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记录眼前的美丽风光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观摩别人摄影创作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雨夜的青藏公路,沥青路面因雨水冲刷而反光,一辆辆汽车开了过来……此时相机快门一次次被按下,几分钟后,一幅《雨夜青藏路》的作品诞生了。
  这是我单位宣传干事在与青藏公路相邻的宿舍楼窗边,使用一台海鸥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经多次曝光而得到的黑白摄影作品,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原来摄影如此美妙!不仅有结果之美,更有过程之趣,令我终生不能忘怀。
  因为这次观摩,我对摄影开始有了冲动。我跑到新华书店,买下了当时惟一的一本与摄影有关的专业书:《怎样正确估计曝光》,抱头阅读。那时一台照相机要200多元,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囊中羞涩的我只好在脑部空间为“摄影”预留了位置,编织了一个梦,并且这个梦一直伴随着我走过漫漫人生。38年后的2012年,我购置了一台佳能5DMarkⅡ相机和附属器材,开始了圆梦之旅。
  有了相机的我爱不释手,临近退休的我计划用5年时间“练内功”,在工作之余苦练3年基本功:不断学习与实践摄影基础,深入交流与探索摄影理念,持续培养与提升审美能力,开拓摄影思路和眼界。接着收获一批自己还算满意的“作品”,提前实现我的阶段性目标。
  有了初级阶段的实践,我开始琢磨:为什么要摄影,怎样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走的摄影之路?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长一个时期。对我来讲,喜欢、爱好,精力和经济条件允许,就要圆梦,这是非常重要的驱动力;学习、拍摄、交流、求索、赏析,不断提升摄影水平与艺术修养,是为了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长远;在全民摄影的时代,找一个既适合于自己又有别于他人的主攻方向,是为了自己的爱好能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
  于是,我便开始了摄影方向的探索,闲暇时间都被摄影占有,自己变得格外忙碌。出行时,眼睛不知疲倦地寻觅和发现;休息时,头脑不停地琢磨和思考。飞机上,无论气象条件如何,我的视线总在舷窗外;高铁上,我很惬意地猎奇车厢内的人物;大巴上,稍纵即逝的景色不能舍弃;骑行中,手机也可助我一臂之力……
  在不断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我有了新变化:因为摄影,原本沉醉于“工作—家庭生活”的我有了出行旅游的冲动,而且越来越强烈,以至于到了一发而不可收的程度。我一年中的带薪假期全部被用于出游,旅游目的地的人文历史、建筑雕塑、自然风光、风土民情、文化底蕴、艺术氛围等,让我耳目一新、目不暇接,眼界得到极大的开阔,情怀也得到极大的抒发。
  当然,旅游因为受行程时间等诸多制约,没办法及时消化观光内容,不少内容在自己头脑中几乎褪色为记忆空白。为了让我的摄影技能先行发挥作用,到了旅游目的地后,我就将需要记录的重要景观顺序拍照;有剩余时间,再对部分重点景观按质量要求进行拍摄,力争独立成片。这样一来,每次出行产生的摄影作品虽然不多,但收获了很多可二次利用的素材,只待搜集与之相关的史料或故事,一篇游记美文即可诞生了。
  随着我出行次数的不断增加,待写的游记素材也越来越多,此时只感觉可用于整理和写作的时间太少了。当我完成游记《哭墙·泥沼·反思——写于越战纪念碑观后》一文的编写,并把它推送到微信公众平台“云行天下”后,没想到受到摄影界及微信圈朋友们的高度评价。紧接着,《透过君主广场雕像 一览欧洲文艺复兴》等微文陆续推送,我的摄影爱好从此有了用武之地,由此,我也发现了属于自己的摄影方向:旅游+摄影+图片编辑+撰文。
  其实这不是一条完全的摄影路,但却是与摄影紧密相关的摄影与写作的有机组合。撰写这样的游记文章与编写旅行攻略意义不同,它要求图片质量高、逻辑关联性强;文章有知识性、趣味性、闲适性和可读性,且图文并茂。撰写完成后,首先极大满足了自己的精神需要,增长了知识、充实了头脑,摄影水平、图片编辑技巧、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其次上传到微信公众平台后,可与朋友们分享旅行成果,交流文化见解。如此一举多得,乐趣横生,成就感十足,善莫大焉。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的社会变革,多数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质量教育,知识匮乏,对于知识的渴求是当代人难以理解的。改革开放后,生活富裕了,国人有机会走出国门,一睹异国风光,这是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何适应旅游随团模式和出行节奏,变被动为主动,高效出行,满载回归,我用上述方法进行实践,做到了眼与脑双丰收,得到了很好的体验。
  摄影使我的眼界大开、头脑充实、身心愉悦、情操陶冶、品位提升;摄影也改变了我的人生,改变了我的性格,使我乐于面对一切,心情无比舒畅。
  当你用心去定格美好的瞬间,当你充满喜悦按下快门的时候,当你津津乐道每张照片背后故事的时候,你一定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爱摄影、爱生活、爱世界,心有梦想,圆梦远方,我将在摄影路上一直前行,踏遍五湖四海,涉足世界各地,记录一路风光,乐享美好人生。
  艺术简历
  王永云:男,1957年11月生,籍贯山东省荣成市,现任职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系中国煤矿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
  摄影作品入展(获奖)首届、二届在京煤炭职工书法、美术、摄影展;佳能影像乐天地“印象·春景如画”摄影大赛三等奖、“乙未之夏”摄影大赛优秀奖;获雅趣摄影学院微信月赛创意类冠军、风光类冠军、人像类冠军、纪实类冠军、组照类冠军。部分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
其他文献
一块煤,安放着桃花的芳香  安放着苍穹和大地,安放着  袅袅的晚钟和晨曲  此刻,春风挽着手臂  把我送往温暖的源头  在这里,我用我的前世与今生  做一块纯种的煤,让自己  绽放成桃花的模样  请相信,煤的内心是一朵桃花  我抚摸着它,就像抚摸着  时光里的音乐和歌唱  打开的矿井是桃花的家园  是我血脉里生长的风光  成吨的煤层里,排列着  匍匐在地的光亮和火把,走动着  矿工的语言和智慧  
期刊
一朵花,从春天醒过来  一朵花,在三月的最后一天  才从绿树枝头醒过来  从神秘的事物中走出来  走进我诗歌的第一行  刻下神圣的印记  仿佛抒情年代  那一段美好的爱情  在春天安静的山坡上  美丽的花朵头顶蓝天  献出了所有的星星  二月书  二月之后  我就不再反应迟钝  假装冬眠  深夜的桃花  一遍又一遍  敲打窗棂  叫醒春天  叫醒蝶  亲爱的  你不必俯身向我  再向我  也不必点
期刊
杀 猪  老家有句俗谚:“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时候过年,最盼望的事就是杀猪了。农村杀猪热闹、好玩,更重要的是解馋,杀猪菜的香气是时常缭绕在梦境里的。  杀猪的仪式很隆重。抓猪就很热闹,猪要被杀了,先从圈里放出来蹓蹓,几个帮忙抓猪脚的跟在后面,虚张声势,赶着猪满院子跑。待猪折腾得累乏了,便有那身手敏捷的抢上几步,扯住猪的一条后腿,顺势一扯一扭,一二百斤的猪一下子就被掀倒在地上,众人一
期刊
孙如打来电话说:“姨,和你说个悄悄话。”我当时正忙,不耐烦地说:“快说吧。”她大概听出了我的不耐烦情绪,说:“我有了。”“有了,有啥了?”“当然是有孩子了,你一定要悄悄的,别让别人知道,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孙如的喜悦是从电话那头传来的。  我还是弄不清楚她为何要给我打个电话,我们至少有三年没联系了,她是我姑父的孙女,没念过书,也不认识字。四十岁的人不识字的没有几个,孙如算一个。几年前她从乡下来找我
期刊
书法,或“书道”,是指文字书写的一种艺术形式。“法”和“道”是指达到目的的手段、方法,“艺”是达到目的的高技手段。所以“法”与“道”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艺道者,本源于心,因此“心”又是“无心”,“无心”才是心的本性。禅宗以为“有念即有心,有心即乖道,无念即无心,无心即真道”。“无心即无物,无物即天真,天真即大道”。所谓“书法”“书道”乃是借助于书而显示法与道,借助于点画而显示生机。这样看来,“书”是
期刊
1月31日,是农历小年的前一天,一个由16人组成的中国煤矿文联文艺志愿者服务团,在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煤矿文联副主席庞崇娅的带领下,从北京乘车七个多小时赶到山西朔州,给中煤平朔集团的矿工、家属拜早年、送温暖。  当晚,朔州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6摄氏度,而平朔书馆内却是一片红火,春意盎然。文艺志愿者与平朔文艺爱好者会聚于此,以笔抒情,开始了一场热情洋溢的交流笔会。  “最近一个时期,煤炭
期刊
大约是2000年,我写了一组印学研究的文章,贸然寄到《书法导报》社,蒙杜大伟先生抬爱,竟在他负责的版面专辟了一栏连载我的文字,还写了编者按语。那时我知道,先生不仅是书法家,还是画家,但我没有见过他的作品。  有一年夏天我到郑州,偶然进仰韶画馆,在门口看到几幅花鸟画,那种特立独行的风格、酣畅直率的笔墨、大朴不雕的气度,把我一下吸引住了。最后看落款,竟是“大伟”两字,于是很急切地打了他的电话。这一次在
期刊
百 合  初夏时节,天气晴和,阳光稍稍有点儿灼热,从居室移步庭中,暗香浮动,低头瞧去:花圃里的百合花竟自开了。  百合花重合相叠如莲瓣,故称百合。庭中的百合花,大概属于麝香百合品种吧:纤长的叶子,一丛绿,从那一堆绿里伸出一支长长的花苞,悄然绽放,乳白中间缀着一点黄,状如喇叭,无声地吐露着芬芳。  早晨起来,读书读到腻烦了,写字写得疲倦了,想去放松一下,走出大门,站到庭院中间,仰头望那片天空,闲云数
期刊
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数十年来以执著的剪纸情结、无与伦比的热情和全新的思维,创作出数以千计的剪纸艺术作品,并逐渐成长为知名的剪纸艺术家。他就是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临涣选煤厂的职工陈国斌。  我与陈国斌的相识颇有缘分,2013年8月我因工作需要调到临涣选煤厂,在一次厂里举行的文艺活动中与他相遇因我们俩都是淮北矿业的文艺骨干,各自的作品时常见诸报刊,对彼此的名字早已熟悉,因了文艺这个词,便一下子
期刊
“秋到太行,太行就醉了。带着春天的画,带着夏天的梦,醉了。醉了的诗心,天高云阔;醉了的山野,霜叶似火……”  电视台正播放着《美文赏读》,朗诵者——张红莉。  “要读,就用心。每一部作品都一样,都有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喜怒哀乐。如果仅仅见字发声,再优美的声音也无法企及人的心灵。”这是她对播音事业的理解和阐述。  她的声音,有一种纯粹的美,有一种珠玉落盘的清脆和流响出疏桐的曼妙,像山间泉水流淌着大自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