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器人竞赛为平台的机电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ysc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机器人竞赛的基本情况以及机器人竞赛的特点,结合机电专业的特色,从政策的支持、教师的努力、结合其他教学环节和学生的分工协作等方面,提出了以机器人竞赛为平台,探索一条适合机电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经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机器人;机电专业;创新;竞赛
  作者简介:黄大志(1977-),男,河南新野人,淮海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周庆贵(1963-),男,江苏仪征人,淮海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连云港22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淮海工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55090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16-02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乃是高校工作的中心任务,而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1]
  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是未来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2]机器人作为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成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常见的教学和实验对象。而机器人竞赛具有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及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正越来越多地被广大高校所重视。本文以机器人竞赛为平台,探索出一条培养机电专业创新能力的新途径。
  一、机器人竞赛介绍
  2001年6月21日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我国机器人竞赛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机器人比赛和技术研讨,除了增强参赛者的创新能力外,也为推动和促进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为我国的快速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国内的机器人竞赛很多,影响力比较大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RoboCup 中国委员会等组织的一年一度的“中国机器人大赛”,另一个是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的一年一度的“Robocop 机器人大赛”。省级机器人竞赛中影响力较大的属江苏省教育厅支持、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组织的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距今已举办4次。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设立的比赛项目已达数十项,包括RoboCup 足球机器人比赛、RoboCup 救援组比赛、RoboCup 家庭组比赛、FIRA足球机器人比赛、空中机器人比赛、水中机器人比赛、舞蹈机器人比赛、双足竞步机器人比赛、机器人游中国比赛、机器人创新设计等。[3]随着比赛项目的逐年丰富,越来越多的高校都投入到机器人大赛中来。
  二、机电专业的创新能力培养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俗称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一种,也是最有前途的一个方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机械设计制造方法、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能承担各类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开发工作。这个专业的特色就是强调机械动手能力与机电控制能力相结合,侧重于机电控制和数控维修。以数控所需各种能力为主线,突出机电控制的专业核心地位,培养会设计、能编程、具有较强的机电设备操作、调试、维修、维护等实际操作技能的技术工程师和职教师资。[4]
  针对机电专业的特色不难看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离不开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而机器人竞赛作为机电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是非常合适的,这也正是机器人竞赛举办的初衷。下面以淮海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为例来探讨如何以机器人竞赛为平台实现对机电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1.政策的支持
  一直以来,学校和学院对机器人竞赛都非常支持,淮海工学院为此专门制定了相关的奖励措施,对举办机器人竞赛也都大力支持并积极组织参与。机械工程学院为了支持机器人竞赛,设立了机器人创新活动室,还配备了电脑,购买了实验工具以及器材,专为机电专业的同学们使用。对能够获得奖项的参赛同学除了颁发特殊奖学金外,还奖励一定的选修学分,这些都促使很多学生参与到机器人竞赛当中。与此同时,机器人创新活动都安排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能够获奖的给予适当奖励,也激励着许多老师从事机器人的教学和竞赛工作。学校和学院对于机器人活动室的同学在申请创新项目上也有一定的政策倾斜。近年来活动室先后有两个江苏省大学生实验室创新项目,三个校大学生实验室创新项目被批准,直接参与的学生达20多人,在项目中有两个机器人参加2011年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在机器人游中国项目和机器人创新设计项目分获二、三等奖。好的政策支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2.教师的努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教师的努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由于大学生还正处在学习阶段,知识结构尚不完善,加之学校一般又都没有专门针对机器人的系统的训练计划,大多数机电专业学生对于机器人知识体系的理解比较片面,尤其是低年级同学,参加机器人竞赛的过程很多时候都还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这就需要指导教师抽出时间系统培训和引导学生。告诉学生应该看什么专业书籍、学习什么设计软件等等。这对学生快速建立起对机器人的系统认识、更深入地了解机器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韩愈曾说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积极参与机器人活动的同学是很多的。作为指导教师应该发掘那些有科技创新能力或有潜质的同学,并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机器人竞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留心寻找那些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同学,支持他们到大学生创新活动室学习和工作,为将来各种竞赛储备人才。待竞赛时再从这些同学中挑选表现突出的同学参赛。实践证明,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3.结合其他教学环节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专门设置机器人的专业,只有机电专业与机器人的关系最接近。但机电专业关于机器人方面的课程还是太少。所以淮海工学院有针对性地在专业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加入机器人相关技术。
  增加机器人技术课程,开设了“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又增加了“机器人控制技术”、“特种机器人”等选修课程,目的是希望增加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认识,提高他们学习机器人知识的兴趣。在其他专业课中多引入机器人案例。例如在“机电一体化设计”课程中删掉了部分数控机床的内容,增加了机器人的教学案例。在“机械设计”中增加了关于机器人方面的结构分析案例。这样,就可以将机器人的机械、控制、传感器、电机等部分分别对应到相关课程,学生对机器人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将竞赛机器人引入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针对高年级学生的“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机电系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将竞赛机器人作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任务分配给学生,课程设计做相对成熟的内容,而毕业设计就可以结合竞赛来实施。通过其他的教学环节来支撑机器人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也感到学习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增加了。
  4.学生的分工协作
  机器人作为一个复杂的机电系统,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所以团队的合作、个人的不同分工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学生们来讲,知识结构、自学能力、工程实践、团队分工与协作是相辅相成的,他们需要在竞赛过程中不遗余力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和培养自学能力、工程实践、团队分工与协作能力。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学科为基础,融合了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的交叉学科,这就要求机电专业的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较多。在有限的时间里每个专业课都要学精那是不可能的,每个同学只能在一个或两个领域里有所深入。对于机器人竞赛而言,这就要求同学们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有些同学把重点放在机器人机构的设计和制作上,有些同学就以控制系统电路设计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还有编程能力强的同学主要负责算法和程序的设计。这样每个同学都会得到深入的锻炼,再通过同学们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就会有质的飞跃。
  三、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参加机器人竞赛提高和锻炼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每年举行的各种机器人大赛为机电专业大学生在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设计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当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形势下,该平台的建设对学生们参加机器人竞赛和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系统创新设计、教学科研以及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机器人竞赛前的培训和演练以及竞赛过程锻炼和提高参赛队员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软硬件创新设计能力,从机器人竞赛平台的机械本体结构设计、传感检测技术与方法、自动控制理论与方法以及计算机编程技术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淮海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一直以来都重视大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在历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机器人游江苏”项目二、三等奖及“机器人游中国”项目二等奖、“机器人创新设计”项目三等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结束语
  新的形势下,高等院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机器人竞赛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最佳平台。参加机器人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科研动手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就业竞争能力。借助机器人竞赛这个平台,教师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
  借助机器人竞赛的平台,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作出了积极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若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学校进一步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尽早参与机器人竞赛,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建立起机器人的科研梯队,这些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房明,杨云川,于雷岩.浅谈普通高校本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田玉兰.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4).
  [3]刘宏伟,张华,张健华.以机器人大赛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0,(1).
  [4]张建民,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是大学生锻炼自我、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平台,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以此为依据和出发点,通过对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的调查研究,来探讨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和管理模式,以推动公益型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  关键词:公益型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闫小龙(1985-),男,河南驻马店人
期刊
摘要:坚持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高校的根本培养目标。近年来,许昌学院坚持“一条主线、双向渗透”(即以素质教育为主线,教学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渗透)的指导方针,以十大类素质拓展主题活动为渠道,以大学生社团为主要载体,以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以“六个一要求”为促进手段,以考评认证为动力杠杆,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关键词:素质拓展;素质教育;大
期刊
摘要:创业教育已成为当今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内容。分析了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并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为例,提出应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展SYB培训、参加创业实习网实训、自主创业实践等活动开展创业教育。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实践  作者简介:杨红波(1976-),男,湖南安乡人,广西大学商学院,讲师;梁建华(1980-),女,湖南澧县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讲师。(广西  南宁
期刊
摘要:介绍了公示语的定义、功能和目前翻译的现状,汇总了搜集到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公示语英文翻译中存在的混乱和错误现象,并对公示语翻译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当前大环境下重视公示语翻译、规范公示语翻译的意义。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功能;规范  作者简介:张素芳(1980-),女,山东昌邑人,上海电力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助理研究员;魏永红(1961-),女,重庆人,上海电力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教授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在母体高校的“牌子效应”下得到快速发展,众多独立学院在追求办学规模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已模仿母体公办学校逐渐走向“综合”办学。文章基于新闻宣传视角,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从“机遇、品牌建设演进、有限资源下的品牌构建(新闻)宣传途径选择、特色的品牌要素构建举措”等方面入手,分析其软件学院特色的品牌建设。  关键词:新闻宣传;独立学院;品牌建设  作者简介:林延军(1984-),男,
期刊
摘要:针对军械工程学院“电路分析”课程资源分散、利用效率低、虚拟仿真改进授课质量受限制等问题,设计了“电路分析”课程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由课程标准、知识杂烩、课程内容、测试考核、成果展示五部分构成,重点对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优化加工处理,并基于Delphi来开发“电路分析”课程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打造军队级优质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电路分析;De
期刊
摘要:课题组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通过调查分析,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学校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影响因素;评价;策略  作者简介:徐肖邢(1953-),女,浙江诸暨人,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耿香玲(1960-),女,河北饶阳人,常熟理工学院管理学院,教授。(江
期刊
摘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地方高校中开展时间不长,部分项目在实施后没有达到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预期效果。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实践中对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项目实施时间、项目选题、培养方式、老师指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地方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实验
期刊
摘要:毕业设计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质量反映了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综合水平。通过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提出采用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认识、加强工科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的建设、引进毕业设计综合管理系统以及开拓毕业设计的新途径等措施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问题;质量  作者简介:李月丽(1978-),女
期刊
摘要:目前许多高校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与学生就业的矛盾与冲突日趋突出,已经影响到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整体提高。结合对三届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希望实现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与学生就业的结合。  关键词:毕业设计;大学生就业;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商茹(1967-),女,贵阳赤水人,云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学秘书,高级工程师;张汝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