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师如何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ha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教学的基本特点是用“教材”教,教材是教的依据,也是学的依据,更是考的依据。所以,政治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就成了其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它也必然成为衡量与评价一个政治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关键词:教师;教材
  但在现实生活中,对教材的把握存在着以下三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一是对教材的把握缺乏“精”度,不能深入教材,易流于肤浅。这种情况往往与有些教师认为中学教材简单,教学要求也“低”,没有东西可以研究更无“研究”之必要;一本教参用上一辈子,一种经验用上二十年,驾驭教材的能力基本停留在某一种水平而难有改变。这实际是不肯钻研教材的表现。
  二是与第一种情形正好相反,虽然比较重视教材,尤其是对细节的把握比较重视,甚至近于繁锁,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却缺少应有的高度。结果是学生负担重,但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
  三是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的“情感”厚度。几乎所的的政治教师都会忽视这个问题:教材是有情感的,尤其是政治教材。政治课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点。但很少有政治教师在理解与把握教材的时候会专门留意这个问题:如何把握、挖掘与利用教材的“情感”容量问题。
  对教材的驾驭总的要求是六个字:进得去,出得来。走进教材是第一重目标,超越教材是最终目标。针对以上几种情况,笔者以为,要提高政治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以提升教学效率,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应该正确把握三个“度”,即宏观的高度、微观的精度和情感的厚度。
  一、从宏观上讲,对教材的把握要有高度这主要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深入,二是浅出
  所谓深入,主要是指教师不但要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主干知识(每一本书、每一单元、每一课到每一框都有这个问题),而且要准确把握教材文本背后的思想高度。
  新教材的呈现特点是知识“碎片化”倾向(编写的出发点强调了生活逻辑为起点),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甚至许多年轻教师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也感覺“捏”不准、“拿”不住。这对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必修1《经济生活》这本书大家都会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内容为基点来展开整本书的复习,但如果在复习中能把握经济生活的“国强、民富、企业兴”这一条主线: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以人为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国家的强大则是个人与企业兴旺发达的前提。这样,学生对整本书的主干知识的把握、知识体系的构筑可能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是要“浅出”。这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深入难,浅出更难。大学中水平最高的教授往往也是讲课最通俗、最形象的,反之,满口深奥的术语,讲得学生晕头转向,往往是自己也搞不清的角色。中学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教学“浅出”的要求更甚于大学。
  我在上《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课中处理认识真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这三个知识点的时候,分别用“艰难、崇高、信心”这三个词来“转换”。这三个转换,非常贴切的处理了教材中第48~49页的三段话。即:“反复性——艰难、无限性——崇高、上升性——信心”。看起来是三个很平淡的“转换”,如果没有读过一些哲学原著如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话,肯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二、从微观上讲,对教材的把握要有精度
  1、教材正文的文本,把握须“严谨”。如必修1中的《公司的经营》一课中,对企业的不同责任的描述,除了对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要区别,实际上还有二对关系要区别清楚,对照正文37页和39页小字中对合伙企业的理解,可引出第二对要区分的关系:无限责任与无限连带责任的区别,再结合正文37页二句话:“一人有限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有限”但“连带”之责任),可发现第三对需区分的关系:有限连带责任与无限连带责任。
  教师没有对教材的严密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学生的思维如何会深入?教师严谨,学生才会严密。至于有不少教师把必修一中“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句话解读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则更是低级的错误,更是不应该。
  2、教材的辅助文部分,定位须准确。把握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其“辅助”功能,为正文的学习服务,尽量减少学习中的“盲点”与“死角”,扫清“难点”,以提高学习效率。
  如必修4《生活与哲学》这本教材,辅助文可能是最需要关注的,往往是某些教学的“盲点”之所在,而这往往会成为考试的“命题”点,如以小字内容作为考试的素材,或者直接进入选肢中,成为学生的“软肋”甚至是“死穴”。如87页所引的费尔巴哈的话“自然神不是别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作为教师,不但自己要清楚,而且还要用最通俗简单的语言,让学生搞清楚。这当然还是一个对教材把握是否“深入”与“严谨”的问题。
  三、从情感上讲,对教材的把握要有厚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要求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最高要求。政治新教材本身的情感容量的提升必然对教师理解、挖掘和利用教材的情感容量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最难的一点,但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个工作。
  如我校一位老师在上必修1《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课时,“劳动教育”这一点就做得很成功。她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两次现场调查。一是调查学生是否从事过体力劳动,是否喜欢体力劳动?二是调查大家对学校的每天见到的清洁工是否打过招呼,是否知道其姓和名?调查的结果“查”出了问题:有二个学生明确表示讨厌体力劳动,有四个学生表示从来没做过体力劳动,也不会做(所喜的是学生讲的是真话)……这节课最成功之处就是把劳动观念上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显然值得我们借鉴。
  如果真正把握住了政治教材的“情感”脉搏,其实,政治课也是可以上得有滋有味的……。教育,说到底是思想的交流,是情感的互动。只要你用心去做,就可以做出味道来,就可以做出乐趣来。
  古人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把握教材是一个过程,一本书上二十年,就可以上出二十种滋味来。
其他文献
钳工实习是我校机械类,近机械类,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装配实习又是钳工实习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就学生在装配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而课文作为语文教材的主体部分,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民俗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许多民俗文化正逐渐被淡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
语文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高中生的语文素质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成长道路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我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几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个主要手段.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学生的知识面、语言运用能力、语法以及词汇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创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高中地理在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在这个新形势之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化和推进,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也由应试教育影响之下的提升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向培养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方向转变。在这个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游戏对孩子来说不是简单地放松身心的娱乐,而是一件严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