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农村高中作文教学改革与其他教学改革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学生怕写应试作文,教师怕改学生作文,作文教学整体呈现低效和无序状态。具体表现为:教师教得死板,学生写得枯燥。教师讲起来没劲,学生写起来头疼。学生写得莫名其妙,教师批得累死累活,教师批改作文敷衍了事,学生写作文抄袭应付已成普遍现象。现状令人忧虑。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作文教学会这样不堪呢?
一、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是根本原因
农村高中学生因为经济基础差,考大学成为改变自己和家族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升学压力极大。家长与社会都把目光紧紧盯在升学上,学生成绩高则一俊遮百丑千好万好,成绩低一丑遮百俊一无是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见效慢、最终成绩差距不大的语文便被边缘化,尤其是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见效很慢的作文教学更是日渐淡出教学舞台。
农村高中教学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学,教师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标准化习题的演练上,因为他们知道引导学生多做些选择题,得一些硬分对于提高高考成绩最见效。作文训练是吃力不讨好的活计。再加上现在流水阅卷,据有关人士统计,一份作文阅卷教师关注的时间不超过30秒,而且为减少仲裁率,有的阅卷组甚至明确要求作文分值一律控制在41~47分。这样一来,花了功夫写得好的和那些写得差不多的作文得分也差不多。越是动了脑子认真写的作文,反而越可能得不了分。它不像做主观题,即使与标准答案不符也不会“颗粒无收”。这样的畸形考试与阅卷模式,极大地伤害了教师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造成“教与不教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写与不写一个样”的局面,令人十分痛心。
二、作文教学的盲目随意是关键原因
1.内容和形式本末倒置
作文教学只关注形式,一味地注重形式训练,学生得到的往往是皮毛,终会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笑话,甚至让学生落下了“邯郸学步”的病根。作文之本应该是文理通顺,而不应该是思想之高深,意境超妙之类的技巧。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呈现出很大的无序性、随意性和盲目性,作文教学总在语文教学计划之外。作文课随意性很大,没有固定课时,没有教学目标,没有教学计划,想起来就写一次。作文课上,教师任意从网上下载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写,或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零打碎敲地讲点作文技巧让学生练,至于下一次作文课要做些什么,就只好“到时再说”了。这种“事前无计划,事中随意行,事后无收获”的作文教学,让学生极为厌恶。
2.重方法指导,轻感悟积淀
即使是少数重视作文教学的教师,作文指导课也沦为了只注重写作方法和应试技巧的指导,对学生的生活感悟与人文积淀极为轻视。教师经常灌输的是诸如“开头结尾二十八式”“审题二十四法”“构思十八法”等急功近利的终南捷径,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总结出若干经验,如开头的“悬念式”“回忆式”“引用古诗名言式”,结尾的“展望式”等。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万能题目”“万能开头”“万能素材”,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给出若干高考满分作文让学生原样套作,结果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味同嚼蜡,面目可憎,写出了大量统一模式的宿构文、模式文,还美其名“高考新八股文”、高考保险文、久而久之,完全泯灭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作文评阅事倍功半
许多农村中学以“作文是写出来的”为理论依据,每学期都强制要求教师批阅十几篇习作,批阅要有眉批、旁批、总批,打分和日期,让教师苦不堪言,疲于应付。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也认为多写、勤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可是他们却忽视及时鲜活的讲评,其实,这只是“应试教育”中“题海战术”思想的具体化。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么只是批阅几个好学生的作文来自我安慰,要么只是为了完成学校检查任务赶急图快地写一些千篇一律的批语应付了事。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水平“心中无数”。
三、蜻蜓点水的生活阅历是客观原因
农村学生生活圈狭小,造成他们眼界狭小;接触到的书籍很少,造成阅读面狭窄,知识容量也相应变小;社会阅历的欠缺,造成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另外,独生子女较多,父辈经常参加的农村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他们都很少参与。这就造成他们不喜欢观察事物,即便是自己喜欢的事物,也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因此,学生的生活阅历越来越贫乏,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到了写作文的时候,他们就手忙脚乱,很多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感到无从下手,只能把自己积累的名人名言素材当成了万能钥匙,一则材料在多篇作文之中反反复复使用。
语文教师应从农村中学实际出发,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那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必将闯出一番新天地。
一、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是根本原因
农村高中学生因为经济基础差,考大学成为改变自己和家族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升学压力极大。家长与社会都把目光紧紧盯在升学上,学生成绩高则一俊遮百丑千好万好,成绩低一丑遮百俊一无是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见效慢、最终成绩差距不大的语文便被边缘化,尤其是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见效很慢的作文教学更是日渐淡出教学舞台。
农村高中教学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学,教师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标准化习题的演练上,因为他们知道引导学生多做些选择题,得一些硬分对于提高高考成绩最见效。作文训练是吃力不讨好的活计。再加上现在流水阅卷,据有关人士统计,一份作文阅卷教师关注的时间不超过30秒,而且为减少仲裁率,有的阅卷组甚至明确要求作文分值一律控制在41~47分。这样一来,花了功夫写得好的和那些写得差不多的作文得分也差不多。越是动了脑子认真写的作文,反而越可能得不了分。它不像做主观题,即使与标准答案不符也不会“颗粒无收”。这样的畸形考试与阅卷模式,极大地伤害了教师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造成“教与不教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写与不写一个样”的局面,令人十分痛心。
二、作文教学的盲目随意是关键原因
1.内容和形式本末倒置
作文教学只关注形式,一味地注重形式训练,学生得到的往往是皮毛,终会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笑话,甚至让学生落下了“邯郸学步”的病根。作文之本应该是文理通顺,而不应该是思想之高深,意境超妙之类的技巧。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呈现出很大的无序性、随意性和盲目性,作文教学总在语文教学计划之外。作文课随意性很大,没有固定课时,没有教学目标,没有教学计划,想起来就写一次。作文课上,教师任意从网上下载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写,或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零打碎敲地讲点作文技巧让学生练,至于下一次作文课要做些什么,就只好“到时再说”了。这种“事前无计划,事中随意行,事后无收获”的作文教学,让学生极为厌恶。
2.重方法指导,轻感悟积淀
即使是少数重视作文教学的教师,作文指导课也沦为了只注重写作方法和应试技巧的指导,对学生的生活感悟与人文积淀极为轻视。教师经常灌输的是诸如“开头结尾二十八式”“审题二十四法”“构思十八法”等急功近利的终南捷径,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总结出若干经验,如开头的“悬念式”“回忆式”“引用古诗名言式”,结尾的“展望式”等。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万能题目”“万能开头”“万能素材”,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给出若干高考满分作文让学生原样套作,结果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味同嚼蜡,面目可憎,写出了大量统一模式的宿构文、模式文,还美其名“高考新八股文”、高考保险文、久而久之,完全泯灭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作文评阅事倍功半
许多农村中学以“作文是写出来的”为理论依据,每学期都强制要求教师批阅十几篇习作,批阅要有眉批、旁批、总批,打分和日期,让教师苦不堪言,疲于应付。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也认为多写、勤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可是他们却忽视及时鲜活的讲评,其实,这只是“应试教育”中“题海战术”思想的具体化。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么只是批阅几个好学生的作文来自我安慰,要么只是为了完成学校检查任务赶急图快地写一些千篇一律的批语应付了事。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水平“心中无数”。
三、蜻蜓点水的生活阅历是客观原因
农村学生生活圈狭小,造成他们眼界狭小;接触到的书籍很少,造成阅读面狭窄,知识容量也相应变小;社会阅历的欠缺,造成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另外,独生子女较多,父辈经常参加的农村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他们都很少参与。这就造成他们不喜欢观察事物,即便是自己喜欢的事物,也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因此,学生的生活阅历越来越贫乏,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到了写作文的时候,他们就手忙脚乱,很多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感到无从下手,只能把自己积累的名人名言素材当成了万能钥匙,一则材料在多篇作文之中反反复复使用。
语文教师应从农村中学实际出发,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那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必将闯出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