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材革新中“去中国化”倾向的短板效应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e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上海市进行教材革新,让古诗词从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光荣“退役”了。上海的这一革新举措,引来了社会各界不少的争议,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师大主楼参观时,曾说过: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小学语文教材的“去中国化”倾向必将对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去中国化”倾向必将使中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在衔接上将出现难以愈合的裂缝,必将给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古诗词这一块的教学造成基础“短板”效应。
  关键词:教材革新 去中国化 短板效应 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去掉部分古代经典诗词,近年来不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人们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参与教育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二是古诗词的严重缩水,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和激烈的争论;三是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之担忧;四是“国学”热度持续上升,众多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往各类“国学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家长们的选择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实际需求。
  小学语文教材去掉部分古代经典诗词,同样得到了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的强烈关注——我们先来看看关于“习大大”的三件事:第一件事儿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9月9日在北师大与师生交流时说,他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第二件是9月11日,在前往塔吉克斯坦的专机起飞后,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后舱看望工作人员,期间,习近平很有感触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的万米高空,还不忘重申把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这足以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两天前所批评的“去中国化”并不是随口一说,而是表明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第三件是同年9月24日,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讲话,高调纪念孔子,其实是再次为传统文化“撑腰”。为何如此重视孔子、重视传统文化,这其中是大有深意的。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初中语文教师,我非常赞成“习大大”的观点和做法。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有记者曾梳理发现,近年来至少有43篇经典课文消失在小学到高中的课本中,其中22篇为经典古文、古诗词。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在一起经常谈论的令人担忧的话题。
  我国最近一次修订的中小学课程标准是在2012年公布的。在对语文课标的修订中,增加了小学、初中语文课本的背诵篇目,而且这些新增的背诵篇目全部是古文经典。但从课程总量上看,课文中古诗文所占篇幅少于15%。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针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对于古诗文来说,在阶段性目标中,按照不同的学习阶段,专门针对古诗的学习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第一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与第一学习阶段不同的是,第二学习阶段进一步把诵读与情感体验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了,而且有了对理解作品内容的要求。第三学习阶段在前面的基础上有了更细更高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第三学习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首先在阅读诗歌中领悟诗情,体会诗人情感,这标志着对文本意义的领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强调“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则更进一步地深入了解文本,贴近了文本,开始关注文本的形式,以及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述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要注重对作品的情感体验。文学作品以抒发情感为主,字句皆是情感的载体。因此,学习文学作品并不仅仅为了理解字句的表面意思,而是它们所蕴含的内在情感。而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其所抒发的感情是复杂微妙、曲折含蓄的。我国古典诗歌往往借景传情,以形象寓意,其显著的形象性特征使诗歌的内在情意往往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同时,由于形象性特征,又使其内在意义具有无限的丰富性。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读者,阅读同一首作品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和感受。如果只是用主题或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类的简单概括的方式去阐释诗歌内涵,那就过于肤浅了。只有引导学生自己体味作品,才能获得真实的、自我的、深刻的感受。
  大家都知道,小学时期不仅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直觉感受力最强的时期。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形式、声音、色彩这些形象直观的元素,最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小学生学习古诗就是要通过感性的直觉教育,培养他们对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审美感受能力,并从中得到一种心灵的愉悦。那么,诵读作为一种感性的直觉教育方式,从声音上作用于孩子们的听觉器官,正是培养孩子们对古诗审美感受能力的有效方法。古人早已认识到诵读对于体验诗歌情感的巨大作用。用清代曾国藩的话说就是:“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摘自《曾国藩家书》]由此看出,古人是非常重视古诗词的诵读的。而诵读是需要从小培养的。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让“古诗词”退役,既达成不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生制定的“古诗词”教学目标,又违背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在对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态度上,确有“去中国化”之嫌。况且,小学的教学目标不达标,必将影响初中“古诗词”教学目标的达成。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初中的“古诗词”教学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生制定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目标。并要求学生会“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这样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对增强初中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不无裨益。另外,《考试大纲》也对诗词鉴赏做了如下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及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从上面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对“古诗词”的教学要求,是一个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基于此,对于小学教材的“去中国化”倾向,无论是寻常百姓的热议,还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强烈关注;不管是人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传承的担忧,还是对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关注;不论是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来看,还是从阶段性目标来看。都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小学语文教材去掉部分古代经典诗词,必将给初中语文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影响。从一个基层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古诗词作为传统经典,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其特有的教育、熏陶功能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小学教育,理应给传统经典足够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植根于民族的血脉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人格、净化心灵。而这一过程即小学六年的古诗词学习,从简单到复杂;从会诵读到理解,再到能领悟其情感与意境,最后再到会鉴赏、会审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六年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删除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其初衷是为教材“瘦身”、为孩子减负,但这种方式存在这么一个疑问:在小学一年级删去的古诗词,是彻底“退役”了,还是向后挪到二年级或三年级,即使是向后挪,原二年级的、三年级的又该咋办?是“删”是“挪”?是降低教学要求改写课标,还是增加后面年级的学习负担?关于这一点,我至今未看到专家们的任何说法或媒体的相关报道。但不管是“删”还是“挪”,这都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总目标和各个阶段性目标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这必将使中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在衔接上将出现难以愈合的裂缝。无论从中小学生的认知特征来看,还是从教育教学规律来看,小学语文教材去掉部分古代经典诗词,必将给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古诗词这一块的教学造成基础“短板”效应。这就让初中三年的古诗词教学,不能较好地完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生制定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了。这是让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初中语文老师所担忧的问题。而这一基础“短板”效应,又将给高中的语文教育教学带来多大影响,由于水平有限,在这里就不敢妄言了。
  参考文献
  [1]2014年8月至11月的人民网相关报道。
  [2]2014年下半年《人民日报》相关时评、报道。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5]《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修改版)》。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如果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就会对体育锻炼产生消极态度和厌恶情绪,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因此,体育教师要全方位的考虑解决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体育课,喜欢体育锻炼。  关键词:体育教学 逆反心理 形成 处理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1.教师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  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待掌握技术差,成绩提高慢的学生,不是主动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动作
期刊
摘 要:我国的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比较缓慢,大多数的职业高中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教学的价值和重要作用,因此导致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相应的改变。本文基于此提出了我国职业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和研究了基于新课标下职业高中实施体育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新课标 职业高
期刊
考场上静到只剩下“沙沙”声了。她站在我旁边,看我答题。似有意似无意地指指我选择题的一个答案,用手指划了一个“X”,然后径直走开了。我心中“腾”地升起一股厌恶的烟——作为一名教师,她怎么可以这样?  我用卷子盖住选择题的答案,不去理睬它。后来,她又踱到我的身边,把卷子推开,再次指了指对的选项,我不得不纠正了错误的答案。她看了看,脸色微红、不自然地离开了。窗外的阳光将世界明亮,我们彼此心中,应该都很难
期刊
从大学毕业当老师到现在,经常会有人问我:为什么学生上你的都那么听话?为什么她们都那么喜欢听你的课呢?其实,仔细想来,这么多年,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我只是真心的爱着孩子们,我也热爱这份工作,可能,就是这简单却重要的两条,才得以让我的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吧!  爱在细微处,其实,一个非常小的课题,但蕴含着很多的学问,我们先有了爱心,才会有细心、耐心、宽容心、阳光之心,我们才会成为最高级的“医师”,
期刊
“新课标”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师如何进行自我提高,现提出以下几点供大家探讨。  一、读书活动充实人  阅读是获取新信息、了解新知识、把握新动向的最重要途径。了解到很多体育教师习惯于在运动场上大显身手,但能坐下来翻翻书,看看教育著作的却不多,所以我们首先建议体育教师要多“读书”,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提高对“新课标”的认识,加
期刊
摘 要:良好的师德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的灵魂,而爱与责任则是师德的灵魂,老师只有具备对学生无私的爱和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做学生精神成长的合格教师。  关键词:师德 学生 爱 责任   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第二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要做到这两点,仅做一个传授知识,解决学生疑难问题的“经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一个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又能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示范者的“人
期刊
当体育教育在孩子灵魂深处注入人性的力量,生命的活力,每个孩子就能内心坚定阳光,面带微笑,走路挺胸抬头,脚下富有弹性。当昌乐二中的体育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强健的身体,用强健的身体支撑并福佑起一个伟大的灵魂:这样的体育教育才是真正的体育教育。  一、为什么增加体育课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体质在不断下降,真的让人非常担忧,因为就像赵校长所说的只有好的身体才会有健康的大脑,对于一个人来说,有
期刊
提到教师,我想很多人都会想到“爱心、细心、耐心”这几个词。是啊,老师对于学生是父亲是母亲,用心关爱、细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但是对于众多的学生,我们是否给予了同等的对待和同分量的爱呢?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学困生在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是司空见惯的,他们的存在是老师的一块“心病”。不“除”不快,欲“
期刊
摘 要:“魔尺”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智力玩具,在转转、变变、想想的过程中,促进幼儿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通过在中班段开展魔尺游戏指导为案例,教师运用“三精”准备、“三丰”过程、“三联”途径、“三秀”平台等指导策略,提高幼儿塑形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让百变魔尺成为孩子们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关键词:中班幼儿 魔尺游戏 指导策略  进入中班后,有几个孩子总会带魔尺来幼儿园玩,小小的魔尺吸引了同伴们的
期刊
摘 要:以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通讯等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迅速地发展,将它引入教育教学领域,服务于教学,使其成为一种高效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已是必然趋势。在物理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它在发挥演示实验作用、增强教学效果、便于知识点归纳、增强学生自主性、引领学生探索、有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高效地促进了物理的教与学。  关键词:物理 信息技术 教与学  随着现代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