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语文的困境及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尽管多年来关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各类新型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却空有各种口号,为创新而创新,不具备可操作性,导致困境依旧,瓶颈仍然没有办法突破。鉴于此,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来对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观察体会和教学实践经验,一方面从宏观上全面考察大学语文现状及其形成原因,一方面从微观上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一些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改革措施,希望为大学语文的改革提供一个方向。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教学设计;整本阅读;评价体系
  综观目前高校,大学语文的地位可谓非常尴尬。作为普通高校面向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多年以来一直承载着培养大学人才文化素养的全面任务,但近二十年来却遭遇了瓶颈,学界改革模式出新求异,遍地开花。但事实仍是课时越来越多地被各种新兴的、实用性强的科目与课程挤占,甚至从很多专业中直接消失,就算培养方案中列为限选课或者任选课,多为点缀形同虚设。即使一些专业开设了大学语文课,手不离机、目不离屏、习惯了微信微博等浅阅读的大学生们,也根本不重视,直言不讳上大学语文课就是为了混学分,不如把时间放在专业课程上对未来就业帮助更大,这样的态度让任课教师更有挫败感,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上课热情,形成恶性循环。
  大学语文缘何不受欢迎?为何开了也没有效果?缘由众多,究其内部原因无非四个要素:第一、课程定位不清。大学语文虽然改革多年,仍然与应用文写作混在一起,教学目标分散,教学效果降低。第二、基础课程不受重视。就课程的设置和管理者而言,很多专业负责人本身就对大学语文的地位不够重视,自然在课程设置上就把它放到了可有可无的地位。第三、课程的实施者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队伍参差不齐,很多年轻的教师自己积累不够、又不想多花工夫,往往依照一本教材照本宣科,内容缺乏系统,讲解缺乏深度,教学方法单一,未能真正展示出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对学生起不到内在的影响。第四,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制存在弊端。大学语文改革多年,纵观琳琅满目的各个教材版本,教材内容仍然沿袭着文选的框架, 选文皆文学经典名篇,文章须兼顾古今中外,涉及篇目繁多,而课时却只有有限的一丁点儿。而且内容多为文章选段,字词句解释,中心意思总结,教学设计与中小学应试没有多大差异,也难怪被学生戏称为“高四语文”。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大学语文不受重视,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人文素养更是徒有空谈。
  一、定位精准,与应用文分离:回归经典,美文重塑语文
  大学语文多年来因为定位的偏差,一直和应用文纠缠不清。溯其根源,可能源于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 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1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毋庸赘述,学界早已形成共识。但对其基础性的解读未免众说纷纭,过度解读。有学者据此认为,这个基础性直接体现在实用性上,结论也是主张大学语文应该把人文精神教育和语文的实用性统一起来,既有古今中外的名篇解读,如《诗经》的人文教育,也要囊括有专业针对性的训练,如市场调查报告或论文设计等。其实这种所谓的“统一”骨子里仍是一种实用性和纯功利性的教学目的,仿佛不教报告不写通知的话,大学语文就没有存在的实际价值了。笔者以为,这样的理解都未免太过功利,大学语文的基础性实际就是指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各门学科的最基本的工具,正如数学家苏步青所说:“我从小打好了语文的基础,这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方便”,“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从这个角度讲,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前提条件。语言本身就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是一切思想、文化、历史等的载体,语文的人文性与基础性是统一在一起的,它不是分裂的,不是相互独立的两块东西,不是非得“强化现代应用写作的教学”,“ 突出其应用写作的专业特色”2才能体现其工具性和基础性。非中文专业学生学习戏剧、学习小说和诗歌这些文学经典,欣赏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汉语的阅读理解、批判性思考、分析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相应的就会促进其他各科知识的学习,这就是语文的基础性,同时又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这就是人文性。基础性和人文性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根本无需添加应用文写作来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应用文写作有很强的专业性,应该交还给各专业老师,经济专业的讲市场调研报告,法律专业的讲解法律文书、化学专业的教授实驗报告。就连大学语文教材的权威专家徐中玉先生在编了多年的大学语文教材后,都另外主持编写了《大学写作》教材,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况且,实践证明,大学语文教学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基础能力,对专业应用文章写作也会是极大的促进。大学语文“使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与教育中有足够的机会去充分体会语言文学的魅力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进一步体验真善美的过程中,拓宽与完善知识结构,不断地提高人文素质,进而与其他课程互相促进,共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3总之,建议舍弃应用文写作,定位清晰,咬定目标,做回真正的大学语文,绽放语言、文学的魅力。
  二、内容自主,摆脱教材的束缚;整本阅读,突破文选的藩篱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国各大高校的大学语文教材多达上百种。除了一些传统文选讲解模式的教材外,近年也出现了一些力求革新的作品,但是,无论哪本教材都是某些经典作品的选段,覆盖面广、内容零散,即使一些所谓以主题来组织章节的创新教材,仍然是一个章节下包含多篇相同主题的文选片段,只是编排方式有所差异,仍然篇目繁多,枝枝节节,对这样的教学内容,很难讲深做细,往往顾此失彼,既限制任课教师的手脚,也难充分将教师个人的积累和优势发挥出来。首先,大学语文应该实现教学内容的自主,摆脱既定教材的束缚。大学老师需结合个人多年的阅读经验与人文积累,为自己的班级“量身定做”,将自己最精华的阅读体验和收获与学生分享。现成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参考,但无论哪本教材,都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灵活撷取,为我所用,然后方能自成一体,否则大学语文很难突破中小学应试教材及教学带来的桎梏。笔者在师范大学教了近二十年大学语文,经历了一个从初期全盘使用文选式教材、流水式解读,然后快速转变为以文选式教材为纲、进行删减补充,自行补充个人深有体会和研究的经典、文章,到最后完全脱离教材的束缚,形成专题式个人教学体系的探索之路。比如,每次课程开篇第一讲都要先给学生从宏观讲文脉,搭框架:按着年代的线索,从西方的古希腊、中世纪、一直到后现代主义,对照同时期中国的夏商周、春秋战国一直到现当代文学,中西联构,一气评述,将文学的体例变迁与思想内涵的变化构建在哲学思潮、文化发展、社会历史变革的大动脉上,学生一目了然,不仅对东西文学脉络有了一个面上的全盘把握与对照,就连那些耳熟能详却又茫然不知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名词在这个主脉络上都有了清晰的位置,东西方的文学、文化也由割裂的存在具有了内在的联系。在些基础之上,顺着时代、按着主题、将中外文学的名篇编织在一起,比如笔者在大学语文课上讲中国神话专题时,将古希腊神话同时纳入专题,学生在阅读中西神话的基础上讨论东西文化的差异,挖掘短小的神话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其所体现的巨大文化差异,讨论中国的文化经典时把《论语》与《道德经》并排对比,讲戏剧时将古希腊悲剧和中国现代话剧联系,英国的莎士比亚和中国明代的汤显祖同列,让学生或横向比较,或纵向联系,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写作, 既坚持语言文学的阅读和欣赏性, 又兼顾中外文化基本知识,让阅读走向多层次和深层次。   其次,教学内容强调整本阅读的重要性,突破文学选段的限制。教育思想家叶圣陶先生就曾提出过要“读整本书”,“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4。这一教育思想为大学语文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而且目的是在于阅读各种各样的书。整本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就语言、人物、思想、社会、历史等方面对一部作品形成全面立体的观照。哈佛大学著名哲学家Robert Nozick就说,人文学科的作品就是它所要表达的意义和价值的载体,目的是要让读者能藉此如实地感知意义和价值,所以作品读者必须直接阅读。笔者从中小学课本及大学语文的众多教材中看到的都是零散的碎片式阅读,断章残篇,便于应试,易出成绩,但很难让学生有深层次的体悟和全面的把握,不会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整本阅读势必打破文选的束缚,还原语言文学的庐山真面,让学生有机会体会语言的魅力和思想的深广。因为大学语文课时限制,要想整本阅读,经典名著在精不在多,就像国外中小学乃至大学英语教学一样没有教材,授课内容不拘哪一篇,哪一本,过程也可以千变万化,但最后达到一致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就够了。当今典籍汗牛充栋,根本不可能全部顾及,也无所谓哪个必须排除,哪个必须涵盖,只要是美的、善的,只要是教师本人真正领悟得深、讲得好、拿得出,能够对学生有所裨益的,教师即可拿来为我所用。
  三、评价体系全面过程化,加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
  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教授的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相应的,课程的考核方式或者说评价体系也必须进行调整。在大学语文课传统的考试模式评价体系中,“传统的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同样有着深刻的体现, 如单一的命题考试, 考试的题型除作文外, 多为客观题型, 标准答案唯一, 缺少促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科学的考查方式”5。首先是考核的指导思想必须进行彻底的改变,以前主要用期中和期末的试卷成绩来评价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果,内容多为知识性记忆,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现在则主要考察学生对作品的阅读、理解、写作与交流能力,全面考察学生语文能力和自我的学习能力。因此,必须以考核学习过程为主、学习过程与最终考核成绩有机结合来全面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形式。大学语文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评价体系,将平时学习的读书笔记、课堂讨论和平时的小论文互动纳入总成绩,占比达50%甚至更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平时的自主学习,杜绝期末临时抱佛脚、虽取得好成绩、但没有好能力的弊端。期末考核也可采用学期论文加课堂汇报的形式,并增加汇报互动环节。学期论文既可以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可以考察其查找文献资源、综合获得的信息并结合自身的认识形成文字的思考和写作能力,学生汇报又是对其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与考察,之后老师和学生进行提问的环节,一来考察学生对自己报告的理解程度,二来可以考察学生临场的反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每一项活动内容都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整个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全面考察,同时也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的一个促进和对各项课堂活动有序推进的一个保障。
  通过大学语文学科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的全面改革,从根本上与应用文写作分离,用经典美文重塑大学语文的形象,让教师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积累进行教学内容的自主编排设计、摆脱原来文选教材的束缚;强调文学经典的整本阅读,将阅读与写作和讨论相结合,结合国内外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纳百家之长,设计丰富多彩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将课程评价体系全面过程化,加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平时的自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真正形成经典阅读的习惯,让大学语文重新焕发生机,也让大学语文课恢复应有的基础地位。当然,这还得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和管理者们从根本上重视大学语文课,进一步加强大学语文师资力量的配备,全面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優势和自主能力,才能帮助大学语文课走出困境,达成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华.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7期(总第 159 期)
  [2]莫恒全. 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全面反思.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第28卷第5期,2008年10月
  [3]邹莉. 大学语文的科学定位与教育功能研究. 语文建设,2016年11月
  [4]叶圣陶. 叶圣陶教育文集·谈教学教本(第三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5]黄志刚、李剑、何凌风. 浅谈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 教育与职业,第14期(总第510期),2006年5月中
  作者简介:宗连花(1975- ),汉族,山东武城人,中共党员,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跨文化传播、中西文化比较等。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上海 200234 )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职业发展过程中强调全面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可以满足社会专业技能岗位工作的新型职业人才,这种背景下传统的中职语文教育模式不再适用,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成为提高中职学生社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之一。本研究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展开简要分析,以期推动中职语文教育模式完善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引言: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科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激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到来和快速发展,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更加关注,在当前实际生产行业中,机械数控类专业人才稀缺,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选择完善机械数控人才培养策略,在教学上加以提升,满足国家在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因此,这篇文章我将从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对机械工程加工教学进行分析,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高职机械工程数控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个人和国家未来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工程;数控加
期刊
摘要:在我国音乐文化世界中,好的音乐作品既可以激励和振奋我们的精神,又可以向人们传播力量,而且它对于人类生活有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这主要原因是由于音乐不仅仅是简单的几个音符形式的组合,而是对于作曲家感情的寄托所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音乐和情感,而且它们的特点就是通过声音直接传递给听者耳中影响到了人们的思维和情绪。  关键词:音乐;情感表达;重要性  一、音乐的表达  从民族音乐而言,早在两千多年以前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传统手工核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实现会计核算的电算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各个学校的会计专业纷纷增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于是,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了起来。然而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现代教学手段落后、实践环节比重不足等问题。为了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效率,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在中职学校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会计电算
期刊
摘要: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地实施,职业教育迎来新契机,“好就业”成为职业教育的标志。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二级管理模式,通过二级管理模式管理体制能够提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管理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快速发展,但是,在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的不足之处。本文就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优势与不足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优势不足;对策研究  21世纪以
期刊
摘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经过一百年艰辛奋斗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高校理论宣讲是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的重要渠道,对于发挥红色基因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作为理论宣讲的主力军,更应积极在实践中感悟、传播红色基因,用青年之声发时代强音,用青年之力践行初心使命。本文旨在分析红色基因的内涵和融入理论宣讲的意义,探究红色基因融入理论宣讲的路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介绍成果导向教育理论(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将该理论与《高等数学》课程相互结合形成特色教学,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介绍了《高等教育》课程的特点及在民办高校中面临的教学问题,将OBE教学模式运用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构建了OBE模式的实施环节,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OBE理念;民办高校;高等数学  OBE理念模式是指学校教师通过设计教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的服务肿瘤患者,减少恶性肿瘤化疗以后产生的痛苦,减少其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我们对中国知网上十三篇相关论文进行了研读、总结和分析并根据自己工作中获得的经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以后,发现享受到针对性饮食护理的患者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其他肿瘤患者,并得出了以下关于肿瘤患者化疗后消化系统反应与饮食护理的结论。  关键词:肿瘤;患者;化疗;消化系统;不良反应;饮食护理  近年来
期刊
摘要:云南与缅甸相接壤,交通便利,在文化与宗教传承上有着一定的渊源,人文环境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所以每年都会有很多缅甸学生来昆明留学,他们分布在昆明的各大高校里。随着越来越多的缅甸学生来到昆明求学,他们在汉语课堂中的學习行为表现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笔者发现对缅甸留学生的研究很少,研究领域主要在缅甸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困难的研究,学习行为的研究还没发现,所以,本研究以在昆明留学的98名缅甸学生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传播也呈现出新特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网络采访等形式,对大学生对新兴媒体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大学生群体中新媒体传播的特点,来掌握大学生的爱好需求与思维方式,更好的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通过深入研究以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结合,促进思政教育的传播,提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