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性的思乡到哲性的乡愁——论台湾离散诗人的三重乡愁

来源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愁的不断升华,是余光中、洛夫、郑愁予等台湾离散诗人们精神还乡的过程。越是经过了许多的去国离乡,越是经历了复杂的离愁别绪,诗人的"乡愁"就越微妙,原初的地域性的思乡之念就似乎变得越发脱离其本身,进而升华到文化精神的愁思,在这样的过程之中,生存的意义被放大。乡愁从最初的浓得化不开,到最后被几位离散诗人蝴蝶触键式的点染,具象的发微终于形成了形而上的生命体验。就此意义而言,乡愁并不限于狭隘的地域层面,而是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怀恋故土式的地域乡愁,一是身居海外却活在美丽方块字中的文化乡愁,一是一种本源意义上的乡愁,也就是哲性乡愁。按照中国神秘主义哲学的观念,对本质真实或绝对真理的直觉即是沿着虚无之路返回家中,而掌握本质真实的愿望,则是一种身在他乡的故园之思。因此,一切有目标的思考都可以在情感层面被喻为一种乡愁,一切对存在本质与形上归宿的求索均可被视为哲性乡愁。当人们找到了信仰,找到了个人化的《圣经》,哲性的乡愁也就随风而散。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数字家庭服务概念的源起、特点,当前国内外发展现状和业务模式,提出了目前数字家庭服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明确了数字家庭服务发展方向,并对数字家庭服务的未来发
1 临床资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依据大连民族大学英语专业特点和笔者的教学经历,剖析高校英语专业英语阅读课面临的问题: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班级学生人数多、教材的缺陷、学时少;提出相应对策:分层次教学
鉴于目前没有完整的手写满文字母库,在分析当前手写满文字母库的建立方式后,提出了嵌入式搭载触摸屏的手写满文采集方案,设计了基于STM32F4处理器的手写满文字母采集系统。该
1 中兴通讯与C—DOCSIS中兴通讯与C—DOCSIS的渊源最早在2009年,当时美国Teknouvs公司的共同创始人兼工程副总裁Ed Boyd拜访中兴通讯,在交谈中,他介绍了一种称为EPOC(EPON over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