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本是学生、教师与之对话的阅读材料的总和,它常以文字、图画、录音等形式表现出来,为师生对话提供信息资源。对话教学是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解读文本提供的信息,并互相交换所获得的信息和体验。对话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朗读、讨论、辩论、画图、表演、写作等。对话教学是新课标提倡的互动教学模式。文章就对话教学的意义、原则和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找寻对话“点”几方面展开讨论,以提高对话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对话教学;阅读教学
一、对话教学的意义
(一)提倡口语交际
就“语文”的内涵来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与“文”的关系说明“语”即“说”的重要性,而“对话”正体现了“说”即“语”的教学:依据“文”进行“语”的训练。
(二)提倡平等地位
“对”体现了师生之间对等、互动、统一的地位。“话”是双方互相讲话。师生都是“对话”的主体,“文本”是对话的静态资源。
(三)提倡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牵着学生的鼻子”按既定的步骤一步一步完成预定目标。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动者、传授者;学生是被动者、接受者,被迫接受教师的观念、思维。而“对话”教学是师生互相启迪和砥砺,共同研究与成长的一种方式。
(四)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管束”“压制”“灌输”,学生的思维僵化了,创造性被扼杀了,思想意识被压制了。“对话”教学提倡学生独特感悟,自由表达,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二、实施对话教学应注意的原则
(一)民主平等原则
民主与平等原则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而言,教师和学生是知识的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不存在“水桶”与“杯子”的关系。教师虽然是对话教学的组织者,但不是真理的绝对拥有者。从情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独立的,各自拥有思想的权利、表达的权利,拥有保持独特见解的权利。只有在保证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的心灵才能碰撞和沟通,擦出对话的火花。否则,对话就只有教师一方的“话”而没有师生双方的“对”。因此,民主与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
(二)自由自主原则
给予学生自由、自主的空间是师生对话的生态条件。学生既然有思维、感悟的权利,那就需要自由自在的对话空间,要把课堂的对话权还给学生。在对话教学过程中,学生用激情唤起激情,用心灵碰撞心灵。作为“旁观者”的教师应适时地对他们进行点拨与指导,用轻松的语言、期待的眼神、亲切的态度、激励的评价等星星火种引燃学生心灵自由自在的交流激情,使学生的激情如箭在弦。自由自主原则为对话过程提供良好的教学气氛。当然,自由、自主不是绝对的,是指在教师组织指引下,学生就对话内容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三)互动原则
互动是指对话双方互相交流信息、体验,互相启迪思维,互相碰撞观念,共同探索疑点。通过两者之间的交流,使“真理越辩越明”,以致“拨开云雾见青天”,最终发现真理。学生通过互动把对话内容拓展得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有精度。对话是否达到交流互动、自主合作、发展创新是其是否成功的标志。
三、找寻对话教学的“点”
(一)抓住文本的核心信息
核心是文章内容的积淀,是文章的主旨,抓住核心,有利于更好地统揽全文的细枝末节。核心往往蕴藏在课题、中心词、中心句、重点段中。阅读教学中围绕核心设置对话悬念,形成对话的焦点。学生带着悬念阅读课文,与文本进行语言的对话、心灵的摩擦、情感的评判,然后,自由地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如《三味书屋》的课始,老师设置问题:鲁迅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如果你是鲁迅,你会怎样做?孩子们对与自己年齡相仿的人有关的故事总是特别感兴趣。学生纷纷抢答:(1)他爱面子,即使迟到被老师批评,也不愿将因父亲害病、家境贫寒而到当铺换钱、到药铺买药的“家丑”向外扬。(2)他爱学习,虽然要料理很多家务,但不轻易落下功课。(3)他有志气,迟到被老师批评后立志绝不迟到。(4)他不爱惜学习用品,为示警戒竟在桌子上刻字,这么发展下去,如果摔跤了,是否要敲断桌子的一根腿以示警诫?更好的方法是把字写在纸上并贴在桌子上……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学生的感悟是真诚的。学生通过对话,把文本内容阐释得淋漓尽致。
(二)探讨具有疑点的文本内容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不仅是表面感官上的视听交流,更是内心深处观念、情感的暗流涌动。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是对文本信息接受、质疑、评判、再接受的过程。文本信息的矛盾点、疑难点往往能引起学生产生一系列质疑,学生就质疑点进行的对话,能促进对文本内容的消化、吸收、理解和再创造,更能体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光芒。如学习《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时,学生对课文中插图的观察点提出质疑,学生对话后的结论是:诗中的观察点在草堂内,作者理所当然也在草堂内。他透过门窗听见“黄鹂鸣翠柳”,看见“白鹭上青天”“西岭千秋雪”“门泊万里船”,而插图的观察点是在草堂外面,透过窗户看见草堂内作者正提笔挥毫。由此可推出文与图的观测点不一致。
(三)交流文本表现的内涵
文本表现的内涵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受到时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社会价值体系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同时受读者的阅历、知识背景、处境、心境等个体因素的影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这个原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对文本内涵进行接受、理解、反思、判断、批判、升华的过程,学生会用自己的评判标准对文本的形象、内涵进行衡量,作出判断,并形成个人独特的内心感受。如在学习《珍贵的教科书》时,老师正赞颂指导员英勇献身的精神,一学生突然冒出一句:“他真傻!”于是教师让学生就“指导员傻还是不傻”这个问题尽情交流……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在对话中得到充分展示、交流。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的内心经历感悟、碰撞、再感悟、再碰撞的升华过程,从而更加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情操的高尚。
(四)挖掘依附文本的深层内涵
孩子总爱用“为什么”的眼光去看世界,总喜欢问“为什么”。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也爱如此。当触及文本的深层内涵时,“为什么”就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如在学习《卢沟桥的狮子》时,有学生发现了问题:狮子是肉食性猛兽,而桥上的狮子为什么都是可爱、温顺的形象?为什么桥上只刻狮子,不雕刻老虎或别的动物?师生愕然,教师惊讶学生发现了“狮子”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就狮子展开的对话,学生不仅知道了狮子的装饰美化功能,还知道了人民对平安幸福生活的祈祷和狮子的信仰文化。
(五)拓展文本之外的意境空间
文本是死的,其静态的信息资源是有限的,语言、插图亦如此。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根据文本原有的内涵,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给文本注入敏感丰富的内心感悟。这样,文本静态信息之外的意境空间就变得无限广阔。如在学习《穷人》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编撰的故事结局五彩缤纷:(1)好人有好报。渔夫打鱼天天满载而归,一家子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2)好人未必有好报。渔夫打鱼葬身大海,桑娜及子女失去了生活来源,拖儿带女以乞讨为生。(3)渔夫夫妇的义举引起了媒体、政府的关注,渔夫谋了一份好工作,一家得到政府的救济,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学生的想象力无限丰富。“渔夫后传”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后的再创造,折射出学生的情感、世界观、价值观。
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是多元的。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发展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交流知识、感悟、情感、价值观等,是对话教学的主旨,这和“发展与创新教育”的宗旨是一脉相传的。对话教学是一个永远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动态过程,交流、碰撞的火花会随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和个人的阅历、感悟等主客观的因素提升而不断深入,整个过程都会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发展认知、培养能力、交流精神、感悟人生,尽情地绽放知、情、意的花瓣。这样在新课标的春天里,在对话教学土壤上培植起来的祖国的花朵必定争奇斗艳,绽放出意想不到的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对话教学;阅读教学
一、对话教学的意义
(一)提倡口语交际
就“语文”的内涵来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与“文”的关系说明“语”即“说”的重要性,而“对话”正体现了“说”即“语”的教学:依据“文”进行“语”的训练。
(二)提倡平等地位
“对”体现了师生之间对等、互动、统一的地位。“话”是双方互相讲话。师生都是“对话”的主体,“文本”是对话的静态资源。
(三)提倡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牵着学生的鼻子”按既定的步骤一步一步完成预定目标。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动者、传授者;学生是被动者、接受者,被迫接受教师的观念、思维。而“对话”教学是师生互相启迪和砥砺,共同研究与成长的一种方式。
(四)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管束”“压制”“灌输”,学生的思维僵化了,创造性被扼杀了,思想意识被压制了。“对话”教学提倡学生独特感悟,自由表达,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二、实施对话教学应注意的原则
(一)民主平等原则
民主与平等原则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而言,教师和学生是知识的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不存在“水桶”与“杯子”的关系。教师虽然是对话教学的组织者,但不是真理的绝对拥有者。从情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独立的,各自拥有思想的权利、表达的权利,拥有保持独特见解的权利。只有在保证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的心灵才能碰撞和沟通,擦出对话的火花。否则,对话就只有教师一方的“话”而没有师生双方的“对”。因此,民主与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
(二)自由自主原则
给予学生自由、自主的空间是师生对话的生态条件。学生既然有思维、感悟的权利,那就需要自由自在的对话空间,要把课堂的对话权还给学生。在对话教学过程中,学生用激情唤起激情,用心灵碰撞心灵。作为“旁观者”的教师应适时地对他们进行点拨与指导,用轻松的语言、期待的眼神、亲切的态度、激励的评价等星星火种引燃学生心灵自由自在的交流激情,使学生的激情如箭在弦。自由自主原则为对话过程提供良好的教学气氛。当然,自由、自主不是绝对的,是指在教师组织指引下,学生就对话内容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三)互动原则
互动是指对话双方互相交流信息、体验,互相启迪思维,互相碰撞观念,共同探索疑点。通过两者之间的交流,使“真理越辩越明”,以致“拨开云雾见青天”,最终发现真理。学生通过互动把对话内容拓展得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有精度。对话是否达到交流互动、自主合作、发展创新是其是否成功的标志。
三、找寻对话教学的“点”
(一)抓住文本的核心信息
核心是文章内容的积淀,是文章的主旨,抓住核心,有利于更好地统揽全文的细枝末节。核心往往蕴藏在课题、中心词、中心句、重点段中。阅读教学中围绕核心设置对话悬念,形成对话的焦点。学生带着悬念阅读课文,与文本进行语言的对话、心灵的摩擦、情感的评判,然后,自由地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如《三味书屋》的课始,老师设置问题:鲁迅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如果你是鲁迅,你会怎样做?孩子们对与自己年齡相仿的人有关的故事总是特别感兴趣。学生纷纷抢答:(1)他爱面子,即使迟到被老师批评,也不愿将因父亲害病、家境贫寒而到当铺换钱、到药铺买药的“家丑”向外扬。(2)他爱学习,虽然要料理很多家务,但不轻易落下功课。(3)他有志气,迟到被老师批评后立志绝不迟到。(4)他不爱惜学习用品,为示警戒竟在桌子上刻字,这么发展下去,如果摔跤了,是否要敲断桌子的一根腿以示警诫?更好的方法是把字写在纸上并贴在桌子上……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学生的感悟是真诚的。学生通过对话,把文本内容阐释得淋漓尽致。
(二)探讨具有疑点的文本内容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不仅是表面感官上的视听交流,更是内心深处观念、情感的暗流涌动。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是对文本信息接受、质疑、评判、再接受的过程。文本信息的矛盾点、疑难点往往能引起学生产生一系列质疑,学生就质疑点进行的对话,能促进对文本内容的消化、吸收、理解和再创造,更能体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光芒。如学习《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时,学生对课文中插图的观察点提出质疑,学生对话后的结论是:诗中的观察点在草堂内,作者理所当然也在草堂内。他透过门窗听见“黄鹂鸣翠柳”,看见“白鹭上青天”“西岭千秋雪”“门泊万里船”,而插图的观察点是在草堂外面,透过窗户看见草堂内作者正提笔挥毫。由此可推出文与图的观测点不一致。
(三)交流文本表现的内涵
文本表现的内涵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受到时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社会价值体系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同时受读者的阅历、知识背景、处境、心境等个体因素的影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这个原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对文本内涵进行接受、理解、反思、判断、批判、升华的过程,学生会用自己的评判标准对文本的形象、内涵进行衡量,作出判断,并形成个人独特的内心感受。如在学习《珍贵的教科书》时,老师正赞颂指导员英勇献身的精神,一学生突然冒出一句:“他真傻!”于是教师让学生就“指导员傻还是不傻”这个问题尽情交流……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在对话中得到充分展示、交流。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的内心经历感悟、碰撞、再感悟、再碰撞的升华过程,从而更加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情操的高尚。
(四)挖掘依附文本的深层内涵
孩子总爱用“为什么”的眼光去看世界,总喜欢问“为什么”。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也爱如此。当触及文本的深层内涵时,“为什么”就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如在学习《卢沟桥的狮子》时,有学生发现了问题:狮子是肉食性猛兽,而桥上的狮子为什么都是可爱、温顺的形象?为什么桥上只刻狮子,不雕刻老虎或别的动物?师生愕然,教师惊讶学生发现了“狮子”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就狮子展开的对话,学生不仅知道了狮子的装饰美化功能,还知道了人民对平安幸福生活的祈祷和狮子的信仰文化。
(五)拓展文本之外的意境空间
文本是死的,其静态的信息资源是有限的,语言、插图亦如此。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根据文本原有的内涵,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给文本注入敏感丰富的内心感悟。这样,文本静态信息之外的意境空间就变得无限广阔。如在学习《穷人》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编撰的故事结局五彩缤纷:(1)好人有好报。渔夫打鱼天天满载而归,一家子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2)好人未必有好报。渔夫打鱼葬身大海,桑娜及子女失去了生活来源,拖儿带女以乞讨为生。(3)渔夫夫妇的义举引起了媒体、政府的关注,渔夫谋了一份好工作,一家得到政府的救济,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学生的想象力无限丰富。“渔夫后传”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后的再创造,折射出学生的情感、世界观、价值观。
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是多元的。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发展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交流知识、感悟、情感、价值观等,是对话教学的主旨,这和“发展与创新教育”的宗旨是一脉相传的。对话教学是一个永远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动态过程,交流、碰撞的火花会随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和个人的阅历、感悟等主客观的因素提升而不断深入,整个过程都会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发展认知、培养能力、交流精神、感悟人生,尽情地绽放知、情、意的花瓣。这样在新课标的春天里,在对话教学土壤上培植起来的祖国的花朵必定争奇斗艳,绽放出意想不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