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现在的课程标准注重的是学科教学,它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现在的教育范畴已经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理解为指导政治、文化、科学、道德、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建设的整体思想。中学课程标准只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改革,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新的课程标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对于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本人认为它遵循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社会的发展都是公平的、普遍的,它不是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而是给每个人提供充分体现价值的机会,尽量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是提供了一个促进学生平等发展、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它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和谐的发展,并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全面发展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中包含的全面性原则有以下几个含义:一是从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一角度,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例如: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二是从每个学生角度考虑,新课程标准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课程体系的全面性。虽然,旧的课程标准很注意全面性的,但由于人为的把课程分为主副之别,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新的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作了重大变革,不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强调了评价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功能。
二、整体性原则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这里体现了一个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新的课程标准具有整体性。课程是学习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的中介。通过课程的实施,我们应当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所以,我们实施这一标准应当是完整的、全面的。二是新课程标准改革本身具有整体性。中学课程是一个有诸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新课程标准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协调了课程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要素互相配合,有机协调,使教育具有整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努力探索课程标准的整体结构极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合理的组织教育内容,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使教育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并取得整体作用。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原则对我们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使学生的发展是个整体。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受到身体、认知、行为、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制约的,是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应该具有培育学生整体发展的观念。二是使学生的认知也是一个整体过程。知识的互相联系使它变成了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只有用整体的构思才能实现整体性的教育效果。三是要求我们发挥课程的综合作用。课程是有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及评价等要素构成的,我们不能只注重课程各部分的教育作用而忽视了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通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过程等的发挥课程的综合作用。
三、发展性原则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各方面更科学、更全面、更持久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因此以发展性为原则,既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通过各方面的改革,实现课程本身的发展。新标准的发展性原则体现在:首先课程注意了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实质是使学生更科学、更全面、更持久的发展。因此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普遍适应的、有无限张力和发展可能性的、可以持续地创造新知识的技能。其次,新课程本身具有发展性。课程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要求的必然反映,而社会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课程只有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实际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成为有价值的课程。也就是说,课程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再次,学生本身具有发展性。不管是从生理方面还是从心理方面来看,学生本身是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新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对课程内容计划的调整,通过对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选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的发展性还包括学生学习方法的发展性。另外,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显著特点,其目的是让学生“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以求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的发展。
四、前瞻性原则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未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任务。根据这一特征,课程的内容也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特征。新课程标准坚持以前瞻性为原则,即从未来社会的特征出发,以超前的、长远的、面向未来的眼光设计课程内容,一方面明确了学习内容是反映现代及未来,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以后的发展。另一方面确定了未来公民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更具备获取知识、探索发展的能力:不仅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具有合作、宽容、承受、挫折等健康的心理品质。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县锦界初级中学)
一、全面性原则
社会的发展都是公平的、普遍的,它不是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而是给每个人提供充分体现价值的机会,尽量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是提供了一个促进学生平等发展、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它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和谐的发展,并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全面发展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中包含的全面性原则有以下几个含义:一是从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一角度,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例如: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二是从每个学生角度考虑,新课程标准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课程体系的全面性。虽然,旧的课程标准很注意全面性的,但由于人为的把课程分为主副之别,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新的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作了重大变革,不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强调了评价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功能。
二、整体性原则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这里体现了一个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新的课程标准具有整体性。课程是学习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的中介。通过课程的实施,我们应当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所以,我们实施这一标准应当是完整的、全面的。二是新课程标准改革本身具有整体性。中学课程是一个有诸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新课程标准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协调了课程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要素互相配合,有机协调,使教育具有整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努力探索课程标准的整体结构极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合理的组织教育内容,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使教育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并取得整体作用。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原则对我们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使学生的发展是个整体。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受到身体、认知、行为、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制约的,是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应该具有培育学生整体发展的观念。二是使学生的认知也是一个整体过程。知识的互相联系使它变成了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只有用整体的构思才能实现整体性的教育效果。三是要求我们发挥课程的综合作用。课程是有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及评价等要素构成的,我们不能只注重课程各部分的教育作用而忽视了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通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过程等的发挥课程的综合作用。
三、发展性原则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各方面更科学、更全面、更持久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因此以发展性为原则,既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通过各方面的改革,实现课程本身的发展。新标准的发展性原则体现在:首先课程注意了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实质是使学生更科学、更全面、更持久的发展。因此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普遍适应的、有无限张力和发展可能性的、可以持续地创造新知识的技能。其次,新课程本身具有发展性。课程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要求的必然反映,而社会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课程只有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实际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成为有价值的课程。也就是说,课程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再次,学生本身具有发展性。不管是从生理方面还是从心理方面来看,学生本身是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新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对课程内容计划的调整,通过对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选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的发展性还包括学生学习方法的发展性。另外,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显著特点,其目的是让学生“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以求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的发展。
四、前瞻性原则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未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任务。根据这一特征,课程的内容也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特征。新课程标准坚持以前瞻性为原则,即从未来社会的特征出发,以超前的、长远的、面向未来的眼光设计课程内容,一方面明确了学习内容是反映现代及未来,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以后的发展。另一方面确定了未来公民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更具备获取知识、探索发展的能力:不仅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具有合作、宽容、承受、挫折等健康的心理品质。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县锦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