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到西方国家的福利,让很多国人羡慕不已,很多人希望中国将来也可以实现那样的高福利,但是西方的福利制度真的适合中国吗?答案是否定的。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着经济停滞局面,社会福利制度也陷入了重重困境。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形势严峻,各种医疗、养老、社保等诸多问题引起社会矛盾加深,而现在欧洲高福利主义模式难以持续,西方各国政府都开始考虑要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我们中国正从补缺型福利模式向适度普惠型模式转变,应当谨防重走欧洲高福利老路。
一、西方福利制度简介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具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三大类。社会保险是政府以法律形式,强制公民在就业期间按其应课税年工资额的一定比例向国家交纳的社会保险税,用于投保者因规定的原因丧失收入以后,向他们及其家属提供一部分补偿收入和服务,以保障他们维持基本生活。其种类主要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疾病和健康保险、工伤事故保险等 。社会救济是针对部分生活困难者和贫困家庭提供的带有生活救济性质的补贴,如对失去收入或收入低微的老弱病残者给予特殊照顾的补助。社会福利是由政府以拨款形式提供给公民的各种补贴。这是不以个人经济状况为转移的带有普遍性的公共财政补贴。
二、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可以施行的原因
那么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为什么可以施行呢?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高税收
“羊毛出在羊身上”。实行高福利政策的资源,其实都来自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只是通过高税收由国家实施再分配罢了。这些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率一般都达到30%-50%,高收入者的纳税率甚至达到70%-80%,我们国家个人所得税是5%-45%。也就是说,劳动者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收入都交了税。瑞典的遗产税最高达98%,也就是说上一代留给子女的财产,最少时只剩下2%,几乎等于没有。芬兰连信教也要征收1%的宗教税。这些国家的税收大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55%。这些税收绝大多数都用于国民的福利。 高税收积累了大量的公用资金,以便可以支持社会的高福利。
2、底子厚
这些国家经历了上百年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和几百年对殖民地的掠夺,西方国家的人均GDP都达到了几万美元,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现在人均财政收入均在1.5万美元以上。如果政府将60%的财政收入用于福利保障,那么人均支出将在8500美元以上。我国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从总量来看,不是个小数目。这样一个财政收入水平,能不能撑起中国13亿人的高福利?通过客观比较、具体算账,就不难得出结论。依照目前的财力,就算是国家把所有的财政收入都用在福利保障上,也远远达不到欧美国家那样高的福利水平。对照实际人口数量,欧美国家好比“两口之家”,中国则可能是“十三口之家”,即使“两个家庭”的收入总量差不多,但人均享受的福利水平肯定会差很多。“两口之家”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还有多余的财力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但“十三口之家”则可能仅维持温饱。
三、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弊端危机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制度,在其发展史上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这并非表明,现行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十全十美。其实,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
1、财政危机。随着西方社会福利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享受人数越来越多,费用也越来越大,其增长速度超过经济的增长,使得各国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数额巨大,一般占到政府总支出的1/2至2/3,引起财政状况恶化。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财政危机就是这样造成的。
2、福利诈骗行为严重。福利制度管理不严,导致福利诈骗行为严重,资金大量流失。据调查,在英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存在着骗取救济金的行为,有三分之二领取残疾救济金的人无充分残疾证明,政府为此每年损失达40亿英镑,这笔资金足够修建100个医院。
3、政治危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与政治斗争纠缠在一起,影响到政治的稳定。各个政党为了竞选获胜,纷纷向选民承诺扩大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实现与否成为一大政治筹码。社会福利款项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否则便会引发政治危机。政府一旦试图削减补贴,就会遭到强烈反对并以失败告终。
4. 福利依赖严重,导致观念危机。高福利损害了人们的就业动机,并导致福利依赖现象的产生。在西方国家,由于政府对失业者有较好的福利待遇,因此一些失业者不再积极地寻求新的就业岗位,而长期依赖社会福利的救助。由于福利制度给人们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服务,一些人宁肯靠国家补助过日子也不愿努力寻找工作,滋长了懒惰和不思进取的思想。大家“多干”、“少干”差距不大,“少干”、“不干”无多大区别,失业者的收入有时不低于在业工人的收入,使许多失业者并不急于找工作。这种情况的存在和继续,必然会使部分人产生过分依赖社会和国家的思想,造成一种不干或少干工作都照样可以生活的社会观念。
四、欧洲福利主义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国情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福利保障需求不断的增加与当前福利保障供给水平滞后之间的矛盾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方面,不断增长的社会福利需求,以及中国现行社会保障的滞后,要求我们加快社会福利建设;另一方面,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又不能把社会保障的社会公平实现水平定位太高,因为超过生产力水平的社会保障只会是抑制效率的虚假公平,必然损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因此,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在这双向制约之间确立平衡的社会公平度。
第一,中国既要改变补缺型的社会小福利状态,同时又要谨防走普遍高福利的老路。福利制度是一并双刃剑,不能把老百姓胃口提得太高,否则多年后国家将陷入非常大的被动。必须尊重我国的国情,在已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制度。高福利离我们还很远,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福利保障没有提升空间。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支出,这两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到了2/3,比例不低。但总体上看,我国的民生保障还处于“低水平、广覆盖”的阶段,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与城乡居民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第二, 对福利制度可持续性原则和机理要不断探索。欧洲经验启示我们,福利制度的原则和机理可以概括为适度的永恒性和普惠的适度性。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进一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政府部门在花钱做决策的时候,要切实把百姓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在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上分清轻重缓急,确保资金优先用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领域,让更多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
一、西方福利制度简介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具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三大类。社会保险是政府以法律形式,强制公民在就业期间按其应课税年工资额的一定比例向国家交纳的社会保险税,用于投保者因规定的原因丧失收入以后,向他们及其家属提供一部分补偿收入和服务,以保障他们维持基本生活。其种类主要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疾病和健康保险、工伤事故保险等 。社会救济是针对部分生活困难者和贫困家庭提供的带有生活救济性质的补贴,如对失去收入或收入低微的老弱病残者给予特殊照顾的补助。社会福利是由政府以拨款形式提供给公民的各种补贴。这是不以个人经济状况为转移的带有普遍性的公共财政补贴。
二、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可以施行的原因
那么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为什么可以施行呢?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高税收
“羊毛出在羊身上”。实行高福利政策的资源,其实都来自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只是通过高税收由国家实施再分配罢了。这些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率一般都达到30%-50%,高收入者的纳税率甚至达到70%-80%,我们国家个人所得税是5%-45%。也就是说,劳动者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收入都交了税。瑞典的遗产税最高达98%,也就是说上一代留给子女的财产,最少时只剩下2%,几乎等于没有。芬兰连信教也要征收1%的宗教税。这些国家的税收大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55%。这些税收绝大多数都用于国民的福利。 高税收积累了大量的公用资金,以便可以支持社会的高福利。
2、底子厚
这些国家经历了上百年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和几百年对殖民地的掠夺,西方国家的人均GDP都达到了几万美元,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现在人均财政收入均在1.5万美元以上。如果政府将60%的财政收入用于福利保障,那么人均支出将在8500美元以上。我国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从总量来看,不是个小数目。这样一个财政收入水平,能不能撑起中国13亿人的高福利?通过客观比较、具体算账,就不难得出结论。依照目前的财力,就算是国家把所有的财政收入都用在福利保障上,也远远达不到欧美国家那样高的福利水平。对照实际人口数量,欧美国家好比“两口之家”,中国则可能是“十三口之家”,即使“两个家庭”的收入总量差不多,但人均享受的福利水平肯定会差很多。“两口之家”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还有多余的财力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但“十三口之家”则可能仅维持温饱。
三、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弊端危机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制度,在其发展史上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这并非表明,现行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十全十美。其实,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
1、财政危机。随着西方社会福利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享受人数越来越多,费用也越来越大,其增长速度超过经济的增长,使得各国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数额巨大,一般占到政府总支出的1/2至2/3,引起财政状况恶化。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财政危机就是这样造成的。
2、福利诈骗行为严重。福利制度管理不严,导致福利诈骗行为严重,资金大量流失。据调查,在英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存在着骗取救济金的行为,有三分之二领取残疾救济金的人无充分残疾证明,政府为此每年损失达40亿英镑,这笔资金足够修建100个医院。
3、政治危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与政治斗争纠缠在一起,影响到政治的稳定。各个政党为了竞选获胜,纷纷向选民承诺扩大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实现与否成为一大政治筹码。社会福利款项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否则便会引发政治危机。政府一旦试图削减补贴,就会遭到强烈反对并以失败告终。
4. 福利依赖严重,导致观念危机。高福利损害了人们的就业动机,并导致福利依赖现象的产生。在西方国家,由于政府对失业者有较好的福利待遇,因此一些失业者不再积极地寻求新的就业岗位,而长期依赖社会福利的救助。由于福利制度给人们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服务,一些人宁肯靠国家补助过日子也不愿努力寻找工作,滋长了懒惰和不思进取的思想。大家“多干”、“少干”差距不大,“少干”、“不干”无多大区别,失业者的收入有时不低于在业工人的收入,使许多失业者并不急于找工作。这种情况的存在和继续,必然会使部分人产生过分依赖社会和国家的思想,造成一种不干或少干工作都照样可以生活的社会观念。
四、欧洲福利主义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国情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福利保障需求不断的增加与当前福利保障供给水平滞后之间的矛盾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方面,不断增长的社会福利需求,以及中国现行社会保障的滞后,要求我们加快社会福利建设;另一方面,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又不能把社会保障的社会公平实现水平定位太高,因为超过生产力水平的社会保障只会是抑制效率的虚假公平,必然损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因此,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在这双向制约之间确立平衡的社会公平度。
第一,中国既要改变补缺型的社会小福利状态,同时又要谨防走普遍高福利的老路。福利制度是一并双刃剑,不能把老百姓胃口提得太高,否则多年后国家将陷入非常大的被动。必须尊重我国的国情,在已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制度。高福利离我们还很远,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福利保障没有提升空间。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支出,这两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到了2/3,比例不低。但总体上看,我国的民生保障还处于“低水平、广覆盖”的阶段,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与城乡居民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第二, 对福利制度可持续性原则和机理要不断探索。欧洲经验启示我们,福利制度的原则和机理可以概括为适度的永恒性和普惠的适度性。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进一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政府部门在花钱做决策的时候,要切实把百姓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在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上分清轻重缓急,确保资金优先用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领域,让更多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