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l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春的早上,空气中还夹杂着末冬的凉意,清新淡然中夹杂着植物枝头新芽的生气。曙光悄悄地爬上高楼的屋脊和顶部。阳光浅浅地洒在花园的草坪和树木上,使初春嫩绿的植物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金属色,暖暖地育化了些许的生机。阳光下的万物众生是平等的,不论贫贱富贵、高大或矮小,都有权利自由自在享受阳光的照射和温暖。在这样满目花草树木阳光初照的院子里漫步,真是一种难得的廉价享受。
  三月,又是一度花季到人间。
  赏花是上天赋予人类的恩赐。天地大自然养育着人类也考验着人类。阳光、雨露、青山、绿水、鲜花、美景温暖滋润人类,地震、海啸、火山、风暴、雷雨等威胁袭击着人类。最先开的是迎春花,接下来就是玉兰、樱花、桃花和梨花。梨花终于盛开了!前几日,我见它才凸出小骨朵,今天已是完全绽放了。我走近它细细地端详,茸茸的、饱饱的、白白的花瓣,托举着纤细湿润浅黄色的花蕊。我奇怪,梨花这样白,却不瘆人,当它们连成一片时反而蓬勃一股欣欣向荣的温馨。
  置身在这一片欣欣娇嫩的雪白中,纵有千般愁怨苦难都会烟消云散。我感叹花的功能和神奇。难怪爱花人的脸总是像花一样充满欢喜。赏花能止怒调息,所以它有防病治病、疏肝理气之作用。当然,诵诗、听戏、歌唱、观赏书画艺术也有助于健康,但它的功能在于陶冶情操。而花确是能直接止怒调息降火。关键是你要用心去欣赏它。千百年来无论善恶之人,没有谁不喜欢花。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和希望。然而,花期却短暂,转瞬即逝,最短者如昙花,仅开一天,最长者月季,花期月余,梨花也仅开五六天。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稍不留意就会错过一年一度的花季,错过了就只剩下枯败之境了。情随境迁,赏凋零之境难免让人怜惜伤感,人终究是向之所欣。难怪黛玉性格抑郁,因为别人爱花,是赏花之盛景,而她却独怜花被人冷落的凋零之凄美,如此,她的心便会与花一起黯然凋谢而伤心落泪。
  花虽美好却短暂,俯仰之间已化为陈迹。人类的生命之花于恍兮惚兮之间也会凋零。我常想,假如有一天科学的发展能让花期延长或永不凋谢,那该多好啊!如果花真会永远开放,也许人的哀伤和痛苦也就有药可医了。果如此,人们还会这样迷恋珍惜它吗?花开虽好,然而,人类内心滋生的这份怜惜之情更弥足珍贵。
其他文献
“秋到太行,太行就醉了。带着春天的画,带着夏天的梦,醉了。醉了的诗心,天高云阔;醉了的山野,霜叶似火……”  电视台正播放着《美文赏读》,朗诵者——张红莉。  “要读,就用心。每一部作品都一样,都有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喜怒哀乐。如果仅仅见字发声,再优美的声音也无法企及人的心灵。”这是她对播音事业的理解和阐述。  她的声音,有一种纯粹的美,有一种珠玉落盘的清脆和流响出疏桐的曼妙,像山间泉水流淌着大自然的
期刊
在上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观摩别人摄影创作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雨夜的青藏公路,沥青路面因雨水冲刷而反光,一辆辆汽车开了过来……此时相机快门一次次被按下,几分钟后,一幅《雨夜青藏路》的作品诞生了。  这是我单位宣传干事在与青藏公路相邻的宿舍楼窗边,使用一台海鸥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经多次曝光而得到的黑白摄影作品,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原来摄影如此美妙!不仅有结果之美,更有过程之趣,令我终生不能忘怀
期刊
医生与上帝  去教堂合唱一曲《哈里路亚》  无非想成为上帝呵护的孩子  寻求没有苦痛折磨,没有祸患临头  五体投地,朝拜十字架上  滴血的躯体,和一小块裹腹的白布  无非是祈祷神灵,保佑死后升入天堂  苦难降临,上帝不失其职  护佑灵魂飞上天空,去了远方  把疼痛的、流血的肉身抛给大地  此时,谁愿意去天堂极乐?  谁还顾得上灵魂在哪儿?  习惯性发出微弱的呼喊:  救命啊!医生——救命啊!  墙
期刊
画家要走出画室,去采风,去写生,去亲近自然,去感悟真实,才能创作出精品。  写生的确已被很多人(指那些只依赖彩色照片创作的“画家”)冷落,乃至抛弃了!写生在他们眼里已经很迂腐,很落伍。写生?何苦呢,出去一趟能画几张画?数码相机一背,去哪儿拍哪儿,回来在画布上依样放大,再用颜色精描细摹,偌大的一幅“彩照”就出来了,拿出去参展说不准还能拿个什么奖,出手也是好价钱,何乐而不为?功急了,利近了,可是画家的
期刊
或许,很多女权主义者都不喜欢“小女子”这个词,但我喜欢。一个“小”字,百转千回,温柔得让你“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因此,案头最顺手的地方,我摆了司空表圣的《诗品》,并以《诗品》中短短的“小”来涵养我的书法。于是,有了这本《手札欣赏》。  书法之美与书法之表情达意的功能,在手札中得到了最完美的熔铸。书法是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以特有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渊源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手札是书法品式中
期刊
年味儿是什么?  记得幼小的时候,每年刚进腊月,就常听大人们在讲“闻到年味儿了吗?”“已经有年味儿了。”如果按照年龄划分,我觉得年味应该分三段。  孩提时代,年味是那金黄灿灿的黄蒸香。  打刚记事起,每年刚进腊月,有时还会更早一些,母亲就会把父亲当年开荒种得的新玉米和从农村老家买来的粟米淘洗干净,先上笼屉蒸了,蒸至半熟品时,再放到大筛子上,到院外晾晒干了,晒透了后,再背到矿上的磨面房去加工成面粉。
期刊
有时,偷情也能证得正果。尤姐就是,她先是班长马山的相好,后来真的成为了马山的女人。  马山跟尤姐相好的故事发生在矿南门的一家裁缝店里,那我就从矿南门说起吧。  矿南门有一小菜市场,很热闹。市场弯弯曲曲,小店铺鳞次栉比,有理发店、裁缝店、小吃铺、小商店,其间夹杂着修车的、修表的、钉鞋的和许多水果摊子。店是私人的,没一个国家的或集体的。店小小大大不齐,上不了档次,不是搭建的油纸棚子就是泥墙的草屋,最好
期刊
初冬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沈凌云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阳光》:请问你是怎样走上歌剧这条艺术道路的?你的成长环境对于你的事业有怎样的影响?  沈凌云:我出生于山东新汶矿区的一个音乐世家,父母都是毕业于山东矿业大学的高材生,我母亲是一个擅长歌舞、精通京剧、豫剧,并在小学四年级已能熟练记谱和在课本诗词上作曲的音乐奇才。母亲的天赋和曲不离口的习惯时刻影响着我,以至于我很小就能精准地演唱她所有唱过的歌,并
期刊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因陶瓷而得名的城市,景德镇的市中心——人民广场,是块难得的平地。因为它的周围地势都是起伏不平的,在广场的最显眼的一个类似看台的位置上,矗立着十座青铜的雕像——  他们,就是陶瓷工人。  一字排开,从左到右,造型各异、举止不同的雕像,向人们生动地展示了手工制瓷的重要环节和劳动情景。  第一座,推瓷土的工人。古时采土工采得瓷土,搬运工来运输。最初制瓷所用泥土,全靠陶瓷工人肩膀挑扛,或用
期刊
一  “玫瑰红酒家”的老板娘田芸芸一手拎着一瓶啤酒一手拿着酒杯进来的时候,我、马岛、顾伟民、江涛四个人已经喝下了两瓶“杜康”,马岛又开了一瓶,正往我们的杯子里倒酒。  老板娘田芸芸是个三十出头的少妇,个儿大、端庄、丰满、性感、爽朗又大气,一年到头都喜着红装,把自己弄得跟一朵红玫瑰似的。她来敬酒的时候不仅动口,荤的素的一起上,还会搂着你,用她胸前的两个热乎乎的大波挤着你喝交杯酒。  我们几个是“玫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