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3月18日一大早,李艺雯老人在96岁老伴的催促下赶到团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向贫困地区孩子捐献了2000元善款。接过“爱心大使”的荣誉证书和捐款收据,李艺雯欣慰地笑了。这天是她和老伴王碧岑结婚63年的纪念日,每年都选在这天捐款,是老两口给他们结婚纪念日的特殊礼物。
说起和老伴的相识、相恋,李艺雯脸上竟露出了少女般甜美的笑容。
良师益友60载
1942年,李艺雯在洛阳师范读书时,教他们文学课的是一位高高瘦瘦、儒雅帅气的青年教师,叫王碧岑。王老师知识渊博,课讲得既深入浅出又妙趣横生,很快就吸引住了李艺雯和她的同学们。时间不长,情窦初开的16岁的李艺雯就喜欢上了王老师,
在对王老师的倾慕中,3年的美好时光悄然滑过。毕业后,李艺雯选择了在洛阳师范附小任教,这样她可以不期然地见到暗恋的王老师。一位要好的女同事洞察到了李艺雯的心事,很快玉成了这桩美事,李艺雯得以向比自己大14岁的老师敞开心扉。其实,王碧岑对出生于江南水乡、身材曼妙能歌善舞的李艺雯印象也很深。两人孤身在异乡,爱好志趣相同,相处一年后便走进了婚姻殿堂。从此,两人琴瑟甚笃地度过了半个世纪的人生岁月。
丈夫是个喜欢研究学问的人,几年后,业务上独树一帜的王碧岑被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由副教授升为教授,很快又成了中文系的掌门人。丈夫事业芝麻开花节节高,后面有着李艺雯无私的付出。跟随丈夫来郑州后,在一家小学做教师的她几乎把教课以外的精力全都投入到了家庭中。婚后10年间,他们的4个孩子相继来到人世,为了不使丈夫分心,李艺雯几乎独力支撑着这个家庭。现在他们的子女中有的成了大学教授,有的成了空军大校,还有的是出版社高级编辑。儿女们成才了,李艺雯和老伴也光荣退休了。
饱览河山乐悠悠
相濡以沫几十载,王碧岑深深觉得亏欠了老伴许多。这些年来,他作为中文系的掌门人,天南地北地进行学术交流,而老伴为了这个家,30多年没有离开过郑州,王碧岑觉得应该对老伴做些补偿。
于是,从退休后第一年起,王碧岑就让老伴选择一个她向往的地方,然后两人打起背包,火车、轮船地赶过去,找家旅馆住下后悠闲从容地在当地逛个够。王碧岑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对于李艺雯来说,是个称职又体贴的导游。徜徉于祖国大好山河的同时,李艺雯仿佛回到了读书时代,两人竟又找回了当年相爱时的甜蜜感觉。
每年一个月的自助旅游回家后她对老伴照顾得更加周到。王碧岑喜欢书法,每天都要挥毫泼墨两个小时,每当这时,李艺雯将笔墨纸砚摆好,给丈夫泡上他喜欢喝的龙井茶,“才子佳人”式的生活兴味盎然。
在家赋闲久了,老两口总想再做些事情充实一下内心,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着力点。1994年,王碧岑随单位组织的老干部旅游团到河南新县参观,新县虽是革命老区,但百姓生活仍很贫困,许多孩子辍学在家。回来后,王碧岑把在新县的见闻对老伴说了,李艺雯沉默了一会儿,眼睛一亮,说:“咱俩虽说没有多大能力,但可以拿出些钱来资助老区孩子读书,一两千块钱对咱们虽不算什么,却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啊!”
志同道合乐助学
王碧岑爽快地同意了老伴的建议。于是,老两口随后赶到团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从贫困地区孩子捐助名单中挑选了3位,每年给每位孩子提供400元的读书费用。几年后,老两口又把捐款数额提高到1500元、2000元。
李艺雯珍藏着一个特殊的账本,账本里只有支出,没有收入。里面记录了他和老伴14年来的捐款情况。账单上的详细记录始于1995年2月。那年1月,李艺雯和王碧岑夫妇收到了三封来自革命老区新县代咀乡小学的信,写信的是受他们资助的三位小学生。其中有一段话让老两口至今记忆犹新:“收到您们的捐款,奶奶抱着我哭着说‘娃儿终于有学上了!’”看完后,老两口作出决定:以后每年都给孩子们捐款。
一个月后,河南团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收到了他们的第二笔捐款。以后每年3月份老两口都要给希望工程办公室送去助学款,从1000元、1500元,到现在的2000元,从不间断。每年春节后,他们还给家境贫困的孩子寄去衣服、文具和现金。
14年来,得到王碧岑和李艺雯捐款的孩子不下40名。除了2006年在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安排下,李艺雯和老伴见过新县的申勤龙外,其他的孩子都未曾谋面。但让老两口高兴的是,给他们写信的孩子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拆阅受捐助孩子的来信和回信,虽然占据了二老的大部分时间,但从孩子们一句句滚烫、真诚而又朴实的话语中,老两口感受到了捐款助学意义的重大。
在老两口的笔记本上有这样一条记录:“1998年10月,收吴秀花寄板栗、余丽茶叶。”提起这两份礼物,李艺雯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她笑着说:“这些东西是我资助的孩子寄来的,孩子说是自家种的,让爷爷奶奶尝尝。那板栗我刚吃了一颗,就觉得甜在心里。”而一向爱喝茶的老两口却不舍得把茶叶喝掉,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孩子们一颗金子般的心啊!
日常生活中,只要遇到家里孩子上学困难的家庭,老两口都不忘伸出援手。前年,李艺雯用了位来自河南漯河的保姆,这位有两个孩子的40多岁的保姆因为贫困,已有一个孩子辍学。李艺雯得知后,在保姆春节前回家过年时,特意多给了她2000元钱,再三叮嘱要让孩子复学。后来,她的孩子果然复了学,还经常写信向爷爷奶奶汇报学习情况。
老两口平时的生活非常俭朴,他们把零花钱都攒起来,准备资助更多的失学儿童。李艺雯笑着说:“只要我们还活着,资助孩子上学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责编:辛娅)
说起和老伴的相识、相恋,李艺雯脸上竟露出了少女般甜美的笑容。
良师益友60载
1942年,李艺雯在洛阳师范读书时,教他们文学课的是一位高高瘦瘦、儒雅帅气的青年教师,叫王碧岑。王老师知识渊博,课讲得既深入浅出又妙趣横生,很快就吸引住了李艺雯和她的同学们。时间不长,情窦初开的16岁的李艺雯就喜欢上了王老师,
在对王老师的倾慕中,3年的美好时光悄然滑过。毕业后,李艺雯选择了在洛阳师范附小任教,这样她可以不期然地见到暗恋的王老师。一位要好的女同事洞察到了李艺雯的心事,很快玉成了这桩美事,李艺雯得以向比自己大14岁的老师敞开心扉。其实,王碧岑对出生于江南水乡、身材曼妙能歌善舞的李艺雯印象也很深。两人孤身在异乡,爱好志趣相同,相处一年后便走进了婚姻殿堂。从此,两人琴瑟甚笃地度过了半个世纪的人生岁月。
丈夫是个喜欢研究学问的人,几年后,业务上独树一帜的王碧岑被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由副教授升为教授,很快又成了中文系的掌门人。丈夫事业芝麻开花节节高,后面有着李艺雯无私的付出。跟随丈夫来郑州后,在一家小学做教师的她几乎把教课以外的精力全都投入到了家庭中。婚后10年间,他们的4个孩子相继来到人世,为了不使丈夫分心,李艺雯几乎独力支撑着这个家庭。现在他们的子女中有的成了大学教授,有的成了空军大校,还有的是出版社高级编辑。儿女们成才了,李艺雯和老伴也光荣退休了。
饱览河山乐悠悠
相濡以沫几十载,王碧岑深深觉得亏欠了老伴许多。这些年来,他作为中文系的掌门人,天南地北地进行学术交流,而老伴为了这个家,30多年没有离开过郑州,王碧岑觉得应该对老伴做些补偿。
于是,从退休后第一年起,王碧岑就让老伴选择一个她向往的地方,然后两人打起背包,火车、轮船地赶过去,找家旅馆住下后悠闲从容地在当地逛个够。王碧岑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对于李艺雯来说,是个称职又体贴的导游。徜徉于祖国大好山河的同时,李艺雯仿佛回到了读书时代,两人竟又找回了当年相爱时的甜蜜感觉。
每年一个月的自助旅游回家后她对老伴照顾得更加周到。王碧岑喜欢书法,每天都要挥毫泼墨两个小时,每当这时,李艺雯将笔墨纸砚摆好,给丈夫泡上他喜欢喝的龙井茶,“才子佳人”式的生活兴味盎然。
在家赋闲久了,老两口总想再做些事情充实一下内心,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着力点。1994年,王碧岑随单位组织的老干部旅游团到河南新县参观,新县虽是革命老区,但百姓生活仍很贫困,许多孩子辍学在家。回来后,王碧岑把在新县的见闻对老伴说了,李艺雯沉默了一会儿,眼睛一亮,说:“咱俩虽说没有多大能力,但可以拿出些钱来资助老区孩子读书,一两千块钱对咱们虽不算什么,却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啊!”
志同道合乐助学
王碧岑爽快地同意了老伴的建议。于是,老两口随后赶到团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从贫困地区孩子捐助名单中挑选了3位,每年给每位孩子提供400元的读书费用。几年后,老两口又把捐款数额提高到1500元、2000元。
李艺雯珍藏着一个特殊的账本,账本里只有支出,没有收入。里面记录了他和老伴14年来的捐款情况。账单上的详细记录始于1995年2月。那年1月,李艺雯和王碧岑夫妇收到了三封来自革命老区新县代咀乡小学的信,写信的是受他们资助的三位小学生。其中有一段话让老两口至今记忆犹新:“收到您们的捐款,奶奶抱着我哭着说‘娃儿终于有学上了!’”看完后,老两口作出决定:以后每年都给孩子们捐款。
一个月后,河南团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收到了他们的第二笔捐款。以后每年3月份老两口都要给希望工程办公室送去助学款,从1000元、1500元,到现在的2000元,从不间断。每年春节后,他们还给家境贫困的孩子寄去衣服、文具和现金。
14年来,得到王碧岑和李艺雯捐款的孩子不下40名。除了2006年在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安排下,李艺雯和老伴见过新县的申勤龙外,其他的孩子都未曾谋面。但让老两口高兴的是,给他们写信的孩子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拆阅受捐助孩子的来信和回信,虽然占据了二老的大部分时间,但从孩子们一句句滚烫、真诚而又朴实的话语中,老两口感受到了捐款助学意义的重大。
在老两口的笔记本上有这样一条记录:“1998年10月,收吴秀花寄板栗、余丽茶叶。”提起这两份礼物,李艺雯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她笑着说:“这些东西是我资助的孩子寄来的,孩子说是自家种的,让爷爷奶奶尝尝。那板栗我刚吃了一颗,就觉得甜在心里。”而一向爱喝茶的老两口却不舍得把茶叶喝掉,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孩子们一颗金子般的心啊!
日常生活中,只要遇到家里孩子上学困难的家庭,老两口都不忘伸出援手。前年,李艺雯用了位来自河南漯河的保姆,这位有两个孩子的40多岁的保姆因为贫困,已有一个孩子辍学。李艺雯得知后,在保姆春节前回家过年时,特意多给了她2000元钱,再三叮嘱要让孩子复学。后来,她的孩子果然复了学,还经常写信向爷爷奶奶汇报学习情况。
老两口平时的生活非常俭朴,他们把零花钱都攒起来,准备资助更多的失学儿童。李艺雯笑着说:“只要我们还活着,资助孩子上学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