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盾,中国80年代初“新潮音乐”发端无法绕过的名字。1983年,他以《风雅颂》赢得德国德累斯顿Weber国际作曲大奖,那是1949年以后,中国作曲家首次在国际比赛上获奖。20余年后,“新潮”之风渐劲,普通人对其感觉也从陌生疏远、惊诧排斥,到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大众音乐审美产生了渐变,理解、宽容、接纳,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那一群“新潮”先锋斗士,至今还在引领风向,勇敢的心,不可磨灭。
“当时较左的刊物《人民音乐》,还刊登了谭盾及其老师赵行道的照片,谁知道《风雅颂》是‘资本主义毒瘤’的现代派音乐呢?那时候大家还没明白过来”。中国音乐学院前院长、作曲家李西安回忆说。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现代派音乐对于国人来说还是一个布满地雷的禁区,老一辈音乐家只有竖起耳朵,八方搜索,通过“地下”渠道,探听到西方现代音乐的皮毛。前苏联一位作曲家曾写过《为反动派服务的音乐》一书,从中可以了解到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勋伯格的《升华之夜》,但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音乐,谁也有没机会听到。一直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些作品的录音带才开始慢慢地、悄悄地通过各种渠道带回国内,“我记得当时一个从加拿大留学回来的香港作曲家,写了两部现代派作品,民乐合奏《昆虫世界》和《秋决》,让人听着觉得很新鲜”,李西安说。那时,国内音乐学院老一辈作曲家高为杰、罗忠镕等人也开始向学生传授现代派作曲技法。同时,西方一些国家的音乐表演团体、演奏家、作曲家,纷纷来华,或是举办音乐会,或是讲学。以北京上海等地为主的高等音乐学府里专攻作曲的本科生、研究生,从他们那里比较系统地接触了西方现代派音乐作品、作曲技法以及音乐文化观念,进而在自己的习作或毕业作品里进行尝试,写出了一些学习、运用西方现代派作曲技法、带有实验性的器乐作品。
1981年5月,在第一届全国交响音乐作品评奖中,这一类作品借鉴的大胆和别出心裁,引起了一些评委的兴趣,谭盾的交响乐《离骚》获得鼓励奖。当然,一些专家同时还提出了善意的批评或劝告:“创新不是要怪诞”,不要“盲目搬用他人的风格手法”,否则又会陷入另一种艺术教条主义;“要极力避免西方现代音乐中一味猎奇求怪,佶屈聱牙、令人无法理解的毛病”等等。随后,一些实验性的音乐作品参加了国外音乐比赛并获奖。1982年,瞿小松的大提琴曲《山歌》、叶小纲的大提琴曲《中国之诗》、许舒亚的《小提琴协奏曲》等作品,参加了美国齐尔品协会作曲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这些作品在一向被西方音乐舆论界认为具有权威性的音乐比赛中获奖,着实使它们的作者及国内音乐理论界某些人兴奋不已。1985年4月22日,“谭盾民族器乐作品演奏会”的海报布满了中央音乐学院礼堂外的灰墙。观众们个个兴奋不已,对四大才子之一谭盾的音乐会满怀期待。但,音乐一起,不少人面面相觑。《拉弦组曲》慢板中,二胡弓子紧紧压着弦,发出“咔咔”的噪音;古筝演奏者突然开始用手拍打琴马;扬琴也敲出了格,只打琴面板……有观众当场拂袖而去,而演出的民乐系学生却异常兴奋,这样的方式演出民乐如同庆祝一场节日。
同他们的师尊、老一辈作曲家相比,新潮音乐家不受革命文艺的束缚,很少受到前苏联极左思想的影响,也冲破了艺术为政治服务的藩篱。“新潮音乐”探索将世界现代音乐观念、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与音乐创作实践相结合。音乐理论家梁茂春说:“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来说,对于在‘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音乐传统来说,‘新潮音乐’都有突破和发展。作曲家着力于对音乐内涵的开掘,交响音乐开始摆脱许多外在因素的干扰,向人的精神世界深入”。
瞿小松的《MONGDONG》,作曲家一再强调,它并不代表汉字“懵懂”,而只是发音的依据,没有实际语义。该作品深受云南沧源县原始壁画的影响,使人感受到一种原始的、人类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宁静。这种宁静,正是瞿小松所要传达的主题——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李西安回忆:“文革期间瞿小松曾在贵州插队,对于大自然、大山有深厚的感情,学生时代写了一系列以山为主题的作品,被称为‘大山之子’”。1983年,中央音乐学院77、78级作曲系毕业,从3月到6月,毕业音乐会不断,此时也掀起一阵新潮音乐旋风。
作曲家钱仁平说:“曾经音乐界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被认为有两个表现,其一是崔健的摇滚乐,另一个就是现代音乐,当时叫‘新潮音乐’。后来,崔健的摇滚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并产生很大影响,而现代音乐则在1989年随着‘出国潮’的汹涌,一度逐渐淡出国内公众的视野”。事实上,“新潮”作曲家兵分几路,在欧美乐坛开始进入一个深藏不露的“潜伏期”。为日后在世界舞台发表“中国的声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新潮音乐”中坚力量纷纷在“归国大潮”中卷土重来,引起几多高强度、高密度的争论风波……
2004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上,谭盾指挥北京交响乐团演奏他的《声音地图》,该音乐会又叫“多媒体实验音乐会”,不仅好听,而且好看。随着谭盾极富煽动性的双手上下挥舞,他脸上的表情也异常丰富起来,或喜或愁或哀或嗔。9个乐章中,谭盾记录了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采集的“原生态音乐”,让观众真实地领略了湘西风土人情。“他找到了一种最原始的音乐语言,能使聆听者感到心灵的震颤。”一名观众音乐会后说。
如今,“新潮音乐”新人辈出,如邹航、秦文琛等,在国际重大比赛频获佳绩,作品在海外出版发行,大受媒体追捧。“新潮音乐”大旗不倒,丰采依旧。 ■
“当时较左的刊物《人民音乐》,还刊登了谭盾及其老师赵行道的照片,谁知道《风雅颂》是‘资本主义毒瘤’的现代派音乐呢?那时候大家还没明白过来”。中国音乐学院前院长、作曲家李西安回忆说。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现代派音乐对于国人来说还是一个布满地雷的禁区,老一辈音乐家只有竖起耳朵,八方搜索,通过“地下”渠道,探听到西方现代音乐的皮毛。前苏联一位作曲家曾写过《为反动派服务的音乐》一书,从中可以了解到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勋伯格的《升华之夜》,但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音乐,谁也有没机会听到。一直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些作品的录音带才开始慢慢地、悄悄地通过各种渠道带回国内,“我记得当时一个从加拿大留学回来的香港作曲家,写了两部现代派作品,民乐合奏《昆虫世界》和《秋决》,让人听着觉得很新鲜”,李西安说。那时,国内音乐学院老一辈作曲家高为杰、罗忠镕等人也开始向学生传授现代派作曲技法。同时,西方一些国家的音乐表演团体、演奏家、作曲家,纷纷来华,或是举办音乐会,或是讲学。以北京上海等地为主的高等音乐学府里专攻作曲的本科生、研究生,从他们那里比较系统地接触了西方现代派音乐作品、作曲技法以及音乐文化观念,进而在自己的习作或毕业作品里进行尝试,写出了一些学习、运用西方现代派作曲技法、带有实验性的器乐作品。
1981年5月,在第一届全国交响音乐作品评奖中,这一类作品借鉴的大胆和别出心裁,引起了一些评委的兴趣,谭盾的交响乐《离骚》获得鼓励奖。当然,一些专家同时还提出了善意的批评或劝告:“创新不是要怪诞”,不要“盲目搬用他人的风格手法”,否则又会陷入另一种艺术教条主义;“要极力避免西方现代音乐中一味猎奇求怪,佶屈聱牙、令人无法理解的毛病”等等。随后,一些实验性的音乐作品参加了国外音乐比赛并获奖。1982年,瞿小松的大提琴曲《山歌》、叶小纲的大提琴曲《中国之诗》、许舒亚的《小提琴协奏曲》等作品,参加了美国齐尔品协会作曲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这些作品在一向被西方音乐舆论界认为具有权威性的音乐比赛中获奖,着实使它们的作者及国内音乐理论界某些人兴奋不已。1985年4月22日,“谭盾民族器乐作品演奏会”的海报布满了中央音乐学院礼堂外的灰墙。观众们个个兴奋不已,对四大才子之一谭盾的音乐会满怀期待。但,音乐一起,不少人面面相觑。《拉弦组曲》慢板中,二胡弓子紧紧压着弦,发出“咔咔”的噪音;古筝演奏者突然开始用手拍打琴马;扬琴也敲出了格,只打琴面板……有观众当场拂袖而去,而演出的民乐系学生却异常兴奋,这样的方式演出民乐如同庆祝一场节日。
同他们的师尊、老一辈作曲家相比,新潮音乐家不受革命文艺的束缚,很少受到前苏联极左思想的影响,也冲破了艺术为政治服务的藩篱。“新潮音乐”探索将世界现代音乐观念、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与音乐创作实践相结合。音乐理论家梁茂春说:“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来说,对于在‘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音乐传统来说,‘新潮音乐’都有突破和发展。作曲家着力于对音乐内涵的开掘,交响音乐开始摆脱许多外在因素的干扰,向人的精神世界深入”。
瞿小松的《MONGDONG》,作曲家一再强调,它并不代表汉字“懵懂”,而只是发音的依据,没有实际语义。该作品深受云南沧源县原始壁画的影响,使人感受到一种原始的、人类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宁静。这种宁静,正是瞿小松所要传达的主题——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李西安回忆:“文革期间瞿小松曾在贵州插队,对于大自然、大山有深厚的感情,学生时代写了一系列以山为主题的作品,被称为‘大山之子’”。1983年,中央音乐学院77、78级作曲系毕业,从3月到6月,毕业音乐会不断,此时也掀起一阵新潮音乐旋风。
作曲家钱仁平说:“曾经音乐界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被认为有两个表现,其一是崔健的摇滚乐,另一个就是现代音乐,当时叫‘新潮音乐’。后来,崔健的摇滚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并产生很大影响,而现代音乐则在1989年随着‘出国潮’的汹涌,一度逐渐淡出国内公众的视野”。事实上,“新潮”作曲家兵分几路,在欧美乐坛开始进入一个深藏不露的“潜伏期”。为日后在世界舞台发表“中国的声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新潮音乐”中坚力量纷纷在“归国大潮”中卷土重来,引起几多高强度、高密度的争论风波……
2004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上,谭盾指挥北京交响乐团演奏他的《声音地图》,该音乐会又叫“多媒体实验音乐会”,不仅好听,而且好看。随着谭盾极富煽动性的双手上下挥舞,他脸上的表情也异常丰富起来,或喜或愁或哀或嗔。9个乐章中,谭盾记录了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采集的“原生态音乐”,让观众真实地领略了湘西风土人情。“他找到了一种最原始的音乐语言,能使聆听者感到心灵的震颤。”一名观众音乐会后说。
如今,“新潮音乐”新人辈出,如邹航、秦文琛等,在国际重大比赛频获佳绩,作品在海外出版发行,大受媒体追捧。“新潮音乐”大旗不倒,丰采依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