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婚”夫妇捐款助学14年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3月18日一大早,李艺雯老人在96岁老伴的催促下赶到团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向贫困地区孩子捐献了2000元善款。接过“爱心大使”的荣誉证书和捐款收据,李艺雯欣慰地笑了。这天是她和老伴王碧岑结婚63年的纪念日,每年都选在这天捐款,是老两口给他们结婚纪念日的特殊礼物。
  说起和老伴的相识、相恋,李艺雯脸上竟露出了少女般甜美的笑容。
  
  良师益友60载
  
  1942年,李艺雯在洛阳师范读书时,教他们文学课的是一位高高瘦瘦、儒雅帅气的青年教师,叫王碧岑。王老师知识渊博,课讲得既深入浅出又妙趣横生,很快就吸引住了李艺雯和她的同学们。时间不长,情窦初开的16岁的李艺雯就喜欢上了王老师,
  在对王老师的倾慕中,3年的美好时光悄然滑过。毕业后,李艺雯选择了在洛阳师范附小任教,这样她可以不期然地见到暗恋的王老师。一位要好的女同事洞察到了李艺雯的心事,很快玉成了这桩美事,李艺雯得以向比自己大14岁的老师敞开心扉。其实,王碧岑对出生于江南水乡、身材曼妙能歌善舞的李艺雯印象也很深。两人孤身在异乡,爱好志趣相同,相处一年后便走进了婚姻殿堂。从此,两人琴瑟甚笃地度过了半个世纪的人生岁月。
  丈夫是个喜欢研究学问的人,几年后,业务上独树一帜的王碧岑被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由副教授升为教授,很快又成了中文系的掌门人。丈夫事业芝麻开花节节高,后面有着李艺雯无私的付出。跟随丈夫来郑州后,在一家小学做教师的她几乎把教课以外的精力全都投入到了家庭中。婚后10年间,他们的4个孩子相继来到人世,为了不使丈夫分心,李艺雯几乎独力支撑着这个家庭。现在他们的子女中有的成了大学教授,有的成了空军大校,还有的是出版社高级编辑。儿女们成才了,李艺雯和老伴也光荣退休了。
  
  饱览河山乐悠悠
  
  相濡以沫几十载,王碧岑深深觉得亏欠了老伴许多。这些年来,他作为中文系的掌门人,天南地北地进行学术交流,而老伴为了这个家,30多年没有离开过郑州,王碧岑觉得应该对老伴做些补偿。
  于是,从退休后第一年起,王碧岑就让老伴选择一个她向往的地方,然后两人打起背包,火车、轮船地赶过去,找家旅馆住下后悠闲从容地在当地逛个够。王碧岑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对于李艺雯来说,是个称职又体贴的导游。徜徉于祖国大好山河的同时,李艺雯仿佛回到了读书时代,两人竟又找回了当年相爱时的甜蜜感觉。
  每年一个月的自助旅游回家后她对老伴照顾得更加周到。王碧岑喜欢书法,每天都要挥毫泼墨两个小时,每当这时,李艺雯将笔墨纸砚摆好,给丈夫泡上他喜欢喝的龙井茶,“才子佳人”式的生活兴味盎然。
  在家赋闲久了,老两口总想再做些事情充实一下内心,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着力点。1994年,王碧岑随单位组织的老干部旅游团到河南新县参观,新县虽是革命老区,但百姓生活仍很贫困,许多孩子辍学在家。回来后,王碧岑把在新县的见闻对老伴说了,李艺雯沉默了一会儿,眼睛一亮,说:“咱俩虽说没有多大能力,但可以拿出些钱来资助老区孩子读书,一两千块钱对咱们虽不算什么,却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啊!”
  
  志同道合乐助学
  
  王碧岑爽快地同意了老伴的建议。于是,老两口随后赶到团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从贫困地区孩子捐助名单中挑选了3位,每年给每位孩子提供400元的读书费用。几年后,老两口又把捐款数额提高到1500元、2000元。
  李艺雯珍藏着一个特殊的账本,账本里只有支出,没有收入。里面记录了他和老伴14年来的捐款情况。账单上的详细记录始于1995年2月。那年1月,李艺雯和王碧岑夫妇收到了三封来自革命老区新县代咀乡小学的信,写信的是受他们资助的三位小学生。其中有一段话让老两口至今记忆犹新:“收到您们的捐款,奶奶抱着我哭着说‘娃儿终于有学上了!’”看完后,老两口作出决定:以后每年都给孩子们捐款。
  一个月后,河南团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收到了他们的第二笔捐款。以后每年3月份老两口都要给希望工程办公室送去助学款,从1000元、1500元,到现在的2000元,从不间断。每年春节后,他们还给家境贫困的孩子寄去衣服、文具和现金。
  14年来,得到王碧岑和李艺雯捐款的孩子不下40名。除了2006年在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安排下,李艺雯和老伴见过新县的申勤龙外,其他的孩子都未曾谋面。但让老两口高兴的是,给他们写信的孩子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拆阅受捐助孩子的来信和回信,虽然占据了二老的大部分时间,但从孩子们一句句滚烫、真诚而又朴实的话语中,老两口感受到了捐款助学意义的重大。
  在老两口的笔记本上有这样一条记录:“1998年10月,收吴秀花寄板栗、余丽茶叶。”提起这两份礼物,李艺雯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她笑着说:“这些东西是我资助的孩子寄来的,孩子说是自家种的,让爷爷奶奶尝尝。那板栗我刚吃了一颗,就觉得甜在心里。”而一向爱喝茶的老两口却不舍得把茶叶喝掉,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孩子们一颗金子般的心啊!
  日常生活中,只要遇到家里孩子上学困难的家庭,老两口都不忘伸出援手。前年,李艺雯用了位来自河南漯河的保姆,这位有两个孩子的40多岁的保姆因为贫困,已有一个孩子辍学。李艺雯得知后,在保姆春节前回家过年时,特意多给了她2000元钱,再三叮嘱要让孩子复学。后来,她的孩子果然复了学,还经常写信向爷爷奶奶汇报学习情况。
  老两口平时的生活非常俭朴,他们把零花钱都攒起来,准备资助更多的失学儿童。李艺雯笑着说:“只要我们还活着,资助孩子上学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在共享2008年北京奥运会光荣与梦想的17天,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将把绝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奥运节目,播出顶级赛事、新闻资讯、娱乐等等,预计其转播报道的节目总量达数千小时。北京奥运会的游泳、体操和田径项目都将在上午产生金牌,而有时直至晚上11时30分依然还有金牌点,奖牌全天均匀分布,全天都有看点。    开幕式:时间2008年8月8日   闭幕式:时间2008年8月24日  看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除了著
期刊
1956年到1976年的20年间,我就职于贵州乌江上游的鸭池河畔的鸭池小学。1967年开学初,“造反派”召集全公社公办民办学校师生数百人,批斗我和李祖荫校长。河谷地区的三伏天骄阳似火,连一丝风也冒热气。几个小时下来,参加批斗会的师生们特别是弯腰接受批斗的李校长和我,早已是汗流浃背。  紧邻公社约十里地的马安水库,是会后师生们解暑首选所在。我俩在各校师生之后也到了水库坝边,上百师生有的在水库里游泳,
期刊
无穷快乐家中有  ■陶绍教    记得孙儿才四个月大时,我就主动对儿子儿媳说要承揽照料孙儿的任务。开始时,我常和老伴将孙儿放婴儿车里推到广场去散步,他人见了开玩笑说:“你们老两口什么时候又生了个宝贝?”我笑答:“是我们的宝贝,这宝贝是我们隔代生命的延续。”孙儿快一岁时,我就常独自抱他去广场玩了,绿荫下,我与孙儿玩玩具,孙儿的可爱举动不时把我逗乐。孙儿会走路了,智力也发达了,我逗他玩的把戏更多,心生
期刊
白头翁杂记    如今,社会各界都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建议在大中城市中建立老年村。“老年村”已经不是新鲜事物,在英国就有一个叫“城堡村”的地方,居住的都是55岁以上的人,村里共有150所住宅,商店、酒吧、图书馆、医院等设施应有尽有。村里听不见婴儿的哭叫声,看不到青少年打闹,甚至连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也不轻易来此打扰。老人们平时种花、打球、聊天,享受宁静的晚年生活。  也许有人问,“老年村”和时下的
期刊
今年7月,我收到一封来自远方的来信,信中写道:“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临,我不禁回想起在校园度过的时光……特别是您,我小学班主任张毅老师,从一年级一直带到我毕业。在当时特定时代,您总是教育我们要努力学习,告诉我们将来要有所作为,必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好比建大楼,我们是地基,地基不坚固大楼就要倒塌。您的话一直一直鞭策着我……亲爱的张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 学生马岩军。”  这是在70年代我教过的学生
期刊
1985年,我在广西博白县文北高中任教的时候,发生一件小事,让我至今还“没事偷着乐”。早晨上课钟声响起,我匆忙地拿起课本跑到教室,当我跨上讲台,面对学生刚喊出“上课”两字时,学生们哄堂大笑。我不解地上下打量自己,才发现忘了穿衬衣,只穿了一件白背心,露着两条雪白的胳膊。看着我难为情的样子,学生们笑得越发厉害,还招来一群小孩子聚到教室外窥探。  此情此景,让我也尴尬地跟着学生笑起来。想到宿舍离教室很远
期刊
“范跑跑”,不是他的真实姓名,此君叫范美忠,汶川大地震前他在都江堰光亚学校任教。今年5月12日,他正在给学生讲课,忽然教学楼猛烈震动起来,他面对未成年的学生,连一句“快跑”、“跟我来”之类的话都没说就只身跑到了操场。  范君的嘴也不慢,他很快就在网上发表文章,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根据他的行为,人们送了他个“范跑跑”的雅号。  范君不仅道出了真实想法,还强调“那一瞬
期刊
病魔突袭家中顶梁柱    2007年10月25日,北京武警总医院的肝移植外科门外,来自黑龙江的佟常清家人焦急地等待着医生的检查结果。  57岁的佟常清是家里的顶梁柱,10年前他带着妻子张保洁和21岁的儿子佟营到北京打工,经过几年小本经营,终于在北京郊区开了一家布艺商店,买了一套房子,儿子佟营有幸结识河北姑娘吴燕侠而结婚生子,一家人在北京扎下了根。  天有不测风云。不久佟常清忽感浑身乏力、肝区疼痛,
期刊
儿时,每当我遇到困难,父亲就用“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句话来鼓励我。没想到,父亲在天命之年后的不到十年间,却几乎遭遇了人世间所有的苦难伤痛。面对狰狞可怖的人生噩运,父亲日渐佝偻的身躯里,却包裹着一颗从不向命运低头的心。  2000年6月,新婚不久的我接到父亲从山东老家打来的电话:我年仅34岁的大哥由于积劳成疾,患上了绝症,而且是晚期。在我的安排下,父亲带大哥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医生断言,手术后
期刊
48年前,我随军转农的丈夫调到北大荒建设边疆,在简易学校当老师,教数学、语文、政治、音乐。我们班被评为“五好班”,我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但有一个叫刘木的学生却令我十分挠头。  课上,刘木不但自己不听讲,还向同学们挤眉弄眼伸舌头出怪相,故意放响屁,逗得大家哄堂大笑,课堂秩序十分混乱。那时我还年轻,拿他没辙,索性让两个大个子男同学把他架出去,顶好教室的门,继续上课。刘木在窗户外大喊:“你算什么老师,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