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睡猫
曹山
文天祥家里养了一只猫。有一回有客人来访,只见那猫轻手轻脚走到文天祥面前,昂头、起身,跃至文天祥身边的桌子上,身子盘成一团,呼呼大睡起来。文天祥大笑,指着桌上那只睡猫,对来访的友人说:“睡猫随我懒。”文天祥家里的那只猫,真如文天祥所说的那样,是一只好吃懒做的大懒猫吗?当然不是。
宋朝陈傅良说,善于捉老鼠的猫,逮到空隙就睡会儿觉,保有体力捉鼠,卫家宅;反而那些白天活跃,跳来跑去的猫,必不捉老鼠。宋朝真德秀《西山读书记》对猫如何捉老鼠,观察得颇为仔细:猫欲捕捉老鼠,四足据地,猫头与猫尾,形成一条直线,目不转睛地盯着老鼠,心兀杂念。猫不动则已,猫若动,老鼠束手就擒。
由此,文天祥说他与家里的猫一样“懒”,其实是鞭策自己,要像“口常睡”的猫一样,勤勉政务,做一个有德之人。而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猫,被人类养得惰性十足,全然忘了捕鼠,锐气丧尽,只会围着主人花样百出地献媚。
“中举”后遗症
芳草
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实现“华人作家零突破”之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刘慈欣、郝景芳获雨果奖,我们宣称雨果奖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我们又称该奖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其潜台词很明显:我国文学在如上领域,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准。
是的,世界文学的版图上终于陆续有了中国人的面孔。于是,国人一下子腰直了,气顺了。仿佛这样一来,国家文明的软件就与发达国家同步了。但不知咋的,我的脑海里却出现了两个极不搭调的情境:一个是范进中举后“欢喜疯了”,满大街地喊“我中了”;另一个场景是高考过后,学子们撕书扔书。
自古至今,部分国人有一种考试心态——以胜过别人,拔得头筹,证明自己的价值。因这种变态的集体潜意识作祟,部分国人的心性及价值观被扭曲了。人性本真的自然与美好,每每被压抑得凌乱不堪。
“中举”得第一,成了部分国人的千年迷梦。如今我们经济发展了,成为世界强国了,人们就觉得文化方面也必须匹配。那么,如何匹配呢?兀非就是去争取各种国际大奖呀!于是,我们不自觉地将其看成一次次“考试”——好不容易得了个国际奖,就吹嘘堪比诺奖,世界第一。其实,这正是“中举”后遗症的表现之一。人本来的样子都没了,得个“第一”又有何用?
职业
林清玄
有时候,职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你走进一家鞋店,店里的人第一眼一定看你的鞋子;你走进一家钟表店,他们第一眼看的是表;你走进牙医的店里,只要你一笑,他就盯着你的牙齿看。
有许多捕蛇的人死于蛇口,是因为他正在算蛇七寸的位置,蛇就扑上来了,他还没有使职业技艺成为下意识的习惯。
黔驴技穷
黔驴技穷,柳宗元《三戒》中的故事,现在多表示某人对一些问题兀计可施,兀能为力。但是,仔细阅读原文,你会发现柳文的主旨另有其意。
“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大!”这是柳文的结尾,也是其文眼主旨所在:道貌岸然的人或物,千万不要显露自己的“三板斧”,否则动辄得咎;最好像庙里的神像泥偶一样静默兀为,那么其于愚民眼中,就能永远保持高高在上的神秘感和安全感。
当今某些懒政、惰政的官员,就是这么做的:工作永远拖着,口子一直混着,出问题了相互推诿、踢球。然而,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对此类问题的监督和整改的要求相当严格,相信会让某些官员黔驴技穷。
求而不贪
张希
唐代围棋大师王积薪,总结出“围棋十诀”流传后世。其中第一条竟是“不贪胜”。围棋作为一项比赛,争的就是个输赢,“不贪胜”如何理解呢?下棋为了胜利不假,可以求胜而不可贪胜,“求”是朝着既定目标努力,“贪”则是对欲望兀限放大——既要赢得快又要赢得多。“贪”会让人心态失衡,人往往因此急功近利、铤而走险,最终痛失好局。理解“求而不贪”的深刻哲理,对人生大有裨益。
土与脏
王景
菜市场里许多菜都有两个版本,比如韭菜分土韭菜和一般韭菜,土韭菜看上去脏兮兮的。
终于找到一家卖的土韭菜很干净,一打听,原来有些菜贩故意搞得脏兮兮,是为了证明是真的“土”。“土”等于“脏”,并非菜販主动发明,他们只是迎合一些顾客的心理。在生活中,这些奇葩的心理真有不少。
味道
凌小雅
突然觉得味道与年龄有关。
年少时贪甜,不甜不食,逮着机会,不是啃甘蔗就是猛喝糖水。
中年了,就像此刻,择刚挖回来的蒲公英,择着择着,那微苦的茎,一捋干净,直接放进嘴就嚼起来。嚼着嚼着,后味竞从苦变得香醇。猛然惊觉,这几年不觉间已习惯了苦味——喝苦丁茶,越喝越上瘾;吃苦瓜苦菊,越吃越爱。似乎这些掺杂在吃喝里的苦,刚好与生活里断断续续遭遇的各种苦形成了对抗,结果就是嘴里的苦逼退了心头的苦,自己才得以保持从容的姿态。
或许到了老年,会爱上清淡。那时的口子,也该是风轻云淡吧。
有香的风
黄小平
风中,一个孩子兴奋地喊,妈,风真香呢! 妈妈对孩子说,这不是风的香,而是花的香,风是没有香的。孩子四下看看,问,附近没有花,哪来的花香呢?
妈妈告诉孩子,这花香是远处飘来的,是风从远处吹来的花香,风没有香,只因传播了花香,所以也就有了自己的芳香。这就有如月亮,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只因传播了太阳的光,所以也就有了自己的光。也许,一个人自己不会发光,自己不会生香,但只要你有心去传播光,有心去传播香,你便有了自己的光芒和芬芳。
壳
周伟民
壳,在我们生活中太常见了,营养学家提倡我们经常吃一点干果,说含多种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对健康有益,我们常吃的就有瓜子,核桃,白果,等等。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我们经常会吃一点海鲜,比较便宜的就是贝壳类的,蛤蜊,赤贝,蛏子,海瓜子,牡蛎,螺蛳,更是春天里很多上海人喜欢的价廉物美的海鲜……干果和贝类的壳,都是为保护壳内的仁和肉的,是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不知是否因为吃带壳的东西吃多了的关系,现在的人也学会了带壳,厚厚的外壳将真实的自己包裹起来,让别人看不透,摸不着!安全是安全了,也许还比原来好看了,但信任和真诚呢?
青行灯辑自《广州日报》《新民晚报》《今晚报》等
曹山
文天祥家里养了一只猫。有一回有客人来访,只见那猫轻手轻脚走到文天祥面前,昂头、起身,跃至文天祥身边的桌子上,身子盘成一团,呼呼大睡起来。文天祥大笑,指着桌上那只睡猫,对来访的友人说:“睡猫随我懒。”文天祥家里的那只猫,真如文天祥所说的那样,是一只好吃懒做的大懒猫吗?当然不是。
宋朝陈傅良说,善于捉老鼠的猫,逮到空隙就睡会儿觉,保有体力捉鼠,卫家宅;反而那些白天活跃,跳来跑去的猫,必不捉老鼠。宋朝真德秀《西山读书记》对猫如何捉老鼠,观察得颇为仔细:猫欲捕捉老鼠,四足据地,猫头与猫尾,形成一条直线,目不转睛地盯着老鼠,心兀杂念。猫不动则已,猫若动,老鼠束手就擒。
由此,文天祥说他与家里的猫一样“懒”,其实是鞭策自己,要像“口常睡”的猫一样,勤勉政务,做一个有德之人。而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猫,被人类养得惰性十足,全然忘了捕鼠,锐气丧尽,只会围着主人花样百出地献媚。
“中举”后遗症
芳草
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实现“华人作家零突破”之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刘慈欣、郝景芳获雨果奖,我们宣称雨果奖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我们又称该奖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其潜台词很明显:我国文学在如上领域,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准。
是的,世界文学的版图上终于陆续有了中国人的面孔。于是,国人一下子腰直了,气顺了。仿佛这样一来,国家文明的软件就与发达国家同步了。但不知咋的,我的脑海里却出现了两个极不搭调的情境:一个是范进中举后“欢喜疯了”,满大街地喊“我中了”;另一个场景是高考过后,学子们撕书扔书。
自古至今,部分国人有一种考试心态——以胜过别人,拔得头筹,证明自己的价值。因这种变态的集体潜意识作祟,部分国人的心性及价值观被扭曲了。人性本真的自然与美好,每每被压抑得凌乱不堪。
“中举”得第一,成了部分国人的千年迷梦。如今我们经济发展了,成为世界强国了,人们就觉得文化方面也必须匹配。那么,如何匹配呢?兀非就是去争取各种国际大奖呀!于是,我们不自觉地将其看成一次次“考试”——好不容易得了个国际奖,就吹嘘堪比诺奖,世界第一。其实,这正是“中举”后遗症的表现之一。人本来的样子都没了,得个“第一”又有何用?
职业
林清玄
有时候,职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你走进一家鞋店,店里的人第一眼一定看你的鞋子;你走进一家钟表店,他们第一眼看的是表;你走进牙医的店里,只要你一笑,他就盯着你的牙齿看。
有许多捕蛇的人死于蛇口,是因为他正在算蛇七寸的位置,蛇就扑上来了,他还没有使职业技艺成为下意识的习惯。
黔驴技穷
黔驴技穷,柳宗元《三戒》中的故事,现在多表示某人对一些问题兀计可施,兀能为力。但是,仔细阅读原文,你会发现柳文的主旨另有其意。
“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大!”这是柳文的结尾,也是其文眼主旨所在:道貌岸然的人或物,千万不要显露自己的“三板斧”,否则动辄得咎;最好像庙里的神像泥偶一样静默兀为,那么其于愚民眼中,就能永远保持高高在上的神秘感和安全感。
当今某些懒政、惰政的官员,就是这么做的:工作永远拖着,口子一直混着,出问题了相互推诿、踢球。然而,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对此类问题的监督和整改的要求相当严格,相信会让某些官员黔驴技穷。
求而不贪
张希
唐代围棋大师王积薪,总结出“围棋十诀”流传后世。其中第一条竟是“不贪胜”。围棋作为一项比赛,争的就是个输赢,“不贪胜”如何理解呢?下棋为了胜利不假,可以求胜而不可贪胜,“求”是朝着既定目标努力,“贪”则是对欲望兀限放大——既要赢得快又要赢得多。“贪”会让人心态失衡,人往往因此急功近利、铤而走险,最终痛失好局。理解“求而不贪”的深刻哲理,对人生大有裨益。
土与脏
王景
菜市场里许多菜都有两个版本,比如韭菜分土韭菜和一般韭菜,土韭菜看上去脏兮兮的。
终于找到一家卖的土韭菜很干净,一打听,原来有些菜贩故意搞得脏兮兮,是为了证明是真的“土”。“土”等于“脏”,并非菜販主动发明,他们只是迎合一些顾客的心理。在生活中,这些奇葩的心理真有不少。
味道
凌小雅
突然觉得味道与年龄有关。
年少时贪甜,不甜不食,逮着机会,不是啃甘蔗就是猛喝糖水。
中年了,就像此刻,择刚挖回来的蒲公英,择着择着,那微苦的茎,一捋干净,直接放进嘴就嚼起来。嚼着嚼着,后味竞从苦变得香醇。猛然惊觉,这几年不觉间已习惯了苦味——喝苦丁茶,越喝越上瘾;吃苦瓜苦菊,越吃越爱。似乎这些掺杂在吃喝里的苦,刚好与生活里断断续续遭遇的各种苦形成了对抗,结果就是嘴里的苦逼退了心头的苦,自己才得以保持从容的姿态。
或许到了老年,会爱上清淡。那时的口子,也该是风轻云淡吧。
有香的风
黄小平
风中,一个孩子兴奋地喊,妈,风真香呢! 妈妈对孩子说,这不是风的香,而是花的香,风是没有香的。孩子四下看看,问,附近没有花,哪来的花香呢?
妈妈告诉孩子,这花香是远处飘来的,是风从远处吹来的花香,风没有香,只因传播了花香,所以也就有了自己的芳香。这就有如月亮,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只因传播了太阳的光,所以也就有了自己的光。也许,一个人自己不会发光,自己不会生香,但只要你有心去传播光,有心去传播香,你便有了自己的光芒和芬芳。
壳
周伟民
壳,在我们生活中太常见了,营养学家提倡我们经常吃一点干果,说含多种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对健康有益,我们常吃的就有瓜子,核桃,白果,等等。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我们经常会吃一点海鲜,比较便宜的就是贝壳类的,蛤蜊,赤贝,蛏子,海瓜子,牡蛎,螺蛳,更是春天里很多上海人喜欢的价廉物美的海鲜……干果和贝类的壳,都是为保护壳内的仁和肉的,是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不知是否因为吃带壳的东西吃多了的关系,现在的人也学会了带壳,厚厚的外壳将真实的自己包裹起来,让别人看不透,摸不着!安全是安全了,也许还比原来好看了,但信任和真诚呢?
青行灯辑自《广州日报》《新民晚报》《今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