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进展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ing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脊髓损伤,会引起神经功能异常,不仅会使患者出现运动障碍,还会使得膀胱功能受损,出现无法储存及排出尿液的问题,也因此会使得病患精神压力增大,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在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就是进行膀胱功能的训练,加强病患膀胱的自主排尿能力,进而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对生活的希望。因此,本文对脊髓损伤后会出现的神经性膀胱的疾病康复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护理具体措施,进而为相关研究者与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临床研究数据。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122-02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一种脊柱损伤后会发生的一种并发疾病,一般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和继发性脊髓损伤,这种疾病会引起躯干和四肢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最严重时会有四肢瘫痪甚至死亡的危险。引起神经源性膀胱的原因主要是脊髓损伤后神经系统的调控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下尿路功能出现障碍,具体临床表现症状就是神经源性的逼尿肌和括约肌出现活动障碍,最终导致病患出现尿急、尿频、夜尿、尿失禁、尿痛、尿潴留等临床症状,最严重时可导致上尿路损害和肾功能衰竭等,所以需要引起重视。另外神经源性膀胱是由脊髓损伤引起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不仅会影响病患发病后的生活质量,稍有不慎还会危及病患的生命安全[1-3]。因此,做好疾病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是改善病患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必要措施。本文就其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进行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
  脊髓在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失去对脊髓损伤处及以下的控制能力,从而出现脊髓休克的情况,同时也会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包括副交感神经功能减弱、运动神经元受损、排尿反射消失因而使得膀胱收缩功能异常,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发生。所以在对其进行康复护理时,主要要进行以下方面的护理:首先防止尿路感染的情况出现,其次是加强训练,恢复膀胱括约肌的控尿功能,接着是加强膀胱的排空能力,尽可能使得病患不使用导尿管[4-7]。
  2、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主要措施
  2.1留置导尿
  在初期,病患无法将膀胱中的尿液排空,只能经尿道留置导尿管,需要在耻骨上给膀胱造痿。但是此方法容易导致病患出现尿路感染、尿路狭窄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留置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风险就越大。所以在病情稳定后立即拔除导尿管,以防发生不良反应[8]。
  2.2 间歇导尿
  此种方法目前临床使用比较广泛,具体操作方法是定时将一次性导尿管植入膀胱,在排空膀胱的尿液后及时拔出。此种方法原则上是为了保护尿路安全,预防肾损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导尿管对膀胱的刺激,减少了出现尿路感染的概率,并且定时并定期延长时间进行导尿,会锻炼膀胱的周期扩张和顺应性,从而提高膀胱的自主排尿的能力。
  2.3 规律排尿时间和行动
  训练病患定时排尿的能力,比如刚开始按照白天1次/2h,夜晚1次/4h的频率进行。主要针对的是扩张膀胱容量、增加膀胱排尿感觉。等按照以上规律基本恢复后,再按照增加减少排尿频率的方式进行进一步训练病患膀胱的功能,降低病患尿急、尿失禁的症状,与此同时锻炼病患自主排尿的能力[9-12]。
  2.4 膀胱再训练
  以上方法更多的是通过导尿管对病患的膀胱排尿功能进行改善,其实加强训练膀胱在无导尿管辅助的情况下自主排尿,才是更重要的。当脊髓损伤病患康复治疗期间,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自主排尿训练。主要机制是通过加强训练能够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舒张膀胱括约肌功能能够恢复。比如反射性排尿法、意念排尿法、代偿性排尿等。
  2.5 加强盆底肌肉的训练措施
  这类方式是可以通过锻炼病患的肛门括约肌功能,使得病患的尿失禁情况得到改善。主要操作步骤是病患自主收缩肛门括约肌,每次坚持10s,每天重复10次,进行3组[13]。
  3、神经源性膀胱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
  3.1 输尿管反流
  通过影像学进行病症的确诊,并明确输尿管反流的程度以及膀胱压力大小,并根据检查结果進行改善诱发因素,以缓解病患的痛苦。
  3.2 尿路感染
  导尿管的长期使用或病患身体不良状况,会引起泌尿系统被感染,如果反复出现此类情况就会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加重病患身体负担,降低生活质量。对病患进行全面检查,找到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治疗,并要注意防止再次出现感染的情况,而使用间歇性的导尿措施会降低泌尿系统被感染的可能。有研究结果显示,有效减少病患膀胱内的残余尿量和残渣,会降低病患发生感染和结石的可能性,能够进一步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
  3.3 出现结石
  排尿量的减少以及减少的水分摄入,会引起病患膀胱中出现结石的现象,为预防结石的产生,病患需要每日饮水量超过2L,定时排尿,可定期进行检查,以防结石的出现[14]。
  4、普及相关健康常识
  为防止病患在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时犯低级错误,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及影响康复的做法,就需要在患病早起就开始对他们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的健康基础知识。如在护理前期,指导病患家属进行导尿管相关措施的操作,以及加强病患饮水量。定期普及膀胱疾病的发病原因和主要治疗措施,并积极参加膀胱功能训练,增加病患的配合度,提高病患膀胱的功能、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提高病患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5、总结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其实除了具体治疗疾病的方法之外,在治疗后的康复训练也是尤为重要的,我们需要很清晰明确这一点。另外在医疗体系中,康复护理其实是近几年才逐渐受到重视的科室和治疗辅助方法,它不仅是病患在治疗后能够降低并发症的保证,还是疾病在治疗后能够较快恢复正常生活的必要措施[15,16]。而对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措施也在继续进步和改善,为广大病患带来福音。   6、参考文献
  [1]林梅珍.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6(9):145-148.
  [2]赵霞.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08):1104-1106.
  [3]刘荣,万春晓.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护理进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000(051):P.192-192.
  [4]曾海涓,刘文伟,汪家钰.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评估及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0,18(04):112-114.
  [5]陈雅惠.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康复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6]张洁.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药,2016,000(005):P.39-39.
  [7]庞灵,郭惠玲,刘花,等.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综合康复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6(8):94-95.
  [8]莱丽古丽·艾孜买提,麦仁妮萨·艾太科.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9,017(017):152.
  [9]邓雪莉,耿凤.膀胱管理方案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疗效评价[J].医学美学美容,2019,028(019):117.
  [10]郭慧芳,韩敏.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护理的最佳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2017,027(027):206-207.
  [11]杨悦,张建梅,谢娜.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响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14).
  [12]陆秀萍,韦汶伽,陈启波.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治疗及护理研究进展[J].内科,2017,012(004):501-504.
  [13]胡楠.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干预价值评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01):39-40.
  [14]何玉妮,朱雅辉.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健康之路,2017,07(v.16;No.161):174-174.
  [15]杜红萍.集束化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024(006):38-40.
  [16]刘华.综合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v.11(11):75-77.
  注:課题名称:个性化饮水计划对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清洁间歇导尿效果的护理研究;课题编号:Z20180833;课题名称:膀胱容量压力测定及训练系统在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Z20170998
  作者单位:
  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  广西  530021
其他文献
摘要: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英文缩写为IVAP)的优势就是能够显著降低静脉输液时包括静脉炎、过度刺伤以及感染等问题发生的概率。IVAP自从1982年首次问世以来,就在临床医疗中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本文对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植入式输液港的优势、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IVAP;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置入植入式输液港  【中图分类号】R81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目的 对体检中心体检者实施细节管理,探究该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近两年来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将所有的体检者进行分组,60例为对照组,另外60例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在体检的过程中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体检过程中实施细节管理,对两组的体检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在体检时间上,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在一次性体检完成情况上,研究组完成率明显高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 把层级质量控制应用到外科ICU护理管理中,使医院外科ICU护理质量得到提升。方法 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外科ICU收治的100例患者,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通过分析患者、护理人员和医生的满意度,并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比对两组护理效果的不同。结果 在外科IUC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质量控制的新型模式,使患者、护理人员和医生三方面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危重症产妇行剖宫产术后疼痛进行相应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择80例行剖宫产的危重症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比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术后12h和术后24h,实验组产妇的疼痛评分分别为(6.21±0.83)分和(3.49±0.66)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且P均0.05.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制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璃酸钠注射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膝关节感染术后僵硬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30名膝关节感染术后僵硬患者开展此次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15例病例,对照组单纯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则注射璃酸钠注射配合手法松解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患者治疗总疗效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数据对比P<0.05。结论:采取璃酸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血癥的护理诊断及对应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不断更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使泌尿系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治愈率得到提高及死亡率下降。方法: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液体复苏治疗的监测与护理;3引流管的护理;4肺部护理;5饮食指导;6心理护理;7康复指导;结论:通过在治疗过程医护人员的密切合作,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规范医学危急值护理管理并及时给予有效处理,重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及交通事故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于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顺应现实社会,也为了更好的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就如何培养护士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行探讨分析。基于此,本文以应对突发事件为基础,分析了培养护士应急处置能力的方法,以供各位参考。  关键词:护士;应急处置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经胸乳入路腹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筛选出本院2019/2-2020/1期间接收的经胸乳入路腹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临床护理模式及应用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非常顺利,术后1例患者发生胸壁皮下积液,通过对症治疗,术后5d后症状不见;2例患者发生手足抽搐,没有接受特殊干预,1周后症状不见;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声音嘶哑情况。通过术后3个月-1年内的随访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脑梗死接受早期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将精细护理方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人数为100例,均接受早期血管介入治疗,本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另一组则给予精细护理,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合理膳食,坚持锻炼,规律用药和心理平衡方面的依从性均显著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随机抽取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间范围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干预后各时间点,观察组BP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各时间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