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教学的艺术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关键词:语言艺术 情趣 魅力 声情并茂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听一堂课,就像在观赏一个文艺节目。是平淡乏味,还是妙趣横生;是令你昏昏欲睡,还是让人凝神注目?三尺讲台无大异,教学效果却大不同。究其原因,这种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法国文学巨人雨果说过“语言就是力量”,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像童话里的魔棒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把抽象深奥的点化成具体形象的,把枯燥呆板的演变成生动有趣的。可以说,教学的艺术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注重教学的语言艺术,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富有打动孩子心灵的魅力。
首先,要让自己的语言更亲切可人。这里的亲切可人是指你的语言要有一个更利于教学的背景氛围,也就是说在你言语的同时,你的神态,你的举止,你的情绪,甚至还有你与学生之间彼此挨近的距离……从第一秒面对孩子们起,你就要让他们感觉到你的爱和智慧。让他们觉得,他们没有被师者俯视的不安和拘谨,而只有和朋友平等交流的轻松和愉悦,让他们感觉到你带给他们的不是即将施教者的一脸严肃,而是春风拂面般的赏心悦目。不要让一种要强加于他们艰苦的脑力劳动的压力吓走了他们求知的情趣。学生看到的是你亲切温和的微笑,饱含鼓励的目光,感受到的是与老师心灵相融,彼此无间的距离。那么,你就有了强大有力的师爱魅力感召着你身边的孩子们,你的课堂上就会不断闪烁心有灵犀激情共鸣的火花。
其次,要让你的教学语言更严谨精当。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物化。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就必须做到语言表达准确无误,不拖泥带水般良莠并生。消杀掉不必要的杂质,就只剩下了清晰明了,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就像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的那样,选择那个唯一的,完美的词语去准确表达要表达的意思,不能用类似的词语去敷衍了事,因为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讲述时用词准确才不会误人子弟。比如《晋祠》一文中,对圣母殿前的左扭柏的描述,“它的树皮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这一“旋”这一“垂”天上地下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描写,两个恰如其分的词语,让读者如见其态。
我们要善于巧妙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在描人状物时能引人入胜;在论证问题时,能联系实际,把深刻的事理形象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在阐明哲理时,能运用贴切有趣的比喻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抛弃那些干瘪刻板催人入睡的讲解。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多储存丰富词汇,多读书,读好书,汲取各方面养分,课堂上可以随手拈来,且恰如其分,大增语言风采。
再次,要让你的教学语言更声情并茂。也就是说要让你的教学语言富有音乐性、情感性。帕斯卡说过,“说话的语调可以左右最明智之人,并且能改变一篇文章或一首诗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则要求,对同一句话,教师应该能用20余种不同的语音、语调表达出来。教师声音的高低快慢将直接决定学生的思维。讲课太快,学生没有消化的时间;太慢,学生又会感到不解渴,思维活跃不起来;声音太高,给学生听觉刺激过强,会使学生的神经兴奋很快转入抑制状态;声音太低,学生的兴趣情绪又调动不起来。教学只有注意语言节奏,形成抑扬顿挫的态势,才会使语言符合听觉的需要。
教师的语言必须感情充沛,教师在教学中用真挚的感情打开学生的心扉,激活他们本性中的真善美,塑造高境界的人格和灵魂,同时也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它自身的情感性特质。感情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起点。教一篇课文,要选好教学的突破点,考虑从什么地方讲起学生才能最感兴趣,才能吸引他们。学生的感情往往是潜在的、内蕴的,教师用动情的语言激发学生那潜在的情感,让学生在强烈驱动力中明白事理、感悟人生。教师可以用诗情的画面来陶冶他们的性情,可以用富于哲理的推想引发他们的憬悟,可以用澎湃的激情推启他们情感的波澜,也可以用细语柔情平抚他们心灵的震颤。学生的感情萌发了,撼动了,共鸣了,教师语言的力量就得到了肯定,从而也就做到了“融美于心灵”。
另外,还要让你的语言更幽默风趣。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语言境界。不经意的开怀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揭示了人性中的不情理之处,让人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在课堂上,幽默的语言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例如一教师在剖析文中人物的厚颜无耻时,即兴地补了两句说,你知道吗,那天早上醒来,他的枕边死了一蚊子,旁边还留有蚊子的一封遗书,遗书上写到,昨晚我一夜拼命也没刺破他的脸皮,我无言苟活人世。教室里一阵开怀大笑,继而一片掌声……无疑,教师的幽默给人物的人格特色上又添了一笔重彩,令学生在体会着老师语言风采的同时对人物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我们这个需要更多精彩的时代里,在这个一向以一字千金著称的中华文化中,教学中的语言运用绝对不可忽视。所以,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力求把自己造就成一个“语言大师”,让你的课堂语言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让每一四十五分钟都成为浓缩了智慧和神奇的精华,让每一孩子都在酣畅淋漓中体味中华文字的无穷魅力,真正地学好、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作者单位:河北省献县西城中学 )
关键词:语言艺术 情趣 魅力 声情并茂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听一堂课,就像在观赏一个文艺节目。是平淡乏味,还是妙趣横生;是令你昏昏欲睡,还是让人凝神注目?三尺讲台无大异,教学效果却大不同。究其原因,这种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法国文学巨人雨果说过“语言就是力量”,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像童话里的魔棒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把抽象深奥的点化成具体形象的,把枯燥呆板的演变成生动有趣的。可以说,教学的艺术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注重教学的语言艺术,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富有打动孩子心灵的魅力。
首先,要让自己的语言更亲切可人。这里的亲切可人是指你的语言要有一个更利于教学的背景氛围,也就是说在你言语的同时,你的神态,你的举止,你的情绪,甚至还有你与学生之间彼此挨近的距离……从第一秒面对孩子们起,你就要让他们感觉到你的爱和智慧。让他们觉得,他们没有被师者俯视的不安和拘谨,而只有和朋友平等交流的轻松和愉悦,让他们感觉到你带给他们的不是即将施教者的一脸严肃,而是春风拂面般的赏心悦目。不要让一种要强加于他们艰苦的脑力劳动的压力吓走了他们求知的情趣。学生看到的是你亲切温和的微笑,饱含鼓励的目光,感受到的是与老师心灵相融,彼此无间的距离。那么,你就有了强大有力的师爱魅力感召着你身边的孩子们,你的课堂上就会不断闪烁心有灵犀激情共鸣的火花。
其次,要让你的教学语言更严谨精当。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物化。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就必须做到语言表达准确无误,不拖泥带水般良莠并生。消杀掉不必要的杂质,就只剩下了清晰明了,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就像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的那样,选择那个唯一的,完美的词语去准确表达要表达的意思,不能用类似的词语去敷衍了事,因为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讲述时用词准确才不会误人子弟。比如《晋祠》一文中,对圣母殿前的左扭柏的描述,“它的树皮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这一“旋”这一“垂”天上地下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描写,两个恰如其分的词语,让读者如见其态。
我们要善于巧妙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在描人状物时能引人入胜;在论证问题时,能联系实际,把深刻的事理形象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在阐明哲理时,能运用贴切有趣的比喻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抛弃那些干瘪刻板催人入睡的讲解。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多储存丰富词汇,多读书,读好书,汲取各方面养分,课堂上可以随手拈来,且恰如其分,大增语言风采。
再次,要让你的教学语言更声情并茂。也就是说要让你的教学语言富有音乐性、情感性。帕斯卡说过,“说话的语调可以左右最明智之人,并且能改变一篇文章或一首诗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则要求,对同一句话,教师应该能用20余种不同的语音、语调表达出来。教师声音的高低快慢将直接决定学生的思维。讲课太快,学生没有消化的时间;太慢,学生又会感到不解渴,思维活跃不起来;声音太高,给学生听觉刺激过强,会使学生的神经兴奋很快转入抑制状态;声音太低,学生的兴趣情绪又调动不起来。教学只有注意语言节奏,形成抑扬顿挫的态势,才会使语言符合听觉的需要。
教师的语言必须感情充沛,教师在教学中用真挚的感情打开学生的心扉,激活他们本性中的真善美,塑造高境界的人格和灵魂,同时也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它自身的情感性特质。感情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起点。教一篇课文,要选好教学的突破点,考虑从什么地方讲起学生才能最感兴趣,才能吸引他们。学生的感情往往是潜在的、内蕴的,教师用动情的语言激发学生那潜在的情感,让学生在强烈驱动力中明白事理、感悟人生。教师可以用诗情的画面来陶冶他们的性情,可以用富于哲理的推想引发他们的憬悟,可以用澎湃的激情推启他们情感的波澜,也可以用细语柔情平抚他们心灵的震颤。学生的感情萌发了,撼动了,共鸣了,教师语言的力量就得到了肯定,从而也就做到了“融美于心灵”。
另外,还要让你的语言更幽默风趣。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语言境界。不经意的开怀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揭示了人性中的不情理之处,让人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在课堂上,幽默的语言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例如一教师在剖析文中人物的厚颜无耻时,即兴地补了两句说,你知道吗,那天早上醒来,他的枕边死了一蚊子,旁边还留有蚊子的一封遗书,遗书上写到,昨晚我一夜拼命也没刺破他的脸皮,我无言苟活人世。教室里一阵开怀大笑,继而一片掌声……无疑,教师的幽默给人物的人格特色上又添了一笔重彩,令学生在体会着老师语言风采的同时对人物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我们这个需要更多精彩的时代里,在这个一向以一字千金著称的中华文化中,教学中的语言运用绝对不可忽视。所以,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力求把自己造就成一个“语言大师”,让你的课堂语言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让每一四十五分钟都成为浓缩了智慧和神奇的精华,让每一孩子都在酣畅淋漓中体味中华文字的无穷魅力,真正地学好、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作者单位:河北省献县西城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