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的自然科学教材更改为科学教材,物理类是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物理知识中,概念是一条主线,各个知识点可以由概念串联起来。在新课教学时,概念很重要;在复习教学中,概念复习、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十分重要。然而,有许多学生认为,科学概念,尤其是其中的物理类概念枯燥无味、艰涩难懂,不如多做几道习题,可以多抓住分数,而概念待快考试时突击性背诵一下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最近的新课程科学课程物理内容复习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对复习物理类概念的模糊认识,笔者有意加强了概念的复习,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物理概念掌握得好,许多相关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加强物理概念的复习教学中,具体体会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加强概念复习的及时性,提高概念运用能力
科学教材中物理学科的特点是:本质简明,概念难懂。学习物理过程中许多学生反映,上课听懂了,课后题目却不会做。什么原因?概念不会应用。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往往不求甚解,认为背会了物理概念就行了。譬如:在复习力的平衡概念时,学生们认为力的平衡概念已经背熟了,没什么可以再复习了。此时,可以引入练习题:一个物体沿斜面滑下,求下滑过程中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经举手,全班51名同学只有2名答出: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有46个同学认为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下滑力。3个人认为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对斜面的压力。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们意识到概念的复习、掌握和运用,是要下些硬工夫的。
2 物理复习中要讲清概念的内涵,拓展概念的外延
科学课程尤其是其中的物理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把相关知识点连接起来了,外延则越来越强调跟实际生活、科技的联系。物理概念复习教学中不仅要讲清概念的本质,还要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产生条件。再如上面的练习:为什么大多数学生认为物体沿斜面下滑时有一个下滑力呢?笔者认为:这是学生死记概念的结果,没有理解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既要有受力者,也要有施力者。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还有木块对斜面的压力,这因为是他们不清楚研究哪个物体,施力者、受力者要作用在哪个物体上。对某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必须是作用在这个物体上的力,而不能是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至于第二个问题,则是因为学生还不清楚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之外,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也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见,只死记力的概念不知道每个力产生的条件、大小及方向等问题是不行的。当然,在物理概念的复习教学中,要求学生记忆物理概念是应该的,但重要的是必须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这样才有助于物理概念的深化,才能加强应用能力。
3 许多概念名称相似,在复习中要注意区别和联系
概念的正确形成对学好科学有重要作用,学好科学教材中的物理知识,更要重视概念的正确掌握。物理中有许多概念名称相似,如:压力和压强、电流和电压、效率与功率、液化和汽化……。这些相似的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些概念对初学者来说,很容易搞糊涂,这就要求教师在概念复习教学中不能单纯重复原概念,可以采用对照,列表格的形式,归纳出这些相似概念,指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譬如:对于压力和压强要强调这是两个不同概念,压力属于力的范畴,具有力的三要素,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而压强则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与受力面积无关,压强则是由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共同决定。但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压强与压力成正比。所以,如果揭示出这些区别和联系,就能使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名称相似的概念。
4 复习物理概念中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能起到巩固加深作用
科学中的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具有可操作性,在复习物理概念的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实验是相当必要的,这样的实验必须在原实验的基础上,但要高于原实验。决不是已做实验的简单重复。配合物理概念的复习,让学生设计一些新实验,能起到巩固和深化概念的作用。譬如:在安排学生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对于同一个滑轮组相同绕绳方法,不管是否考虑绳子和滑轮之间的摩擦,绳子自由端拉过的长度始终是绳子段数的几倍。在实际实验中,绳子自由端做的是总功,使物体上升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和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为额外功,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做到让物体匀速上升。通过实验,学生发现,提起较重的物体时的机械效率比提起较轻物体时的机械效率要高。
实验可以纠正一些模糊的认识,可以对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上述实验加强了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认识,加强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巩固和深化了已学知识。
科学是一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科,但不是一门可以轻易学好、可以轻易教好的学科,尤其是其中的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创造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在教学中要打破本本主义,以新颖别致、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复习好物理概念,快速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外的知识。
在最近的新课程科学课程物理内容复习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对复习物理类概念的模糊认识,笔者有意加强了概念的复习,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物理概念掌握得好,许多相关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加强物理概念的复习教学中,具体体会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加强概念复习的及时性,提高概念运用能力
科学教材中物理学科的特点是:本质简明,概念难懂。学习物理过程中许多学生反映,上课听懂了,课后题目却不会做。什么原因?概念不会应用。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往往不求甚解,认为背会了物理概念就行了。譬如:在复习力的平衡概念时,学生们认为力的平衡概念已经背熟了,没什么可以再复习了。此时,可以引入练习题:一个物体沿斜面滑下,求下滑过程中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经举手,全班51名同学只有2名答出: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有46个同学认为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下滑力。3个人认为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对斜面的压力。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们意识到概念的复习、掌握和运用,是要下些硬工夫的。
2 物理复习中要讲清概念的内涵,拓展概念的外延
科学课程尤其是其中的物理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把相关知识点连接起来了,外延则越来越强调跟实际生活、科技的联系。物理概念复习教学中不仅要讲清概念的本质,还要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产生条件。再如上面的练习:为什么大多数学生认为物体沿斜面下滑时有一个下滑力呢?笔者认为:这是学生死记概念的结果,没有理解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既要有受力者,也要有施力者。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还有木块对斜面的压力,这因为是他们不清楚研究哪个物体,施力者、受力者要作用在哪个物体上。对某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必须是作用在这个物体上的力,而不能是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至于第二个问题,则是因为学生还不清楚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之外,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也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见,只死记力的概念不知道每个力产生的条件、大小及方向等问题是不行的。当然,在物理概念的复习教学中,要求学生记忆物理概念是应该的,但重要的是必须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这样才有助于物理概念的深化,才能加强应用能力。
3 许多概念名称相似,在复习中要注意区别和联系
概念的正确形成对学好科学有重要作用,学好科学教材中的物理知识,更要重视概念的正确掌握。物理中有许多概念名称相似,如:压力和压强、电流和电压、效率与功率、液化和汽化……。这些相似的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些概念对初学者来说,很容易搞糊涂,这就要求教师在概念复习教学中不能单纯重复原概念,可以采用对照,列表格的形式,归纳出这些相似概念,指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譬如:对于压力和压强要强调这是两个不同概念,压力属于力的范畴,具有力的三要素,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而压强则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与受力面积无关,压强则是由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共同决定。但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压强与压力成正比。所以,如果揭示出这些区别和联系,就能使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名称相似的概念。
4 复习物理概念中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能起到巩固加深作用
科学中的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具有可操作性,在复习物理概念的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实验是相当必要的,这样的实验必须在原实验的基础上,但要高于原实验。决不是已做实验的简单重复。配合物理概念的复习,让学生设计一些新实验,能起到巩固和深化概念的作用。譬如:在安排学生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对于同一个滑轮组相同绕绳方法,不管是否考虑绳子和滑轮之间的摩擦,绳子自由端拉过的长度始终是绳子段数的几倍。在实际实验中,绳子自由端做的是总功,使物体上升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和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为额外功,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做到让物体匀速上升。通过实验,学生发现,提起较重的物体时的机械效率比提起较轻物体时的机械效率要高。
实验可以纠正一些模糊的认识,可以对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上述实验加强了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认识,加强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巩固和深化了已学知识。
科学是一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科,但不是一门可以轻易学好、可以轻易教好的学科,尤其是其中的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创造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在教学中要打破本本主义,以新颖别致、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复习好物理概念,快速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外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