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合肥电视台生活频道《教育第一线》栏目组来到嘉和苑小学,对该校新建的校园科学气象站做了专访。在校园科学气象站筹备阶段,学校特地从武汉采购相关气象设备,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开学后不久建成了蜀山区中小学首个校园科学气象站,并成立了气象科技小组,对此,学生们踊跃报名参加,在校园中掀起了一股气象科普热。
寻找学校发展的“新亮点”
学校校长王士春说:“在中小学教育中,气象科学是最早实施的自然科学教育,而校园气象站是气象科普知识教学的关键。气象科普要从娃娃抓起,将天气、气候、观测、低碳、环保等一系列气象科普知识纳入学校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低碳环保理念,关注生活中的天气现象,让气象这门既熟悉又神秘、既通俗又严谨的科学,通俗化、知识化和普及化。” 学校科学气象站的建立,成为学校发展的“新亮点”,对提升学校“绿色嘉小”“科学乐园”的校园文化定位,凸显“绿色”与“科学”的办学特色,有重大推动作用。
走进嘉和苑小学,浓浓的科学气息扑面而来:“嘉小科学植物园”“模拟湿地生态系统”“科普长廊”,还有校园科技节的热烈气氛,真让人有置身于绿色天地、科学乐园之感。
该校是合肥市政府于2005年9月新建的一所园林化、网络化的新型现代化学校,位于美丽的政务文化新区,紧靠市政府,毗邻宜人的天鹅湖。在7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以“志远行近”为校训,致力构建“尚德、博学、励志、笃行”校风,培育“身心两健,学创俱能”的一代新人。所倡导的学校与教师共同发展,教师与学生同步成长的办学理念,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近年来,学校提倡具有先进性和个性化的文化创新实践。根据学校人才与校园环境优势,将“绿色嘉小”“科学乐园”确定为校园文化基调。在硬环境上,首先进行了校园绿化大覆盖,组织人力与财力,进行大面积草坪移植、播撒草种,除道路、广场等外,都种植了绿色植物。
接着,学校对校园花木进行科学合理移栽。扩大绿色芭蕉的铺盖面,以芭蕉长廊为基础,打造科普长廊;在校门口,设置 “绿色嘉小”“科学乐园”主题墙;通过立介绍牌、挂苗木简介等形式,将校园西侧近200米的绿色植物带,打造为“嘉小科学植物园”;又将行政楼下的假山小池塘打造为“模拟湿地生态系统”。
为增加绿色校园文化氛围,依照大家的意见,将教学楼后的无名凉亭定为“端亭”,镶嵌“芭蕉绿茶花艳春色溢满嘉和园,书声朗翰墨香师生共谱新乐章”的对联,赋予了“端亭”新的含义。
在课堂中学做科学人
今年10月15日,第十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暨现代教育学术年会在辽宁省鞍山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500名优秀教师参加比赛,嘉和苑小学选送的、由教师叶东燕主讲的信息技术学科课进入决赛。叶东燕以良好的个人气质、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富有创意的展示得到了在场专家和听课教师的好评,并获得大赛一等奖。这也是嘉和苑小学自2005年建校以来,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获得的第一个全国大奖。
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科学教育作为嘉和苑小学的办学特色已初见成效。科学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在课堂中学做科学人;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培养学生制订行动计划、收集第一手材料,在观察、测量、实验、记录与统计过程中培养良好科学习惯;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日开展课外科普阅读活动;有计划组织学生到社会大课堂,用调查得来的资料以语言、文字、统计图表、图画等方式来表达,与大家一起分享研究成果;孩子们通过动手、动脑,张扬了学生个性,放飞了想象的翅膀。
在教学中,教师王友、贾昌学等紧紧把握科学课程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提供科学教学创新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将科学课置于广阔背景下,与孩子一起探索,让学生放开胆量质疑,帮助学生观察、思考周围世界的科学现象,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嘉和苑小学坚持以绿色、生态、科学、活泼、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布局合理、搭配协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另外,用科学的眼光来诠释校园的绿色,让孩子们了解每一棵树、每一株花的特点与意义,并且全部让孩子们认养,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经历了一段深刻的体验过程。
2011年,嘉和苑小学发动全体教师票选“嘉小十景”。经过全校同学讨论和票选,最终选出了“科学植物园”“模拟湿地小池塘”“科学小书吧”“芭蕉园”“志远行近大厅”“科学气象站”“科学长廊”“文化端亭”“嘉小大家庭风采栏”“校园香樟道”为嘉小十景。
校长王士春说:“经过精心打造,嘉小校园成了一个读书的好地方,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湿地池塘小鱼漫游,端亭假山秀丽典雅,鹅卵小道曲径通幽,更有那碧叶繁茂的芭蕉园……这一切,就是让师生热爱、欣赏、爱护我们的校园,从而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从研究中体验创新
在课外科学实践中,学校提倡从设计、找材料、动手做,再到验证的全过程,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学校的课外科学实践活动,成了孩子们探究的大舞台。
学校今年开展的《巢湖湿地调查与研究》科技实践活动,获得了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此次活动中,400多名孩子通过学习、采访、问卷、专家报告、实地考察、科学实验等活动,学到了湿地及湿地生态的有关知识,增强了关注合肥大发展的自然环境、关注巢湖湿地开发与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学校科技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60多名孩子亲历了3个月的科学实践活动。他们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观察现象、寻求答案,锻炼了科学活动的能力,感受了科技实践活动魅力。在丰富多彩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以及观察、调查等课外科学活动中,孩子们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验到了智慧的力量和创新的快乐。 嘉和苑小学还组织学校科技小组开展“科学小探索,DV来记录”活动。学生使用家中的数码摄像机记录自己的科学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科学现象,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对此,学校有着“阵容强大”的师资力量,领头人是校长王士春。他是合肥市首批学科带头人、安徽省特级教师、合肥市连续两届的优秀科技辅导员、市小学科学教学理事会副理事长。他先后辅导学生获得了第25届、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一等奖,辅导学生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特等奖;他本人还获得安徽省小学科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二届小学科学(教科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他还是安徽省教科院特约编委,出版著述、发表论文逾百万字。
科学课教师焦燕是蜀山区“校园科技优秀辅导员”。她辅导学生的科学DV《电梯里的科学》获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一等奖,辅导学生写的科学小论文获合肥市一等奖。此外,还有王友等众多勇于创新的教师。应该说,嘉和苑小学科技创新优异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及富有创新精神的一大批学校科技辅导员的茁壮成长。作为科技辅导员,他们常常与其他教师一起不辞劳苦、不计报酬,组织科技小组到科技馆、天文台、巢湖、地震观测台、气象局、国家自然保护区、污水处理厂等处学习、调查;组织孩子寻找课题,去相关单位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嘉和苑小学还定期组织班主任以及苏璐璐、罗军、张莹等专业教师,创造性地组织举办各种主题的科学活动,共同打造学校科技教育特色。
科学教学没有终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嘉和苑小学的科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更大的获得直接经验的空间,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丰富了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孩子们的科学志趣。
为进一步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嘉和苑小学还申请了省级课题《关于构建城区小学科技特色化发展》的研究。他们认为: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学校构建与现代理念相符合的校园科技特色化发展之路,注重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把学校建设成富有生机的群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自主管理能力和创造品质,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打造校园精神文化,培育勃发向上的团队精神,营造家的温馨,引导师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把学校建设成民主、科学、开放的特色校园,让全体师生受到一种独特、优质的学校文化的浸润。
校长王士春说,教育是智者的行为。学校要善于营造并享受这个激情奔放的过程。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嘉和苑小学通过教学实践,用真心拥抱童心,用爱心滋润学生,探索出具有嘉和苑小学特色的科技教育新途径。
学校文化是学校最具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品牌的第一要素。嘉和苑小学通过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在科学教学中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
可以相信,一个崭新的“绿色嘉小”必将成为合肥天鹅湖畔边的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
寻找学校发展的“新亮点”
学校校长王士春说:“在中小学教育中,气象科学是最早实施的自然科学教育,而校园气象站是气象科普知识教学的关键。气象科普要从娃娃抓起,将天气、气候、观测、低碳、环保等一系列气象科普知识纳入学校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低碳环保理念,关注生活中的天气现象,让气象这门既熟悉又神秘、既通俗又严谨的科学,通俗化、知识化和普及化。” 学校科学气象站的建立,成为学校发展的“新亮点”,对提升学校“绿色嘉小”“科学乐园”的校园文化定位,凸显“绿色”与“科学”的办学特色,有重大推动作用。
走进嘉和苑小学,浓浓的科学气息扑面而来:“嘉小科学植物园”“模拟湿地生态系统”“科普长廊”,还有校园科技节的热烈气氛,真让人有置身于绿色天地、科学乐园之感。
该校是合肥市政府于2005年9月新建的一所园林化、网络化的新型现代化学校,位于美丽的政务文化新区,紧靠市政府,毗邻宜人的天鹅湖。在7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以“志远行近”为校训,致力构建“尚德、博学、励志、笃行”校风,培育“身心两健,学创俱能”的一代新人。所倡导的学校与教师共同发展,教师与学生同步成长的办学理念,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近年来,学校提倡具有先进性和个性化的文化创新实践。根据学校人才与校园环境优势,将“绿色嘉小”“科学乐园”确定为校园文化基调。在硬环境上,首先进行了校园绿化大覆盖,组织人力与财力,进行大面积草坪移植、播撒草种,除道路、广场等外,都种植了绿色植物。
接着,学校对校园花木进行科学合理移栽。扩大绿色芭蕉的铺盖面,以芭蕉长廊为基础,打造科普长廊;在校门口,设置 “绿色嘉小”“科学乐园”主题墙;通过立介绍牌、挂苗木简介等形式,将校园西侧近200米的绿色植物带,打造为“嘉小科学植物园”;又将行政楼下的假山小池塘打造为“模拟湿地生态系统”。
为增加绿色校园文化氛围,依照大家的意见,将教学楼后的无名凉亭定为“端亭”,镶嵌“芭蕉绿茶花艳春色溢满嘉和园,书声朗翰墨香师生共谱新乐章”的对联,赋予了“端亭”新的含义。
在课堂中学做科学人
今年10月15日,第十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暨现代教育学术年会在辽宁省鞍山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500名优秀教师参加比赛,嘉和苑小学选送的、由教师叶东燕主讲的信息技术学科课进入决赛。叶东燕以良好的个人气质、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富有创意的展示得到了在场专家和听课教师的好评,并获得大赛一等奖。这也是嘉和苑小学自2005年建校以来,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获得的第一个全国大奖。
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科学教育作为嘉和苑小学的办学特色已初见成效。科学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在课堂中学做科学人;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培养学生制订行动计划、收集第一手材料,在观察、测量、实验、记录与统计过程中培养良好科学习惯;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日开展课外科普阅读活动;有计划组织学生到社会大课堂,用调查得来的资料以语言、文字、统计图表、图画等方式来表达,与大家一起分享研究成果;孩子们通过动手、动脑,张扬了学生个性,放飞了想象的翅膀。
在教学中,教师王友、贾昌学等紧紧把握科学课程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提供科学教学创新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将科学课置于广阔背景下,与孩子一起探索,让学生放开胆量质疑,帮助学生观察、思考周围世界的科学现象,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嘉和苑小学坚持以绿色、生态、科学、活泼、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布局合理、搭配协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另外,用科学的眼光来诠释校园的绿色,让孩子们了解每一棵树、每一株花的特点与意义,并且全部让孩子们认养,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经历了一段深刻的体验过程。
2011年,嘉和苑小学发动全体教师票选“嘉小十景”。经过全校同学讨论和票选,最终选出了“科学植物园”“模拟湿地小池塘”“科学小书吧”“芭蕉园”“志远行近大厅”“科学气象站”“科学长廊”“文化端亭”“嘉小大家庭风采栏”“校园香樟道”为嘉小十景。
校长王士春说:“经过精心打造,嘉小校园成了一个读书的好地方,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湿地池塘小鱼漫游,端亭假山秀丽典雅,鹅卵小道曲径通幽,更有那碧叶繁茂的芭蕉园……这一切,就是让师生热爱、欣赏、爱护我们的校园,从而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从研究中体验创新
在课外科学实践中,学校提倡从设计、找材料、动手做,再到验证的全过程,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学校的课外科学实践活动,成了孩子们探究的大舞台。
学校今年开展的《巢湖湿地调查与研究》科技实践活动,获得了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此次活动中,400多名孩子通过学习、采访、问卷、专家报告、实地考察、科学实验等活动,学到了湿地及湿地生态的有关知识,增强了关注合肥大发展的自然环境、关注巢湖湿地开发与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学校科技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60多名孩子亲历了3个月的科学实践活动。他们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观察现象、寻求答案,锻炼了科学活动的能力,感受了科技实践活动魅力。在丰富多彩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以及观察、调查等课外科学活动中,孩子们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验到了智慧的力量和创新的快乐。 嘉和苑小学还组织学校科技小组开展“科学小探索,DV来记录”活动。学生使用家中的数码摄像机记录自己的科学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科学现象,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对此,学校有着“阵容强大”的师资力量,领头人是校长王士春。他是合肥市首批学科带头人、安徽省特级教师、合肥市连续两届的优秀科技辅导员、市小学科学教学理事会副理事长。他先后辅导学生获得了第25届、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一等奖,辅导学生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特等奖;他本人还获得安徽省小学科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二届小学科学(教科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他还是安徽省教科院特约编委,出版著述、发表论文逾百万字。
科学课教师焦燕是蜀山区“校园科技优秀辅导员”。她辅导学生的科学DV《电梯里的科学》获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一等奖,辅导学生写的科学小论文获合肥市一等奖。此外,还有王友等众多勇于创新的教师。应该说,嘉和苑小学科技创新优异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及富有创新精神的一大批学校科技辅导员的茁壮成长。作为科技辅导员,他们常常与其他教师一起不辞劳苦、不计报酬,组织科技小组到科技馆、天文台、巢湖、地震观测台、气象局、国家自然保护区、污水处理厂等处学习、调查;组织孩子寻找课题,去相关单位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嘉和苑小学还定期组织班主任以及苏璐璐、罗军、张莹等专业教师,创造性地组织举办各种主题的科学活动,共同打造学校科技教育特色。
科学教学没有终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嘉和苑小学的科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更大的获得直接经验的空间,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丰富了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孩子们的科学志趣。
为进一步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嘉和苑小学还申请了省级课题《关于构建城区小学科技特色化发展》的研究。他们认为: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学校构建与现代理念相符合的校园科技特色化发展之路,注重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把学校建设成富有生机的群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自主管理能力和创造品质,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打造校园精神文化,培育勃发向上的团队精神,营造家的温馨,引导师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把学校建设成民主、科学、开放的特色校园,让全体师生受到一种独特、优质的学校文化的浸润。
校长王士春说,教育是智者的行为。学校要善于营造并享受这个激情奔放的过程。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嘉和苑小学通过教学实践,用真心拥抱童心,用爱心滋润学生,探索出具有嘉和苑小学特色的科技教育新途径。
学校文化是学校最具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品牌的第一要素。嘉和苑小学通过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在科学教学中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
可以相信,一个崭新的“绿色嘉小”必将成为合肥天鹅湖畔边的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