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探究 低年级 数学 能力 途径
《 数学课程标准 》强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是数学活动的本质和目的决定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角色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下面,就本人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心得,浅谈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学习的最好兴趣是对所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愈浓,求知愈强,参与意识就愈高。求知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内在动力,是参与学习的前提。
在引导学习新知时,教师借助儿童生活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或自学生疑”等激发“我要学”的兴趣愿望。如学习“十几减9、减8”的退位减法时,借助投影出示购物情景(小动物买铅笔、买蘑菇),接着提问:你们看见了什么?谁能根据画面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吗?你又是怎样列式计算的?为什么?一下激发和调动学生探索知识与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说出许多生活中类似情景,还说出好几种解题方法。可见,创设情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事实上,生活中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很多,只要仔细留心,分类删减,就能找到喜闻乐见的事例,令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增,事半功倍,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关键
“愤悱”是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常常表现的一种积极思考状态。这时需要老师点拨促思,可以通过讨论、交流合作活动激活学生。如人教版4册,四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3000减628,有的学生感到这样的算法算起来很麻烦,而且也容易出错,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们能不能不退位减?”学生又自答“怎么可能。”我给予表扬:“问得好,可以不用退位减,但要看你是怎样想的?又不用退位又能够减。”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各抒所见,特别活跃,主动探究,最后得出一个较为合适的减法。竖式:即: 2999减628等于2371 2371 1=2372, 结果等于2372。
就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轻轻点拨,学生的智慧就亮了起来,他们就能大胆地提出问题,积极、主动的思考,然后创新地解决问题,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开放题,是提高创新思维的途径
数学开放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开放题是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学习上存在差异,思维上都有自己的个性,对同一问题,学生就有不同看法,开放题适宜各尽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创新思维。
如:找规律填空: 50以内的数,学生很快找到几种填法,(1)可以按数的顺序填 (2)可二个2个的数着填 (3)可五个5个的数着填 (4)可十个10个的数着填。有大部分的学生能找到4种填法。又如,开放性应用题,“有36个苹果,18个梨。 ?”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有的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也有少数学生只会提出两数求和问题。可见,同一内容,同一条件,可提出不同的问题,这就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不仅提高了建议者的数学水平,整个参与者也是一次难得的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的好机会,对整个班级的学习很有益处。
四、抓本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学习的本质,在于运用,而低年级学习的本质,就是为下一步学习更高一级知识文化打基础。将高度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固然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要真正地解决问题,适当地讲解一些数学在各行各业的具体应用,尤其是军事、建筑、服饰、电游等学生们感兴趣的东西,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一些比较聪明的学生,在做好形象化解释的同时,对一些公式、定理、命题、口诀做一些本质的解释,让学生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甚至可以根据个人记忆特点、方言谐音、个人爱好、特殊敏感性词汇等实际情况,自己改造公式、口诀,效果也很好。
五、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问题的关键给予点拨,给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并正对不同素质的学生,因材施教,进行不同方法的启发与引导,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探究 低年级 数学 能力 途径
《 数学课程标准 》强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是数学活动的本质和目的决定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角色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下面,就本人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心得,浅谈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学习的最好兴趣是对所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愈浓,求知愈强,参与意识就愈高。求知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内在动力,是参与学习的前提。
在引导学习新知时,教师借助儿童生活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或自学生疑”等激发“我要学”的兴趣愿望。如学习“十几减9、减8”的退位减法时,借助投影出示购物情景(小动物买铅笔、买蘑菇),接着提问:你们看见了什么?谁能根据画面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吗?你又是怎样列式计算的?为什么?一下激发和调动学生探索知识与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说出许多生活中类似情景,还说出好几种解题方法。可见,创设情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事实上,生活中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很多,只要仔细留心,分类删减,就能找到喜闻乐见的事例,令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增,事半功倍,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关键
“愤悱”是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常常表现的一种积极思考状态。这时需要老师点拨促思,可以通过讨论、交流合作活动激活学生。如人教版4册,四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3000减628,有的学生感到这样的算法算起来很麻烦,而且也容易出错,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们能不能不退位减?”学生又自答“怎么可能。”我给予表扬:“问得好,可以不用退位减,但要看你是怎样想的?又不用退位又能够减。”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各抒所见,特别活跃,主动探究,最后得出一个较为合适的减法。竖式:即: 2999减628等于2371 2371 1=2372, 结果等于2372。
就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轻轻点拨,学生的智慧就亮了起来,他们就能大胆地提出问题,积极、主动的思考,然后创新地解决问题,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开放题,是提高创新思维的途径
数学开放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开放题是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学习上存在差异,思维上都有自己的个性,对同一问题,学生就有不同看法,开放题适宜各尽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创新思维。
如:找规律填空: 50以内的数,学生很快找到几种填法,(1)可以按数的顺序填 (2)可二个2个的数着填 (3)可五个5个的数着填 (4)可十个10个的数着填。有大部分的学生能找到4种填法。又如,开放性应用题,“有36个苹果,18个梨。 ?”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有的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也有少数学生只会提出两数求和问题。可见,同一内容,同一条件,可提出不同的问题,这就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不仅提高了建议者的数学水平,整个参与者也是一次难得的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的好机会,对整个班级的学习很有益处。
四、抓本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学习的本质,在于运用,而低年级学习的本质,就是为下一步学习更高一级知识文化打基础。将高度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固然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要真正地解决问题,适当地讲解一些数学在各行各业的具体应用,尤其是军事、建筑、服饰、电游等学生们感兴趣的东西,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一些比较聪明的学生,在做好形象化解释的同时,对一些公式、定理、命题、口诀做一些本质的解释,让学生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甚至可以根据个人记忆特点、方言谐音、个人爱好、特殊敏感性词汇等实际情况,自己改造公式、口诀,效果也很好。
五、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问题的关键给予点拨,给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并正对不同素质的学生,因材施教,进行不同方法的启发与引导,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