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武术公体课准备活动的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8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开展高校公共体育课成为推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武术课作为学生喜爱的一门公体课,准备活动是其中上课的重要一环,也是上好武术课的一个前提。鉴于高校公共武术课的基础性、趣味性、健身性等特点,应该科学合理安排武术课的准备活动。本文从武术课中准备活动的作用、内容、负荷、强度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依据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性格等,建立适合大学生武术课的准备活动体系,确保武术课的任务顺利进行。
  关键词 高校武术 公体课 准备活动
  一、武术准备活动的定义及效用
  (一)武术准备活动的目的
  武术准备活动是在武术课基本部分之前进行的身体练习,是为了促进身心适应的一种手段,通过准备活动提高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兴奋程度,为下面的课程内容所做的准备性活动。
  (二)准备活动的效用
  作为武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准备活动扮演着衔接的作用。与武术课的基本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准备活动不充分,就会导致出现运动损伤的状况。准备部分为基本部分及结束部分,对身体从生理和心理方面做了总动员,是预先进行身体练习的各种生理机制,既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又发展了各关节、韧带、肌肉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机体技能的协调性及工作能力,对掌握知识、技能有重要意义。
  二、准备活动的内容
  大学武术课准备活动的开展一般是以集体形式进行,为了避免學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疲劳匮乏的感觉,应坚持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以趣味娱乐为主。教师课前应该认真备课,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耳目一新的课程,这样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神贯注的学习,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活动,因此,学生才能对准备活动产生浓厚兴趣,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一)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
  在内容安排上,主要包括队形和动作。队形以圆圈及四边形、三角形为主,这样可以避免常规的队形,提高学生的兴奋和趣味。在做徒手操时,应该采取多变的方式进行,可将武术内容引入到徒手操里,如可安排正踢腿、弓步冲拳、压肩、抡臂等动作加入到徒手操。也可将传统的单人徒手操向多人发展,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完成柔韧练习,如保护性下叉。同时通过准备活动向基本部分的导入,安排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贴近基本部分。例如如果基本部分要学习旋风腿技术,准备活动的最后部分应该安排里合脚练习及右脚里合,这样过渡性的安排准备活动,既让学生学习起来简单趣味,又使整堂课流畅自然。
  (二)准备活动的针对性
  武术课的准备活动的针对性是指相对于其他项目而言,根据武术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练习,使学生更加简单学习。在专门武术活动阶段,应以课的基本部分为热身标准,自然流畅向正式部分过渡,以达到相应地运动幅度和强度。
  1.依据内容针对性安排
  一次武术课,根据教学大纲进度,可安排学习新课,可安排复习课,或者是测验课,并具体到同一类型课,所涉及内容也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有注重运动损伤部位,确保运动安全。
  2.依据学生层次不同安排
  武术课和其他课程一样都要遵循教学规律,课都是由师生共同完成,也应认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关系到学生层次不同准备活动应该有差别。在入学之前学生的身体素质各有不同,对技能的掌握理解不同,对武术认知及学习程度不同,男女生学习也有差异,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活动,对学生进一步掌握技能有很大帮助。
  三、准备活动负荷和强度安排
  (一)准备活动的负荷
  准备活动的负荷应合理安排,依据人体运动规律变化科学设置。运动负荷过大,容易疲劳出现损伤;运动负荷过小,达不到训练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准备活动的负荷量应该控制在总负荷的1/3,心率控制在110-130次/min为宜。
  (二)准备活动强度
  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的运动量。通常一节武术课在80-90分钟,而准备活动要控制在8-12分钟左右,准备活动的动作要动作简单易学,运动强度由小到大,在中等强度之下。
  (三)准备活动的时间
  人体器官都存在生理惰性,肌肉产生惰性时间最短,心肺惰性最大,因此运动时间不宜过短,准备活动的时间是决定运动负荷的重要因素,准备活动应根据季节、温度、学生身体状况、所学技术难易程度有所变化。
  四、结论
  武术课的准备活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辩证主义思想影响下,武术课的教学活动也是变化的,需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讨、验证,从而突出时效性和针对性,也是做好准备活动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周庆杰 普通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院报.2004(2).
  [2] 房宜军.对中学武术课准备活动的探究[J].武术教学研究.2011(9).
  [3] 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50-62.
  [4] 杨雪芹,刘定一.体育教学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1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锻炼大学生体格的重要途径。由于体育运动自身易造成一定伤害的现实,所以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在学校体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依托高校体育活动环境的复杂性和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深入研究了高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中华武术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与艺术等多种文化形态相互交融渗透,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形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通过研究武术技法的巧妙、武术技击是否是艺术、武术和艺术的联系、武术套路的艺术特征来探讨中华武术的艺术性。得出结论:武术将“艺”与“术”的结合,通过实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特征。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体育大国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民族传统体育除了具有教育、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传统的功能外,在新时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其本身还具有传播和发掘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編号:1009-9328(2016)01-000-02  摘 要 武术散打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家体育委员会正式批准散打运动为正式的竞技体育比赛项目以后,现代散打运动才真正的在我国高校中得到普及。但是,武术散打运动则是在2006年开始才出现在青海省普通高校中。根据实地调查,笔者从招生情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竞
中图分类号:G852.6 文獻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健身气功的推广现状和推广策略问题。文章在简要阐述了现阶段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健身气功的推广现状,总结归纳了推广过程中较具普遍性的几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推广策略,希望对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或帮助。  关键词 健身气功 四川 少
中图分类号:G85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竞技武术散打攻防战术的运用主要是建立在双方队员的技术、身体素质、智能以及心理的前提下。在搏击的比赛过程中,不单纯是在对抗双方的耐力以及体力,同时,也在暗中较量双方的技术运用与智慧。基于此,双方队员只有对多种竞技武术散打攻防战术进行全面的掌握,才能够实现有效运用这些战术的目的,继而战胜对手。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幼儿武术活动在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身体素质、机体的适应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不仅可以发展幼儿各种基本能力,更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传统武术提倡的修德、炼意、养气更可培养坚持忍耐、敢于挑战、不言放弃的良好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长拳运动项目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法,旨在为广大长拳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 武术套路 体能训练 长拳 项目特征  一、武术套路的发展  研究认为,“高、难、美、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