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对黑龙省农村体育现状的调查,探索挖掘黑龙江省农村体育发展模式,并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村体育;发展模式
体育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占有重要的人口基础和战略地位,所以,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有重大意义。本文将对黑龙江省农村体育发展模式进行探索研究。
一、黑龙江省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对体育有正确认识的居民不足1/3。在对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倾向于民间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而对现代竞技体育选择比例很低。尽管黑龙江省农村经济落后,条件差,对体育的认识也不够,但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大多是积极向上的。
二、黑龙江省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乡镇要把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检查;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农民体育协会以及老年人体协等,加强文体服务中心建设,保证一定的体育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每年举行多次较大规模的活动和比赛,扩大影响等。把提高领导认识、争取领导重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第一,经常邀请领导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第二、创造有利条件,促使领导亲身参与感受体育;第三,有针对性地传输各种信息,如定期汇报工作,赠送体育刊物等。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项目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体育活动。一是结合黑龙江省农村习俗开展活动。二是结合群众爱好,开展参与度高的体育活动。由于是农村客观上存在场地设施少、时间难以协调统一等实际困难,因此,应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利用节日、墟日开展体育比赛和表演活动;活动和比赛项目也应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为主,如武术、舞龙舞狮、龙舟、拔河、棋类等等,在那些软硬条件较好的镇村,可以逐步推广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
(三)典型带路,实现以点带面
先进典型可以激励后进者奋起直追,也可以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抓农村基层体育可以先从经济较富裕的乡镇和有体育传统习惯的乡镇抓起,滚动发展;而且,及时发现推介典型,各级政府要持续开展体育先进乡镇评比表彰活动,组织召开农村体育现场会,把优秀典型推广,以典型带动一般、促进一般。通过树立典型,引导带动整项工作的全面展开,不断把农村乡镇体育的发展水平推向新高度。
(四)确保“三力”,提供良好外部条件
发展乡镇体育事业,人力、财力、物力“三力”必不可少。乡镇政府每年的体育事业应该列入年初计划,并保证落到实处;要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结合乡镇规划和新村建设规划,兴建乡镇、村全民健身中心,同时,根据需要不断配置完善体育健身器材和设备,努力满足农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和举行体育活动的需要。
(五)强化部门职能,加强业务指导
体育部门要充分发挥单位职责,加强对乡镇、村的业务指导,经常性深入乡镇、村检查督促工作;举办乡镇领导体育法规和体育知识培训班,增强体育法制意识;定期对文体专干进行培训,提高有关体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乡镇之间、乡镇与企事业单位之间、村与村之间、村与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友谊比赛牵线搭桥。
三、黑龙江省农村体育的发展模式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体育的发展模式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农村体育健身的模式构建
模式的主体框架:以区(县)、镇(乡)、村(居)三级组织为龙头,带动各类农民体育协会的建立,形成全方位的农村体育健身网络;激励集体、私营、个体投资体育健身项目,把农村体育办成既是公益性事业,又是收益性项目,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以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为基础,建设经济实用的健身场地,改善硬件条件。此框架模式的具体运作方式为:
第一,启动龙头,建立健全的农村体育健身网络。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龙头作用,更新农民的健身观念,不断建立完善区(县)、镇(乡),村(居)三级体育网络,并帮助引导农民完成各类体育协会的建立,积极对协会予以有效指导和管理。
第二,市场激励,拓宽体育投入渠道。农村体育的融资渠道必须走市场化道路,由城镇、农村的个体、私营业主通过对体育健身项目的投入,一方面培植了农村体育锻炼项目,提高农民健身活动的参与率;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收费,使投资业主有利可图。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吸纳更多资金投入到农村体育事业的建设。
第三,基础支撑,铸造农村体育硬件环境。作为国家体育部门,可以从体育彩票收益金等收益项目中抽出相当部分的资金进行农村体育项目的投入;作为地方各级政府,也应逐步加强对农村体育项目的建设,通过农村项目的启动,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
(二)构建农村体育健身模式的几个原则
一是以经济条件为参照,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目前现状看,在黑龙江省农村进行大范围的体育健身场地的建设和健身器材的购入时机还不成熟,只能是小范围的发展,同时注意私营业主的项目投资。
二是以区位环境为主体,坚持本土为主、逐步拓展的原则。各农村基层组织可先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开辟小型健身场地,并建立小型的体育协会,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到村、到乡镇,由此发展壮大农民体育健身基地。
三是提倡科学健身为重点,坚持现状与传统方式相互融合的原则。要在乡镇、村两级建立体育健身辅导站,在农民中培养兼职体育辅导员,并对农民进行体育综合知识和人体基本知识的教育与培训,让科学健身的观念扎根于农民心中。
【参考文献】
[1]刘胜.我国农村体育人口偏少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刘德佩 等.我国体育居民体育现状及其发展战略思考[J].体育科学,1990
[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黑龙江省农村体育发展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G200806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1532217
作者简介:唐宝盛,哈尔滨商业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省海林人,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村体育;发展模式
体育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占有重要的人口基础和战略地位,所以,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有重大意义。本文将对黑龙江省农村体育发展模式进行探索研究。
一、黑龙江省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对体育有正确认识的居民不足1/3。在对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倾向于民间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而对现代竞技体育选择比例很低。尽管黑龙江省农村经济落后,条件差,对体育的认识也不够,但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大多是积极向上的。
二、黑龙江省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乡镇要把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检查;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农民体育协会以及老年人体协等,加强文体服务中心建设,保证一定的体育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每年举行多次较大规模的活动和比赛,扩大影响等。把提高领导认识、争取领导重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第一,经常邀请领导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第二、创造有利条件,促使领导亲身参与感受体育;第三,有针对性地传输各种信息,如定期汇报工作,赠送体育刊物等。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项目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体育活动。一是结合黑龙江省农村习俗开展活动。二是结合群众爱好,开展参与度高的体育活动。由于是农村客观上存在场地设施少、时间难以协调统一等实际困难,因此,应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利用节日、墟日开展体育比赛和表演活动;活动和比赛项目也应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为主,如武术、舞龙舞狮、龙舟、拔河、棋类等等,在那些软硬条件较好的镇村,可以逐步推广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
(三)典型带路,实现以点带面
先进典型可以激励后进者奋起直追,也可以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抓农村基层体育可以先从经济较富裕的乡镇和有体育传统习惯的乡镇抓起,滚动发展;而且,及时发现推介典型,各级政府要持续开展体育先进乡镇评比表彰活动,组织召开农村体育现场会,把优秀典型推广,以典型带动一般、促进一般。通过树立典型,引导带动整项工作的全面展开,不断把农村乡镇体育的发展水平推向新高度。
(四)确保“三力”,提供良好外部条件
发展乡镇体育事业,人力、财力、物力“三力”必不可少。乡镇政府每年的体育事业应该列入年初计划,并保证落到实处;要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结合乡镇规划和新村建设规划,兴建乡镇、村全民健身中心,同时,根据需要不断配置完善体育健身器材和设备,努力满足农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和举行体育活动的需要。
(五)强化部门职能,加强业务指导
体育部门要充分发挥单位职责,加强对乡镇、村的业务指导,经常性深入乡镇、村检查督促工作;举办乡镇领导体育法规和体育知识培训班,增强体育法制意识;定期对文体专干进行培训,提高有关体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乡镇之间、乡镇与企事业单位之间、村与村之间、村与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友谊比赛牵线搭桥。
三、黑龙江省农村体育的发展模式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体育的发展模式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农村体育健身的模式构建
模式的主体框架:以区(县)、镇(乡)、村(居)三级组织为龙头,带动各类农民体育协会的建立,形成全方位的农村体育健身网络;激励集体、私营、个体投资体育健身项目,把农村体育办成既是公益性事业,又是收益性项目,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以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为基础,建设经济实用的健身场地,改善硬件条件。此框架模式的具体运作方式为:
第一,启动龙头,建立健全的农村体育健身网络。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龙头作用,更新农民的健身观念,不断建立完善区(县)、镇(乡),村(居)三级体育网络,并帮助引导农民完成各类体育协会的建立,积极对协会予以有效指导和管理。
第二,市场激励,拓宽体育投入渠道。农村体育的融资渠道必须走市场化道路,由城镇、农村的个体、私营业主通过对体育健身项目的投入,一方面培植了农村体育锻炼项目,提高农民健身活动的参与率;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收费,使投资业主有利可图。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吸纳更多资金投入到农村体育事业的建设。
第三,基础支撑,铸造农村体育硬件环境。作为国家体育部门,可以从体育彩票收益金等收益项目中抽出相当部分的资金进行农村体育项目的投入;作为地方各级政府,也应逐步加强对农村体育项目的建设,通过农村项目的启动,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
(二)构建农村体育健身模式的几个原则
一是以经济条件为参照,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目前现状看,在黑龙江省农村进行大范围的体育健身场地的建设和健身器材的购入时机还不成熟,只能是小范围的发展,同时注意私营业主的项目投资。
二是以区位环境为主体,坚持本土为主、逐步拓展的原则。各农村基层组织可先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开辟小型健身场地,并建立小型的体育协会,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到村、到乡镇,由此发展壮大农民体育健身基地。
三是提倡科学健身为重点,坚持现状与传统方式相互融合的原则。要在乡镇、村两级建立体育健身辅导站,在农民中培养兼职体育辅导员,并对农民进行体育综合知识和人体基本知识的教育与培训,让科学健身的观念扎根于农民心中。
【参考文献】
[1]刘胜.我国农村体育人口偏少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刘德佩 等.我国体育居民体育现状及其发展战略思考[J].体育科学,1990
[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黑龙江省农村体育发展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G200806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1532217
作者简介:唐宝盛,哈尔滨商业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省海林人,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