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估测意识的建构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hi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毫米、分米的认识》
  估测意识 建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38-02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提高其估测能力,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时,笔者尝试从学生主体出发,尊重其认知需求,激活已有的数学认知经验,帮助学生建构深刻的长度概念,促进其估测能力的形成。现以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毫米、分米的认识》课堂教学创新尝试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尊重需求,引发思维冲突
  学生思想上的矛盾冲突,恰恰是求知的动力,能够有效激活思维,展开一场“头脑风暴”,激荡起思考的涟漪。在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前,学生对厘米和米的长度概念已经建立,如何使其能够顺利过渡到毫米这个长度概念,找到创新点和突破口,自然而然地生发探究的内在动力,这是笔者重点思考的环节。
  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笔者特意在尊重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厘米、米两个概念,设置富有情趣的课堂情境。笔者先准备好道具,然后让学生猜测准备好的这个道具(孙悟空的金箍棒)有多长,此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笔者适时有意调整金箍棒的长度,从1米到10厘米,再到1厘米之内,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分层完成对长度单位从米到厘米再到毫米的完整架构和自然过渡,在此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困惑,凸显出其内在的思维冲突。笔者做了如下创新设计:
  师:这根不到1厘米的金箍棒到底有多长?怎样才能知道它的精确长度呢?你有什么办法?
  生:不能用米,也不能用厘米了,只能用毫米。
  师:可是毫米在哪里呢?用你的想法具体怎么表示?
  学生在不断设置的思维冲突中,发现了毫米是比厘米更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并能够在0~1厘米之间界定毫米的长度,画出自己心中的“尺子”。但在使用这把自己“心中的尺子”来测量金箍棒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小组之间存在着误差,那么怎样才能使测量更加准确呢?引出了科学的毫米标准量尺,学生将自己的“尺子”与之比对,发现了长度单位毫米的界定——是将1厘米平均分成10个小格,每个小格就是1毫米。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笔者主要抓住学生的认知需求特点,设置教学创新点,先从猜测孙悟空的金箍棒的长度入手,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过渡。这个过程,正是基于学生的认知需要自然生发的求知过程,也是基于思维的冲突展开的一场思维旅行。笔者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一步步循着问题追下去,逐步实现了对估测意识的初步建构。
  二、尊重体验,实现概念建构
  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逻辑思维的细胞。在概念形成过程中,人们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把握事物的本质。这个过程不仅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更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并且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体验来自已有的认知经验,就像只有眼见才能为实一样,学生只有看到摸到,才能认识到。由此在教学中建立毫米、分米的这两个长度概念,需要给学生一个自主体验的过程,通过体验建立表象特征而后进行抽象认知。为此,笔者尝试采用三步走的方法,让学生分层体验。
  首先抓住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感受1毫米(像一分硬币、光盘的厚度、银行卡卡片的厚度),学生一边通过触摸建立直观的毫米表象,一边通过用手指比划不同毫米数的长度,形成直观的印象,不断丰富自己心中的“尺子”;然后让学生将毫米与厘米进行比对,想一想把10毫米放在尺子上会怎么样,学生再次确认1厘米就等于10毫米。最后进行估测,将毫米这一长度单位通过估测用于实践。
  师:你怎么感受1毫米?闭上眼睛想想1毫米到底有多长,并把它印到脑子里。
  生:1毫米太短了。两根手指要碰到一块了。
  师:5厘米7毫米是多长?你是怎么测量出来的?
  生:先找到5厘米,然后数出7个小格,找到7毫米。
  师:想一想,毫米有什么用途?
  生:能够精确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通过三个层次创新点的尝试,学生的思维空间被逐层打开,获得充分的体验空间,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估一估,有了丰富的直观体验,自然而然地建构起毫米的概念,实现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维的飞跃。
  三、尊重发展,培养估测意识
  小学阶段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入手,尊重并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认知结构,丰富学生的估测意识,帮助学生形成长度概念。
  教学伊始,学生对毫米有多长,为何要有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并没有心理上的认知需求。只有突破学生对米和厘米的界限,才能让学生理解到毫米和分米两个长度單位的延伸性。基于此,笔者从建立学生“心中的尺子”开始展开教学。
  笔者先从厘米和米入手,通过让学生测量金箍棒的长度,使学生心中的尺子逐渐清晰,体验到“因为比厘米还要短,厘米测量不出来”,据此生发出来一个“直观的单位长度需求——比厘米小的单位”,并由此有了对毫米的认知需求,于是学生心中这把“毫米的尺子”便建立起了一个通道,而后再通过引导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把尺子”,使之发展到毫米,使得心中的“尺子”逐步真实、清晰起来,并拓展延伸到分米。接下来,笔者基于长度单位的整体建构,将之又顺利过渡到分米这个长度单位。
  分米这个测量单位在生活中不常用,但作为长度单位之间的十进制换算过渡,却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是要建立学生的估测意识,使其能够建立分米、毫米的概念并加以运用。为此笔者抓住学生心中的“尺子”这一发展要素,继续丰富并深化其内容。通过让学生测量变长的金箍棒这个教学活动,学生得到结果为10厘米,由此引出1分米这个长度单位。
  师:用手摸摸这个金箍棒的长度,并用手比划比划。说说这是多长?
  生:1分米,也是10厘米。
  师: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说说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1分米?
  学生一边在直尺上找到刻度(11~21是1分米,1~11是1分米,3~13是1分米……),一边在心中丰富自己的“尺子”,从米、厘米到毫米,再到分米。然后再让学生找到1分米的表象,最后再让学生展开测量,使用自己心中的“尺子”来估测。
  师:现在金箍棒又有变化了,你发现了什么,要使用什么单位?
  生:我发现比厘米长,但比米短,所以要用分米。
  师:如果没有尺子,你能用估测的办法来测量吗?怎么测?
  生:能估测的。我可以用小手掌来测,一个小手掌是1分米。数一数有几个小手掌那么长。
  接下来笔者不断变化金箍棒的长度,学生通过1米与1厘米的单位转换,推理出1米与分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进而建立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并在无序的板书中,让学生按照大小进行长度单位的排序,逐步梳理已经形成的长度单位的知识结构和长度表象,加深对四个长度单位的认知,建立清晰、深刻的长度概念。
  总之,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使其形成估测能力,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以学生的内在认知需求为动力,从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展开探究,并设置思维冲突,实现从直观感性到理性思维的过渡,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长足的发展。
  (责编 林 剑)
其他文献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文化资源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A-  0126-02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幼儿教育有两种教育形态:一种是伴随民族发展自然形成的随境式教育,一种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引进的以民族托儿所、幼儿园为主的专业化教育。两种教育形态各有所长。伴随民族发展形成的地方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幼儿的文化生
期刊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基本活动经验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04-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即主要在于学生经历和感悟数学基本活动过程,建立一定的数学直
期刊
【关键词】情感 思维 《掌声》 案例赏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61-02  最近,笔者观看了特级教师林丽的教学视频《掌声》。林丽老师用“掌声”进行精巧的课堂引入,对教材合理安排,突出重点,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培养了语感,情感得到升华,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思维,突出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期刊
【关键词】阅读教学 比较 《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054-02  比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事物、判断思考、求同辨异的能力,能为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创造有效的时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角度理解文本。在语文课程中,比较教学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应文本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通过比较鉴别,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比较全
期刊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 勾股定理 证明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79-01  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相比,开放式教学在提高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推进因材施教等方面都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就外部表现而言,开放式教学能够通过调动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课本内容的情境再现等方式来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同时由于学生们自主思维得到了
期刊
【关键词】小学数学 《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85-02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用到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把新的知识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知识,使新的问题迎刃而解。在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的知识时,学生借助转化思想,可以探究出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笔者在执教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
期刊
【关键词】《24时计时法》 教学感悟 有序思考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081-02  发展思维水平、提升思维层次,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性任务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总是基于对数学材料的思考,在感悟中理解知识,在活动获得经验,在运用中内化认知。相机唤醒学生记忆,让学生满怀期待去研究、去探索,就一定能激发学习的活力,让数学学习充满
期刊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 有效积累 案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083-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在“双基”基础上增加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把“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教育目标提出,是将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看作是一种动态
期刊
【关键词】《认识小数》 教学片段 赏析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60-02  一堂数学课就是一段生活,一段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智慧互动的生命历程。这是特级教师徐斌的“理想的课堂教学”的主要观点之一。的确如此,凸显教学中人的本性,关注人的发展,彰显人性的魅力,这些都是理想数学教育的灵魂和宗旨。褪尽繁华,在真实自然的
期刊
【关键词】特色学校 品牌 文化管理  科研兴校 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04-02    当前,学校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共识。那么,怎样创建特色学校呢?笔者结合南宁市盲聋哑学校的办学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浅见。  南宁市盲聋哑学校创办于1958年11月,是一所专门从事盲教育、聋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现有24个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