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康复的影响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5%,对照组为31.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角色限制、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感觉、精力/疲乏、社交能力、情感角色限制、情感健康、SF-36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不良事件,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AM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系统护理干预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190-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冠状动脉表面出现裂纹或破裂出血,突然发生完全性闭塞,冠脉血供减少甚至中断,导致心肌缺血、损伤及坏死[1]。AMI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危急重症,多见于老年人群,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征,临床症状包括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律失常、发热、心力衰竭、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2]。本文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AMI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84例,均符合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且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肺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智力障碍患者等,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方法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58.6±7.1)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6例,广泛前壁梗死10例,下壁梗死7例,下壁合并正后壁5例,前壁合并下壁3例,多部位梗死1例;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56.2±5.3)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8例,广泛前壁梗死9例,下壁梗死6例,下壁合并正后壁4例,前壁合并下壁3例,多部位梗死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卧床静养、营养支持、密切观察各项指标、积极预防并发症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1)病房环境:维持适宜的温度和空气湿度,保持干净、整洁,定时通风、消毒,适当放置一些绿色植物,尽量减少人员走动次数,降低噪音,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2)饮食干预: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多食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食物、茶、酒等,多喝水,少食多餐;(3)心理干预:根据患者喜好,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帮助患者舒缓心情;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引导患者倾诉,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多巡视、陪伴、关心患者,尽可能满足其要求,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多探望、关爱患者;适时告知患者其病情及康复进展,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顾虑;(4)运动干预:卧床休息1d后,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关节被动运动,3-5天床上坐立,6-7天下床站立,8-9天下床活动四肢关节,并开始慢走、步行,步行距离和时间逐渐增加,早晚10分钟深呼吸运动,所有运动均在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5)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发放疾病知识手册,普及AMI知识,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病因素、预防方法、治疗方法等有全面的认识,积极的配合治疗及护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运动等习惯,教导患者及其家属急性心肌梗死的求救方法和紧急处理方法;(6)用药指导:嘱咐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了解其服用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5%,对照组为3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急性 心急性 心严重 心心源性 心脏性 心脏不良事件
  肌梗死 力衰竭率 失常休克 猝死发生率
  观察组 42 1 1 2 0 0 9.5%(4/42)
  对照组 42 3 5 3 1 1 31.0%(13/42)
  X2 5.9737
  P P<0.05
  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角色限制、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感觉、精力/疲乏、社交能力、情感角色限制、情感健康、SF-36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项目观察组(n=42) 对照组(n=42) T P
  躯体功能 64.37±12.81 52.66±17.43 3.5084 P<0.01
  躯体角色限制 66.72±16.38 50.92±21.26 3.8153 P<0.01
  躯体疼痛 78.76±14.12 66.07±16.84 3.7422 P<0.01
  总体健康感觉 55.58±12.69 40.85±15.63 4.7416 P<0.01
  精力/疲乏 54.11±18.21 41.05±19.33 3.1871 P<0.01
  社交能力 67.97±14.22 51.46±19.75 4.3965 P<0.01
  情感角色限制 79.31±20.27 64.96±22.77 3.0506 P<0.01   情感健康 73.40±19.67 58.84±21.52 3.2365 P<0.01
  SF-36总分 78.46±25.19 62.07±27.98 2.8213 P<0.01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在疾病治疗、康复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系统护理干预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意愿的基础上制定全面、整体的护理计划,使患者乐于接受并主动参与护理工作,达到提高康复效果、改善预后的目的[3]。
  AMI患者术后需要绝对卧床静养,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了患者的睡眠质量,病房整洁、绿色植物有利于患者保持心情愉悦;膳食结构合理、少食多餐,避免刺激肠道引发血流量增加,加剧病情,多喝水,保持排便通畅,减少对心脏的生理刺激[4]。卧床时血流慢,血浆容量下降,导致血液黏滞性增加,易发生静脉血栓,且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前负荷增大,使心肌耗氧量增大,不利于心血管功能恢复,早期活动可提高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冠状动脉再狭窄,改善心脏功能。
  文中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因此,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黄俊玮,谈卉.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78-79.
  [2]朱月荣.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4):176-177.
  [3]侯芳华,江素玲,李洪华等.系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学,2010,16(11):1384-1386.
  [4]姜丽娜,桂文杰.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2011,24(8):5042.
  安全护理在血管外科的优质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5%,对照组为31.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角色限制、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感觉、精力/疲乏、社交能力、情感角色限制、情感健康、SF-36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不良事件,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AM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系统护理干预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190-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冠状动脉表面出现裂纹或破裂出血,突然发生完全性闭塞,冠脉血供减少甚至中断,导致心肌缺血、损伤及坏死[1]。AMI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危急重症,多见于老年人群,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征,临床症状包括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律失常、发热、心力衰竭、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2]。本文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AMI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84例,均符合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且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肺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智力障碍患者等,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方法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58.6±7.1)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6例,广泛前壁梗死10例,下壁梗死7例,下壁合并正后壁5例,前壁合并下壁3例,多部位梗死1例;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56.2±5.3)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8例,广泛前壁梗死9例,下壁梗死6例,下壁合并正后壁4例,前壁合并下壁3例,多部位梗死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卧床静养、营养支持、密切观察各项指标、积极预防并发症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1)病房环境:维持适宜的温度和空气湿度,保持干净、整洁,定时通风、消毒,适当放置一些绿色植物,尽量减少人员走动次数,降低噪音,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2)饮食干预: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多食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食物、茶、酒等,多喝水,少食多餐;(3)心理干预:根据患者喜好,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帮助患者舒缓心情;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引导患者倾诉,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多巡视、陪伴、关心患者,尽可能满足其要求,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多探望、关爱患者;适时告知患者其病情及康复进展,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顾虑;(4)运动干预:卧床休息1d后,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关节被动运动,3-5天床上坐立,6-7天下床站立,8-9天下床活动四肢关节,并开始慢走、步行,步行距离和时间逐渐增加,早晚10分钟深呼吸运动,所有运动均在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5)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发放疾病知识手册,普及AMI知识,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病因素、预防方法、治疗方法等有全面的认识,积极的配合治疗及护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运动等习惯,教导患者及其家属急性心肌梗死的求救方法和紧急处理方法;(6)用药指导:嘱咐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了解其服用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5%,对照组为3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急性 心急性 心严重 心心源性 心脏性 心脏不良事件
  肌梗死 力衰竭率 失常休克 猝死发生率
  观察组 42 1 1 2 0 0 9.5%(4/42)
  对照组 42 3 5 3 1 1 31.0%(13/42)
  X2 5.9737
  P P<0.05
  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角色限制、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感觉、精力/疲乏、社交能力、情感角色限制、情感健康、SF-36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项目观察组(n=42) 对照组(n=42) T P
  躯体功能 64.37±12.81 52.66±17.43 3.5084 P<0.01
  躯体角色限制 66.72±16.38 50.92±21.26 3.8153 P<0.01
  躯体疼痛 78.76±14.12 66.07±16.84 3.7422 P<0.01
  总体健康感觉 55.58±12.69 40.85±15.63 4.7416 P<0.01
  精力/疲乏 54.11±18.21 41.05±19.33 3.1871 P<0.01
  社交能力 67.97±14.22 51.46±19.75 4.3965 P<0.01
  情感角色限制 79.31±20.27 64.96±22.77 3.0506 P<0.01
  情感健康 73.40±19.67 58.84±21.52 3.2365 P<0.01
  SF-36总分 78.46±25.19 62.07±27.98 2.8213 P<0.01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在疾病治疗、康复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系统护理干预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意愿的基础上制定全面、整体的护理计划,使患者乐于接受并主动参与护理工作,达到提高康复效果、改善预后的目的[3]。
  AMI患者术后需要绝对卧床静养,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了患者的睡眠质量,病房整洁、绿色植物有利于患者保持心情愉悦;膳食结构合理、少食多餐,避免刺激肠道引发血流量增加,加剧病情,多喝水,保持排便通畅,减少对心脏的生理刺激[4]。卧床时血流慢,血浆容量下降,导致血液黏滞性增加,易发生静脉血栓,且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前负荷增大,使心肌耗氧量增大,不利于心血管功能恢复,早期活动可提高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冠状动脉再狭窄,改善心脏功能。
  文中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因此,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黄俊玮,谈卉.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78-79.
  [2]朱月荣.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4):176-177.
  [3]侯芳华,江素玲,李洪华等.系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学,2010,16(11):1384-1386.
  [4]姜丽娜,桂文杰.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2011,24(8):504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并总结相关法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0年5月-2014年5月护患纠纷问题的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我院急诊科2010年5月-2014年5月护患纠纷发生率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P<0.05);原因分析:37起护患纠纷中,26起(占比为70.3%)为护理方面引起,其中包括10起(占比为27.0%)为护理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我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经护理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护理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维持透析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维持性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血流量达标率、血肿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血流量达标情况和血肿血栓的发生情况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胃管意外拔除或开脱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13.4-2013.12 60例食管癌术后胃肠减压患者做回质性分析.结果:经过一系列护理措施的落实,无一例胃管非计划拔除。结论:通过护理人员全面、有心、细致的护理,能避免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关键词】食管癌非计划拔管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230-0
期刊
【摘要】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有静脉炎并发症出现,通过不断的学习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静脉炎出现,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本文选择256例静脉输液的患者,其中46例出现静脉炎。  【关键词】静脉输液;静脉炎;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233-02  静脉输液治疗过程总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静脉
期刊
【摘要】野菊花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具有疏风、解毒、名目等功效。根据药理研究显示:野菊花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以及抗免疫等药理作用,同时还能够保护人体心血管系统以及抗肿瘤、保肝等功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挖掘潜力,本文对野菊花提取物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研究野菊花的不同药物作用,为临床野菊花提取物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野菊花;提取物;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糖尿病护理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3年建立品管圈活动组织,对2012年糖尿病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应对策略,开展相关质量改进。结果 活动后胰岛素保管合格率、护士血糖测定操作合格率、护士糖尿病知识考核优良率、患者糖尿病知识考核优良率分别为97.37%、99.43%、96.36%、92.50%,较活动前均明显提高,活动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对曼月乐环联合中医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2年5月~2014年2月的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放置曼月乐环联合中医治疗子宫腺肌病。对一两组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体治疗有效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失重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骨质密度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而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间外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的SA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护理比较,研究组SAS评分减少更明显,差异比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