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一直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这五者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体育能够展现力与美的融合,体现出拼搏、奋斗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并不能因为文化课的重要性就忽视体育的教学。体育锻炼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学习状态,在面对应试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学业压力,调节身心状态,所以体育教学对各年级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十分重要。那么,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以达到释放体育运动活力的必要性就值得我们做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教学;有效性
我们国家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许多学生苦于文化课的学业压力。中学阶段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所占比重很高,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所要面临的高考让学校把学科的重点教学放在了文化课上,体育课容易被学校忽视,这对于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不利的。体育课本就在学校课程设置中的所占比重较低,在这样被忽视的情况下,如何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稀少的体育课中提高身体素质,帮助他们缓解课业压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这是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所要探究的问题。
一、教学定位准确,更新教学观念
在中学教育阶段,家长老师都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学生文化课程的训练上,我们承认文化课程对于学生最后成绩的核心影响,但是不能因此而忽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对于如何把控好一节有效的课程教学是有度的,当然教师对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定位应该是明确的,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是能够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管别人怎样看待体育课程的价值,作为体育老师,应该是明确体育的定位是和其他四育并存,对学生的成长是必不可少,所以对于那些占用体育课程的现象,应该说不。其次,教师自身也需要去接纳新的教学理念,在观念的调整更新中改进课程教学。教师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的不是个别学生,而是整个班集体,群体性的教学难度更需要考虑的全面。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的课业压力,教师要调整课堂教学的体能训练要求。教师要转变旧观念,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实况安排教学内容。体育课是开放性的活动课程,但不代表学生就纯自由活动,教师应该保证每节课都提供给学生一些有科学依据的体能训练,有效的体育教学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变换教学方式,寻求自己所代表的体能训练要求和学生所代表的运动需求之间的平衡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践安排固然很重要,但在此之前,教师有意识地去规划课程安排,去接纳体育教学中的新鲜观念也很重要。
二、注重课程训练的科学性
任何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都需要专业性的支撑作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依据,体育老师也不例外。体育课程和文化课程的不同就在于它的灵活性不确定性因素更高,体育课程很难像文化课程那样去做详细安排,这就给教学活动带来一定难度。学生离开教室可以有难得缓解压力的时机,但并不意味着体育老师就完全给学生自由安排,怎样把控好学生放松的度以及让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体育训练,这就体现出教师的智慧了。
教师除了对于体育知识要有系统性的掌握,还要懂得把专业知识结合学生兴趣,科学合理地呈现在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师在正式运动之前,做好准备活动,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能够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传统的体育课程设置都是以教师诉求为主,现在我们不妨尝试做出一些改变,在进行实践运动之前向学生传授一些体育知识,通过讲解帮助学生即将要学习的体育课程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然后可以征询学生兴趣意愿开展体育安排。当然,开展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之前,教师要对整节课程的安排有科学规划,本节课程要让学生达到什么程度的体能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又应该从哪些准备活动做起,中间有需要增加哪些额外的体能训练。体育课的开放性运动性就决定这门学科在教学中对思维训练和肢体训练都有要求,需要教师科学安排课程内容,打破机械式的体育训练,增加课程趣味性,真正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体验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只有学生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渴望,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努力配合教師的课程教学,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充分利用教具,有效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
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通过跑、跳等训练机能的发展。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各种运动器材的辅助之下,体育课程给学生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运动体验,也为学生提供更加富有真实感的课程教学体验。而且,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采用数据汇集的方式,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体能素质记录。不定期为学生记录体质测量数据,提高学生对身体素质的关注度,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课程积极性、专注度是有积极影响的,这也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学校体育工作要始终以学生为主,教师不仅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也要看到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必要性。有目的、有计划地规划教学内容,体育老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时间,真正发挥体育课的效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既能得到放松,同时也会为文化课的学习塑造良好的身体状态。
参考文献:
[1]林苏桦.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的有效培育[J].青少年体育,2018(01):97-98.
[2]马凌波,杨清风,张中印.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不同维度的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影响效果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11):22-24.
[3]郁洁.江苏省初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理论课教学现调查[D].扬州:扬州大学,2015.
[4]马岩.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4(05):236.
[5]李丽.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J].长江丛刊,2018 (02):206.
[6]凌占一.中西方学校体育价值观的比较分析[J].才智,2014(30):92-97.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教学;有效性
我们国家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许多学生苦于文化课的学业压力。中学阶段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所占比重很高,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所要面临的高考让学校把学科的重点教学放在了文化课上,体育课容易被学校忽视,这对于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不利的。体育课本就在学校课程设置中的所占比重较低,在这样被忽视的情况下,如何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稀少的体育课中提高身体素质,帮助他们缓解课业压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这是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所要探究的问题。
一、教学定位准确,更新教学观念
在中学教育阶段,家长老师都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学生文化课程的训练上,我们承认文化课程对于学生最后成绩的核心影响,但是不能因此而忽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对于如何把控好一节有效的课程教学是有度的,当然教师对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定位应该是明确的,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是能够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管别人怎样看待体育课程的价值,作为体育老师,应该是明确体育的定位是和其他四育并存,对学生的成长是必不可少,所以对于那些占用体育课程的现象,应该说不。其次,教师自身也需要去接纳新的教学理念,在观念的调整更新中改进课程教学。教师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的不是个别学生,而是整个班集体,群体性的教学难度更需要考虑的全面。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的课业压力,教师要调整课堂教学的体能训练要求。教师要转变旧观念,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实况安排教学内容。体育课是开放性的活动课程,但不代表学生就纯自由活动,教师应该保证每节课都提供给学生一些有科学依据的体能训练,有效的体育教学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变换教学方式,寻求自己所代表的体能训练要求和学生所代表的运动需求之间的平衡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践安排固然很重要,但在此之前,教师有意识地去规划课程安排,去接纳体育教学中的新鲜观念也很重要。
二、注重课程训练的科学性
任何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都需要专业性的支撑作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依据,体育老师也不例外。体育课程和文化课程的不同就在于它的灵活性不确定性因素更高,体育课程很难像文化课程那样去做详细安排,这就给教学活动带来一定难度。学生离开教室可以有难得缓解压力的时机,但并不意味着体育老师就完全给学生自由安排,怎样把控好学生放松的度以及让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体育训练,这就体现出教师的智慧了。
教师除了对于体育知识要有系统性的掌握,还要懂得把专业知识结合学生兴趣,科学合理地呈现在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师在正式运动之前,做好准备活动,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能够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传统的体育课程设置都是以教师诉求为主,现在我们不妨尝试做出一些改变,在进行实践运动之前向学生传授一些体育知识,通过讲解帮助学生即将要学习的体育课程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然后可以征询学生兴趣意愿开展体育安排。当然,开展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之前,教师要对整节课程的安排有科学规划,本节课程要让学生达到什么程度的体能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又应该从哪些准备活动做起,中间有需要增加哪些额外的体能训练。体育课的开放性运动性就决定这门学科在教学中对思维训练和肢体训练都有要求,需要教师科学安排课程内容,打破机械式的体育训练,增加课程趣味性,真正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体验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只有学生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渴望,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努力配合教師的课程教学,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充分利用教具,有效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
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通过跑、跳等训练机能的发展。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各种运动器材的辅助之下,体育课程给学生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运动体验,也为学生提供更加富有真实感的课程教学体验。而且,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采用数据汇集的方式,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体能素质记录。不定期为学生记录体质测量数据,提高学生对身体素质的关注度,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课程积极性、专注度是有积极影响的,这也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学校体育工作要始终以学生为主,教师不仅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也要看到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必要性。有目的、有计划地规划教学内容,体育老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时间,真正发挥体育课的效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既能得到放松,同时也会为文化课的学习塑造良好的身体状态。
参考文献:
[1]林苏桦.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的有效培育[J].青少年体育,2018(01):97-98.
[2]马凌波,杨清风,张中印.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不同维度的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影响效果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11):22-24.
[3]郁洁.江苏省初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理论课教学现调查[D].扬州:扬州大学,2015.
[4]马岩.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4(05):236.
[5]李丽.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J].长江丛刊,2018 (02):206.
[6]凌占一.中西方学校体育价值观的比较分析[J].才智,2014(30):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