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要培养思考能力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le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思考能力,这是因为:
  第一,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自主意识。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第二,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
  第三,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
  “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问难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提出要求,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1 有意识地引导激发,变无疑为有疑。刚开始,学生常常读后无疑,教师可在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有选择地让学生的思维在某句上定格,发现问题。如读了“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后,问:看到这种现象有疑问吗?又如读了“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后,让学生针对这句提出问题。
  2 授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并针对预习提出要求:边读边想,尝试读懂课文,记下没弄懂的问题,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明确的要求避免了自读的肤浅性,促使学生把“读”和“思”结合起来,把读引向深层。探索属于读书,使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更易发现问题。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有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在思考,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
  三、多示范,多比较,使学生善问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一个人的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如学生在自学《“绿色的办公室”》时,提出这些问题:①办公室为什么是绿色的?②列宁为什么化装成割草工人?③列宁锅里煮的是什么东西?④列宁为什么要隐藏起来?⑤为什么要盖个人字形的草棚,而不盖其他形状的?这些问题,有的提得较好,有研讨的必要,有的很幼稚,无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哪些问题提出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使他们认识到提问要围绕中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培养学生多思的品质,善问的能力,教师要多示范,教规律于学生。如在《“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我向学生示范质疑①“列宁化装成割草工人”一句中,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②“只容得下一个躺在里面”一句中的“躺”能否换成“睡”字?讨论之后要予以小结:可以对词语的运用和选择提出疑问。阅读时,要留意文章的字、词的运用,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词句的好习惯。经过老师示范和小结后,学生再读此文,发现了新问题:“隐藏在圣彼得堡西北的拉兹里湖畔”一句中的“隐藏”能不能换成“躲避”?“他埋着头”一句中,为什么不用“低”字,而用“埋”字。
  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最终还应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不地包办代替,全盘端出,而应“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浅显的问题个别点悟;普通性的难题组织集体研讨,教师当众点拨讲解;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各抒已见的,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答案需具体分析概括的,可把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问题,层层剥笋,启发学生一步一步思考,逐渐揭开谜底。
  总之,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把“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然而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还是普遍存在,致使出现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这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从教学目标的可及性、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和教学管理的艺术性四个方面着手,致
期刊
实施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即教师的教是否切实有效,学生的学是否富有实效,这要求教师转变地理课堂的教导的模式和学习的模式。  地理是紧密联系生活的学科,地理课堂教学就应该密切联系生活,要引导学生对生活和周围环境进行观察、思考、调查研究,进而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学才更具有实效陛。  一、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地理认知  1、联系生活体验,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社会对物理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者不应只是信息的被动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去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个极具研究意义的课题。本文就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同时,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期刊
高中教材最大特点是:对国家这一政治现象作了大量的介绍。其中有些内容比如:国体、政体、国家结构等是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所以补充一定量的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高三政治教师首先遇到的教学难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教学现状的影响,更增加了解决这一教学难题的困难。因此,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妥当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学业的提高,本文就实施这一教学时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这两个环节中的具体
期刊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  1978年在巴黎聚会的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
期刊
[摘要]:电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能源,同时又是商品。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第三产业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城网大规模改造后,更刺激了整个电力生产和销售,电力企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的同时,窃电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为此电力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保守估算,全国每年因电能被盗损失达200亿元。这不单困扰供电企业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
期刊
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改的实效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
期刊
[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使许多学校、教师、家长束手无策,社会面对这样一个群体也无计可施,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关注学生大多集中在安全、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而忽略了对他们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因此,思想品德课应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材,创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重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新课改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中,不但要减负增效势,更要高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应如何做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 我们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内功。二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四 做好教学准备。五 做好阶段性的反思。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效课堂  在当前的新课改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但要减负增效提质,更要高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与学生知识的增长、认识的提高、情感的丰富、情操的陶冶甚至一生的可持续发展都密切相关。所以,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就十分重要,只有对教材内容认真专研、了然于胸,上课才能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课前准备  课前“备教材”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教师如何“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