型的高大,就不愿承认人类是“微生物”,那将毫无意义。如果只在意体型,那么,与任何一个小丘,或者一棵常见的乔木相比,人类就是绝对的侏儒。笔者猜想人类与常识相异的另一种本源和存在状态,其目的就是想成就人类“真正认识自己”的伟大!
就当前人类科学的领域而言,笔者的猜想可以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去研究,也可以在人文科学领域的哲学,尤其是生命哲学、生命伦理学领域去研究。当然,这个猜想的探究与证实,跟文学、语言学、社会学,或者民族学、宗教学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于跟人类学、心理学、脑科学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必修1)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44-47.
2 王玢,左明雪.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51-53.
关键词 人类本源;存在形态;线粒体;猜想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3)35-0076-02
作者简介 任品旭(1997-),男,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15级19班学生。本文写作得到了作者就读学校生物学科史良老师和物理学科邓革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在生物所有复杂细胞里都有线粒体,它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细胞器,也是活细胞里最善于提供生命能量的“微型发电机”,平均每一个复杂细胞里就有300-400个线粒体,而在我们当下认为的一个普通成年人的肉体有1亿个线粒体 1],这真令人吃惊。不过,更令人吃惊的是,线粒体看上去像细菌,它们的前身也很可能是自由的微生物个体,大约在20亿年前,它们开始寄生在大细胞里,如今它们还保留着自身的DNA和遗传体系,作为其曾经独立存在的印记。
以上有可能是客观事实的推论来自重庆市巴蜀中学生物教师史良先生。他在2012年11月给该校2015级高中学生授课时,讲述了这么一个观点:“线粒体在远古时代很可能是作为独立生物个体而存在的”。作为史良老师的学生,笔者听到这个观点后非常疑惑,并立即提问:“为什么一个独立存在的生物小个体会成为一个较大生物个体的细胞组成部分呢?”史良老师解释道:“这很可能是生物互利共存规律的表现。线粒体的体型很小,不易获取营养,经常不能满足自身正常的能量需求,相对大型的生物摄取营养则比较容易。不过,线粒体的优势是可以把营养极好地转化为生命能量,其转化效率是较大生物体的若干倍。在上述情况下,线粒体因为种种意外进入了某些相对大型的生物个体,发现里面环境不错,营养富足,可以随便汲取,便安营扎寨了。当然,它不能毫无贡献地寄居,它要把自己转化出来,便把自己生命活动并不需要的绝大部分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自己寄居的大型生物。相对大型生物的免疫系统则因为线粒体在能量供给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而默许了它作为‘入侵者’的存在。在这种互利共存的状态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漫长演化,线粒体就逐渐成为了其他生物体细胞的一部分。”
笔者认为,史良老师的解释很符合生物进化的某些逻辑。受此启发,笔者猜想:人类的祖先其实是远古时期“鸠占鹊巢”的一种高智商微小生物。目前的人类则是这种微生物的高度进化物,如人类所言“精灵”一般,在现有科技条件下,无法被人类自身目睹。起初,这种叫“人类”的高智商微生物占据了一种被后人称为“类人猿”的物种的神经系统,控制了它的躯体,并通过类人猿的躯体获取营养,展开自己的生命活动,实现自己的生命意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如今,通过不断演化发展,人类已经高度进化,但仍然无法目睹自身的真面目。
基于上述猜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大胆问一问:“我真的是现在这堆有机物的结合体吗?”我们都可以说:“不,我不是这个躯体,我是这个躯体的寄居者、合作者、掌控者,但我看不到自己。”的确,很有可能的事实是:我们人类通过寄生体的活动获取自我生命的存在与延续,以及人类群体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人类也为自己寄居的物种谋求其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并推动其个体与群体发展演化至今。但是,因为人类当前仍然无法目睹自己的真身,只能把自己寄居和掌控的所谓类人猿的进化物视作人类本身。上述猜想也受到了Activision公司出品的一款游戏《Prototype》(虐杀原形,又译作“原型体”,意指游戏中的病毒原体)的启发。游戏主人翁的外形是“人”,实际上却是一款病毒。它感染了一个“人”的尸体而成为了强大的怪物,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它一觉醒来时完全失忆了,完全没有了病毒的自觉,并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人类。游戏虽然是幻想,但并非毫无现实依据。
笔者认为,人类从来就没有完全,或者真正了解大自然的终极原理与全部真相,人类真正的“自知之明”还遥遥无期。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现有研究成果还不能完全回答以下问题:当前人们确认的人类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发达的大脑?这仅仅是因为人类聪明吗?这大脑一定就是当前人们确认的人类的大脑?那约2300平方厘米的大脑皮层有众多的沟、裂、回,与其他有脑动物相比,它为什么如此之特别?人类神经系统中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部位——脊髓,为什么既能将躯体各部分组织器官与大脑链接起来,又可以完成某些躯体活动的基本反射任务?一般哺乳动物幼体(譬如小鹿),在脐带与母体分离几十分钟后,就可以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身体,而人类为什么一定需要几年时间?这仅仅是人类幼体的安全有保障吗? 2]当然,关于人类的谜团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人类对精神与物质、意识与存在、灵魂与肉身彼此之间关系的认识,还极其肤浅和有待进一步确认。游戏Prototype主人公说不定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物,而真正的“人”,极有可能就是笔者所猜想的实实在在的“高智商微生物”。
进行上述猜想,笔者并不想否定人类既有的“高大形象”。人类真正的“高大”,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如果仅仅因为不舍人类体型的高大,就不愿承认人类是“微生物”,那将毫无意义。如果只在意体型,那么,与任何一个小丘,或者一棵常见的乔木相比,人类就是绝对的侏儒。笔者猜想人类与常识相异的另一种本源和存在状态,其目的就是想成就人类“真正认识自己”的伟大!
就当前人类科学的领域而言,笔者的猜想可以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去研究,也可以在人文科学领域的哲学,尤其是生命哲学、生命伦理学领域去研究。当然,这个猜想的探究与证实,跟文学、语言学、社会学,或者民族学、宗教学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于跟人类学、心理学、脑科学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必修1)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44-47.
2 王玢,左明雪.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