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天化地 继绝传薪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zs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听李里先生讲课是六年前,一袭长衫,温文尔雅,既不用PPT,也不带教案,大段经典信手拈来,文本解读深入浅出逻辑清晰。也正是那次课程让我对他创办的传薪书院心生向往,并终于近日成行。
  传薪书院位于成都三圣花乡幸福梅林,书院绿树环绕、竹影婆娑,既有融于自然的素雅之感,更充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书院正门“传薪书院”四个大字古拙苍劲,门框两边是一幅“通圣言而遍环宇,导世界以趋大同”对联。厅堂名“传心堂”,寓传圣人心之意,两边是“北辰所居众星向共,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对联。厅堂正中山长李里题写的“人能弘道”体现出书院“继绝传薪”之宗旨。传统而朴素大方的“存诚讲堂”教人以“仁为己任”并“乐在其中”。
  到传薪书院已是下午,进门刚好听到存诚讲堂里王显兰老师给青年学生讲“千家诗”。课后王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我,她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但自己根本不喜欢,经常去旁听中文系的课程,李里先生所有的课她几乎都听过。毕业后,她一直在书院跟随李里先生,她和老公也是在书院认识的,两个人都非常认同传薪书院的理念。为了能离李里先生近一些,他们在书院对面买了房子,平时除了给书院的学生讲课外,他们自己还开了一家针对幼儿的诗书画学习班,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业,生活有滋有味。
  李里先生说,学习国学的目的是让每个人发生改变,也就是传薪书院门坊上所书的“敦化育贤”。
  按照他的解释,“敦”就是督促,“化”即变化、教化,“敦化”就是督促大家发生变化,脱胎换骨、完善人格,从自然人变为理想人,变为君子。
  “育”不同于“教”,教是学习的过程,而育是使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得到升华。《说文解字》里讲:“养子使作善也,其为育。”使孩子向善才是“育”。“贤”,即兼有德才。
  所以,“敦化育贤”就是要通过书院培养的每个人,让他们发生改变,成为一个火种去影响身边的人,让所有人逐渐发生变化,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


  敦化育贤是李里先生创办书院的初衷,但具体如何实现则需要用心思量。
  此次拜访传薪书院,印象最深的是“赞化园”。
  几年前,传薪书院还在成都幸福梅林梅香湖畔的时候,面积很小,李里先生就在很有限的空间为救护来的二十几种动物建造了一个“小家”,并为之取名:赞化园。
  “赞化”出自《中庸》“赞天地之化育”。李里先生解释说,赞就是赞美、帮助;化就是变化、繁育。一切生命都在变化与繁育当中。宇宙的丰富性和差异性由此显现,而最大的道也在于此。
  近几年,随着书院的扩大,赞化园里的动物越来越多,俨然成了一个小型动物园。林业局为此还专门给书院颁发了《野生动物临时救护基地》的牌照。


  书院的王琴院长跟我说,李里先生平时一家人都住在书院,从某种意义上讲赞化园才是先生真正的道场。为了把赞化园变成一个能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热爱与向往的教育基地,李里先生对赞化园的道路、圈舍重新做了修整,每天躬身示范,与学生一起打扫圈舍、喂动物。不仅如此,他还花了大量精力给每个动物做介绍牌,让参观者对动物的出处、生活习性有所了解,并亲自为每个动物写下了专属的特色对联,融入动物的习性、故事及他自己的人生体悟。
  除了动物外,李里先生还为赞化园内一百多种植物做了丰富有趣的介绍,为每个来书院的人展现了一个诗意盎然、道心深厚的世界。
  很多人会问,赞化园和国学有关吗?事实上,在李里先生看来,生命教育和自然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没有对生命与自然的认识,就不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万物,更谈不上热爱生活。
  赞化园所要传递的其实是与圣贤智慧并行的生命与自然之道。
  对话李里先生
  记者:在您看来,理想的书院应该是怎样的?
  李里:首先办书院的人应该是一个大学者,自己要有水平。现在真正好的书院少得很,有一两家就不得了了。很多都是有书院之名而无书院之实,开客栈、茶馆、酒馆的好多都挂着书院的名。
  书院是弘道的地方,是传承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的地方,但今天办书院的人十个人中可能有九个都不懂国学,还有半个是似懂非懂的。
  记者:传薪书院给人感觉很有自然气息?
  李里:“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这是儒家的典型特点——仁爱。现在书院有130多种动物,许多都是救护回来的,植物也有100多种,长得很茂密。
  “参天化地,继绝传薪”是我们的院训,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读的“两本书”,一本是圣贤的有字之书,一本是宇宙的无字之书。
  书院的存诚讲堂就是为了继绝传薪,先生们讲的都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的有字之书;在赞化园里,就是领悟参天化地,用心体悟天地、宇宙、自然的无字之书。所以,你看我们赞化园的对联是:“救生灵于俎刀护生养性,参天地之化育格物致知。”


  记者:目前在传薪书院学习的都是成人吗?
  李里:都有,有常住的青年学生,9月份还有幼儿班,每月还有全国各地过来的成年人。成人班相对比较成熟,因为已经办了好多年了。成人班按学习次第,具体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和研修班。初级班以蒙学为主,中级班研读四书,加上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高级班学五经,研修班是从经、史、子、集中任选一门深入学习。
  记者:青年学生的课程是是如何安排的?
  李里:常住的孩子上午全部劳动,洒扫、喂动物,下午上课读书学习。主要内容包括经学史、弟子规、三字经、千家诗、论语、曾国藩家书、文学史、哲学史等。晚上是修习琴、棋、书、画。
  记者:晚上一般到几点?
  李里:到10点钟,孩子们都是住在书院。
  记者:目前一些书院强调不求甚解地“读经”,您怎么看?
  李里:很荒谬,古人都不喜欢这种方式,今人还这样搞?既要读也要讲解,没水平的先生才会教人死读书,从古至今凡是好的先生都要讲。艾芜先生回忆他父亲做私塾先生的时候,给孩子讲课讲的老泪纵横,那些娃儿也听得如痴如醉,哪有让孩子死读书的道理!作为经典的那些话,读了也没有用,关键要讲解、要践行。那些死读书的娃儿也是被迫害了的,孩子的天性都丧失了。
  所以,关于“读经”要一分为二地看,让孩子读传统文化是对的,但怎么读很重要,需要认真思考。书是要读,从古至今都要读书,但不能一天到晚死读书,把嗓子都读哑了。真正的圣人之道要能化于生活中,不能只盯着书本。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背那么多经典,完全不能用在生活中,背它有什么用?孔夫子的学问难道是这样学的吗?
  背书的目的是要化性,是要陶冶性情,转化人格,让你脱胎换骨真正成为一个展现人性光辉的人。所以,不能为了背书而背书,“化”才是背书的目的。不管学什么,学现代文明也是一样的。小孩子首先要启发他的兴趣,让他爱上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后才会让他欲罢不能,孔夫子就是这样教学生的。
其他文献
“性”和“命”是两个重要的哲学和医学概念,是一个复杂严肃的话题,值得人们去研究探讨。  按字的顺序是“性命”,可是解释的时候就得先说“命”了。因为命是根本、基础,有命才有身心的生存、活动。  命者,口令也!拆开“命”字一看便知。其甲骨文字形,“令”字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像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徐锴注《说文解字》:“号令者,集而为之。卪,制也。”令就是决定
期刊
书院是中华民族千年来文化的载体,不死的灵魂。书院是精神的殿堂,书院是理想的方所,书院是经史子集的荟萃,书院是谈玄论道的禅机,书院的本来智慧的究竟,书院更是继往开来的大成,书院是大师的道场,书院更是青年俊才的方舟。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守“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书院是本来,书院更属于未来。书院是传统,书院更是传奇。书院复兴文化,书院更与时俱进。抚今追昔,书院,几乎成为中华民族
期刊
背景资料:2012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并对“中国梦”进行了“定义”——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且满怀信心的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也于5月28日邀请连云港市人大司法委员会主任杨春生教授为全体党员、
期刊
儒家哲学至宋代,发展为格物致知、明心见性的“程朱理学”,朱指朱熹,程指“二程”,即程颢、程颐兄弟。作为“二程”的兄长,程颢从小聪明好学,十五六岁时,师从道州(今湖南道县)周敦颐,研经习道,发奋钻研,一生不辍,“于是,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余蕴。”(《宋史·程颢传》)终成一代大儒,对中国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奉为“先贤”,祀于孔庙东庑第38位。让人惊异的是
期刊
老子的政治智慧当然不是一片光明,关于统治者如何对待老百姓,老子有一个似乎让我们不能容忍的思想,那就是愚民。他说: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意思是,古代善于治国的人,不是教百姓聪明,而是让百姓愚蠢。如今的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智谋心机。因此用智谋去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灾难,不用智谋去治理国家,是国家的幸福。  这
期刊
私人讲学的历史常常要追溯到孔子的杏坛讲学。而实际上孔子之前有没有私人讲学的历史还很值得探究。自汉武帝取董氏的“独尊儒术”后,孔子的地位一下子从诸子中脱出,成为一种官方载体,从文化、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文化终极理想,而后成为中国的人文地标,以至于先秦的许多难以确考并且通常有积极意义的事迹,都大多归于孔子,就孔子对中国学术文化的贡献,这实在是很可以理解的。那么私人讲学,其肇始之归于孔
期刊
古代书院从唐中叶至晚清延续千年之久,是中国传统社会孕育出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1901年,晚清教育改制,书院被废除,其一千多年来所积淀的文化精华并没有成为现代教育的有益养分,反而遭到彻底否定。  100多年后,现代教育在完全模仿西方的路上渐行渐远,问题逐渐凸显。更多人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传统,重新审视古代书院的时代价值。  白鹿洞书院是四大书院之一,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创新,突出体现了传统的书
期刊
据本刊记者向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邓洪波求证,自唐至清,古代书院仅有记载的就达7500所之多。其中,尤以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最具代表性。  古代书院的创建者大都为当时的宿学鸿儒,应天书院是范仲淹的讲学之所,嵩阳书院是程颢、程颐二兄弟的播道之地,白鹿洞书院由朱熹整顿复兴,岳麓书院经张拭盛极一时,声名遐迩。  在不同历史时期,古代书院围绕研究学问、教学传道、藏书刻书、祭祀、经营学田六
期刊
近十年间兴起的现代书院从创办人的办院理念、宗旨到教学内容及具体运营模式都还不够成熟,对古代书院教育精华的借鉴仍处于探索期。  以“书院”为名不是为了追忆,更不是为了复古,随着社会形态和生活模式的改变,现代书院的功能、作用和教育形式必然不同。现代书院不仅要在市场经济的基底上找到其持续运营的经济基础,还要苦练内功,从古代书院吸取养分,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推陈出新,提供真正有益于当下的创新教育服务。
期刊
在记者走访的十几家书院中,培德有些与众不同,它本质上是一所现代国际学校,其创办人是李亚鹏和来自台湾道禾书院的曾国俊。  1995年,为了给女儿选一所满意的学校,曾国俊先生在台湾创办了第一所道禾幼儿园,随着女儿的成长,他又开始办小学、初中、高中……  20多年来,曾国俊坚持以东方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提倡“中西融合,三代塾学”,在台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这让对“根深中国,盛开国际”的华人教育理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