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 促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2014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也随之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同时经济结构也相应的发生变化,从投资主导到消费主导、全球价值链的下端到上端、制造业中心到服务中心产业结构转换。由于中国内需市场变化引起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及进口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韩国经济。
自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一直实现高速增长。但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生产和出口因全球经济低迷而面临需求不足,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的增长阶段。同时,中国正试图改变经济及产业结构。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中国经济结构变化中的内需结构变化、进口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以及中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分析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韩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
一、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和政策转变
(一)内需结构变化
近年来,中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同时适度扩大总需求,特别是内需,着力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資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中国内需市场规模从1995年的0.7万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0.8万亿美元,并且内需在GDP中所占比重达到98.1%。内需市场在支出项目上大致可以分为消费和投资, 2000年代初期,消费市场的规模是投资的2倍,但从中期开始,投资迅速增长,到2010年,消费和投资的规模几乎相差无几。此后,消费再次呈现出超过投资的趋势。可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投资增长来实现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时期以积极诱导投资增加的方式,来稳定经济发展。虽然最终消费的增加速度略低于投资,但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内需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二)进口结构变化
通过对不同贸易分类的变化趋势的考察发现,用于内需进口的一般贸易进口比重从200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增加,到2008年首次超过50%,此后持续呈现增加趋势。相反,加工贸易的进口比重从200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减少。以2015年进口市场比重为准,其中一般贸易占70%、加工贸易占30%。这体现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推进的单纯加工贸易抑制措施的成果。金融危机之后,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经济停滞现象导致中国的出口减少,因此,生产型出口所需的加工贸易进口随之而减少。
(三)产业结构变化
随着中国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开始第三产业超过了第二产业,从“二三一”结构转变为“三二一”,实现了产业结构转型。这种变化是中国为刺激消费而做出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但如果今后这一趋势维持下去,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业)的比重减少,会对韩国经济产生很大影响,因为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业,中国第二产业的增长势头和比重越低,对韩国的出口造成的打击就越大。
(四)中国经济政策的变化
2016年3月,全国人大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确立了七个创新发展着力点和五大发展理念,强调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的创新驱动的主要指标显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将从2015年的2.1%提高到2020年的2.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将同期分别年均增长5.7%和4.7%,互联网普及率也将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及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方面设定目标,到2020年将同期分别年均增加30%和28%,达到70%和85%。
二、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经济结构性变化对韩国经济影响的路径分析
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化对韩国出口(对中国)的影响路径如下。金融危机以前,由于发达国家的需求增加,中国对外出口增加,因此中国的半成品/中间产品的进口增加,导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但金融危机过后,由于全球需求减少,中国对外出口减少,因此中国半成品/中间产品的进口减少,因此韩国对中国相关商品的出口也出现萎缩。另外,中国因世界经济停滞而产生的“出口依赖型增长”问题,导致中国内需市场活跃,中国内需所用消费品和原辅材料进口增加,韩国对中国的相关产品出口增加。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积极扩大内需并刺激消费,从而使韩国对中国内需所用的消费品和原辅材料的出口增加。但由于中国的以内需为中心的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加工贸易的限制(或禁止)和国产化率提高,致使韩国对中国的中间材料出口将减少。另外,随着中国产业转型和升级,培养高附加值服务及尖端技术型产业,韩国对中国的数码电子产品和尖端IT产业、手机、机器人等相关电子零部件、互联网企业服务及电子商务的出口有望增加。
(二)中韩贸易额变化
自中韩建交以来,两国间双边贸易发展历程可谓跌宕起伏,从1994年两国间贸易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到1995年的贸易总额为170亿美元且增长率高达45%,再到1997年贸易额高达240.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比重上升至8%左右。可见,韩国逐渐成为中国较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在此阶段,中国与韩国贸易呈逆差态势,中国自韩国进口额一直高于对韩国出口额,对韩国存在极高贸易依赖性。随后,由于金融危机中韩两国的市场经济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998年双边贸易额下降到212.7亿美元,下降率高达12%,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仅5%,其中中国对韩国进口额为62.5亿美元,比上一年度下降近30亿美元。到2001年,韩国经济已经复苏,国内市场需求增加,两国间贸易额突破350亿美元大关,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上升至8%左右。2008年中韩贸易额高达1861亿美元,连续7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中韩双边贸易也遭受重创,出现继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又一次负增长,降幅达到17%。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缓解,两国贸易又快速恢复,2010年中韩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2014年,中韩贸易额达到2904.9亿美元。这一阶段中韩贸易往来变得越来越紧密。
三、加强中韩经济合作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化对韩国经济影响的一系列分析,下面提出加强中韩合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韩国有必要仔细研究中国各种刺激内需政策的动向,制定将其与韩国出口联动的方案,应把重点放在优势较高的尖端IT及电子零部件的研发上,并且有必要制定数码电子产品等高端技术产业为出口主力产品的高级化战略。
第二,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强调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互联网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等,韩国应该把《十三五规划》作为经商的机遇,扩大与中国尖端技术相关的高附加值中间材料和服务的出口。
第三,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藏巨大的服务贸易需求。随着中国个性化、高质量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双方可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合作。韩国在医疗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零售业和流通业多年形成的成熟运行模式可以为中国服务企业提供经验和借鉴,加强中韩贸易合作。(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自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一直实现高速增长。但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生产和出口因全球经济低迷而面临需求不足,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的增长阶段。同时,中国正试图改变经济及产业结构。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中国经济结构变化中的内需结构变化、进口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以及中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分析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韩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
一、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和政策转变
(一)内需结构变化
近年来,中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同时适度扩大总需求,特别是内需,着力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資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中国内需市场规模从1995年的0.7万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0.8万亿美元,并且内需在GDP中所占比重达到98.1%。内需市场在支出项目上大致可以分为消费和投资, 2000年代初期,消费市场的规模是投资的2倍,但从中期开始,投资迅速增长,到2010年,消费和投资的规模几乎相差无几。此后,消费再次呈现出超过投资的趋势。可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投资增长来实现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时期以积极诱导投资增加的方式,来稳定经济发展。虽然最终消费的增加速度略低于投资,但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内需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二)进口结构变化
通过对不同贸易分类的变化趋势的考察发现,用于内需进口的一般贸易进口比重从200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增加,到2008年首次超过50%,此后持续呈现增加趋势。相反,加工贸易的进口比重从200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减少。以2015年进口市场比重为准,其中一般贸易占70%、加工贸易占30%。这体现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推进的单纯加工贸易抑制措施的成果。金融危机之后,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经济停滞现象导致中国的出口减少,因此,生产型出口所需的加工贸易进口随之而减少。
(三)产业结构变化
随着中国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开始第三产业超过了第二产业,从“二三一”结构转变为“三二一”,实现了产业结构转型。这种变化是中国为刺激消费而做出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但如果今后这一趋势维持下去,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业)的比重减少,会对韩国经济产生很大影响,因为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业,中国第二产业的增长势头和比重越低,对韩国的出口造成的打击就越大。
(四)中国经济政策的变化
2016年3月,全国人大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确立了七个创新发展着力点和五大发展理念,强调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的创新驱动的主要指标显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将从2015年的2.1%提高到2020年的2.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将同期分别年均增长5.7%和4.7%,互联网普及率也将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及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方面设定目标,到2020年将同期分别年均增加30%和28%,达到70%和85%。
二、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经济结构性变化对韩国经济影响的路径分析
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化对韩国出口(对中国)的影响路径如下。金融危机以前,由于发达国家的需求增加,中国对外出口增加,因此中国的半成品/中间产品的进口增加,导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但金融危机过后,由于全球需求减少,中国对外出口减少,因此中国半成品/中间产品的进口减少,因此韩国对中国相关商品的出口也出现萎缩。另外,中国因世界经济停滞而产生的“出口依赖型增长”问题,导致中国内需市场活跃,中国内需所用消费品和原辅材料进口增加,韩国对中国的相关产品出口增加。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积极扩大内需并刺激消费,从而使韩国对中国内需所用的消费品和原辅材料的出口增加。但由于中国的以内需为中心的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加工贸易的限制(或禁止)和国产化率提高,致使韩国对中国的中间材料出口将减少。另外,随着中国产业转型和升级,培养高附加值服务及尖端技术型产业,韩国对中国的数码电子产品和尖端IT产业、手机、机器人等相关电子零部件、互联网企业服务及电子商务的出口有望增加。
(二)中韩贸易额变化
自中韩建交以来,两国间双边贸易发展历程可谓跌宕起伏,从1994年两国间贸易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到1995年的贸易总额为170亿美元且增长率高达45%,再到1997年贸易额高达240.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比重上升至8%左右。可见,韩国逐渐成为中国较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在此阶段,中国与韩国贸易呈逆差态势,中国自韩国进口额一直高于对韩国出口额,对韩国存在极高贸易依赖性。随后,由于金融危机中韩两国的市场经济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998年双边贸易额下降到212.7亿美元,下降率高达12%,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仅5%,其中中国对韩国进口额为62.5亿美元,比上一年度下降近30亿美元。到2001年,韩国经济已经复苏,国内市场需求增加,两国间贸易额突破350亿美元大关,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上升至8%左右。2008年中韩贸易额高达1861亿美元,连续7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中韩双边贸易也遭受重创,出现继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又一次负增长,降幅达到17%。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缓解,两国贸易又快速恢复,2010年中韩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2014年,中韩贸易额达到2904.9亿美元。这一阶段中韩贸易往来变得越来越紧密。
三、加强中韩经济合作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化对韩国经济影响的一系列分析,下面提出加强中韩合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韩国有必要仔细研究中国各种刺激内需政策的动向,制定将其与韩国出口联动的方案,应把重点放在优势较高的尖端IT及电子零部件的研发上,并且有必要制定数码电子产品等高端技术产业为出口主力产品的高级化战略。
第二,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强调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互联网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等,韩国应该把《十三五规划》作为经商的机遇,扩大与中国尖端技术相关的高附加值中间材料和服务的出口。
第三,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藏巨大的服务贸易需求。随着中国个性化、高质量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双方可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合作。韩国在医疗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零售业和流通业多年形成的成熟运行模式可以为中国服务企业提供经验和借鉴,加强中韩贸易合作。(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