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语文学科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考核评价改革的设想,旨在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更好地实现能力目标,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学考核;改革思路
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考核评价存在三个弊端:在内容结构上还是单一的,主要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在考核评价方式上是守旧的、传统的,一张试卷论英雄。这样传统的“一纸考试”的语文评价方式,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无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应对能力、团队精神和与人沟通等能力,不能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的课程教学目标,无法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适用型人才。从教师的体会和学生的心得来看,这种考核评价实在是索然寡味的,既没有趣味性,更没有开放性。大部分学生都对考核评价形式不满意,对考核评价内容不感兴趣,考核评价过多的偏重于语文基础知识,忽略了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核,同时语文教学也忽略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思维能力不强,走上社会后无论求职还是与人相处,时有碰壁现象。面对如此现状,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考核评价怎样进行就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极大的问题。
一、考核评价改革的目标
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同时提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贯彻“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改革命题形式和考试方法,加强形成性检查,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据此,中职语文考核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有利于巩固、扩展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性考核评价体系,以主观性考核评价为主。加强形成性考核,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学习。及时反馈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调整教学思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二、改革的原则
(一)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同其他课程相比,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民族性、实践性。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考核评价应努力体现它的这些特点,尤其是体现能力本位。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首要的基本的是培养语文能力的目标。
(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考核评价方式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考核评价内容来源于课本但不局限于课本,由教室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关注人生、感受时代气息,做到精读与博览结合,课内与课外沟通,精读学规律,博览增见识,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让学生拓展视野,增强运用知识、迁移知识的能力。这就是大语文观,这就是素质教育观。湖北省宜昌市“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体现专业培养的需要。语文课担负起让学生适应社会满足职业需要的重要使命,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就必须面对现实,重视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联系职业学校教学特点,考核评价必须考虑学生专业、就业的需要。也就是说,语文考核评价必须体现一定的专业特色,才能真正地为专业服务,体现因材施考。比如语文能力考核,文秘专业应重在口才和写作能力;美术服装专业应重在文学欣赏、审美能力,幼师专业应重在儿童文学作品的品读……
(四)体现考核评价的科学性。首先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其考核评价的内容,由片面走向全面。其次是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决定其考核评价的形式应由单一转变为多样。再次是语文学习的暂时性,决定其考核评价的运作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总而言之,考核评价改革无论是试题设计、考核评价过程、考核评价结果都应该考虑到测量统计和考核评价学的科学性。
三、改革的设想
(一)考核评价内容的改革
1.内容的组成
(1)语文基础知识。一般地把语文知识,包括语音知识、文字知识、词汇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章文学知识等等称之为语文基础知识。突出“基础”二字,是因为这些知识对语文能力的形成而言,是最“基本的”。现在有人看不到语文基础知识对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以为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素质中可有可无的部分,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至少也是片面的。试问学生连最起码的汉字都不会写,连最普通的词语都不会使用,又谈何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呢?基础知识要考,因为目前社会的语言环境很不好,错别字、病句俯拾皆是,稍不留神就会以讹传讹,考基础题有正面导向作用。但是在命题时要注意基础题在试卷中的比例。语文基础知识检测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将积累的知识加以整理,使之条理化、结构化、熟练化和策略化。
(2)語文基本能力。一般认为语文基本能力即人们所说的也是学生必备的听、说、读、写能力。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与人交往范围的进一步拓宽,我们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还应该包括应用能力等。
(3)语文修养。这主要是指语文人格要素,也就是情感、意志、习惯、性格、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内容。生活处处皆语文,其实语文考核评价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在命题时,应该要有大语文观,要有一种系统思维。
2.试题内容的改变
现在的语文考核评价过分地依赖教材,导致学生为了追求一个好分数而死记硬背。考核评价重点偏颇,在考核基础知识,不注意考查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缺乏综合性,也缺乏时代感,更缺乏学生应对生活的准备。从调查的几所学校的现在的语文试卷来看,仍然重在识记题、静态题,缺乏知识的运用与对题目的理解,为考教材而考语文,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不到进一步激发。这样的考核评价单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考核评价在试卷的内容上要实现两个转变:知识型向能力型,应试型向应用型。 (二)考核评价形式的改革
1.考核评价形式的改革
语文考核评价的方法既取决于考核评价内容,又取决于考核评价的目的。我们采用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平时考查与阶段总结性考查结合,用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这种考核评价的形式是符合语文学科的要求的。
2.考核评价类型的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考核评价的类型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考核评价类型概括为两种,分为单一型、综合型。所谓单一型考核评价,是指每次考核评价的内容只有单项,专门考查学生的能力,可以是书法比赛,也可以是演讲比赛,这种考核评价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安排和进度进行的,而且一个学期之中要进行多次,这样的单项考核评价要求学生全部参加,并将成绩记录在案,并允许考得不好的学生自愿多次考核评价,一直考到满意为止。所谓综合考核评价是指期中期末两次考核评价,这种考核评价要求考核评价内容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能力题目,尤其是综合型题目,以考综合题为主。
(三)考核评价的改革
考核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怎样考核评价学生的成绩是一个关键。恰当的、合适的考核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反之,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1.考核评价的原则
学生语文学习考核评价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全面性原则。第二,过程性原则。第三,个体差异性原则。第四,多主体参与原则。第五,定性考核评价与定量考核评价相结合原则。
2.考核评价的途径
在进行考核评价时,要拓宽考核评价渠道,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改单一的考核评价渠道为既有教师的考核评价,又有学生集体的互相考核评价,还有学生自己的自我考核评价等多渠道考核评价模式,把学生作为考核评价的主体,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3.考核评价范围
学生语文考核评价的范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期中考核评价;二是期末考核评价;三是平时观察记录;四是课外学习。我们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在学生语文成绩的评定中,突出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
4.成绩计算
(1)计算基本原则是“两结合”。即平时成绩与期中期末成绩相结合,课内成绩与课外成绩相结合。
(2)具体方法。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40%,期中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30%,课外成绩占10%。具体操作就是一个学生的学期成绩=平时以能力与活动为主的单一型的考核评价成绩+期中期末的综合型的考核评价成绩+课外成绩(其中听、说、读、写各占平时成绩的10%,若有在校内外各项活动中加分或免试满分的情况另加分数,课外学习的考核评价可口试,也可笔试,如“课外知识抢答赛”)。为了便于操作,我们设计了下面这个表格。
四、考核评价改革的方法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1)诊断性评价。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语文应用能力差等状况,而他们各自的语文水平又各有不同。教师在学生刚进入中职学校的时候,或在某些需要事先摸底的内容教学之前,要通过笔试、口试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摸底性的考核评价,找出他们的优缺点,诊断出原因,制定语文教学方案,为语文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对教学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评价。如对学生情感态度、课堂提问、作业检查、随堂考核等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完善教学计划,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是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培养起来的,因此,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远远重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只有动态的跟踪评价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个体情感的发展变化,从而给学生公平、合理的综合性评价。教师要简明扼要地记录每个学生语文学习的成长过程,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反馈,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必要时要进行补缺补漏。
(3)终结性评价。是指某份教学计划完成以后所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整个教学计划所完成的情况,如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等。这种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只注重评价结果。
诚然,不管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单就这三者本身而言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积极性,但也有一些片面性、单一性。如果仅以其中的一种来评价学生,那是不合理的。因此,应将三者有机结合起來使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当然,学生素质发展评价能否对学生的素质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作用,还取决于是否能够合理利用评价结果。评价的结果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分数的多少或者等级的高低上,师生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共同的诊断、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出下一步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调整、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笔试和实践测试相结合
(1)笔试。一些基础知识、文言文知识、阅读分析和写作等的考核主要采用“笔试”,期末的终结性评价也适宜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
(2)实践测试。口语交际、协作探究等相关能力的评价主要采取“实践测试”。“实践测试”要根据测试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可以是朗诵、演讲、辩论、情景模拟(如组织“招聘会”、“面试”、“产品介绍”或“项目谈判”等)。
3.突出主观性考试的地位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引领下,中职语文教学相应注重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职语文教育目标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其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必须突出主观性考试的重要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在语文试卷中适当出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是必要的,但对于中职学生,他们更需要主观性试题,教师可以从他们试卷的解答、论述中考评他们的思维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除了习热情。第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真正成了“考”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第三,密切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将学生的视野引向五彩缤纷的生活,让他们关注、分析、思考各种自然、社会现象,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总之,这种考核评价的改革使语文能力训练得以量化,增强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传勋著:《考核评价改革与语文素质教育》,《学科教育》2008年第10期
[2]周正逵著:《论语文考核评价问题》,《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4期
[3]周庆元编:《中学语文教学原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张隆华、曾仲珊著:《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
[5]周庆元、程大琥、张良田著《简明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9年版
[6]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10。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学考核;改革思路
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考核评价存在三个弊端:在内容结构上还是单一的,主要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在考核评价方式上是守旧的、传统的,一张试卷论英雄。这样传统的“一纸考试”的语文评价方式,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无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应对能力、团队精神和与人沟通等能力,不能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的课程教学目标,无法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适用型人才。从教师的体会和学生的心得来看,这种考核评价实在是索然寡味的,既没有趣味性,更没有开放性。大部分学生都对考核评价形式不满意,对考核评价内容不感兴趣,考核评价过多的偏重于语文基础知识,忽略了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核,同时语文教学也忽略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思维能力不强,走上社会后无论求职还是与人相处,时有碰壁现象。面对如此现状,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考核评价怎样进行就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极大的问题。
一、考核评价改革的目标
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同时提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贯彻“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改革命题形式和考试方法,加强形成性检查,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据此,中职语文考核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有利于巩固、扩展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性考核评价体系,以主观性考核评价为主。加强形成性考核,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学习。及时反馈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调整教学思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二、改革的原则
(一)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同其他课程相比,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民族性、实践性。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考核评价应努力体现它的这些特点,尤其是体现能力本位。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首要的基本的是培养语文能力的目标。
(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考核评价方式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考核评价内容来源于课本但不局限于课本,由教室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关注人生、感受时代气息,做到精读与博览结合,课内与课外沟通,精读学规律,博览增见识,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让学生拓展视野,增强运用知识、迁移知识的能力。这就是大语文观,这就是素质教育观。湖北省宜昌市“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体现专业培养的需要。语文课担负起让学生适应社会满足职业需要的重要使命,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就必须面对现实,重视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联系职业学校教学特点,考核评价必须考虑学生专业、就业的需要。也就是说,语文考核评价必须体现一定的专业特色,才能真正地为专业服务,体现因材施考。比如语文能力考核,文秘专业应重在口才和写作能力;美术服装专业应重在文学欣赏、审美能力,幼师专业应重在儿童文学作品的品读……
(四)体现考核评价的科学性。首先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其考核评价的内容,由片面走向全面。其次是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决定其考核评价的形式应由单一转变为多样。再次是语文学习的暂时性,决定其考核评价的运作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总而言之,考核评价改革无论是试题设计、考核评价过程、考核评价结果都应该考虑到测量统计和考核评价学的科学性。
三、改革的设想
(一)考核评价内容的改革
1.内容的组成
(1)语文基础知识。一般地把语文知识,包括语音知识、文字知识、词汇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章文学知识等等称之为语文基础知识。突出“基础”二字,是因为这些知识对语文能力的形成而言,是最“基本的”。现在有人看不到语文基础知识对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以为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素质中可有可无的部分,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至少也是片面的。试问学生连最起码的汉字都不会写,连最普通的词语都不会使用,又谈何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呢?基础知识要考,因为目前社会的语言环境很不好,错别字、病句俯拾皆是,稍不留神就会以讹传讹,考基础题有正面导向作用。但是在命题时要注意基础题在试卷中的比例。语文基础知识检测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将积累的知识加以整理,使之条理化、结构化、熟练化和策略化。
(2)語文基本能力。一般认为语文基本能力即人们所说的也是学生必备的听、说、读、写能力。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与人交往范围的进一步拓宽,我们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还应该包括应用能力等。
(3)语文修养。这主要是指语文人格要素,也就是情感、意志、习惯、性格、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内容。生活处处皆语文,其实语文考核评价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在命题时,应该要有大语文观,要有一种系统思维。
2.试题内容的改变
现在的语文考核评价过分地依赖教材,导致学生为了追求一个好分数而死记硬背。考核评价重点偏颇,在考核基础知识,不注意考查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缺乏综合性,也缺乏时代感,更缺乏学生应对生活的准备。从调查的几所学校的现在的语文试卷来看,仍然重在识记题、静态题,缺乏知识的运用与对题目的理解,为考教材而考语文,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不到进一步激发。这样的考核评价单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考核评价在试卷的内容上要实现两个转变:知识型向能力型,应试型向应用型。 (二)考核评价形式的改革
1.考核评价形式的改革
语文考核评价的方法既取决于考核评价内容,又取决于考核评价的目的。我们采用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平时考查与阶段总结性考查结合,用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这种考核评价的形式是符合语文学科的要求的。
2.考核评价类型的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考核评价的类型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考核评价类型概括为两种,分为单一型、综合型。所谓单一型考核评价,是指每次考核评价的内容只有单项,专门考查学生的能力,可以是书法比赛,也可以是演讲比赛,这种考核评价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安排和进度进行的,而且一个学期之中要进行多次,这样的单项考核评价要求学生全部参加,并将成绩记录在案,并允许考得不好的学生自愿多次考核评价,一直考到满意为止。所谓综合考核评价是指期中期末两次考核评价,这种考核评价要求考核评价内容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能力题目,尤其是综合型题目,以考综合题为主。
(三)考核评价的改革
考核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怎样考核评价学生的成绩是一个关键。恰当的、合适的考核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反之,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1.考核评价的原则
学生语文学习考核评价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全面性原则。第二,过程性原则。第三,个体差异性原则。第四,多主体参与原则。第五,定性考核评价与定量考核评价相结合原则。
2.考核评价的途径
在进行考核评价时,要拓宽考核评价渠道,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改单一的考核评价渠道为既有教师的考核评价,又有学生集体的互相考核评价,还有学生自己的自我考核评价等多渠道考核评价模式,把学生作为考核评价的主体,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3.考核评价范围
学生语文考核评价的范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期中考核评价;二是期末考核评价;三是平时观察记录;四是课外学习。我们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在学生语文成绩的评定中,突出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
4.成绩计算
(1)计算基本原则是“两结合”。即平时成绩与期中期末成绩相结合,课内成绩与课外成绩相结合。
(2)具体方法。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40%,期中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30%,课外成绩占10%。具体操作就是一个学生的学期成绩=平时以能力与活动为主的单一型的考核评价成绩+期中期末的综合型的考核评价成绩+课外成绩(其中听、说、读、写各占平时成绩的10%,若有在校内外各项活动中加分或免试满分的情况另加分数,课外学习的考核评价可口试,也可笔试,如“课外知识抢答赛”)。为了便于操作,我们设计了下面这个表格。
四、考核评价改革的方法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1)诊断性评价。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语文应用能力差等状况,而他们各自的语文水平又各有不同。教师在学生刚进入中职学校的时候,或在某些需要事先摸底的内容教学之前,要通过笔试、口试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摸底性的考核评价,找出他们的优缺点,诊断出原因,制定语文教学方案,为语文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对教学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评价。如对学生情感态度、课堂提问、作业检查、随堂考核等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完善教学计划,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是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培养起来的,因此,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远远重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只有动态的跟踪评价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个体情感的发展变化,从而给学生公平、合理的综合性评价。教师要简明扼要地记录每个学生语文学习的成长过程,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反馈,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必要时要进行补缺补漏。
(3)终结性评价。是指某份教学计划完成以后所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整个教学计划所完成的情况,如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等。这种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只注重评价结果。
诚然,不管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单就这三者本身而言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积极性,但也有一些片面性、单一性。如果仅以其中的一种来评价学生,那是不合理的。因此,应将三者有机结合起來使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当然,学生素质发展评价能否对学生的素质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作用,还取决于是否能够合理利用评价结果。评价的结果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分数的多少或者等级的高低上,师生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共同的诊断、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出下一步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调整、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笔试和实践测试相结合
(1)笔试。一些基础知识、文言文知识、阅读分析和写作等的考核主要采用“笔试”,期末的终结性评价也适宜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
(2)实践测试。口语交际、协作探究等相关能力的评价主要采取“实践测试”。“实践测试”要根据测试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可以是朗诵、演讲、辩论、情景模拟(如组织“招聘会”、“面试”、“产品介绍”或“项目谈判”等)。
3.突出主观性考试的地位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引领下,中职语文教学相应注重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职语文教育目标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其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必须突出主观性考试的重要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在语文试卷中适当出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是必要的,但对于中职学生,他们更需要主观性试题,教师可以从他们试卷的解答、论述中考评他们的思维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除了习热情。第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真正成了“考”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第三,密切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将学生的视野引向五彩缤纷的生活,让他们关注、分析、思考各种自然、社会现象,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总之,这种考核评价的改革使语文能力训练得以量化,增强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传勋著:《考核评价改革与语文素质教育》,《学科教育》2008年第10期
[2]周正逵著:《论语文考核评价问题》,《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4期
[3]周庆元编:《中学语文教学原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张隆华、曾仲珊著:《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
[5]周庆元、程大琥、张良田著《简明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9年版
[6]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