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益瑶早年于日本富士山下神社求得一签。偈云:“顽石一块,无人知晓。良工甫至,名器天下。”后复于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求得一签,竟与上签一字不易。“瑶”意为美玉,未经雕凿之玉石也。签意复与其名暗合。上苍之冥冥真不可解者。
傅益瑶作书,虽小字也挺腰悬腕,正坐危襟。一招一式,毫不苟且,如老将临阵横刀。
黄炎培曾自题匾额日“非有斋”,后其匾不知所踪,因改斋号曰:“非非有斋。”
今岁中国嘉德北京秋拍,有八大山人之乌石牡丹图一轴。此件原为粤中名画家吴子玉先生旧藏。署单款“驴”,钤印曰“驴书”。此画原系彭德怀部属某之旧物。破“四旧”时售与文物店,原系四屏,其余三件有章没款,文物店以其卖相不佳,故以十二元之贱值购其有款者,即此件。时穗垣鉴定家均断为赝品。故吴子玉以六十元之薄值检得大漏。后徐邦达获观此图,曰:“绝真,故宫亦有一件签此款。”谢稚柳亦以为此图虽以早期习性,单签“驴”款,然用笔浑圆,当是其“丹还九转”之作。此论极有见地。王方宇复于“驴书”一章,考“驴书”之“书”非书写之“书”,应为八大之别号“驴书”。且“驴书”之印,出现次数不多,非伪作者所能向墙虚造。今不知其余三屏尚在人世否? (附图)
粤中名画家卢子枢,以书画鸣于世,复精鉴赏,为同邑前辈莫伯骥所重,应莫氏之聘,为其五十万卷楼藏书作校勘、目录编次之役。莫氏富藏书,所得多宋椠元刊。卢子枢素仰清季学者顾广圻,故颜其斋额曰“一顾楼”,复以“圻”字为诸子之名,曰照圻、汝圻、詠圻、炜圻。
曾习经进士与丁禹生抚部子丁叔雅最相投契,叔雅嗜古力学,文宗晋宋、诗学玉溪,忧时感事,芬芳悱恻,有骚人之意。叔雅喜古瓷,见厂肆有宋瓷,商价不可得,旋为进士所购,叔雅意有微恚,为进士所闻,拟持以赠又虑弗受。未几叔雅以幽忧之病卒,年方不惑。进士抚棺大恸,为经纪其丧,复纳瓷于棺中,曰:“聊补吾过!”此亦墓门挂剑之思也。
许心影,号白鸥女史,粤之澄海人,善词章,词学辛稼轩,镗鎝有声,绝无脂粉气。平素诗酒豪情,奔放不羁,时人以怪诞目之,著有(《腊梅余芳别裁集》、《听雨楼诗稿》,予曾得其稿本,今遍寻不得,记其(《除夕》一律云:“误来一世忽三纪,一事无成足叹嗟。赴壑长蛇垂尽岁,燎原烈火盛春花。征夫海外舵难返,稚子窗前鼓大挝。除夕挑灯斟闷酒,愁看屋角雨如麻。”晚境令人叹嗟。其父许伟余,字挹芬,亦邑中名士,著有(《庶筑秋轩文稿》。
黄任初,号畴盦,中山大学名教授也。学问淹博,尤精数学。于古文字亦有深究焉。喜作骈文,虽日记亦以骈文出之。曾见其日记数十册,多作异体字,浅学如予者,不可辨识。1945年,中山大学自粤北迁返广州,夜航船中如厕,落水遇难。
傅益瑶作书,虽小字也挺腰悬腕,正坐危襟。一招一式,毫不苟且,如老将临阵横刀。
黄炎培曾自题匾额日“非有斋”,后其匾不知所踪,因改斋号曰:“非非有斋。”
今岁中国嘉德北京秋拍,有八大山人之乌石牡丹图一轴。此件原为粤中名画家吴子玉先生旧藏。署单款“驴”,钤印曰“驴书”。此画原系彭德怀部属某之旧物。破“四旧”时售与文物店,原系四屏,其余三件有章没款,文物店以其卖相不佳,故以十二元之贱值购其有款者,即此件。时穗垣鉴定家均断为赝品。故吴子玉以六十元之薄值检得大漏。后徐邦达获观此图,曰:“绝真,故宫亦有一件签此款。”谢稚柳亦以为此图虽以早期习性,单签“驴”款,然用笔浑圆,当是其“丹还九转”之作。此论极有见地。王方宇复于“驴书”一章,考“驴书”之“书”非书写之“书”,应为八大之别号“驴书”。且“驴书”之印,出现次数不多,非伪作者所能向墙虚造。今不知其余三屏尚在人世否? (附图)
粤中名画家卢子枢,以书画鸣于世,复精鉴赏,为同邑前辈莫伯骥所重,应莫氏之聘,为其五十万卷楼藏书作校勘、目录编次之役。莫氏富藏书,所得多宋椠元刊。卢子枢素仰清季学者顾广圻,故颜其斋额曰“一顾楼”,复以“圻”字为诸子之名,曰照圻、汝圻、詠圻、炜圻。
曾习经进士与丁禹生抚部子丁叔雅最相投契,叔雅嗜古力学,文宗晋宋、诗学玉溪,忧时感事,芬芳悱恻,有骚人之意。叔雅喜古瓷,见厂肆有宋瓷,商价不可得,旋为进士所购,叔雅意有微恚,为进士所闻,拟持以赠又虑弗受。未几叔雅以幽忧之病卒,年方不惑。进士抚棺大恸,为经纪其丧,复纳瓷于棺中,曰:“聊补吾过!”此亦墓门挂剑之思也。
许心影,号白鸥女史,粤之澄海人,善词章,词学辛稼轩,镗鎝有声,绝无脂粉气。平素诗酒豪情,奔放不羁,时人以怪诞目之,著有(《腊梅余芳别裁集》、《听雨楼诗稿》,予曾得其稿本,今遍寻不得,记其(《除夕》一律云:“误来一世忽三纪,一事无成足叹嗟。赴壑长蛇垂尽岁,燎原烈火盛春花。征夫海外舵难返,稚子窗前鼓大挝。除夕挑灯斟闷酒,愁看屋角雨如麻。”晚境令人叹嗟。其父许伟余,字挹芬,亦邑中名士,著有(《庶筑秋轩文稿》。
黄任初,号畴盦,中山大学名教授也。学问淹博,尤精数学。于古文字亦有深究焉。喜作骈文,虽日记亦以骈文出之。曾见其日记数十册,多作异体字,浅学如予者,不可辨识。1945年,中山大学自粤北迁返广州,夜航船中如厕,落水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