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恋的舍弃 道德的力量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说真话,悟真情,体会“不舍”
  1.“初恋”鲈鱼,产生“不舍”。
  师:三十四年前的一次钓鱼经历,让作者至今难以忘怀,那钓到的肯定是一条很有魅力的鱼!它魅力何在?
  生:(鲈鱼珍贵、个大、味美、不用花钱买)
  师:这么多理由,足够让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住,此时作者的内心会有什么想法和欲望?(把鲈鱼带回家;把鲈鱼藏起来;一句话,这鲈鱼归我了,谁也别想带走。)
  师:你们说的都是真话。是的,作者从第一眼看到鲈鱼,就爱上它了,这条鱼值得有!
  师: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鱼的诱人,用笔圈出来。(生圈出“剧烈抖动、小心翼翼、跳跃、啪啪”等词语)
  师: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第三自然段?
  生:(兴奋地读、大声地读、得意地读)(板书:得意)
  (学生动情地朗读第三然段)
  【赏析:从“鱼”导入,让学生用生活常识来说“鱼”,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为下文的教学作了铺垫。再对大鲈鱼诱人的词语和作者内心激动词语进行圈画并进行朗读,学生爱恋鲈鱼的情感跃然纸上,这就为理解下文“舍不得放弃”埋下伏笔。】
  2.“热恋”鲈鱼,感受“不舍”。
  师:“我”喜欢这条鱼,父亲呢,他喜欢吗?何以见得?
  生:喜欢,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师:虽然父亲也喜欢这条鱼,但他却对我说,读——(出示课件:“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课件:“爸爸!为什么?”)。
  师:“爸爸!为什么?”简短五个字,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
  生:作者心情由得意变成急切,不理解父亲的做法。
  师:大人自有这样说的理由,有谁能够体会父亲的做法吗?
  生:没法体会,这就是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好不容易钓到这么大的鱼,还要放回去,强人所难。
  师:非得让你找出个理由,会是什么呢?找出课文的内容读一读。(生找出并读:父亲划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这理由不够吗?何况“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课件出示这两句话)
  生(坚持):两个小时后,就钓不着这么大的鲈鱼了!
  师:也是啊,这么诱人的鱼,哪能那么容易钓得着,不想放鱼的想法可以有!
  【赏析:所谓的道德和规则,对学生来说太遥远,一下子要让学生接受“就差两个小时的时间而放弃鲈鱼”是不真实的,因为对美好东西的追求与拥有是人类的本性,小学生也当如此。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反差,教师如果视而不见,可以毫不费力地避开教学中的“暗礁”,但可能会成为“无为之教”。而教者没有绕道而行,顺着学生的学情和心情,支持学生的想法。这是真实的课堂,真实的生成。这也为“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作了真实的解读。】
  3. 眷恋鲈鱼,委屈不舍。
  师:这太让人为难了,“我”怎么能够放弃?读(出示课件: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生读)
  师:太让人无法接受了,“我”大声争辩——生读: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师: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鱼必须有——生再读: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师:太让人委屈了,“我”哭出声来——生再次读: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板书:委屈)
  【赏析:阅读教学是一个因文而读、从文悟情的过程。教者创设读的情景,以读代讲,以读代悟。四次循序渐进的引读,让学生在读中动情,在动情中读,把一个孩子对鱼的眷恋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孩子们,四周没人,可以乞求父亲。对,就这样试试。你想怎样对父亲说?(师生对话)
  生(商量):爸爸,四周没人,鱼不要放到湖里,好吗?(不行——师答)
  生(强调):爸爸,这就一次,您答应我吧!(就是不行——师答)
  生(乞求):爸爸,算我求您了行吗?我真的舍不得这条鱼啊!(还是不行——师答)
  师:我盼望,我乞求,但父亲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读第八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生读。(板书:乞求)
  【赏析:通过设计情境,虚拟父子的对话:一边情真意切,一边冷漠无情,体现了欲望与道德的对立。而这样凸显矛盾,就使得“道德的抉择”更显艰难,为理解下文“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作了很好的铺垫。】
  4. 绝恋鲈鱼,依依不舍。
  师:说愿意放弃,那是假话;但父亲的严厉,这是现实。鲈鱼何去何从,答案很明显。此时的作者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生:依依不舍。(板书:依依不舍)
  师:放弃心爱的鲈鱼,何等的无奈,何等的不舍,何等的心痛!这种难受,真不想有!要怎样读这句话?(课件出示第九自然段第二、三句话,生读出无奈,读出心痛,读出沮丧,读出不舍)
  【赏析:因为喜爱,所以不舍,这“不舍”贯穿始终。作者经过努力,但最终没能留住鲈鱼。无奈、沮丧涌上心头,不用太多的解释,不用太多的语言,入情入境的朗读,足以让依依不舍的心情填满每个学生的心。】
  二、巧设计,作假设,解读“道德”
  1.提出“道德”,切入主题。
  师:天下的父亲都是疼爱孩子的,课文中的父亲也是如此,但父亲为什么这样做?大家再试着想一想。
  生:(爸爸是为了让“我”做一个诚实的人、爸爸是想让“我”遵守规则、爸爸培养“我”良好的道德品质……)
  【赏析:通过引导学生再次揣摩“爸爸”的心理活动,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提供一个突破口。】
  2. 联系生活,巧作假设。
  师:我们不妨来做个假设,假如作者没有放弃鲈鱼,人生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呢?
  生:各种各样有趣的假设(会投机取巧、想不劳而获、干违法的事、落入平庸、成为贪官、锒铛入狱、成为市井小民、成为黑心商家……)   师:孩子们,你们真是生活的评判者。而作者选择放弃鲈鱼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呢?(成为著名的建筑师——生答)
  【赏析:从反面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可以为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提供另一条途径。语文课堂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灵理解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新异的感受。学生真实的回答以及以个性化的理解,体现了学生的发展之美。为什么“选择放弃大鲈鱼才正确”的观点基本明朗。】
  三、谈道德,辨是非,获得“力量”
  1. 谈论道德,明辨是非。
  师:这是三十四年前钓到的那条鱼(课件投影),长大后的作者遇到哪些诱人的“鱼”?
  生:(金钱、地位、权利、荣誉、美女……)
  师:对于大人来说,这其中的哪一样都和鲈鱼一样诱人,作者怎样面对?(作者拒绝这些“鱼”——生答)
  师:这么难的抉择,作者的力量来自哪里?(来自父亲严格的教育——生答;来自放弃鲈鱼的勇气——生答)
  师:这就是(出示课件:“道德的力量!”——生读)
  师出示课件:(生三次齐读: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板书:拒绝诱惑 道德实践
  2. 回归总结,升华主题。
  师: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起了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一句话:(课件出示:“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勇敢地挑战自我,严于律己,做一个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
  【赏析:由于受年龄、经历的局限,学生对课文中钓鱼获得的启示理解起来比较难,这是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把抽象的道德概念内化成自己的理解,为今后的人生导行?教者分“恋舍鲈鱼——受到启示——获得力量”三步走,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提升,在真实中明白道德的含义,获得道德实践的力量。课堂体现了简约而不简单的有效之美:没有表面的浮华,没有空而大的道德理论,甚至没有热烈的讨论场面,而是让学生通过说真话、悟真情,体现内心的真实世界。课堂体现了书声琅琅的扎实之美:多次朗读,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真情,读出对文本的理解。课堂体现了“尊重生成”的朴实之美:在学生没能一步到位理解父亲的行为时,教者没绕道而行,而是顺学而导,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课堂体现了个性飞扬的发展之美: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文本个性化的理解,对社会问题的审视。
  因为眷恋,所以不舍;之所以眷恋的舍弃,是因为道德的力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能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灵活变通;另一方面是指能对知识进行应用,能解决问题。它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所以探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学习程度并进行巩固教学尤为必要。  教学片段:  当学生已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知道了组成三角形的三边特征后教师安排了这样巩固教学。  环节一:用这些小棒摆一个三边不相等的三角形。  操作目的是
期刊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六年级学生对有关分数的计算正确率很高。一方面,四年级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五年级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而小数与整数计算的运算律和运算规律在分数领域同样适用。学生能够把已有知识经验顺利迁移到分数计算中。另一方面,分数计算可以在计算过程中约分,且分子分母数目都不太大,即使数目很大,也可以通过运算技巧“瘦身”,化繁为简。但最近两年,学生有关分数的计算状况不容乐观,错例花
期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3月10日,我们家乡——溧水一年一度的梅花节开幕了(出示图片)。看,真是游人如织呀!在这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还会有更多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你们欢迎他们吗?  生:欢迎!  师:那我们就一起邀请他们吧!(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外地的小朋友小章听到大家热情的邀请,赶到了溧水。(情景设置:小章走进教室和大家打招呼:“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的小章,早就听说溧水的景色
期刊
王老师是一位新教师,工作刚半年。王老师最害怕的就是上课,走进教室,看到56双眼睛望着她,她的心跳就会不由自主地加快,开始冒汗,双腿有些发软,讲话也不利索了……  胡老师是一位初中教师,一直以来教学认真,曾被评为优秀教师,可是最近一个月,她发现自己每次上课前都会感到紧张、坐立不安,甚至一上课就想上厕所,而且一定要上厕所。  像王老师和胡老师这样一到上课就紧张焦虑,这其实是一种心理问题——课堂焦虑。随
期刊
安溪茶艺是安溪茶文化的精华,带有浓厚的闽南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在人与茶的互动中,传递着“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在茶文化教育活动中,将传统的品茗艺术进行挖掘和整理,创编了一套具有安溪茶乡独特风格、融传统茶道与现代风韵于一体的、体现少儿年龄特点的“少儿茶艺”。作为校本课茶艺小组的指导教师,我在探索教学中,积极尝试把茶艺作为一种益智游戏来组织,作为一种艺术技能
期刊
新课标提出,“教师即研究者”。历经十年的课改洗礼,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研究者”的丰富内涵,研究其实不一定要领先于学界的成果才叫研究。对于教师来说,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最有效最便捷地学习,这就是研究。甚至是教师自己从不会、不熟练到熟练掌握和运用,突破自己的原有局限,也可以归为自己研究的成果。学习者也可以是研究者,教学就是研究。广大一线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不自觉地改变了认识,便悄然走向了研究旅程。那么
期刊
2011年版课标强调在课堂中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整体把握每一堂课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做到稳步推进、步步扎实,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呢?下面以《画》课堂教学片段为例来探讨这一话题。  【片段】游戏导入,读句认字  1. 师:孩子们,我们先来做个有趣的游戏,我给大家看一些字,十秒钟内看谁记得多。  出示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第16课《风娃娃》。  【教学目标】  1.会认“抽”等12个生字,会写“夫”等8个字,积累课后“我会读”中“赶紧”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段的语气,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期刊
“逆反心理”是人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背道而驰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对自己形成了“逆反心理”,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  案例介绍  有一天,生活部负责人打电话告之
期刊
近几年,“择校难”与“择校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解决“择校难”与“择校热”的问题,也为了向民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均衡教育,“名校集团化联合办学”模式为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所推崇,也为各地著名中小学所热捧。各地争相以当地著名中小学为创始单位,通过其教育品牌与教育力量来改造与优化薄弱或者相对薄弱学校。厦门市已形成分别以厦门一中、厦门双十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为首的联合办学集团,为推动厦门教育均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