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难点,也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家庭关爱的缺失和教学辅导不够,他们在学习习惯和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在心理上缺乏自信,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良好习惯。学校和家庭要从学习和行为习惯教育开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农村出现了大量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管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开,缺乏必要的关爱,虽然生活上由爷爷奶奶照顾,但学习上却没有人关心和辅导,形成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放任自由的情况。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已经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难题。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现状
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希望得到关注,但其表现形态各异。笔者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类似的学生,他们常见表现有如下几种形式。
1.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突出地表现在上课不能认真听课。新学期第一堂课,有一个留守学生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上课不听课还大声接话,回答问题时语调异常高而有“感情”,总是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就连坐姿都要摆得与众不同。
2,不守纪律,上课讲话,下课打闹
有个男孩,甚是调皮,喜欢挑衅打架,而且战无不胜,同学们都叫他“小霸王”。记得刚开学那会儿他很少发言,有一次在课堂上为了引起我的注意,竟拿钢笔把自己的小脸画成了机器猫。不仅如此,这个调皮蛋下课也不让人安生,总能看见他东跳西蹿地给别人的游戏捣蛋,经常有女生哭着向我告状。
3.不听从教育,我行我素
有个叫小翔的孩子,语文课上经常连书都不拿出来,只是在那里很认真地画画,也不理会我,十分陶醉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就更别提能举手发言了。数学老师课后常生气地来找我告状,这孩子上课完全不听,练习也不配合做,很是急人。
二、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形成原因
农村留守学生大多数是学习“问题生”。学习成绩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生成原因比较复杂,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缺乏自信心理
放任自由、缺乏关心和教育,是留守学生心理期待产生的诱因。有人认为是实用的功利目的,有的认为是为了得到家长或老师的奖励,自我概念较强的学生则认为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我们在班上搞了一个调查,也充分证明了大多数人都是期待关注的。221个孩子做了调查问卷,其中87.3%的同学非常期待得到关注,9.9%的同学对关注较为期待,2.8%的同学不期待得到关注。
教师的有效关注,可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形成对学习的期待并向着较好的方向发展。教育心理学上著名的“期待效应”可以说明这个现象。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设计的。实验的目的是试图证明“期待”的力量,而这个力量是会影响学习结果的。
2.关注的遗漏和缺失
留守学生在家缺乏关爱,他们渴望关注而得不到满足,这些学生在他们关注极度缺失时,性格发展会逐渐向两极分化,要么内向、压抑、孤僻、不自信;要么外向、冲动、惹事,甚至恶作剧。这是他们关注缺失的应对,也是很多“意外表现”产生的根源。学生对关注缺失的应对,要么是逆反,要么是自卑。
3.逆反心理突出
逆反主要指学生的感情悖逆心理,当他渴望得到关注,换来的却是老师的“重压”、家长不理解的责骂时,在行为上就会反其道而行之。这些孩子大多由于教师言过其实,处事不公,批评不合实际,偏爱过于明显,优点不被发现或长期受到同学的歧视,来自外界的动力小、压力大,加上自身的一些因素,便会产生对教师不信任、学习没信心、扰乱纪律、起哄闹事等不满的反抗行为。
三、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
传统智能理论注重语言及数理逻辑能力的培养与考察,忽视了学生独特的智力结构和优势智能,这是导致留守学生关注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1.培养学生树立自尊心
自尊心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当它得不到满足时,即别人的关注、尊重与理解极度缺失,自尊就会变成自卑。他们的自尊得不到满足,似乎有点被冷落。孤单、抑郁、自卑,他们长期处于想要自尊却自卑的心理矛盾中,由于体会到在正常环境中以正常方式完成正常的任务却被人误解,就会在非正常的情况下用非正常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这正是学生关注缺失的表现。这种表现恰恰就是学生期待关注的一种心理诉求。
2.鼓励留守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学生也会千差万别的,留守学生也不都是差生。学生的智能无高低之分,只是各自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不尽相同,每个孩子都是富有潜能的,需要我们发现与挖掘,平等关注,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实现有效的教学。要引导留守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让他们看到学习的希望。
要引导留守学生学会自我欣赏。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欣赏,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关注的目光不能只局限在学习,要从多元角度出发,相信会多出許多“小演奏家”“小书画家”“小运动员”“小科学家”“小工艺师”等。教师应扩大对学生的关注“服务区”,使其迸发蓬勃生机。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塔山小学 江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农村出现了大量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管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开,缺乏必要的关爱,虽然生活上由爷爷奶奶照顾,但学习上却没有人关心和辅导,形成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放任自由的情况。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已经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难题。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现状
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希望得到关注,但其表现形态各异。笔者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类似的学生,他们常见表现有如下几种形式。
1.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突出地表现在上课不能认真听课。新学期第一堂课,有一个留守学生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上课不听课还大声接话,回答问题时语调异常高而有“感情”,总是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就连坐姿都要摆得与众不同。
2,不守纪律,上课讲话,下课打闹
有个男孩,甚是调皮,喜欢挑衅打架,而且战无不胜,同学们都叫他“小霸王”。记得刚开学那会儿他很少发言,有一次在课堂上为了引起我的注意,竟拿钢笔把自己的小脸画成了机器猫。不仅如此,这个调皮蛋下课也不让人安生,总能看见他东跳西蹿地给别人的游戏捣蛋,经常有女生哭着向我告状。
3.不听从教育,我行我素
有个叫小翔的孩子,语文课上经常连书都不拿出来,只是在那里很认真地画画,也不理会我,十分陶醉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就更别提能举手发言了。数学老师课后常生气地来找我告状,这孩子上课完全不听,练习也不配合做,很是急人。
二、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形成原因
农村留守学生大多数是学习“问题生”。学习成绩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生成原因比较复杂,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缺乏自信心理
放任自由、缺乏关心和教育,是留守学生心理期待产生的诱因。有人认为是实用的功利目的,有的认为是为了得到家长或老师的奖励,自我概念较强的学生则认为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我们在班上搞了一个调查,也充分证明了大多数人都是期待关注的。221个孩子做了调查问卷,其中87.3%的同学非常期待得到关注,9.9%的同学对关注较为期待,2.8%的同学不期待得到关注。
教师的有效关注,可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形成对学习的期待并向着较好的方向发展。教育心理学上著名的“期待效应”可以说明这个现象。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设计的。实验的目的是试图证明“期待”的力量,而这个力量是会影响学习结果的。
2.关注的遗漏和缺失
留守学生在家缺乏关爱,他们渴望关注而得不到满足,这些学生在他们关注极度缺失时,性格发展会逐渐向两极分化,要么内向、压抑、孤僻、不自信;要么外向、冲动、惹事,甚至恶作剧。这是他们关注缺失的应对,也是很多“意外表现”产生的根源。学生对关注缺失的应对,要么是逆反,要么是自卑。
3.逆反心理突出
逆反主要指学生的感情悖逆心理,当他渴望得到关注,换来的却是老师的“重压”、家长不理解的责骂时,在行为上就会反其道而行之。这些孩子大多由于教师言过其实,处事不公,批评不合实际,偏爱过于明显,优点不被发现或长期受到同学的歧视,来自外界的动力小、压力大,加上自身的一些因素,便会产生对教师不信任、学习没信心、扰乱纪律、起哄闹事等不满的反抗行为。
三、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
传统智能理论注重语言及数理逻辑能力的培养与考察,忽视了学生独特的智力结构和优势智能,这是导致留守学生关注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1.培养学生树立自尊心
自尊心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当它得不到满足时,即别人的关注、尊重与理解极度缺失,自尊就会变成自卑。他们的自尊得不到满足,似乎有点被冷落。孤单、抑郁、自卑,他们长期处于想要自尊却自卑的心理矛盾中,由于体会到在正常环境中以正常方式完成正常的任务却被人误解,就会在非正常的情况下用非正常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这正是学生关注缺失的表现。这种表现恰恰就是学生期待关注的一种心理诉求。
2.鼓励留守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学生也会千差万别的,留守学生也不都是差生。学生的智能无高低之分,只是各自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不尽相同,每个孩子都是富有潜能的,需要我们发现与挖掘,平等关注,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实现有效的教学。要引导留守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让他们看到学习的希望。
要引导留守学生学会自我欣赏。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欣赏,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关注的目光不能只局限在学习,要从多元角度出发,相信会多出許多“小演奏家”“小书画家”“小运动员”“小科学家”“小工艺师”等。教师应扩大对学生的关注“服务区”,使其迸发蓬勃生机。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塔山小学 江苏】