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和北京胡同里的凶宅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_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闹鬼的事儿永远吸引人,老北京的“鬼”多发生在一些老宅子里,宅子闹鬼,就被称为凶宅。
  我小的时候,经常听到胡同里的大人们说闹“鬼”的事儿。什么是“鬼”?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鬼”真的那么可怕吗?这些问题很长时间在我的脑子里萦绕,直到有一天,我真碰到了“鬼”,我才恍然大悟。
  我小的时候住的辟才胡同是条大胡同,这条大胡同像烤串的那根签子,串着许多小胡同,在十多条小胡同当中,有一条叫“贵门关”的小胡同。
  “贵门关”在辟才胡同西口,“贵门”,这是多好听的地名呀!其实,它最早叫“鬼门关”。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城整顿地名时,才取其谐音,改叫“贵门关”。
  我小时候住在辟才胡同西口的高华里,紧挨着“贵门关”,每天上学必须经过这条胡同。
  这条胡同非常短,实际上是两条胡同中间的“拐把”。记得这条胡同只有五六个门,您说胡同有多短吧。
  为什么这条胡同叫“鬼门关”呢?原来这和一个“闹鬼”的故事有关。传说,胡同路北有个院,住着一户以赶大车为生计的人家,家里养着三头骡子,有一挂大车。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拉货的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三轮和马车,汽车很少。赶大车的老爷子每天拉完货,便赶着大车回家,喂牲口通常是在夜里,所谓“马不吃夜草不肥。”
  有一天,赶车的老爷子半夜起来喂牲口,走到牲口棚,猛然听见有妇女哭的声音,他打了个激灵,循声望去,只见有个穿着一身白的女人朝他走来。“你要干吗?”他喊了一声,那个女人好像什么也没听见,“哎,你是干吗的?”他又喊了一声,那个女的“哇”地一声哭了。


北京的“四大凶宅”到底在哪里呢,其实不过是一个传说

  老爷子知道这不是人,是“狐仙”。他怕这“鬼”把牲口惊着,随手抄起赶车的鞭子,向白影抽过去,那个白衣女子突然惊叫了一声,不见踪影了。
  第二天早晨,老爷子起床,来到马棚查看牲口,发现地上有一撮狐狸毛。他顿时明白这是昨天夜里用鞭子抽那“狐仙”留下的。
  这个故事是我小的时候听我姥姥和我妈讲的,说夜里人们拎着灯笼或大车上有风灯,经过“鬼门关”时,那灯立马就灭,这都是“鬼”在作祟。
  离“鬼门关”不远,有个“官茅房”(即公共厕所),从我们家上这个“官茅房”,必须经过“鬼门关”。小的时候,一到天擦黑,我们这些小孩便不敢走“鬼门关”了,宁愿绕道过去。女孩子上“官茅房”走“鬼门关”,往往要凑两三个,结伴儿走。
  有一次,我妹妹和两个同伴,晚上从“鬼门关”过,忽然听到小孩撕心裂肺地哭,以为碰上了“鬼”,吓得撒丫子就跑,后来才知道是房顶上“闹猫”呢。
  为什么“鬼门关”会闹鬼呢?原来,这条胡同边上就是有名的二龙路街。二龙路在解放前叫二龙坑,这里在清朝是一条河道,后来河道拥塞,变成了臭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沟里经常能见到死孩子和屈死、冤死的尸体,一到夜里,这里阴森恐怖,所以成了“野鬼”经常出没的地方。
  其实,许多“鬼”是人们被某种假象产生的误会引起的。解放后,二龙坑的臭河沟子得到了彻底的治理,沟被填平,上面铺了柏油路,周围建起了学校、医院、工厂、商店,二龙坑改名叫二龙路,“鬼门关”改名叫“贵门关”。西城区委区政府的办公楼也建在离“贵门关”不远的地方,这里闹“鬼”的事儿也就没了。
  北京闹“鬼”的地方还有几处,想不到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对这事儿非常感兴趣。
  众所周知,周汝昌是中外著名的红学家,但您可能不知道他对老北京文化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而且對老北京民俗的研究乐此不疲。正因为如此,我成为他的忠实“粉丝”。
  说起来,我有点儿不知天高地厚。那当儿,我还不到40岁,而周先生已经70多岁了。
  年龄的悬殊还在其次,主要是学问上的差异,周先生才高八斗,是赫赫有名的红学家。我呢?那会儿在《北京晚报》耍笔杆儿,充其量也就是一个记者。
  但周先生每次见了我,都非常客气,客气得让我这个晚辈脸红。他敬称我是他崇拜的作家,而且每次见到老人家,他都居然用向我请教的口吻说话,让我感到诚惶诚恐。
  其实,周先生在红学界素以耿介著称,由于他的学问深,他的学术观点是不容别人质疑的,所以,很多年轻学者见了他都怀有一种敬畏之心,不敢贸然相对。
  也是奇了怪了,老人家见了我却永远是虔诚之态。
  后来我才咂摸出来,老人家之所以对我那么敬重,是因为我当时整天骑着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采访,人称“胡同记者”。当然,我接触的都是第一手材料,写出的报道也让人耳目一新。
  而周先生晚年视力减退,很少出门,他又是那么热爱北京文化,所以,常常从我的文章里看到他想得到的信息,等于他想干的事,有些是我替他做了,因此他对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周先生是天津人,在北大念书时,就对老北京文化感兴趣。
  记得有一次,他跟我聊起老北京的“四大凶宅”。这个传说,还是他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听说的呢。
  有关老北京的“四大凶宅”有多种版本在民间流传,比较一致的是东城的那处,其他三处说法很多,周先生一直也没弄明白,所以,他让我搞清楚这三处凶宅的具体位置。
  为了弄清这“四大凶宅”,那几年我没少跑腿动嘴,不知询问了多少老北京人,说法确实不一样。
  在我采访的人中有老北京前门地区派出所的所长、有老东城的巡警、有老北京报馆的记者等等,他们都回忆不起这“四大凶宅”具体在哪儿了。
  当然民间的说法很多,甚至还有关于“四大凶宅”的书。但这些也多属坊间传闻,道听途说,没有准确的实据。
  在没有考证到可靠证据时,我不敢轻率下结论,更不敢贸然对周先生说,因为周先生治学严谨,讲究材料来源的真实性。
  因此我一直没有完成周先生交派给我的“任务”,自然,周先生直到去世也没弄清楚“四大凶宅”的出处,那三处“凶宅”到底在哪儿。
  后来,我从一个80多岁的老巡警那里悟出事情的真相:所谓“四大凶宅”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并不是特指。老北京人迷信,而且那会儿城里人也少,老院子里“四大仙”经常出没,所以经常有闹“鬼”的事,凶宅也都出于这种传说。我倒是觉得他的话比较靠谱。
  可毕竟事出有因,“四大凶宅”之说并非空穴来风。但“凶宅”到底在哪儿?对我来说,至今仍然是个谜。
  周先生除了《红楼梦》,还喜欢琢磨老北京的奇闻逸事,特别是“凶宅”这类老事儿,也许是一种怀旧之情,亦是心存好奇使然。
  老先生每次见到我,不停地问这问那,脸上时不时流露出返老还童般的天真。他对“四大凶宅”闹“鬼”之事的关心,常常让我想到探究奇闻逸事是人的本能这个话题。
  (编辑·宋冰华)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我想即便是若干年后,我已经老了,站在窗前回忆起那一刻,我依然会感到温暖和自豪,因为我刚刚工作不到两个月,就收到了学生送给我的礼物.
期刊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环境,提出高校发展创业教育,应注重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将创业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模式,把人上升到资源的角度进行配置和管理,如何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配置,构建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和体系成为企业HR工作的重点。本文从人力资源管内涵与特征出发,说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模块与要素,着重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新的趋势。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员工协助(EAP);工作分享;会计与审计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从定义上讲,人力
刚刚我接了一个电话,是小沈打过来的,他向我诉说这几天来,心窝里饱胀不舒服,没有胃口,就是平时喜欢吃的东西也不想吃。小沈从事电脑维修行业已3年,常常是客户一个电话,他饭
期刊
自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出版业面临重重考验,运用随自媒体崛起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信息分析技术手段,能够实现更多维、更有效的选题信息收集、分析和预测,辅助编辑完善传统图书选
目前,青年教师在高校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搞好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本文从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高和加强教师业务
近年来,章丘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依托省会济南,实施对接融合,接受带动辐射,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00
【摘要】本文从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的差别出发,着重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阻滞以及城市的压力指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滞后性与超前性,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城市化;边际生产力  一、引言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工业总产值占国民总产值的40%以上,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0%以上,农业部门的比重降到20%左右,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产业结构上的重大发展,但是,衡量
【摘要】本文以贵州省地质调查院为例,通过强化四种意识、推进学风作风建设、建立和完善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完善青年后备人才库等人才队伍建设途径,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优化专业结构,保持合理的高中级技术人员结构,形成一支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业务精湛的人才队伍,增强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地调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才队伍;
常言道: “少年夫妻老年伴”。但老年人若是只把配偶作为相伴之人,是很不够的。老年夫妻要作到恩爱,颐享天年,不可缺少性爱。老年夫妻保持和谐、愉悦的性生活,会给夫妻双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