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公共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对预防医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大的挑战。在这样的高压下,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加多元化、复杂化。心理健康水平将直接影响预防医学生们的大学生活和未来发展。本文旨在探究预防医学生产生健康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提升预防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储备“后备军”。
关键词:预防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对策
近十几年来流行病大爆发层出不穷,2002年非典,中国内地死亡349例,超过30%的幸存者因后遗症而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2009年H1N1流感蔓延到214个国家和地区,导致近20万人死亡;截止2020年 7
月18日,新冠肺炎累计死亡人数已超50万。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这对预防医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正确调节心理压力,丰富专业知识,来面对更大的挑战,为公共卫生事业做出贡献,是预防医学生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将就预防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预防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 适应能力弱,人际关系紧张
现在的预防医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小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他们独自步入大学校园后,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许多学生一时间难以适应大学的生活,社交技能缺乏,人际关系敏感,精神压力过大,从而出现神经衰弱、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 心理发展不成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预防医学生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增强,心理发展却不完全成熟,情绪不稳定,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容易产生心理冲突,更有甚者出现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和强迫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3. 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如何调适
预防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常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在找不到办法去调适心理状况的时候,容易出现自己和自己较劲,钻牛角尖的情况,心理上陷入焦虑、紧张、不安的状态,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4. 学业等综合素质考核的压力
每一个预防医学生都要经过5 年的本科学习,随后是研究生的学习,甚至博士生的学习,这反映了预防医学专业的几大特点——学制长、课程多、学时多。除了学业之外,预防医学生们的考核标准还包括了参加活动、身体素质、获奖情况等方面。这使他们长期处在高压力、高要求的环境下,容易出现焦虑、抑郁。
三、预防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预防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这一时期得到锻炼,学校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锻炼学生们适应环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如举办各类实训课程,组织各种出游,社会实践等活动。心理素质的培养,还要科学有效地与德、智、体、美、劳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适应环境独立生活的能力。
2. 发挥校园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目前很多的高校都设立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室,但是,这些心理咨询室并没有完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一般只有在学生主动来咨询的时候,心理咨询室才能针对个别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但事实上,有些预防医学生由于心理知识不足,无法及时地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或不愿意倾诉自己的心理问题,导致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所以,心理咨询要变被动为主动,定期对学生们进行心理调查,并且时常开展大规模的心理健康讲座,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应对压力和排解压力的方法;还要不断地研究和学习先进的心理咨询模式和心理咨询方法,提高自身的咨询教育水平。
3. 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文化氛围
举办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预防医学生们充分认识自己,学会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教育学生理性地面对和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常见的缓解压力的方法,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坦然地接纳自己遇到的各种压力。另外还应举办各年级心理委员交流会、心理电影展播、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和现场心理咨询等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营造良好的心理文化氛围。
4. 发挥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作用
预防医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给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为他们对学科认识比较浅薄,缺乏合理的规划,以至于在学习中感到迷茫和焦虑。专业课老师能够引导预防医学生系统地认识本专业,了解课程具体的要求和目标,进行系统的规划,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理性面对学业中的挫折与困难,从而消除学业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信心。
5. 促进学生的互助交流
根据预防医学生群体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的团体校园文化活动。结合专业,开展巴林特小组成长沙龙,根据学生提供的生活案例,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重现冲突场景,通过换位思考找到合适的办法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冲突和烦恼,提高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人际沟通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团队素质拓展训练,通过趣味性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提升学生们的团队意识,营造帮互助、融洽团结的氛围。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消除不良情绪,主动和同学敞开心扉,分享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6. 根据预防医学专业特点开展心理教育
根据预防医学生的专业的特殊性,学校要在课程设计、资源配置、师资培训方面,注重心理教育的需求,开设相应的心理建设方面的选修课以及必修课,包括心理卫生尝试、心理调节等内容的课程,同时心理课程可以与医学相交叉,可以涉及如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社会医学等相关内容。在这些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预防医学生不仅可以调节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以学习相关的对于病人的心理诊断和干预治疗,可谓是一举两得。教育工作者对于改善预防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提高预防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品德,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增强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使预防医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坚实的心理基础。
结语:通过此次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预防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由家庭、人际关系、学业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学校有必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策略,进而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提高我国预防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为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积蓄力量。
参考文献:
[1] 孙新红.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07:49-50.
[2] 计艳楠,刘子静.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01:90-96.
[3] 张云,刘宏娟.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7,04:335-338.
[4] 徐彤武.全球卫生:国家实力、现实挑战与中国发展战略[J].国家政治研究,2016,03:9-40+3-4.
关键词:预防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对策
近十几年来流行病大爆发层出不穷,2002年非典,中国内地死亡349例,超过30%的幸存者因后遗症而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2009年H1N1流感蔓延到214个国家和地区,导致近20万人死亡;截止2020年 7
月18日,新冠肺炎累计死亡人数已超50万。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这对预防医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正确调节心理压力,丰富专业知识,来面对更大的挑战,为公共卫生事业做出贡献,是预防医学生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将就预防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预防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 适应能力弱,人际关系紧张
现在的预防医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小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他们独自步入大学校园后,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许多学生一时间难以适应大学的生活,社交技能缺乏,人际关系敏感,精神压力过大,从而出现神经衰弱、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 心理发展不成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预防医学生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增强,心理发展却不完全成熟,情绪不稳定,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容易产生心理冲突,更有甚者出现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和强迫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3. 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如何调适
预防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常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在找不到办法去调适心理状况的时候,容易出现自己和自己较劲,钻牛角尖的情况,心理上陷入焦虑、紧张、不安的状态,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4. 学业等综合素质考核的压力
每一个预防医学生都要经过5 年的本科学习,随后是研究生的学习,甚至博士生的学习,这反映了预防医学专业的几大特点——学制长、课程多、学时多。除了学业之外,预防医学生们的考核标准还包括了参加活动、身体素质、获奖情况等方面。这使他们长期处在高压力、高要求的环境下,容易出现焦虑、抑郁。
三、预防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预防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这一时期得到锻炼,学校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锻炼学生们适应环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如举办各类实训课程,组织各种出游,社会实践等活动。心理素质的培养,还要科学有效地与德、智、体、美、劳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适应环境独立生活的能力。
2. 发挥校园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目前很多的高校都设立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室,但是,这些心理咨询室并没有完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一般只有在学生主动来咨询的时候,心理咨询室才能针对个别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但事实上,有些预防医学生由于心理知识不足,无法及时地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或不愿意倾诉自己的心理问题,导致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所以,心理咨询要变被动为主动,定期对学生们进行心理调查,并且时常开展大规模的心理健康讲座,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应对压力和排解压力的方法;还要不断地研究和学习先进的心理咨询模式和心理咨询方法,提高自身的咨询教育水平。
3. 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文化氛围
举办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预防医学生们充分认识自己,学会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教育学生理性地面对和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常见的缓解压力的方法,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坦然地接纳自己遇到的各种压力。另外还应举办各年级心理委员交流会、心理电影展播、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和现场心理咨询等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营造良好的心理文化氛围。
4. 发挥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作用
预防医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给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为他们对学科认识比较浅薄,缺乏合理的规划,以至于在学习中感到迷茫和焦虑。专业课老师能够引导预防医学生系统地认识本专业,了解课程具体的要求和目标,进行系统的规划,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理性面对学业中的挫折与困难,从而消除学业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信心。
5. 促进学生的互助交流
根据预防医学生群体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的团体校园文化活动。结合专业,开展巴林特小组成长沙龙,根据学生提供的生活案例,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重现冲突场景,通过换位思考找到合适的办法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冲突和烦恼,提高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人际沟通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团队素质拓展训练,通过趣味性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提升学生们的团队意识,营造帮互助、融洽团结的氛围。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消除不良情绪,主动和同学敞开心扉,分享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6. 根据预防医学专业特点开展心理教育
根据预防医学生的专业的特殊性,学校要在课程设计、资源配置、师资培训方面,注重心理教育的需求,开设相应的心理建设方面的选修课以及必修课,包括心理卫生尝试、心理调节等内容的课程,同时心理课程可以与医学相交叉,可以涉及如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社会医学等相关内容。在这些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预防医学生不仅可以调节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以学习相关的对于病人的心理诊断和干预治疗,可谓是一举两得。教育工作者对于改善预防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提高预防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品德,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增强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使预防医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坚实的心理基础。
结语:通过此次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预防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由家庭、人际关系、学业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学校有必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策略,进而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提高我国预防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为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积蓄力量。
参考文献:
[1] 孙新红.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07:49-50.
[2] 计艳楠,刘子静.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01:90-96.
[3] 张云,刘宏娟.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7,04:335-338.
[4] 徐彤武.全球卫生:国家实力、现实挑战与中国发展战略[J].国家政治研究,2016,03:9-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