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视觉语言核心部分的平面设计也在现代文化和商业竞争中变奏。现就如何使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适应市场需求;从教学目标、教育改革指导思想、新的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改革,力争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鼓励为主,激发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实现师生和谐互动。
[关键词] 平面设计 想象力 创造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无疑对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迫使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平面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快速精通多种平面设计软件的使用,培养学习兴趣,通过经典案例教学并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针对性实验,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教学的重点。
一.顺应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目前广告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怎样培养出具有综合性设计策划、实施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容忽视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一个既强调平面设计与数字技术、职业素养与技能并重,又强调课程教育和课题实践并行的教育培养模式。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平面广告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能在行政单位和广告制作公司、包装装潢设计公司、印刷厂、影视动画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平面广告设计、网上出版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采用“学一用”的实践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索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
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根据新的教学思路,调整教学方法。
计算机专业的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往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要求也是明确的,即能熟练操作软件,并创作出各种广告图形。但是进行平面设计创作的基础则要求学生掌握平面结构的韵律美感及其色彩规律;评价标准就是要求创作的准确性、生动性、严谨性和完整性。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平面美感的认知和掌握创作技巧方面的要求。课程内容中应将软件学习与设计相涵接,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加以精选。
(二)加强关联性教学,加强对学生设计理论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专业设计水平。
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眼界。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把设计之前的“市场调研”过程作为课程的一项重点,让学生走出校门,去了解与设计命题相关的所必须的市场信息。加强关联性教学,平面设计课程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譬如,标志设计、CI设计等也是设计中的一套实效设计体系,它们把平面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等统一起来,塑造了整个广告的整体个性形象。因此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要能够熟悉和独立完成实质性的设计任务,加强学生习作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把一些实际设计业务交给学生去做,让学生从心理上改变角色。
(三)采用“项目式”教学,增强学生沟通组织能力,提高协作精神。
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根据市场的需求,由任课教师将校外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进行课题设计。让学生能真正走出课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实施教学,即按照企业项目生产模式成立设计小组,根据课程安排的设计项目内容,先从市场调查人手,收集具有价值的设计参考资料。并根据调研材料创作方案、讨论方案、实施方案。在项目教学的实施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项目设计。项目小组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掌握了从创意设计到实际制作的设计全流程。
三.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的想象是通过画笔来完成的,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节、激发兴趣、营造想象空间。
比如讲公益招贴中《反对战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营造出学生乐学的氛围,我特地将一些饱受战争痛苦的人的照片,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直观感受,为的是丰富视觉、引发思索、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想象空间,提高课堂效果。当学生看完以后,我提问: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一问使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接着,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痛苦是非常巨大的,世界人民渴望和平,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把我们对和平的向往宣传开呢?招贴画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在讲完什么是招贴设计、招贴设计的特点及主题与选材这一些基本常识后,我提议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拼贴的方法也来设计一张和平题材的招贴,每位同学都是主角,相互配合,各自分工,最后在电脑上完成一幅招贴作品。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这样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就自然地进入角色,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积极思维、主动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作欲望。
四.激发热情、培养学生创造力
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其次教师要提供、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创作空间。
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造力,可从培养以下能力方面进行。
(一)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大胆表演,培养其表现力。
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因此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表现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成为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
如在讲授制作公司《宣传册》时,为丰富绘画的表现内容,我让学生结合宣传册内容,分小组,各自分配角色,把自己装扮成客户与设计人员双方,这其中就涉及到色彩、文字、图形在版式上的组合探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表演得淋漓尽致。可以使爱好表现的学生更大胆,使不善表现的学生也得到有效的锻炼,增强其信心,发展其表现力。
(二)创设创新氛围,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学生创造力。
如在讲授制作《运动会背景》期间,我校正好征集运动会设计方案,这样就把课堂实践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了。全班同学分组对学校运动会的宣传工作进行策划,先提出合理化建议,再设计制作。
学生的创造实践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智慧闪烁的过程。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接受课本知识以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把创新的观念变为可实现的成果,体会到了实践成功的快乐。
五.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通过平面设计教学改革,在教学中采用实践教学方式,把课题设计引入课堂,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程管理等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通过课程设计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出一定水平的广告设计方案、广告设计成品等一系列的广告设计形式。
总之,开设平面设计课程是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人才,必须对市场经济和广告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深刻的认识,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强调平面设计与社会、文化、经济相结合,才能够培养面对现代各种挑战进行战略性思考和决策的平面设计人才。■
[关键词] 平面设计 想象力 创造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无疑对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迫使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平面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快速精通多种平面设计软件的使用,培养学习兴趣,通过经典案例教学并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针对性实验,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教学的重点。
一.顺应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目前广告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怎样培养出具有综合性设计策划、实施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容忽视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一个既强调平面设计与数字技术、职业素养与技能并重,又强调课程教育和课题实践并行的教育培养模式。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平面广告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能在行政单位和广告制作公司、包装装潢设计公司、印刷厂、影视动画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平面广告设计、网上出版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采用“学一用”的实践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索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
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根据新的教学思路,调整教学方法。
计算机专业的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往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要求也是明确的,即能熟练操作软件,并创作出各种广告图形。但是进行平面设计创作的基础则要求学生掌握平面结构的韵律美感及其色彩规律;评价标准就是要求创作的准确性、生动性、严谨性和完整性。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平面美感的认知和掌握创作技巧方面的要求。课程内容中应将软件学习与设计相涵接,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加以精选。
(二)加强关联性教学,加强对学生设计理论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专业设计水平。
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眼界。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把设计之前的“市场调研”过程作为课程的一项重点,让学生走出校门,去了解与设计命题相关的所必须的市场信息。加强关联性教学,平面设计课程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譬如,标志设计、CI设计等也是设计中的一套实效设计体系,它们把平面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等统一起来,塑造了整个广告的整体个性形象。因此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要能够熟悉和独立完成实质性的设计任务,加强学生习作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把一些实际设计业务交给学生去做,让学生从心理上改变角色。
(三)采用“项目式”教学,增强学生沟通组织能力,提高协作精神。
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根据市场的需求,由任课教师将校外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进行课题设计。让学生能真正走出课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实施教学,即按照企业项目生产模式成立设计小组,根据课程安排的设计项目内容,先从市场调查人手,收集具有价值的设计参考资料。并根据调研材料创作方案、讨论方案、实施方案。在项目教学的实施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项目设计。项目小组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掌握了从创意设计到实际制作的设计全流程。
三.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的想象是通过画笔来完成的,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节、激发兴趣、营造想象空间。
比如讲公益招贴中《反对战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营造出学生乐学的氛围,我特地将一些饱受战争痛苦的人的照片,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直观感受,为的是丰富视觉、引发思索、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想象空间,提高课堂效果。当学生看完以后,我提问: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一问使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接着,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痛苦是非常巨大的,世界人民渴望和平,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把我们对和平的向往宣传开呢?招贴画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在讲完什么是招贴设计、招贴设计的特点及主题与选材这一些基本常识后,我提议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拼贴的方法也来设计一张和平题材的招贴,每位同学都是主角,相互配合,各自分工,最后在电脑上完成一幅招贴作品。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这样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就自然地进入角色,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积极思维、主动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作欲望。
四.激发热情、培养学生创造力
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其次教师要提供、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创作空间。
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造力,可从培养以下能力方面进行。
(一)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大胆表演,培养其表现力。
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因此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表现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成为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
如在讲授制作公司《宣传册》时,为丰富绘画的表现内容,我让学生结合宣传册内容,分小组,各自分配角色,把自己装扮成客户与设计人员双方,这其中就涉及到色彩、文字、图形在版式上的组合探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表演得淋漓尽致。可以使爱好表现的学生更大胆,使不善表现的学生也得到有效的锻炼,增强其信心,发展其表现力。
(二)创设创新氛围,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学生创造力。
如在讲授制作《运动会背景》期间,我校正好征集运动会设计方案,这样就把课堂实践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了。全班同学分组对学校运动会的宣传工作进行策划,先提出合理化建议,再设计制作。
学生的创造实践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智慧闪烁的过程。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接受课本知识以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把创新的观念变为可实现的成果,体会到了实践成功的快乐。
五.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通过平面设计教学改革,在教学中采用实践教学方式,把课题设计引入课堂,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程管理等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通过课程设计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出一定水平的广告设计方案、广告设计成品等一系列的广告设计形式。
总之,开设平面设计课程是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人才,必须对市场经济和广告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深刻的认识,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强调平面设计与社会、文化、经济相结合,才能够培养面对现代各种挑战进行战略性思考和决策的平面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