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分数认知过程 智性创生数学概念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urseasons2002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媒介限制,教材上的数学概念,大都采用了客观的、静态的、描述性的方式呈现,这常常会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渴求上缺乏新奇感和吸引力。特级教师陈金飞在执教“认识分数”时,创设了“以鱼换肉”的教学情境,从起初物与物交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入手,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化静为动,化学习过程为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在经历创造分数的同时,主动、智性地建构了数学模型,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感悟“分”的要点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编故事,学数学。
  (播放:古时候,有一个人只会打猎,有一个人只会捕鱼)
  师:老师扮演打猎的人,你们扮演捕鱼的人。
  师:(配音)唉,打猎打猎,天天吃肉,吃得我都腻啦。好想吃鱼哦!
  生:唉,捕鱼捕鱼,天天吃鱼,吃得我都腻啦。好想吃肉啊!
  师:要不,咱们换着吃,不妨来个约定。
  (出示:2条鱼换1块肉)
  师:谁看懂了?
  生:2条鱼换1块肉。
  师:如果捕到4条鱼,应该换给他几块肉?
  生:2块。
  (屏幕播放:有一天,捕鱼的人只抓到1條鱼。打猎的人犯愁了,2条鱼换1块肉,我会。可今天只有1条鱼,这下怎么换呢?)
  生:可以换半块肉。
  师:可我只有1块肉,怎么办呢?
  生:把肉分一分。
  (屏幕演示:把1块肉分成一大一小2份,小的1份留下。)
  生:不对,这样分到的半块肉太小了,不公平。
  师:应该怎么分,才公平?
  生:要平均分,使每份的大小一样。
  (屏幕出示:把1块肉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留下。)
  生:还是不对,虽然是平均分了,但是平均分成了5份,而我们是要平均分成2份。
  师:看来,不仅要说清楚是平均分,还要说清楚平均分成了2份。你们要其中的1份。这样说来,需要说清楚几点?
  生:要说清楚3点,平均分,分成2份和要1份。
  “历史相似性原理”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过程,与数学史的发展过程相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古人在创造这一概念时也会遇到。当人类的祖先在度量、分物体的过程当中,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结果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创造新数”的内在需求,而这正是激发学生思考、创造新数的原点。“以鱼换肉”的故事情境,把学生置于主角的地位,引导学生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不断引发思维冲突,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渐渐领悟到——要公平地交换物品,必须要说清楚三个要点。这样,陈老师就巧妙地把一个规定性的数学概念,转化为了学生主动去探究的数学问题。
  二、创造“新”数,建构直观认知
  师:第二天,捕鱼的人又捕到了1条鱼,该怎么分这块肉?
  生:把这块肉平均分,分成2份,给他1份。
  师:第三天,捕鱼的人又捕到了1条鱼,该怎么分这块肉?
  生:还是把这块肉平均分,分成2份,给捕鱼的人1份。
  师: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如果每次都拿1条鱼换肉,每次都要说清楚三个要点,让人感觉怎么样?
  生:很麻烦。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表示出三个要点的?
  师:好呀,我们就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创造出一种简单的写法或画法,来表示出这三个要点?
  (学生在作业纸上尝试创造新的写法或画法,老师巡视)
  (学生展示作品如图1,全班汇报交流)
  师:写出 的同学真厉害,跟数学家想得一模一样。数学上是这样规定的,平均分,用短横来表示;分成2份,2写在短横的下面;要1份,1写在短横的上面。表示2份中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
  师:现在,如果有人问你,“捕鱼的,你这1条鱼能换几块肉呀?”你能用刚创造的数来回答他吗?
  生:1条鱼能换块肉。
  师:分图形也能分出。从桌子上的图形中找出三角形,你能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表示出吗?
  (学生在等边三角形纸上操作,各自表示出二分之一)
  (全班交流三角形上找到的)
  任何概念只有做到了直观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为了让学生获得数学直观,陈老师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创造了二分之一。一是借助 “肉”这一直观实物图,设计三次的分肉操作活动,看似重复,实则使数学思维在语言的不断描述中,经历着数学化的提升;二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三个要点,创造出简洁的表示方法,把学生的内在思维充分外显,凸显了形和数的直观;三是当学生创造出二分之一后,要求学生在三角形图片上表示出二分之一,在动手操作中再次达成直观认知。反复的点化、持续的浸润,使学生对于数学思想方法内涵的领悟不断提升,对分数的认识与感悟也在不断深化。
  三、创造分数,深化数学模型
  师:今天 ,我们不仅仅是要认识这一个数,而是要认识像这样的一类数。请大家在桌子上剩下的图形中,任意找一个图形,创造出一个与同类的数。
  (学生自主选择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个图片中的一个,创造与二分之一同类的新数)
  师:你找到的新的数是多少?是怎么找到的?
  生:我找到的新数是。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
  师:还有谁也找到的?也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的作品如图2)
  师:观察这几个,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它们都平均分成了4份,要1份。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明白的意思了,老师考考你,下面图形中(如图3),涂色部分能用表示吗?
  屏幕出示:
  ?摇?摇?摇
  生:第一幅不能用表示,因为不是平均分。
  生:第二幅虽然是平均分了,但平均分的份数不是4份,所以也不能用表示。
  师: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生:可以用来表示。
  师:我们又找到了一个新的数,是多少?第三幅呢?
  生:第三幅也不能用表示,因为虽然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4份,但涂色的是2份,所以要用来表示。
  师:我们又找到了两个新数。我们还创造了哪些新的数?
  师:像这样的新数还有很多很多,写也写不完。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这些数都是平均分,都是分成了几份,要其中的几份。
  师:如果让你给它们取一个名字,你觉得,取一个怎样的名字比较合适?
  生:几分之几数。
  生:全分之几数。
  师:全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全部的份数中的几份数。
  生:今天学习的新数,都是分出来的,就叫做“分数”吧!
  师:这个名取得好,跟数学家的想法不谋而合。
  (板书:分数)
  师:看看“分”字,是否有所感悟?
  生:分字中间有一把刀,好像一个人用刀分东西。
  师:说得很形象!看来,数学概念的取名还是很讲道理的。
  数学学习只有深入到模型的意义中,才是一种真正的学习。陈老师努力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个具体的事例和情境中,让他们经历观察、操作、交流、分析等过程,在切身参与中,获得了对概念直观而深刻地体会与领悟。创造与二分之一同类的分数,既是建构、完善分数模型的过程,也是在创造一个新数基础上,拓展创造经验、形成创新能力的过程。富有个性的命名——“几分之几数”“全分之几数”“分数”等,是学生基于自己理解基础上原生态的、独特的、个性化的表述,同时也是对分数概念模型建构结果的有效表达。知识,在这里已然成为了促进学生个体成长的极好资源。
  (责任编辑:杨强)
其他文献
为适应新课改、新思路、新标准、新课标的要求,我作为东港市英语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丰富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整合教育优质资源,才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我每每用陆游的诗激励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鼓励自己及工作室成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我有幸拜读了龚亚夫的《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感触颇深。这本
期刊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音乐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享受美以及分析、理解、表现音乐作品的诸多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情感世界、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但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一人讲解,如作者介绍、作品大意、音樂体裁、音乐风格等。一堂课学生除了欣赏外,大多都是被动地听教师“满堂灌”,没有积极参与和亲自
期刊
摘要:语文教科书的变革是一个不懈追求、不断超越、不断否定、不断革新的过程。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催生诸多版本语文教科书面世。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实施,开启了语文教科书建设的新征程,使语文教科书的使用开始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从“教本”向“学本”转变。  关键词:语文教科书;变革;使用策略  语文教科书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
期刊
“听说读写”是小学英语教学需要着力培养的基本技能,可一提到“写话”“写作”,真是老师头疼、学生烦恼。每周末布置学生回家写一篇英语小日记,周一收上来一看,内容单调,句型单一,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更是不胜枚举。老师一篇篇阅读、批改,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日记,学生也失去仔细阅读学习的耐心和兴趣。这种状况就是典型的“高耗低效”。  一、“小组循环日记”的创意简介  英语“小组循环日
期刊
摘要:以“学为中心”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习者“学”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探索“学为中心”,以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为例,把“學”为中心和“教”为中心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标题”设问,教会学生预测文本的能力;从解读“难句”入手,教会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技巧;挖掘“深层”含义,教会学生理解文本内涵的方法。  关键词:学为中心;建构主义;英语阅读  《义务教育
期刊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会有饱含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因此,要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就一定要深入研究学生,细化教学预设。  纵观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会发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许许多多的思维困惑。通常的教学策略是,针对学生的思维困惑,教师反复讲解时常强调,但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此,基于学生的思维困惑,我们努力研究如何细化教学设计,激活学生的思维
期刊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写字是一项基本功,学生练习写字,既能复习汉字,又能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可见,教师引导低年级学生写好字大有裨益。写字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怎么写,忽略了培养学生赏析汉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给足欣赏时间,让学生在欣赏中找到写
期刊
摘要:民间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民族文化符号,在幼儿教育领域中,民间工艺蕴含着巨大的文化教育价值,与儿童的生活成长息息相关。近年来研究者发现,民间工艺具有民族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双重价值,为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渠道。文章通过分析民间工艺的教育价值和特点,探析民族文化与艺术教育融合的幼儿园课程活动设计,以期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间工艺;幼儿园课程;民族文化;艺术
期刊
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学生喜欢流行歌曲,但学校的音乐教学却一直回避,甚至排斥流行歌曲进入音乐课堂。面对这种情况,现在的高中音乐教学出现了学生不爱上,老师不爱教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低,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新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给高中音乐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迎着这缕春风,我积极尝试探讨新课改的方法,尝试将“流行音乐”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纳入音乐课堂,在逐步的探索中,摸索出一些
期刊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多样,史料教学法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它能有效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符合历史学科特点,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思想史教学必须要运用史料教学,才能真切完整地把握思想的内涵,但运用史料教学要讲究方法,如果方法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不但耗时还可能出现误解。  关键词:史料;思想史;教师;学生  高中历史必修Ⅲ思想史专题,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