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盲与低视力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可治性盲的首位病因,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使婴幼儿白内障的手术成功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是成功的手术并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的视功能恢复。由于手术年龄晚、无晶状体眼屈光状态未及时合理矫正、未进行科学的视功能训练,当前国内大量先天性白内障儿童术后仍处于盲或低视力状态。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进行系统规范的屈光状态矫正、弱视治疗及双眼视功能训练,对于先天性白内障低视力与盲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472-476)

其他文献
退行性眼底病的病理特点主要体现在感光细胞的损伤及内层视网膜的结构异常。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BDNF) 对其保护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BDNF可以通过两种受体,即低亲和力的p75NTR和高亲和力的TrkB,以及视网膜生长锥丝状伪足及辅因子锌等发挥作用。它对于神经干细胞及视网膜祖细胞有诱导分化提高移植成功的作用,对多种视网膜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亦可作用于其他眼组织细胞。在应用方面可对损伤变性的视神经
目的分析Pentacam眼前节综合分析系统与Visante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 (OCT) 测量近视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 后患者中央和周边角膜厚度的重复性、差异性及一致性。方法选取近视与LASIK术后患者各60例 (60只眼),分别应用Pentacam (高分辨率版本) 和Visante OCT对角膜中央,最薄点,上、下、鼻、颞距中央半径1.0和2.5 mm处厚度,以及角膜最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2 (ANXA2) 在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研究。将C57BL/6J小鼠分为4组:正常组 (80只)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OIR) 空白对照组 (80只) 、OIR阴性干扰组 (50只) 和OIR阳性干扰组 (50只) 。采用视网膜铺片法对比观察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 (real-time) PCR法检测正常组和OIR空白对照组
期刊
期刊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 是视网膜内惟一连接脑部并将视网膜信息传递到脑部的神经元。因为缺乏特异性标记物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标记分类,目前主要通过形态学区分不同类型的RGC。形态学分类法不仅简便、易观察,还可以直接反映突触联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RGC的生理特性。因此,研究其形态学特点是研究正常及病理状态下RGC改变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对RGC分型做一综述。 (中华眼科杂志,2013,4
目的探讨单纯泪腺肿瘤摘除术对眼表泪膜及泪液分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行泪腺肿瘤摘除术的泪腺多形性腺瘤患者19例 (19只眼) 。观察分析其术前、术后3 d、1个月、6个月的主观感觉、泪膜破裂时间 (BUT) 、角膜荧光素染色、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测量下泪湖面积、SchirmerⅠ试验及SchirmerⅡ试验 (反射性泪液分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