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血管瘤一例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40岁,因阴道流血淋漓不尽26年,子宫增大12年,于2010年1月4日人院.患者自14岁月经来潮即开始阴道不规则流血,口服止血药后暂停出血,但停药后阴道仍流血.患者23岁结婚,28岁时曾自然妊娠1次,孕4个月时因子宫增大如孕8个月大小,到当地医院行引产术.引产术后子宫只能恢复到如孕4个月大小至今,未能再次妊娠。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细胞生长于子宫腔面以外的其他部位,并具有类似肿瘤侵袭、种植的特点.有研究提示,四氯二苯-对-二恶英( 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可能通过影响子宫在位内膜的生物学功能导致内异症的发生及发展,而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TGF-β2)、PR、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
期刊
目的 分析1998-2010年间在广东省珠海市开展的地中海贫血(地贫)大规模人群预防控制计划的实施效果.方法 以珠海市妇幼保健院为主体构建地贫遗传筛查网络,以婚前医学检查对象(1998-2003年)和常规产前检查人群及其配偶(2004-2010年)作为筛查对象,采用地贫杂合子筛查策略,进行α和β地贫特征的筛查.对所有可疑地贫基因携带者进行随访和遗传咨询,并采用基于PCR的基因诊断技术对高风险夫妇进
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发生率为0.3%,其中卵巢囊肿扭转或破裂的发生率为17.1%[1].一旦考虑卵巢囊肿扭转,应急诊手术.自1991年Weber等[2]实施第1例孕期腹腔镜手术以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孕期腹腔镜手术越来越普遍[3],但孕期急诊手术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3月对3例中期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扭转患者行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现
期刊
目的 :探讨MTA1基因表达与宫颈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将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质粒、MTA1基因表达载体pcDNA3-MTA1质粒、MTA1基因RNA干扰载体pSilencer3.1-MTA1-siRNA质粒稳定转染宫颈癌细胞株CaSki细胞(分别命名为对照组、MTA1组、MTA1 -siRNA组),逆转录(RT) -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检测CaSki细胞中MTA1 mRNA和蛋白的
患者30岁,孕3产0.因停经28周+4,发现血压升高4 d,右下腹胀痛1 d于2010年12月13日入院.患者在我院行定期产前检查,孕周核实无误,唐氏综合征筛查为低风险,孕21周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未见异常,查血糖为6.74mmol/L.入院前4 d发现血压140/90mmHg(1 mm Hg=0.133 kPa),随机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0.13 g,无特殊处理.人院前1 d无诱因自觉右
期刊
目的 探讨多胎妊娠孕妇孕中期行减胎术减至双胎后与初始双胎孕妇的妊娠结局比较.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10年9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妇产科门诊或住院、多胎妊娠孕妇567例,其中双胎妊娠孕妇478例为非减胎组;妊娠12周以后在本院实施孕中期减胎术(在超声引导下经腹的胎心内氯化钾注射法),由初始多胎减至双胎的孕妇89例为减胎组.减胎组孕妇中,初始三胎70例,初始四胎13例,初始五胎及以上6例.观
患者23岁,因3次异常妊娠于2010年4月9日就诊并行染色体检查.患者共妊娠5次,第1次药物流产;第2次妊娠约2个月时自然流产;第3次药物流产;第4次妊娠至6个月时B超检查发现胎儿多发畸形而引产;第5次妊娠至50 d时胚胎停育.患者平时月经规律,夫妻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妇科检查未发现异常,优生系列检查、内分泌检查均无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查:
期刊
患者50岁,宫颈癌术后13年,阴道漏尿8年,发现阴道结石3年余在2010年12月就诊于本院.患者1997年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待查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宫颈癌Ⅱa期,并于3月行开腹广泛性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于当地医院继续行放疗24次(外照射,每日1次,每周5次,累积剂量4800 cGy).放疗后1年余(1999年起)患者出现持续性阴道漏尿,量较多,每日需用婴儿尿布7~8片,于当地医
期刊
患者33岁,因停经52d,阴道不规则流血2d,诊断为异位妊娠收入院。入院查体:左侧附件区压痛(+),尿hCG(+),B超提示,左侧附件区3.8cm×2.8cm弱回声。入院诊断:左侧输卵管妊娠。于2010年6月25日开腹行左侧输卯管切除术,术中见:盆腔积血100ml,左侧输卵管壶腹部增粗4cm×3cm×3cm,剖开见大量陈旧性血块,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随着全球妇女人均寿命的延长、雌激素治疗的日益增多等因素的存在,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不详,近年的研究发现,包括K+通道在内的离子通道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应用膜片钳技术、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RNA干扰(RNAi)技术等来探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A细胞中电导钙激活性K+通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