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一切工程项目的生命线。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需要全员参与,全员控制,做到工程开工前有策划,同时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经验制定预控措施。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5-017-02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质量是建筑本身的真正生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工程质量尤为重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严重的后果。我国目前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由于诸多因素混生互动、恶性循环、相互影响的结果。参与建设各方责任主体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存在违法质量行为。现就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作些粗浅的探讨:
1 了解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1.1 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⑴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⑵领导作用。领导者建立本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⑶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受益;⑷过程方法。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预期的效果;⑸管理的系统方法。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⑹持续改进。组织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⑺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⑻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一个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总体原则,这些原则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得到体现。其应用可分为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两个层面。
就质量保证来说,主要目的是取得足够的信任以表明组织能够满足质量要求。因而所开展的活动主要涉及:测定顾客的质量要求、设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最终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1.2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影响工程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
1.2.1 人的因素。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人员的素质都将直接和间接地对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
1.2.2 材料因素。工程材料的选用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材质是否经过检验、保管使用是否得当等等,都将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结构刚度和强度,影响工程外表及观感,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影响工程的使用安全。
1.2.3 机械设备因素。机械设备可分为两类:⑴指组成工程实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它們构成了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或工业设备安装工程,形成完整的使用功能;⑵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简称施工机具设备,它们是施工生产的手段。机具设备对工程质量也有重要的影响,工程用机具设备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
1.2.4 工艺方法因素。在工程施工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
1.2.5 环境条件因素。环境条件是指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它往往对工程质量产生特定的影响。
另外,建筑工程工期的压缩、成本的降低、技术水平的滞后、企业组织机构的不健全、工人队伍的素质低下、建筑业市场的不良竞争等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突出。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途径与方法
2.1 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责任主体着手。
2.1.1 建设单位的行为有待规范。近些年建设企业发展迅猛,难免造成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建设单位仓促上马,主要负责人专业知识不足,工程管理部门临时组合,力量薄弱,素质不高,对一个开发项目从一开始就力不从心;有的建设单位不懂得工程监理的重要性必要性,不愿意聘请专业监理公司来监理开发项目;有的建设单位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的思想严重,质量意识淡薄,没有把质量管理放在应有的高度位置上,过份依赖施工企业,自己又不深入现场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实际上使工程质量处于放任自由状态;有的建设单位经营思想不端正,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理解片面,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甚至不惜以降低质量标准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2.1.2 加强对设计单位和设计者的审查。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建设产品的最终质量。很多建设单位为了省设计费,没有聘请专业设计院设计,而请一些“炒更”设计人员设计,导致部分工程设计文件不齐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书和图纸不吻合等。所以,加强对设计单位及设计者的资格审查十分重要,还有要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审核,确保设计方案满足安全、防火、节能等要求。要严格实行设计质量内审制、专业之间会审、会签制,改变目前设计审核走过场,工种之间相互撞车、打架,设计粗略不详等状况;严禁非法设计和出让图章,限制业余设计,强化设计现场服务制度,实行设计质量事故经济赔偿责任制,特别是设计单位对指定的工程设备和工程材料的质量负全责,把质量隐患消除在设计阶段。
2.1.3 加快推行建设监理制的步伐。监理制的推出能够保证从第三方的角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能够加强对质量形成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主要表现为:⑴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⑵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监理企业可依据委托监理合同和有关的建设工程合同对施工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督管理;⑶有利于促使施工单位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因此,政府在对工程领域实行宏观调控时,应加快推行监理制,提高建设工程监理地位。 2.1.4 对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监管、约束。要加大承包与分包单位(尤其是非法挂靠单位)对质量、安全事故的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逐步推行承包履约保险制;严格资质审查,加强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全面落实动态管理,保证进入工程领域的企业具备从事建设工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技术、管理素质和适应不同工程规模、技术管理等级要求的不同综合等级水平评判的重要依据。要严格执行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全员培训上岗制度,考评企业人员综合素质、技术、管理和能力,推动企业建立自检、自测、自我完善的最直接、有效的控制手段。任何时候都必须注重工程质量管理过程控制关键点,由此入手,发现按资质标准淘汰或考评降级或者停业整顿的问题严重的企业。
2.1.5 加强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管。政府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监督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就是政府通过立法、建制,构造一个市场的运行规则,并保证这个规则的正常实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微观层次就是政府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全国各地的质量监督站、质量检测机构就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通过政府的质量监督管理,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责任制;通过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能确保用于建筑工程上的建筑材料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已建成的建筑物及构筑物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等级。
2.2 注重施工前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2.2.1 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2.2.1.1 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重新的审查,包括各个分包商的资质的审查。如果发现施工单位与投标时的情况不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2.2.1.2 对所有的合同和技术文件、报告进行详细的审阅。如图纸是否完备,有无错漏空缺,各个设计文件之间有无矛盾之处,技术标准是否齐全等等。应该重点审查的技术文件除合同以外,主要包括:⑴审核有关单位的技术资质证明文件;⑵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⑶审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⑷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⑸审核反映工序质量的统计资料;⑹审核设计变更、图纸修改和技术核定书;⑺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⑻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技术鉴定书;⑼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⑽审核并签署现场有关技术签证、文件等。
2.2.1.3 配备检测实验手段、设备和仪器,审查合同中关于检验的方法、标准、次数和取样的规定。
2.2.1.4 審阅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
2.2.1.5 对施工中将要采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审核,核查鉴定书和实验报告。
2.2.1.6 对材料和工程设备的采购进行检查,检查采购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2.2.1.7 协助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2.2.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2.2.2.1 工序质量控制。⑴确定工程质量控制的流程;⑵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主要指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⑶及时检查工序质量,提出对后续工作的要求和措施;⑷设置工序质量的控制点。
2.2.2.2 设置质量控制点。对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个工序或环节,设置技术和监理的重点,重点控制操作人员、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等;针对质量通病或容易产生不合格产品的工序,提前制定有效的措施,重点控制;对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也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2.2.2.3 质量检查。包括操作者的自检,班组内互检,各个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施工员的检查和质检员的巡视检查;监理和政府质检部门的检查。具体包括:⑴装饰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的质量检查,并检查相应的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实验报告;⑵分项工程施工前的预检;⑶施工操作质量检查,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⑷分项分部工程的质检验收;⑸单位工程的质检验收;
2.2.2.4 成品保护。⑴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破坏已有产品;⑵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⑶加强成品保护的检查工作。
2.3 质量事故处理。一般质量事故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进行事故分析,并责成有关单位提出解决办法。重大质量事故,须报告业主、监理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由各方共同解决。
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⑴事故调查;⑵事故的原因分析;⑶制定事故处理的方案;⑷事故处理;⑸事故处理的鉴定验收。
3 结束语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一切工程项目的生命线。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需要全员参与,全员控制,做到工程开工前有策划,同时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经验制定预控措施。施工过程中,认真做好“三检制”,防止“死后验尸”,彻底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同时要不断掌握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不断地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 建设工程管理条例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5-017-02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质量是建筑本身的真正生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工程质量尤为重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严重的后果。我国目前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由于诸多因素混生互动、恶性循环、相互影响的结果。参与建设各方责任主体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存在违法质量行为。现就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作些粗浅的探讨:
1 了解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1.1 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⑴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⑵领导作用。领导者建立本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⑶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受益;⑷过程方法。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预期的效果;⑸管理的系统方法。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⑹持续改进。组织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⑺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⑻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一个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总体原则,这些原则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得到体现。其应用可分为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两个层面。
就质量保证来说,主要目的是取得足够的信任以表明组织能够满足质量要求。因而所开展的活动主要涉及:测定顾客的质量要求、设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最终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1.2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影响工程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
1.2.1 人的因素。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人员的素质都将直接和间接地对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
1.2.2 材料因素。工程材料的选用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材质是否经过检验、保管使用是否得当等等,都将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结构刚度和强度,影响工程外表及观感,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影响工程的使用安全。
1.2.3 机械设备因素。机械设备可分为两类:⑴指组成工程实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它們构成了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或工业设备安装工程,形成完整的使用功能;⑵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简称施工机具设备,它们是施工生产的手段。机具设备对工程质量也有重要的影响,工程用机具设备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
1.2.4 工艺方法因素。在工程施工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
1.2.5 环境条件因素。环境条件是指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它往往对工程质量产生特定的影响。
另外,建筑工程工期的压缩、成本的降低、技术水平的滞后、企业组织机构的不健全、工人队伍的素质低下、建筑业市场的不良竞争等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突出。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途径与方法
2.1 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责任主体着手。
2.1.1 建设单位的行为有待规范。近些年建设企业发展迅猛,难免造成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建设单位仓促上马,主要负责人专业知识不足,工程管理部门临时组合,力量薄弱,素质不高,对一个开发项目从一开始就力不从心;有的建设单位不懂得工程监理的重要性必要性,不愿意聘请专业监理公司来监理开发项目;有的建设单位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的思想严重,质量意识淡薄,没有把质量管理放在应有的高度位置上,过份依赖施工企业,自己又不深入现场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实际上使工程质量处于放任自由状态;有的建设单位经营思想不端正,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理解片面,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甚至不惜以降低质量标准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2.1.2 加强对设计单位和设计者的审查。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建设产品的最终质量。很多建设单位为了省设计费,没有聘请专业设计院设计,而请一些“炒更”设计人员设计,导致部分工程设计文件不齐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书和图纸不吻合等。所以,加强对设计单位及设计者的资格审查十分重要,还有要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审核,确保设计方案满足安全、防火、节能等要求。要严格实行设计质量内审制、专业之间会审、会签制,改变目前设计审核走过场,工种之间相互撞车、打架,设计粗略不详等状况;严禁非法设计和出让图章,限制业余设计,强化设计现场服务制度,实行设计质量事故经济赔偿责任制,特别是设计单位对指定的工程设备和工程材料的质量负全责,把质量隐患消除在设计阶段。
2.1.3 加快推行建设监理制的步伐。监理制的推出能够保证从第三方的角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能够加强对质量形成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主要表现为:⑴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⑵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监理企业可依据委托监理合同和有关的建设工程合同对施工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督管理;⑶有利于促使施工单位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因此,政府在对工程领域实行宏观调控时,应加快推行监理制,提高建设工程监理地位。 2.1.4 对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监管、约束。要加大承包与分包单位(尤其是非法挂靠单位)对质量、安全事故的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逐步推行承包履约保险制;严格资质审查,加强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全面落实动态管理,保证进入工程领域的企业具备从事建设工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技术、管理素质和适应不同工程规模、技术管理等级要求的不同综合等级水平评判的重要依据。要严格执行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全员培训上岗制度,考评企业人员综合素质、技术、管理和能力,推动企业建立自检、自测、自我完善的最直接、有效的控制手段。任何时候都必须注重工程质量管理过程控制关键点,由此入手,发现按资质标准淘汰或考评降级或者停业整顿的问题严重的企业。
2.1.5 加强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管。政府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监督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就是政府通过立法、建制,构造一个市场的运行规则,并保证这个规则的正常实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微观层次就是政府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全国各地的质量监督站、质量检测机构就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通过政府的质量监督管理,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责任制;通过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能确保用于建筑工程上的建筑材料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已建成的建筑物及构筑物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等级。
2.2 注重施工前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2.2.1 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2.2.1.1 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重新的审查,包括各个分包商的资质的审查。如果发现施工单位与投标时的情况不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2.2.1.2 对所有的合同和技术文件、报告进行详细的审阅。如图纸是否完备,有无错漏空缺,各个设计文件之间有无矛盾之处,技术标准是否齐全等等。应该重点审查的技术文件除合同以外,主要包括:⑴审核有关单位的技术资质证明文件;⑵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⑶审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⑷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⑸审核反映工序质量的统计资料;⑹审核设计变更、图纸修改和技术核定书;⑺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⑻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技术鉴定书;⑼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⑽审核并签署现场有关技术签证、文件等。
2.2.1.3 配备检测实验手段、设备和仪器,审查合同中关于检验的方法、标准、次数和取样的规定。
2.2.1.4 審阅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
2.2.1.5 对施工中将要采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审核,核查鉴定书和实验报告。
2.2.1.6 对材料和工程设备的采购进行检查,检查采购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2.2.1.7 协助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2.2.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2.2.2.1 工序质量控制。⑴确定工程质量控制的流程;⑵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主要指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⑶及时检查工序质量,提出对后续工作的要求和措施;⑷设置工序质量的控制点。
2.2.2.2 设置质量控制点。对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个工序或环节,设置技术和监理的重点,重点控制操作人员、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等;针对质量通病或容易产生不合格产品的工序,提前制定有效的措施,重点控制;对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也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2.2.2.3 质量检查。包括操作者的自检,班组内互检,各个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施工员的检查和质检员的巡视检查;监理和政府质检部门的检查。具体包括:⑴装饰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的质量检查,并检查相应的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实验报告;⑵分项工程施工前的预检;⑶施工操作质量检查,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⑷分项分部工程的质检验收;⑸单位工程的质检验收;
2.2.2.4 成品保护。⑴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破坏已有产品;⑵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⑶加强成品保护的检查工作。
2.3 质量事故处理。一般质量事故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进行事故分析,并责成有关单位提出解决办法。重大质量事故,须报告业主、监理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由各方共同解决。
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⑴事故调查;⑵事故的原因分析;⑶制定事故处理的方案;⑷事故处理;⑸事故处理的鉴定验收。
3 结束语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一切工程项目的生命线。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需要全员参与,全员控制,做到工程开工前有策划,同时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经验制定预控措施。施工过程中,认真做好“三检制”,防止“死后验尸”,彻底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同时要不断掌握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不断地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 建设工程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